湖南省长沙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
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大题题号后面的答题提示;
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5.答题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
6.本学科试卷共24个小题,考试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典故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凿壁偷光B. 悬梁刺股C. 火上浇油D. 立竿见影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凿壁偷光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B、悬梁刺股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C、火上浇油时发生燃烧,燃烧后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
D、立竿见影时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故选C。
2. 实验安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保障,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A. 滴加液体B. 准备收集氧气
C. 添加酒精D. 取用药品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接触试管的内壁,要悬于试管的上方,故选项操作错误;
B、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时,要先在集气瓶中装满水并倒放在水槽中,故选项操作正确;
C、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时,要将酒精灯熄灭,不能向正在燃烧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故选项说法错误;
D、将大理石加入试管中的操作为:先将试管平放,再将大理石放在试管口,缓缓的竖直试管,让大理石慢慢的滑到试管的底部,不能直接将大理石丢入试管中,故选项操作错误。
故选B。
3. 化学学习需要关注物质变化的现象。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 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D. 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火星四射,剧烈燃烧。
【答案】A
【解析】
【详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正确。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产蓝紫色火焰,错误。
C、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错误;
D、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若不点燃,不会剧烈燃烧,错误。
故选A。
4. 长沙是一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每天都发生着各种化学变化。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 臭豆腐发酵B. 酿造小钵子甜酒
C. 黄兴铜像生锈D. 烟花燃放
【答案】D
【解析】
【详解】A、臭豆腐发酵时,豆腐与氧气发生反应,但短时间内无明显变化,属于缓慢氧化,选项正确;
B、酿造小钵子甜酒时,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缓慢的化学变化,属于缓慢氧化,选项正确;
C、铜像生锈时有氧气参加反应,但短时间内无明显变化,属于缓慢氧化,选项正确;
D、烟花燃放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是物质的燃烧,不属于缓慢氧化,选项错误,故选D。
5. 化学教会我们从微观角度去认识宏观事实。对以下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 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B. 一滴水中约含有1. 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 温度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原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D. H2O2可杀菌消毒,而H2O不能——两 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水的三态变化就是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故A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一滴水中约含有1. 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故B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C、温度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是因为汞原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而汞原子本身的大小不变,故C解释不正确,符合题意;
D、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H2O2可杀菌消毒,而H2O不能,是因为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故D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 化学用语是国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重要工具。下列化学用语书写不正确的是
A. 1个氢离子:H+1B. 2个氧分子:2O2
C. 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D. 2个氦原子:2He
【答案】A
【解析】
【详解】A、离子的表示方法是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1个氢离子可表示为:。A不正确;
B、分子的表示方法是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1个氧分子可表示为O2,2个氧分子即2O2。B正确;
C、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该元素符号的正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可表示为。C正确;
D、原子的表示方法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氦原子可表示为2He。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A。
7. 汽车尾气是大气的重要污染源之一,使用尾气净化装置可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微观反应过程中涉及了4种物质B.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ON2+2CO2
C. 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不变D. 该反应体现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过程中涉及物质为一氧化氮、一氧化碳,氮气和二氧化碳4种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为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选项说法正确;
C、NO中氮元素显+2价,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故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该反应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可重新组合为新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8. 通过煮沸可将某类硬水软化,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a(HCO3)2=CaCO3↓+H2O+X↑,X的化学式为
A. O2B. CO2C. COD. H2
【答案】B
【解析】
【详解】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个数不发生改变,反应前Ca、H、C、O原子个数为1、2、2、6,反应后Ca、H、C、O原子个数为1、2、1、4,则X中含有1个C,2个O,为CO2;
故选B。
9. 2023第19届亚运会主火炬“零碳甲醇燃料”为杭州亚运会浓郁的“绿色”底蕴再添厚重的一笔。下列关于甲醇(化学式是CH3OH)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gB. 甲醇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C. 甲醇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D. 甲醇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A、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故A错误;
B、甲醇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一个甲醇分子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故B错误;
C、甲醇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12:(1×4):16=3:1:4,氧元素的质量占比最大,所以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C错误;
D、甲醇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故D正确。
故选:D。
10.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且符合题意的是
A. 硫在空气中燃烧:S+O2SO3B. 氧化汞加热分解:2HgO=Hg+O2↑
C. 一氧化碳作燃料:2CO+O22CO2D.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2↑+O2↑2H2O
【答案】C
【解析】
【详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A不符合题意;
B、氧化汞加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B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作燃料,燃烧生成二氧化碳,。C符合题意;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C。
11. 关于碳及碳的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鉴别CO、CO2两种气体,可用石蕊溶液
B. C、CO、CO2都能使黑色的氧化铜还原成红色的铜
C. 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碳单质,其性质相同
D. CO、CO2都有毒,都是空气污染物
【答案】A
【解析】
【详解】A、将气体分别通入石蕊溶液,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一氧化碳不能,可以鉴别,故说法正确;
B、C、CO具有还原性,能使黑色氧化铜还原成铜,二氧化碳没有还原性,不能将黑色氧化铜还原成铜,故说法错误;
C、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碳单质,化学性质相似,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结构不同,决定了物理性质差别较大,故说法错误;
D、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空气,而二氧化碳无毒,是空气的成分,不会污染空气,故说法错误。
故选A。
12. 通过学习实验室制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总结出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在确定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时,下列因素不需要考虑的是
A. 反应所需的药品及反应条件B. 气体的收集和放置方法
C. 整个反应体系是否安全、环保D. 气体的颜色
【答案】D
【解析】
【详解】A、需要考虑反应所需的药品及反应条件,药品需容易获得,且能生成所需气体,反应条件需容易达到,反应速率适中,不符合题意;
B、需要考虑气体的收集和放置方法,是否溶于水,是否与水反应,可判断是否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是否能与空气中物质反应,可判断用向上还是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不符合题意;
C、需要考虑整个反应体系是否安全、环保,不符合题意;
D、无需考虑气体的颜色,符合题意。
故选D。
13. 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油锅着火迅速盖上锅盖,运用了隔绝空气灭火的原理
B.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燃烧
C. 高楼发生火灾,用高压水枪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 扑灭森林火灾时,可砍伐出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
【答案】C
【解析】
【详解】A、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可以隔绝氧气或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A正确;
B、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燃烧,提高燃料利用率。B正确;
C、高楼发生火灾,用高压水枪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C错误;
D、将森林大火蔓延路线前方的一片树木砍掉,清除了可燃物,能达到灭火的目的,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C。
14.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B. 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 “可燃冰”外观像冰,但不是冰D. 氢气是最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答案】B
【解析】
【详解】A、化学反应过程中,有旧分子的拆分和新分子的重新合成,所以伴随着能量变化,故A正确;
B、化学反应中不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如酸碱中和反应也放热,故B错误;
C、“可燃冰”是甲烷和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甲烷水合物,冰是水的固体形态,所以不是冰,故C正确;
D、氢气燃烧只生成水,且热值高,是最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故D正确。
故选B。
15. 下列依据实验目的设计的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旺,但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样品中,均会熄灭,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将纸张燃烧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证明纸张中含有碳元素,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不能除去可溶的氯化钠、氯化钙等化合物,不能获取淡水,故选项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二氧化锰和木炭粉均为黑色粉末,用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3分,其余每空2分,共20分。)
16. 纯净的臭氧(O3)在常温下是天蓝色的气体,有难闻的鱼腥气味,不稳定,易转化为氧气。近年来臭氧的应用发展较快,很受人们的重视。早在19世纪中期的欧洲,臭氧已被用于饮用水处理。由于臭氧有强氧化性,可以与水中的有害化合物(如硫化铅)发生反应,处理效果好,不会产生异味,可做漂白剂。与传统的消毒剂氯气相比,臭氧有许多优点,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芽孢等,而臭氧很快转化为氧气,无二次污染,高效环保。
(1)臭氧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写出1条即可);
(2)臭氧处理饮用水时,利用了臭氧的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3)臭氧转化为氧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在方框中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_______。
【答案】16. 在常温下是天蓝色的气体或有难闻的鱼腥气味
17. 化学 18.
【解析】
【小问1详解】
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够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由题文可知,臭氧的物理性质有在常温下是天蓝色的气体,有难闻的鱼腥气味,故填在常温下是天蓝色的气体或有难闻的鱼腥气味。
【小问2详解】
臭氧有强氧化性,可以与水中的有害化合物(如硫化铅)发生反应,氧化性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臭氧处理饮用水时,利用了臭氧的氧化性,即利用了臭氧的化学性质,故填化学。
【小问3详解】
臭氧转化为氧气,由图可知,两个臭氧分子中含有6个氧原子,则生成的氧分子的数目为3,故方框中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画为。
17. 化学反应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请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1)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实验室制取氧气有一种方法不需要加热,此方法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1)Fe+CuSO4=FeSO4+Cu
(2)2H2O22H2O+O2↑
【解析】
【小问1详解】
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
【小问2详解】
验室制取氧气不需要加热的是过氧化氢制氧气,反应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2H2O22H2O+O2↑。
18.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限的元素组成了形形色色的物质,而且物质还在不断地变化着。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加碘食盐中的“碘”指的是_______(选填“原子”“离子”“元素”或“单质”)。
(2)可以用_______鉴别校园直饮机中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答案】18. 元素 19. 肥皂水
【解析】
【小问1详解】
加碘食盐中的“碘”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碘”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小问2详解】
可以用肥皂水鉴别校园直饮机中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在水样中加入肥皂水振荡,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多浮渣,则是硬水。
19. 镓是一种奇妙的金属,放在手心马上熔化,犹如荷叶上的水珠流来流去。如图是镓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及镓原子结构示意图:
(1)镓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
(2)镓在化学变化中易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答案】19. 69.72
20. 失去
【解析】
【小问1详解】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镓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
【小问2详解】
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三、情境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3分,其余每空2分,共11分。)
20. 我国承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通过各种方式抵消排放的CO2量,重新实现碳平衡,科技的发展,也催生了许多新型化学工艺流程,如图所示流程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1)图1所示流程中,反应Ⅰ中产生氢气的一端连接电源的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
(2)图1所示流程中,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答案】20. 负极 21.
【解析】
【小问1详解】
反应Ⅰ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故产生氢气的一端连接电源的负极;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反应Ⅱ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CH3OH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1. 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小泽查阅到以下材料:
(1)从现在的视角分析波义耳实验,金属灰比原金属增加的质量是_______。
(2)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带给我们的启示有_______(填序号)。
a.要善于总结前人的成果和经验
b.定量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c.实验的成功与否,只取决于药品的选择
(3)受科学家研究的启发,小泽参照教材中的实验继续深入探究。该实验反应前后质量是否相等?_______(填“是”或“否”)。
【答案】(1)参加反应的O2质量
(2)ab (3)是
【解析】
【小问1详解】
汞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汞,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相等,则金属灰比原金属增加的质量是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
【小问2详解】
a、由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可知,拉瓦锡在总结玻义耳、罗蒙诺索夫实验经验的基础上,发现了质量守恒定律,故科学发展要善于总结前人的成果和经验,说法正确;
b、定量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如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用到了定量方法,说法正确;
c、实验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实验方法、实验过程是否规范、实验数据、结论是否准确等多种因素,而不是单纯的药品选择,说法错误;
故选ab;
【小问3详解】
该装置形成密闭体系,参加反应的红磷、氧气的质量等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仍能得出质量守恒结论。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8分。)
22. 请根据如图提供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_______。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采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是_______(填字母代号)。
(3)用D收集了一瓶二氧化碳,怎样验满?_______
【答案】22. 锥形瓶
23. AF 24.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火焰熄灭则满
【解析】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
【小问2详解】
反应物为固体,且需要加热,故选A为发生装置,氧气不易溶于水,且空气不易混入水中,因此排水法收集氧气较为纯净,故选F为收集装置;
【小问3详解】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瓶口,木条熄灭,则证明二氧化碳集满了。
23. 小兑和小泽学习了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后,知道碳与氧气反应能够生成CO或CO2,于是两人联想到木炭粉与氧化铜发生的反应可能有:①C+2CuO2Cu+CO2↑;②C+CuOCu+CO↑。他们想来验证自己的想法,请你同他们一起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木炭粉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产物有三种可能:
猜想1、产物是铜和一氧化碳;
猜想2、产物是铜和二氧化碳;
猜想3、产物是铜、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设计方案】
(1)检验产物中是否有CO2的试剂是_______。
(2)如何检验产物中是否存在CO,两人查找了资料:CO的特征反应是CO能使某种氯化钯的黄色混合液变蓝。CO有毒、有可燃性。
【实验与结论】设计的实验装置(见图1)
实验报告:
反思与评价】
(3)实验结束时,必须先停止加热,待铜冷却后再将试管口的胶塞取下,这么做的目的是____。
(4)根据实验结论,从环保角度考虑,上述装置C后可添加的装置是_______。
【拓展与交流】
(5)如果用图2装置代替图1中的A装置,这样既可以排尽试管中的空气,又能将反应的气体产物都“赶”出来,该气体可以是_______
A. 空气B. 氮气C. 氧气
【答案】(1)澄清石灰水
(2) ①. 湿润的氯化钯试纸由黄色变蓝色 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防止铜在空气中重新被氧化
(4)气球或者燃着的酒精灯 (5)B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检验产物中是否有CO2的试剂是澄清石灰水。故填:澄清石灰水。
【小问2详解】
②由于CO能使某种氯化钯的黄色混合液变蓝。由于有CO生成,所以B中的实验现象是湿润的氯化钯试纸由黄色变蓝色。故填:湿润的氯化钯试纸由黄色变蓝色。
③某溶液为澄清石灰水,用来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C中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填: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小问3详解】
为防止铜在空气中重新被氧化,实验结束时,必须先停止加热,待铜冷却后再将试管口的胶塞取下。故填:防止铜在空气中重新被氧化。
【小问4详解】
根据实验结论可知,生成的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所以从环保角度考虑,上述装置C后可添加气球收集尾气,或者添加燃着的酒精灯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点燃。故填:气球或者燃着的酒精灯。
【小问5详解】
由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且碳会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所以该气体可以是氮气。故填:B。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24. 于谦《石灰吟》中“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从化学角度解释就是指生石灰(CaO)可由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高温煅烧得到,同时还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现在有120t的石灰石,高温煅烧后剩余固体为76t。
(1)产生二氧化碳质量为_______
(2)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多少?(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写出计算步骤)
【答案】24. 44t
25. 解:设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比较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
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呼出气体中
B
验证纸张中含有碳元素
将纸张燃烧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C
从海水中获取淡水
用活性炭吸附
D
区别二氧化锰和木炭粉
观察颜色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A中固体由黑色变红色
①有Cu生成
②B中_______
②有CO生成
③C中_______
③有CO2生成,猜想三成立
湖南省衡阳县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湖南省衡阳县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应用与推理,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应用与推理,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衡阳县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湖南省衡阳县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