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泉州台商投资区玉埕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泉州台商投资区玉埕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 2023年9月23日亚运会在杭州隆重开幕,开幕式中展示了许多的中国传统文化,惊艳了世界。下列我国古老的发明和技术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使用火药B. 活字印刷C. 烧制陶瓷D. 冶炼金属
【答案】B
【解析】
【详解】A、使用火药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活字印刷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C、陶瓷是用泥土烧制而成,泥土与陶瓷不是同一种物质,烧制陶瓷过程中,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冶炼金属是使金属矿物变成金属的过程,此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 单质:铜、碳、水
B.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氮气、汞
C. 氧化物:冰、干冰、过氧化氢
D. 金属元素:钾元素、硼元素
【答案】C
【解析】
【详解】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铜(Cu)、碳(C)属于单质,水(H2O)属于化合物,故A错误;
B.氮气由氮分子构成,汞由汞原子构成,故B错误;
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冰(H2O)、干冰(CO2)、过氧化氢(H2O2)都属于氧化物,故C正确;
D.元素分类可根据元素名称来判断,元素名称带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例如钾,元素名称带有“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例如硼,故D错误。
故选:C。
3. 打火机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如图所示是普通电子打火机的实物照片。图中符合燃烧条件能打着火的组合是( )
A. ①③④B. ①③⑤C. ①②③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可知要使打火机燃烧必须具备:电火花,氧气即通风口,可燃物。故选B。
【点睛】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
4.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会造成药品的污染。A错误;
B、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固体药品时,应先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B正确;
C、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向着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C正确;
D、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数。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A。
5. 利用燃烧原理可有效控制燃烧的进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要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B. 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 家庭用煤将“煤球”改“蜂窝煤”,可使煤燃烧更充分
D. 室内起火,应该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项不正确;
B、用水灭火,利用了水能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其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故选项不正确;
C、将煤块粉碎后能够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再燃烧能够使其燃烧更充分,故选项正确;
D、室内起火时,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故选项不正确。
6. 煤气厂常在家用煤气(含有一氧化碳)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乙硫醇(C2H6S),一旦煤气泄漏,容易引起人们警觉。下列关于乙硫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乙硫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2gB. 乙硫醇中含有硫单质
C. 乙硫醇由9个原子构成D. 乙硫醇中硫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乙硫醇(C2H6S)的相对分子质量为,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克”,故A不符合题意;
B、乙硫醇(C2H6S)中含有硫元素但不含有硫单质,故B不符合题意;
C、乙硫醇由乙硫醇分子构成,1个乙硫醇分子由9个原子构成,故C不符合题意;
D、乙硫醇(C2H6S)中碳、氢、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比为,则乙硫醇中硫元素质量分数最大,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 以下实验设计不能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A.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B. 检查气密性
C. 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D. 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实验设计不能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A,木炭燃烧产物是气体. B.是检查气密性,正确操作。C. 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正确操作。 D. CO2密度比空气大,正确操作。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8.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均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具有助燃性,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现象相同,不能鉴别,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硬水和软水中加入明矾都没有明显现象,不能鉴别,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过氧化氢和水都是无色无味的液体,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C错误;
D、食盐和碳酸钙滴加稀盐酸,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食盐不反应,可以鉴别;
食盐和碳酸钙滴加水,食盐溶解碳酸钙不溶解,可以鉴别,故D正确。
故选D。
9. 在高温条件下,A、B 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 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在这个化学反应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 物质 B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16
C. 生成C 和D 的微粒个数比 1:1D. 生成C 和D 的质量比是 14:3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是甲烷和水高温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
【详解】A、该反应的生成物有两种不可能是化合反应,故A不正确;
B、物质B是水,则相对分子质量是,故B不正确;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反应生成物C、D的分子个数比是1:3,故C不正确;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生成C和D的质量比是,故D正确。故选D。
【点睛】化学式中各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就是相对分子质量。
10.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量如图所示(图中正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增加量,负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减少量,0表示物质质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R= -48
B. 戊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反应后容器中一定含有5种物质
D. 该反应中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44:27
【答案】A
【解析】
【详解】A、根据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设消耗的R的质量为x,则44+27=23+x,解得x=48,即R= -48,该选项说法正确;
B、反应前后戊质量不变,而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但其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由于不能确定戊是否改变反应速率,则戊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于不确定反应后甲、丁是否有剩余,则容器中不一定含有5种物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于不确定该反应的反应系数,则不能确定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64分)
11. I.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1)用量筒量取一定量液体,仰视读数为20mL,实际的液体体积_____(选填“>””=”或“ 12. B
13. B 14. 元素
15. ①. O2 ②. 化学性质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应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若仰视读数为20mL,读数偏小,则实际液体体积大于20mL;
【小问2详解】
用托盘天平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时,左物右码,且先方砝码和移动游码,然后再放药品,待天平平衡,则说明已称量好,称量过程中,若发现指针向左偏,则说明左边托盘偏重,应减少药品,故选B;
【小问3详解】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燃烧,空气和氧气中氧气浓度不同,则说明与氧气浓度关系密切,故选B;
【小问4详解】
高钙牛奶、含铁酱油中的“钙、铁”指的是元素;
【小问5详解】
氧气(O2)能供给呼吸,能用于医疗急救;
该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12. 我国“页岩气”总储量居世界第一、“页岩气”是存在于片层状岩石缝隙中的气体,主要成分为甲烷,还含有少量的乙烷等。
(1)加压后,25m³的“页岩气”可以装入0.024m³的钢瓶中,用微粒的观点解释:_____。
(2)图为乙烷分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乙烷中碳元素与氢元素质量比为_____。
②乙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
(3)乙烷若燃烧不完全,会产生_____气体,该气体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组织的供氧受到影响。
(4)“页岩气”作为燃料燃烧产生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的环境问题是_____。
【答案】12. 分子间存在着间隔,压强增大,间隔变小
13. ①. 4:1 ②.
14. 一氧化碳##CO
15. 温室效应
【解析】
【小问1详解】
构成物质的粒子间有间隔,在加压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故加压后,25m³的“页岩气”可以装入0.024m³的钢瓶中;
【小问2详解】
由乙烷的分子结构可知,其化学式为C2H6。
①乙烷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4:1;
②在点燃的条件下,乙烷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乙烷不完全燃烧能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使人体组织的供氧受到影响;
【小问4详解】
“页岩气”作为燃料燃烧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
13. 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锂离子电池研发领域作出卓越贡献的三名科学家。
(1)图1是锂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2为锂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图1中“6.941”表示_____。
②图2中X的数值为_____。
③化学反应中,锂原子容易_____(填“得”或“失”)电子,形成_____(写微粒符号)。
(2)钛酸锂(Li4Ti5O12)是制造锂电池的材料之一,其中锂、氧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_____。钛酸锂中锂元素(Li)的化合价为+1价,则钛元素(Ti)的化合价为_____价。
(3)制取钛酸锂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
【答案】13. ①. 锂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②. 3 ③. 失 ④. Li+
14. ①. 1:3 ②. +4
15. CO2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图1中“6.941”表示锂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②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X=2+1=3;
③锂原子最外层上有1个电子,化学反应中,锂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锂离子,符号为:Li+;
【小问2详解】
由钛酸锂(化学式Li4Ti5O12)可知,锂、氧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4:12=1:3;钛酸锂中锂元素(Li)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钛元素(Ti)的化合价为x,则4×1+x5+(-2)×12=0,解得x=+4;
【小问3详解】
根据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有5Ti、4Li、16O、2C,反应后有5Ti、4Li、12O、0C,所以2X中有4O、2C,所以X的化学式为:CO2。
14. 下图中水是生命之源。
(1)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a、b两玻璃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为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填元素名称)组成的;
(2)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在生活中可用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用_____(填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在实验操作中若过滤操作后,所得液体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填字母);
A. 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
B. 漏斗下端管口未靠在烧杯内壁;
C. 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4)如图2是自来水厂净化水的主要步骤。有关说法错误的是_____(填字母);
A. 步骤①中可加入明矾作絮凝剂B. 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 步骤④的作用是消毒杀菌D. 净化后的水为纯净物
【答案】14. ①. 1:2 ②. ③. 氢元素和氧元素
15. ①. 肥皂水 ②. 煮沸 16. AC 17. D
【解析】
【小问1详解】
水通电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玻璃管中收集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由此可以知道a玻璃管收集到的是氧气,b玻璃管收集到的是氢气,体积比为1:2。水通电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其化学方程式为:。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小问2详解】
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中含少量或不含钙、镁化合物的水,生活中可以用肥皂水,硬水泡沫少,浮渣多,软水泡沫多;生活中可以用加热煮沸的办法将硬水软化;
【小问3详解】
A.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则液体会直接流出,会使滤液仍浑浊,该选项符合题意;
B.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可能会使液滴飞溅,但不会使滤液仍浑浊,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 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则滤液会从滤纸和漏斗之间流出,会使滤液仍浑浊,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C;
【小问4详解】
A.沉降时加入明矾作絮凝剂,能加速沉降,该选项说法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该选项说法正确;
C.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最后一步为杀菌消毒,该选项说法正确;
D.净化后的水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则为混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D 。
15. 2023年春晚《满庭芳·国色》节目点燃了国人复古寻色的热潮。其中桃红、凝脂、群青、沉香代表红、白、青、黑四色。
(1)群青:取自青金石,主要含Na、Al、Cl、Si、O、Ca等元素,其中属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不同。
(2)桃红:用银朱调合,银朱是用硫与汞加热制成的硫化汞(HgS),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属于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凝脂:降低原料中含铁氧化物含量,实现从青瓷到凝脂似玉的白瓷。如图为铁元素的价类二维图,a点表示物质的类别是_____,b点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
(4)沉香:代表黑色,孔雀石主要成分为 受热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其中一种为黑色固体(CuO),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15. ①. O##氧##氧元素 ②. 质子数##核电荷数
16. ①. ②. 化合
17. ①. 单质 ②. Fe2O3
18.
【解析】
【小问1详解】
地壳中按含量排名前五位分别是氧、硅、铝、铁、钙,故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元素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
【小问2详解】
硫与汞加热制成的硫化汞(HgS),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小问3详解】
a点表示的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类别是单质,b点表示的物质是+3价铁的氧化物,化学式是Fe2O3;
【小问4详解】
Cu2(OH)2CO3受热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其中一种为黑色固体(CuO),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另外两种生成物是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6.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装置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
(2)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收集装置为_______(填装置序号),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
(3)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填装置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______(填“m”或“n”)端通入;
(4)若要F中的两个气球悬浮在空气中,则甲可能是______(填序号);
a.空气 b.氧气 c.氢气
(5)G装置中集气瓶中预先装满CO2气体,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足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1) ① 长颈漏斗 ②. 酒精灯
(2) ①. CaCO3+2HCI=CaCl2 +H2O+CO2↑ ②. C ③.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收集满
(3) ①. B ②. 2KMnO4K2MnO4+MnO2+O2↑ ③. m
(4)c (5)变大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为加入液体的长颈漏斗,②为加热用的酒精灯;故答案为:长颈漏斗;酒精灯。
【小问2详解】
实验室采用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 C 为收集装置;二氧化碳可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因此将燃着木条置于瓶口,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集满;故答案为:;C ;燃着的木条置于瓶口,木条熄灭则已集满。
【小问3详解】
反应物为固体,且需要加热,故选 B 为发生装置;高锰酸钾加热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氧气密度比水小,且不易溶于水,因此气体可以短口 m 进入,达到收集目的;故答案为::B ;;m 。
【小问4详解】
使气球上浮,说明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符合此条件的只有氢气,故选 C ,故答案为:C 。
【小问5详解】
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中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气体减少,内部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将空气压入气球,气球体积变大,故答案为:变大。
17. 初三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依据教材实验对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装置设计】甲、乙、丙小组同学分别设计如图装置:
【讨论与探究】
(1)甲小组实验过程中,除了看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这一明显现象外,还观察到气球_____。
(2)请根据乙组和丙组设计的“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并按要求完成乙组和丙组实验。
①乙组实验结束后可观察到天平_____(填“能”或“不能”)平衡,此反应_____(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②丙组过氧化氢溶液(少量)分解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的测定,得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该反应中二氧化锰起_____作用。
【实验结论与分析】
(3)化学反应的过程是重新组合的过程。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填数字序号)。
①原子种类②分子种类③原子数目④分子数目⑤原子质量
反思与交流】
(4)两位同学通过交流反思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时,对于_____的化学反应,定要在密闭装置中进行。
【答案】17. 先变大后变小
18. ①. 不能 ②. 遵守 ③. 等于 ④. 催化
19. ①③⑤ 20. 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
【解析】
【小问1详解】
白磷燃烧放热,装置内气体膨胀,气压增大,导致气球先变大,白磷燃烧完毕,消耗了装置内氧气,冷却至室温,气压减小,气球又变小。故填:先变大后变小。
【小问2详解】
①乙组实验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从装置中逸出,实验结束后可观察到天平不能平衡;此反应中,天平失去平衡是由于二氧化碳逸出导致的,该反应仍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填:不能;遵守。
②丙组反应装置为密封装置,丙组过氧化氢溶液(少量)分解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的测定,得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该反应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较快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因此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故填:等于;催化。
【小问3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变,分子种类一定改变,分子数目可能改变。故填:①③⑤。
【小问4详解】
两位同学通过交流反思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定要在密闭装置中进行,防止外界气体进入或生成气体逸散。故填: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
三、计算题
18. 为了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我国研发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促进CO2转化为清洁燃料CH4,其反应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氮气和二氧化碳
使用燃着的木条
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B
硬水和软水
加入肥皂水,振荡
加入明矾,振荡
C
过氧化氢溶液和水
加二氧化锰
观察颜色
D
食盐和碳酸钙
滴加稀盐酸
加水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台商投资区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氨基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师范大泉州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台商投资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2019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