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考点清单)(试题)-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人教版)
展开0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易错警示】
①爆炸_____都是化学变化,由燃烧引起的爆炸是化学变化,仅仅是压力增大引起的变化是物理变化。如火药爆炸、烟花爆竹爆炸是______变化,锅炉爆炸、车胎爆炸、气球爆炸均是______变化;
②发光、放热现象的________都是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发光又放热,发生的是_______变化;
③产生沉淀______都是化学变化。如海水晒盐是______变化;
④颜色改变______都是化学变化。如氧气由无色气体变成蓝色液体是物理变化。
= 5 \* GB3 ⑤放出气体______都是化学变化。加热水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在水中的气体逸出。
02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易错警示】
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一定是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也属于物理性质。如物质的颜色、状态等。
2.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03 蜡烛及其燃烧
【易错警示】实验现象的描述
实验现象是通过观察直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后得出的一种推断。例如:“蜡烛燃烧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这是描述蜡烛燃烧的____________;而“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则是____________。描述时切不可将实验结论当作实验现象来描述,即描述实验现象时切不可出现________________。
【易错警示】 “烟”和“雾”的区别
“烟”是固体小颗粒悬浮于空气中产生的现象,“雾”是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产生的现象,蜡烛燃烧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汽形成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空气中形成的。
04 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比较
05 常见的实验仪器与用途
06 常见的实验操作——物质的取用、加热、仪器的连接和洗涤
1.药品的取用
2.物质的加热
3.仪器的连接
4.仪器的洗涤
1.(2023上·辽宁沈阳·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某一工艺流程或应用,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火药:烟花燃放B.印刷:活字排版
C.造纸:破布捣烂D.司南:航海导向
2.(2022·江苏南京·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花生霉变B.铜丝折弯C.纸张燃烧D.铁的生锈
3.(2022·广西防城港·九年级校考期末)《本草纲目》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介绍了豆腐的制作方法。下列豆腐制作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浸泡豆子B.磨制豆浆
C.蒸煮豆浆D.压制成型
4.(2022·江苏常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能证明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烛泪流淌B.产生黑烟
C.蜡油凝固D.灯芯处引出白烟
5.(2023·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金可制成金箔,拉成金丝,说明金具有良好的
A.导电性B.延展性C.导热性D.抗腐蚀性
6.(2022·江苏常州·九年级统考期末)钛合金有广泛的用途是因为其具有下列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质轻B.坚硬C.易塑造成型D.耐腐蚀
7.(2022·陕西榆林·九年级校考期末)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用金刚石切割玻璃B.用铜做导线
C.用稀有气体做电光源D.用天然气做燃料
8.(2022·湖北武汉·九年级统考期末)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只是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活性炭用于吸附色素和异味B.氧气用于气割、气焊
C.酒精用作燃料D.氮气做保护气
9.(2022·北京·九年级北京八中校考期末)下列事实与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A.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C.硫能在空气中燃烧D.氯化钠的熔点是801℃
10.(2022·辽宁沈阳·九年级统考期末)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移走蒸发皿B.读取液体体积
C.检查装置气密性D.给液体加热
11.(2022·广西防城港·九年级校考期末)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点燃酒精灯D.称量NaCl固体
12.(2022·江苏常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B.加入固体
C.滴加液体D.振荡试管
13.(2023·辽宁丹东·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过滤 B.溶解
C.检查气密性 D.连接仪器
14.某同学利用如图创新实验对蜡烛及其燃烧过程进行探究。当蜡烛燃烧约1分钟后,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U型管内出现大量水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B.该实验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C.吹灭蜡烛时,观察到的白烟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
D.该创新实验现象明显,便于观察
15.(2022·河北保定·九年级统考期末)根据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图甲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得到的结论是 。图乙实验操作能证明石蜡燃烧有 生成,证据是 。
(2)图丙实验的目的是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16.(2022上·河北邯郸·九年级统考期末)某兴趣小组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作出猜想】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验证】(1)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 ,证明有水生成,
(2)用涂有饱和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同学们又用下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1分钟后,提起锥形瓶,翻转后注入20mL饱和石灰水,加塞、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确定有二氧化碳生成。实验中小明观察到一个意外现象:锥形瓶内壁上有少量黑色物质。
【交流讨论】经分析,同学们一致认为黑色物质是石蜡不充分燃烧生成的 。由此他们猜想还可能生成一氧化碳。为验证一氧化碳,他们设计了如下图2所示的实验。
【实验验证】
(1)实验前,先在玻璃管的中部放入一团棉花,其目的是 。
(2)将a端插入蜡烛的焰心:
(3)用酒精灯加热b端的氧化铜与水调和的糊状物,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黑色物质变成红色,证明蜡烛不充分燃烧有一氧化碳生成:
(4)为防止玻璃管中的红色物质又被氧化变成黑色,接下来的操作是: 。
【拓展应用】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物质,浪费资源,且污染空气。为使其充分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 。(答一条即可)
17.(2022上·四川成都·九年级统考期末)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对人体呼出的气体进行探究。
I.定性探究
(1)该小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对人体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与空气进行对比研究。盛有“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燃烧的小木条慢慢熄灭,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的小木条 (填现象),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 (填“高”、“低”或“不变”)。
(2)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 (填“高”、“低”或“不变”)。
(3)该小组同学按如图装置对人体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与空气进行对比研究。实验者通过几次呼吸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烧杯 (填“A”或“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其中玻璃管4的作用是 。
II.定量研究
按如图将O2、CO2、湿度(测水蒸气)的传感器探头放入仍有少量潮湿空气的食品保鲜袋中。打开仪器进行数据采集,并向袋内呼出气体。采集的数据如下(其中纵坐标均为某气体的体积分数%,横坐标均为时间s)。
(4)表示O2体积分数变化的曲线是 (填“X”、 “Y”或“Z”)。
(5)Y曲线在约为60s时逐渐下降,后趋于稳定,其中下降的原因是 。
(6)常温常压下,若食品保鲜袋的体积为V,原有空气的体积为V1,向袋内呼入气体至满。则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 (用含V、V1的代数式表示)。
18.(2022·吉林松原·九年级统考期末)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于蜡烛的燃烧进行再探究。他们首先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有二氧化碳气体,方法为 ,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次熄灭燃烧蜡烛采用以下方法:
(1)用嘴吹灭【提出问题】蜡烛为什么熄灭?
【猜想假设】猜想①:使温度降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猜想②:呼出气体隔绝了氧气;
【实验验证】
【拓展延伸】同学们继续探究,发现生活中扇子扇蜡烛火焰,一扇就灭,而用扇子扇煤炉火焰,越扇越旺,请分析原因 。
(2)烧杯盖灭
【猜想假设】猜想③:氧气被消耗使蜡烛熄灭;猜想④:产生二氧化碳浓度高使蜡烛熄灭;
【实验验证1】同学们收集一瓶80%二氧化碳与20%氧气的混合气体,将燃着的蜡烛伸入混合气体中,发现蜡烛正常燃烧,从而证明猜想 不成立。
【实验验证2】为了进一步验证猜想,实验小组用氧气、二氧化碳传感器检测在密闭容器中蜡烛燃烧到熄灭过程中的气体浓度变化,如下图所示。
剩余氧气浓度14.11%,二氧化碳浓度3.019%。二氧化碳浓度增大不多,而氧气浓度明显下降。由此你对燃烧新的认识为 。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概念
______其他物质的变化
_________其他物质的变化
常伴随现象
常伴随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等现象
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变化,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
判断依据
变化时是否________________
举例
= 1 \* GB3 ①硬水软化 ②铁生锈
③煤的干馏 = 4 \* GB3 ④甲烷燃烧
= 1 \* GB3 ①石油分馏 ②活性炭净水
③水沸腾 = 4 \* GB3 ④ 汽油挥发
联系
①在物理变化中,______发生化学变化;
②在化学变化中,______伴随有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过程中石蜡熔化是物理变化,石蜡燃烧是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__________________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______________表现出来的性质
判断依据
由感官感知的、用仪器测量的、由实验数据计算的
通过____________才能表现出来
性质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吸水性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酸性、碱性、毒性、腐蚀性等
举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质区别
是否需要通过_______________才能表现出来
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性质
区别
描述的是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过程
描述物质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____ __
联系
性质是变化的内因,变化是性质的具体表现;性质决定变化。
语言表述常用词
表示现在进行时或过去完成时的词语,如:在……,……了等
______、可以、_____、会、______、不能、不可以、不易、不会等
变化、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体现
决定
体现
决定
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用途
实验探究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
观察蜡烛的制作材料
烛芯为棉线、外部为石蜡
蜡烛由_____和_____制成
点燃前
(1)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
蜡烛是______、______的______,无气味
乳白色固体
(2)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观察
易切开,石蜡______,在水中不溶解
石蜡质软、密度比水____、____溶于水(________性质)
点燃蜡烛
(1)点燃蜡烛,观察火焰
烛焰分三层,外层最亮,内层最暗
石蜡有可燃性,三层火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s后取出
火柴梗接触________处最先变黑(碳化)
________温度最高
(3)用一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后观察烧杯内壁,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烧杯内壁有________,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熄灭蜡烛
(1)将蜡烛熄灭,观察
烛心产生一缕________
白烟是石蜡蒸气遇冷转变为____
________________
(2)用火柴迅速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
蜡烛____________
白烟具有________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空气
呼出气体
(1)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两瓶气体中,振荡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____
(2)分别向两集气瓶中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____
(3)取两块干冷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并与另一块对照
呼气的玻璃片上出现____,另一玻璃片上____________
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____
仪器
用途
注意事项
试管
作________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用于少量物质的溶解或收集少量气体;
简易____发生装置
加热前应擦干试管____,先____后____,加热后不能骤冷
加热时,试管夹或铁夹应夹在试管的________,试管口要略________倾斜
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_,试管口应与桌面成________角,试管口________自己或他人
试管夹
用于夹持____
①试管底部套上、取下,夹在试管的________,使用时,手握长柄,不要按在短柄上
= 2 \* GB3 ②防止烧损和腐蚀
玻璃棒
用于搅拌、____、转移固体或转移液体时____,也可用于蘸取试液
①搅拌时,不能碰撞________或________
②过滤或转移液体时,使液体________玻璃棒流下来,避免液体溅出
酒精灯
用于加热
①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②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____另一盏酒精灯
③酒精灯的____给物质加热
④下灯帽时,要正放;熄灭时,必须用____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烧杯
用作________和_______试剂反应的容器,在_______或_______时使用
加热时,应____烧杯外壁并放在________上,以使其均匀受热
集气瓶
①于收集或贮存_______
②用于有关气体反应的容器
①能用于加热
②与磨砂玻璃片(毛玻璃片)配套使用,玻璃片的磨砂面_______,封闭严密
铁架台
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常用于过滤、加热、蒸发等试验操作
夹持玻璃仪器时不能太紧,以防夹破仪器
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或间接测量固体或气体体积)
= 1 \* GB3 ①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液体的仪器,精确到_______毫升。量筒无“0”刻度
= 2 \* GB3 ②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或配制溶液,不能对量筒_______。
= 3 \* GB3 ③也不能在量筒里进行化学反应
= 4 \* GB3 ④根据所量的体积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
= 5 \* GB3 ⑤读数时应将量筒放平,视线与______________保持水平面
胶头滴管和滴瓶
胶头滴管用于____________少量液体,滴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
= 1 \* GB3 ①取液时,先_______再吸液;取液后,保持橡胶帽朝上,不要_______或_______;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竖直悬空于容器口的_______;用过后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 2 \* GB3 ②滴瓶上的胶头滴管与滴瓶配套使用,滴瓶上的胶头滴管_______用水冲洗
漏斗
①作_______,将液体注入小口径容器中
②装上滤纸后也可用作_______,用于分离液体与固体的混合物
①滤时要放在三脚架或铁架台的铁圈上;
②能加热,过滤时应与______________
长劲漏斗
注入液体
长劲漏斗下端应伸入液面以下,防止______________
分液漏斗
固液或液体与液体反应发生装置 :控制所加液体的量及控制反应速率
多用于制气装置中______________的仪器
锥形瓶
用作较大量液体的_______和气体的发生装置,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瓶口无磨砂
加热时需垫上_______,防止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蒸发皿
用于_______的蒸发、浓缩和结晶
①_______加热
②的蒸发皿应避免骤冷或被溅上水,以防炸裂
③发时,蒸发皿中的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加热时要不断用_______搅拌
④的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要垫上_______
烧瓶
分平底和圆底两种,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仪器。
①热前外壁要_______。
②热时固定在铁架台上,下面放_______,平底的一般不用于加热。
③加热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2。
广口瓶
细口瓶
广口瓶用于盛放_______;
细口瓶用于盛放_______。
避光保存的用_______色试剂瓶;
碱性液体用_______塞;
具体操作
注意事项
取用原则
“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将鼻孔凑到瓶口闻药品气味,不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节约原则:严格按量取用。如无用量说明,则液体为_________,固体______________;
剩余原则:实验未用完的药品不能_______,更不能随意丢弃或者带出实验室,要放回指定容器。
闻气体的正确操作: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
固体药品取用
取用粉末固体:(纸槽、药匙)一斜二送三直立
避免药品沾在_______和_______上
取用块状固体或金属颗粒:(镊子)一横二放三慢竖
以免______________
固体药品的称量:(托盘天平)
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______________;左盘药品右盘砝码。
称量易潮解或具腐蚀性的药品,应放在_______里称量。
物砝位置相反,则用砝码_______游码。
液体药品取用
大量液体药品取用:______________
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口挨口、缓慢倒、靠一靠、放原处;
瓶塞_______,以免污染瓶塞和药品;
标签向着_______,以免瓶口残液腐蚀了标签。
少量液体药品取用:______________
一悬二垂三滴
先排空再吸液;取液后的滴管不要平放或倒置;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竖直悬空于容器口的_______;用过后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一定量液体药品:______________
量筒平放,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俯视读数比真实值_______,仰视读数比真实值_______。(谐音“羊小虎大”)
给液体加热
给固体加热
注意事项
①用干抹布_______试管的外壁
= 2 \* GB3 ②管里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
③试管夹夹在试管_______,从_____套上和取下
= 4 \* GB3 ④先_______后固定加热
= 5 \* GB3 ⑤管口不能对着_______
= 6 \* GB3 ⑥试管与桌面成_______
= 7 \* GB3 ⑦热的试管不能立即_______或用冷水冲洗
= 1 \* GB3 ①试管口应______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②先_______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③被加热的仪器外壁不能有水,加热前擦干,以免_______;
= 4 \* GB3 ④热时玻璃仪器的底部不能触及酒精灯的_______,以免容器破裂。
= 5 \* GB3 ⑤烧的很热的容器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也不能立即放在桌面上,应放在_______上。
分类
图示
注意事项
玻璃管与橡胶塞
左手拿橡胶塞,右手拿玻璃管(靠近要插入塞子的一端),先______________要插入的一端,稍用力转动,将其插入橡胶塞
玻璃管与胶皮管
左手拿胶皮管,右手拿玻璃管,先_______玻璃管口,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容器与橡胶塞
左手拿容器,右手拿橡胶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免压破容器
洗涤方法
倒掉废液,再注入半试管水,_______方向振荡后倒掉,再注入水振荡,再倒掉,连洗几次;
容器内壁有不易洗掉的物质,可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_____________________,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损坏试管;
试管壁附有油污可用______________或_______清洗;
有难溶性固体(金属氧化物、碱、碳酸盐等),可用_______浸泡,再水洗;
洗净标准
试管壁上附着的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置
试管要倒插在_______上晾干;玻璃棒和胶头滴管放在______________中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用注射器收集氧气,对着燃着的蜡烛,慢慢推进注射器
蜡烛燃烧旺
用注射器收集氧气,对着燃着的蜡烛,快速推进注射器
猜想②不成立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考点清单)(讲+练)-2024年 中考化学考点大串讲(人教版): 这是一份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考点清单)(讲+练)-2024年 中考化学考点大串讲(人教版),文件包含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考点清单讲+练原卷版docx、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考点清单讲+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1 走进化学世界【考点清单】(讲+练)-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考点大串讲(人教版): 这是一份专题01 走进化学世界【考点清单】(讲+练)-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考点大串讲(人教版),文件包含专题01走进化学世界考点清单-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考点大串讲人教版原卷版docx、专题01走进化学世界考点清单-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考点大串讲人教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考点清单)(试题)-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人教版): 这是一份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考点清单)(试题)-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人教版),文件包含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考点清单讲+练原卷版docx、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考点清单讲+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