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题型分类+考点清单)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题型分类(试题)-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题型分类(试题)-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人教版)),文件包含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原卷版docx、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例1】(2021·江苏常州·中考真题)在不同温度下,Hg与HgO可以相互转化。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用来研究氧化汞的分解与生成的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常温下,Hg很难与O2反应
B.汞在汞槽中起到液封的作用
C.汞能将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D.HgO受热分解时,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减少
【变式1-1】(2022·江苏南京·统考二模)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汞在加热条件下,只和氧气反应
B.实验中可观察到玻璃钟罩中液面上升
C.该实验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D.将曲颈甑中的汞换成木炭也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变式1-2】化学革命是发生在十八世纪末英国和法国的一场深刻的化学学科的变革。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波义耳和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曾做过貌似相同的两个实验(见图)。
关于这两个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实验都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两个实验中,曲颈甑内汞的表面都变为黑色
C.波义耳的实验中,金属加热后质量增加,该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D.拉瓦锡的实验中,玻璃钟罩内液面逐渐上升,达到一定高度后不再变化
02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
【例2】(2022上·北京昌平·九年级统考期末)用如图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红磷需要过量的原因是 。
(3)玻璃管除去胶塞部分管的长度为h,红磷燃烧前,管内液体的高度为h1,红磷燃烧停止,完全冷却后,左侧液体高度为h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表达式为 。
【变式2-1】(2023上·河南洛阳·九年级统考期末)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I中,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是 。与实验I相比,实验II的优点有 (写出一条即可)。
(2)实验Ⅲ是用铁生锈原理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已知广口瓶容积(扣除药品、导管和瓶塞所占容积)为125.0mL,反应前量筒内水的体积为30.0mL,反应后测定量筒中水的体积为5.0mL,则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
【变式2-2】(2022上·福建福州·九年级校考期末)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过程中,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中为了让氧气完全反应,应采取的措施有 、 (答两点)。为了减少实验的测量误差,你认为除了上述要保证氧气完全反应之外,还应注意的事项有 (答一点即可),此实验中气球的作用是 。
(2)实验前测得硬质玻璃管的容积为60mL,注射器中留有30mL的空气,实验结束后,理论上注射器内剩余气体的体积为 mL。
03数字化仪器辅助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例3】(2022·山东泰安·九年级统考期末)通过数字化仪器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密闭容器内的氧气含量和压强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数字化能为探究提供更为直观的证据B.该实验中红磷量的多少,对该反应的准确性无影响
C.瓶内压强先升高是因为温度升高D.压强大幅下降是因为氧气被消耗和恢复室温
【变式3-1】(2022·安徽芜湖·九年级统考期末)用不同燃料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分别在图甲所示装置的燃烧匙内放置铁粉、红磷(均足量,已知铁粉能在空气中燃烧),电加热引燃。氧气含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乙、图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温度传感器显示,实验过程中瓶内温度均升高
B.待铁粉熄灭并恢复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瓶内水面上升约
C.分析图乙、图丙可知,实验中消耗氧气更彻底的是铁粉,消耗氧气速率更快的是红磷
D.利用电热丝加热铁粉和红磷使得装置气密性更好,实验结果更准确
【变式3-2】(2022·山东烟台·九年级统考期末)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数字化技术对“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进行了再探究(如图1),得到的数据曲线如图2所示。
(1)实验前集气瓶中的水为10mL,若集气瓶的容积为100mL(燃烧匙所占体积忽略不计),实验结束后理论上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 mL。
(2)图2中X曲线表示的是 (填“温度”或“氧气浓度”)。
(3)图2压强曲线中,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 ;CD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 ;导致DE段气压变化的实验操作是 。
(4)小明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偏小,其原因可能是:
①装置漏气;
② ,装置内氧气有剩余。
(5)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用不同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测定氧气含量方法的优劣。他们用足量的蜡烛、红磷和白磷分别在相同体积与状态的空气中燃烧,用氧气探测器测定密闭容器中剩余氧气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效果最好的是蜡烛,因为它反应速率快
B.该实验证明氧气的浓度较低时,红磷与白磷还能与之发生反应
C.三个实验均需要冷却至室温再读数
D.若用这三种物质做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含量偏高
04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误差分析
【例4】(2022·山东菏泽·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
A.红磷的用量不会影响实验结论
B.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C.将红磷改为木炭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D.实验时可以不用弹簧夹
【变式4-1】(2022·新疆博尔塔拉·九年级校考期末)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对该实验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要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再读数,否则测定结果偏小
B.铜粉用量的多少,会影响实验结果
C.将装置1中的气球更换为注射器(见装置2),可使空气与铜粉接触更充分
D.正确操作情况下,反应消耗氧气的体积应该是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的
05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综合探究
【例5】(2023上·黑龙江大庆·九年级统考期末)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一和图二所示的装置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探究:乙组实验前注射器中有20mL氮气,100mL集气瓶中加入10mL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图一实验中红磷燃烧的现象是
(2)图一中实验完毕后,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少于总容积的,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回答一点即可)若将红磷换成碳粉,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 (填能或否),理由是 。
(3)根据图二实验过程和数据综合分析,集气瓶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是 mL;开始体积增大的原因是 。
(4)根据乙实验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5)某同学用氯酸钾制取了14.3g的氧气,若这些氧气来自于空气,则需要空气 升(氧气的密度为1.43g/L)。
【变式5-1】(2022·北京朝阳·九年级校考期末)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在图1中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
③在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胶塞;
④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请回答下列问题。
【基础设问】
(1)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该实验中红磷须稍过量,目的是 。
(2)步骤④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3)某同学实验后测得的结果偏小,其原因可能是 (任写一条)。
(4)实验结束,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 ,由现象分析可知,瓶内剩余气体的物理性质主要是 ,化学性质是 。
【能力设问】
(5)已知:镁+氧气氧化镁(固体),镁+氮气氮化镁(固体),能否用镁条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请说明理由: 。
(6)小明将图1实验中的点火方式改为图2所示的方式,改进后装置的优点是 (答一点)。
(7)用图3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图4和图5分别是红磷和木炭在装置内燃烧过程中装置内的气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装置气密性良好,p0表示装置内起始气压,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由图4可知红磷熄灭后,最终装置内的气压比起始气压小,请说明原因 。
②根据图4和图5中压强的变化,分析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因是 。
(8)由以上实验可知,若要寻找红磷的替代品,用如图3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该替代品应满足的条件是 。
【变式5-2】(2022·河北石家庄·九年级校联考期末)如图是某兴趣小组对空气中氧气含量进行的实验探究,请你参与讨论:
【集体讨论】
(1)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两套装置,请你评价一下,你认为更合理的是 (填“甲”或者“乙”),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 。
(2)讨论后同学们认为,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他们选择了红磷,则药品的用量应保证 (填“足量”或“不足量”)。
(3)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按照选定的装置进行实验,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磷熄灭后,打开弹簧夹,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4)在讨论的基础上,同学们分组进行了实验,各小组实验数据整理如下(集气瓶容积为100mL):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向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最后集气瓶中剩下的气体 (填“支持”或“不支持”)燃烧。
【实验反思】
(5)第六组向学的测定数值与正常值有明显的偏差,请你帮她们分析一下造成这种结果可能的原因: (回答一点即可)。
【拓展提升】
(6)下列实验中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是______(提示:白磷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为40℃)。
A.B.
C.D.
06空气的成分及用途
【例6】(2023上·云南临沧·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是空气成分体积含量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气体a是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B.气体a化学性质稳定,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C.气体b是氧气,可用于供给动植物的呼吸D.其他成分包括: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变式6-1】(2023·辽宁大连·统考中考真题)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含量最多且可用于食品防腐的成分是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变式6-2】(2023上·甘肃定西·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B.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C.氮气可供给呼吸D.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
07空气污染与防治
【例7】(2022·湖南湘西·统考中考真题)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PM2.5B.N2C.SO2D.NO2
【变式7-1】(2023·云南·统考中考真题)下列空气污染物中会形成酸雨的气体是
A.B.C.D.
【变式7-2】(2023下·山东烟台·九年级统考期末)学校的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的组装与使用,要能检测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下列不需要列入监测项目的是
A.二氧化碳B.PM2.5C.二氧化硫D.二氧化氮
08纯净物和混合物
【例8】(2022·辽宁沈阳·统考中考真题)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不锈钢B.汽水C.氧化镁D.煤炭
【变式8-1】(2022·陕西渭南·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氮气 蒸馏水B.铜 河水
C.豆浆 空气D.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变式8-2】(2022·山东临沂·统考考二模)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B.
C. D.
09空气的分离
【例9】(2022上·广东湛江·九年级统考期末)分离空气可以获得稀有气体、纯度较高的氮气和液氧。分离空气的简易流程如下:
请根据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空气的净化装置除了除去空气中的一些污染物外还除去了空气组成中的 (填序号)。
①氮气②氧气③稀有气体④二氧化碳⑤水
(2)稀有气体充入灯泡使灯泡经久耐用的原因是 。
(3)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 。
(4)分离液态空气的原理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 (填“熔点”或“沸点”)不同,发生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变式9-1】(2022上·安徽安庆·九年级期末)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如图是以空气等为原料生产尿素[CO(NH2)2]的流程。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X气体为 (填化学式);
(2)图中分离空气的原理 ;
(3)空气中含有的少量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 (选填“活泼”或“稳定”);
(4)写出甲烷燃烧化学方程式 。
【变式9-2】(2022·山西吕梁·九年级统考期末)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最多,氮气在高温、高能量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下面是以空气和其他必要的原料合成氮肥(NH4NO3)的工业流程图。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将液态空气蒸发,根据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制得产品,该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写出流程中“其它气体”中含有的两种物质 。
(2)用符号表示:NH4NO3中含有的离子符号 。(写一个即可)
(3)写出流程中发生的一个化合反应 (填序号)。
(4)步骤②的生成物氨气(NH3)由分子构成,该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
(5)步骤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
考点二 氧气
01 关于氧气性质的描述正误判断
【例1】(2023上·山东烟台·八年级统考期末)氧气与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淡蓝色、无味的气体
B.鱼儿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
C.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很多物质反应
D.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卫星变轨发动机的燃料
【变式1-1】(2022·山东淄博·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关于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氧气是可燃物燃烧的催化剂,所以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燃烧剧烈,因此属于缓慢氧化
C.当氧气参与化学反应时,单位体积空间里氧分子越多,反应越剧烈
D.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常温下几乎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变式1-2】(2022·广东茂名·九年级统考期末)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B.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C.木炭、镁条等物质都能在氧气中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D.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02常见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
【例2】(2022·贵州六盘水·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关于物质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B.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和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冒出浓烈的黑烟,生成黑色粉末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有大量白雾生成
【变式2-1】(2022·湖南长沙·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氢气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变式2-2】(2022·黑龙江哈尔滨·九年级统考期末)如下图是木炭,硫粉和铁丝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有关问题或填写相关空白: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 ;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把一根光亮的细铁丝盘成螺旋状,在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要燃尽时,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预计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实验前在集气瓶底部放入少量的水,其作用是 。
03物质与氧气反应的共性分析
【例3】(2020·广西南宁·南宁市第二十六中学校考一模)如图是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S、P在氧气中燃烧均会产生大量白烟
B.Ⅰ、Ⅱ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可燃性
C.Fe在Ⅰ、Ⅱ两类反应中的产物不相同
D.任何物质都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变式3-1】(2022·吉林长春·九年级校考期末)分析硫、碳、铁丝三种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回答问题。
(1)从操作角度:
①三种物质点燃后都要自上而下缓慢伸入氧气瓶中,目的是 。
②铁丝燃烧实验中,需要在火柴快要燃尽时再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其目的是 。
(2)从现象角度:
①在空气中点燃硫时,观察到淡黄色固体熔化后燃烧,发出 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的更旺,发出 色火焰;
②碳、硫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旺,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在氧气中才能剧烈燃烧,它们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与在空气中燃烧现象不同的原因是 。
(3)从反应角度:
①三个反应有多个共同点,如都属于化合反应、都放热、都 ;但也有不同之处,如 。
②写出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4)从装置角度:实验时,集气瓶底是否放入水及放入水的原因各不相同。
①铁丝燃烧时,集气瓶底放入少许水的目的是 。
②铁丝燃烧瓶底的水可用细沙代替,而硫不能,其原因是 ,由此推测,SO2具有的物理性质之一是 。
【变式3-2】(2022·山东青岛·九年级统考期末)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下图是某兴趣小组同学探究木炭、红磷、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做完三个实验后,小组同学对实验进行如下反思和总结:
(1)共同点:在反应条件方面,三个实验都要 ,在能量变化方面,三个实验都 (填“吸热”或“放热”),在反应基本类型方面,三个反应都是 反应,在物质的分类方面,三种生成物都属于化合物物的 。(填物质类别)
(2)不同点:三个实验的生成物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不同。乙的生成物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其化学式为 ,丙中观察到的反应现象是 ,请写出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经过进一步试论,小组同学又提出了下列问题,请你帮忙回答:
(3)乙、丙两个实验的集气瓶底部都放有少量水。请说明丙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
(4)甲瓶中木炭燃烧后,看不到有新物质生成,请你设计实验证明甲瓶中生成了新物质 (写出操作和现象)。
04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分解反应
【例4】(2021下·黑龙江哈尔滨·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应用的化学方程式正确、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的是
A.电解水 分解反应
B.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还原反应
C.镁条燃烧 化合反应
D.酒精燃烧 氧化反应
【变式4-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不一定只有一种
B.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
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D.氧化反应只能生成一种物质,因为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变式4-2】下列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A.拉瓦锡测定空气的成分:;化合反应
B.木炭的燃烧:;氧化反应
C.实验室制取氧气:;分解反应
D.军事上做烟雾弹的反应:;化合反应
05缓慢氧化
【例5】(2023上·重庆梁平·九年级统考期末)氧化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氧化反应包括剧烈的氧化反应和缓慢的氧化反应两种。下列中不属于缓慢氧化反应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B.葡萄酒的酿造
C.动植物的呼吸D.农家肥料的腐熟
【变式5-1】(2022·广西南宁·九年级南宁三中校考期末)下列化学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馒头发霉B.金属锈蚀C.蜡烛燃烧D.动植物的呼吸
【变式5-2】(2022·山东淄博·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氧气是一种性质活泼的气体,常温下几乎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B.氢气能在氧气中燃烧,说明氧气是可燃物燃烧的催化剂
C.氧化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
D.生活中的钢铁生锈、塑料老化等都是缓慢氧化引起的
考点三 制取氧气
01 催化剂
【例1】(2022上·辽宁抚顺·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
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C.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D.在化学反应中,二氧化锰只能作催化剂
【变式1-1】(2022·山东烟台·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和催化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A.MnO2是催化剂,催化剂都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某些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C.相同质量的木炭粉和块状木炭分别在氧气中燃烧,前者反应更快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变式1-2】(2022·广西南宁·九年级期末)已知二氧化锰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现向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混合物,含有过氧化氢和水)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粉末,直至过氧化氢全部分解,(忽略水的挥发),下列图象不正确的是
A. B. C. D.
02证明某物质是某反应催化剂的实验
【例2】(2022·广西防城港·九年级校考期末)“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是实验灵魂”。小强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取两支大试管,分别倒入适量的5%、15%的过氧化氢溶液,再加入等量的MnO2,各收集一小试管气体,发现浓度大的先收集满。该操作过程中合理的顺序是 (选填序号)。
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②有连续稳定气泡再排水集气
③将水槽中待收集气体的小试管注满水
④旋紧连有导管的单孔塞
⑤向大试管内倒入适量过氧化氢溶液再加入少许MnO2粉末
(2)他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1.“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 。
2.小芳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实验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①对二氧化锰进行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 。
②倒掉实验三反应后的液体,向剩余的固体中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反复实验,其目的是 。
【变式2-1】(2022·广西南宁·九年级期末)某同学阅读课外资料得知:实验室制取氧气除了用二氧化锰还可以用氧化铜等物质作催化剂,于是就对氧化铜产生了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也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它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
【查阅资料】氧化铜为黑色固体,不溶于水。
【设计实验】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
【进行实验】
(1)上述实验应测量的“待测数据”是收集等体积氧气所需的 。
(2)若实验②比实验①的“待测数据”更 (填“长”或“短”),说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
(3)从实验②反应后的固体中,分离出氧化铜,若称得氧化铜质量仍为0.5g,说明氧化铜的 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再将该氧化铜放入试管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若观察到 ,说明氧化铜的 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预期结论】
(4)氧化铜 (填“能”或“不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变式2-2】(2021·辽宁沈阳·统考中考真题)切开的苹果放置不久后果肉逐渐变成黄色,最终变成褐色,这一现象被称为苹果褐变。通过查阅资料可知:有些水果褐变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的多酚类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反应,且水果中的多酚氧化酶(成分是蛋白质)是一种催化剂,会加快水果褐变。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进行下列探究:
【提出问题】Ⅰ、苹果中是否含有多酚类物质?
Ⅱ、苹果褐变是否与氧气有关?
Ⅲ、哪些因素会抑制多酚氧化酶的生理活性?
【查阅资料】大多数的多酚类物质能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有色物质。
【实验与结论】
实验一:向鲜榨的苹果汁中立即滴入几滴 溶液,苹果汁变为绿色,说明苹果中含有多酚类物质。
实验二:设计实验证明苹果褐变与氧气有关(实验方法可用文字叙述,也可用图示并标注必要的文字说明)。
实验三:将刚刚切开的苹果片分别放入下列液体中(多酚类物质不受影响),浸泡15分钟后取出观察,填写下表并回答相关问题。
(1)取出苹果后,需要观察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得出结论的原因是 。
(2)实验三中的方法使多酚氧化酶被抑制的化学原理是 。
【拓展应用】苹果等含多酚类物质的食物,在食品工业(如制作水果罐头)的加工过程中,为了抑制褐变保证品质,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填一种即可)。
03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选择
【例3】(2022·江苏南京·统考中考真题)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的装置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装置①和⑤组合可以用来制取氧气B.装置②和④组合可以用来制取氧气
C.装置②和⑤组合可以用来制取氢气D.装置②和③组合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
【变式3-1】(2022·重庆梁平·九年级统考期末)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微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乙炔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的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引起发生装置炸裂。你认为下图中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装置组合为
A.②⑥B.②⑤C.③④D.③⑥
【变式3-2】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图中可用于加热KClO3制备O2的装置为 (填字母序号),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检验装置D气密性的方法是:用止水夹夹紧导管口的橡胶管后, ,则气密性良好。
(3)图中可用于固液反应制备气体的装置中,不能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的装置是 填序号),原因是反应过程中若用止水夹夹紧橡胶管后, 。
(4)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备O2,最好选用装置 (填序号),把F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O2并测定气体体积,应在 (填“b”或“c”)端连接上一个量筒。
04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正误判断
【例4】(2021·江西·中考真题)下列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加热立即收集
C.收满后移出集气瓶D.结束时停止加热
【变式4-1】(2022上·福建福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实验室制取O2时的系列操作,错误的是
A.检查气密性B.制取氧气
C.收集氧气D.验满
【变式4-2】(2022·广东广州·九年级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校考期末)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部分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氧气收集B.氧气验满
C.氧气转移D.氧气放置
05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例5】 下列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A.二氧化碳B.氧气C.水蒸气D.稀有气体
【变式5-1】(2022上·黑龙江齐齐哈尔·九年级克东县第三中学校考期末)某同学要证明集气瓶内盛放的是较高浓度的氧气,最简单的方法应该是
A.测量密度,密度等于氧气密度1.293g/L,则说明含氧浓度较高
B.该气体能使灼热的细铁丝燃烧,则说明含氧浓度较高
C.能使硫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则说明含氧浓度较高
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说明含氧浓度较高
【变式5-2】(2022上·安徽安庆·九年级期末)用如图装置进行氧气的制取、收集和验满实验,并利用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测定木条燃烧情况,记录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采用分液漏斗可以控制药品的流速和用量,节约药品
B.若木条微亮,则瓶内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氮气
C.当瓶口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经集满,收集到了纯净的氧气
D.该实验说明要收集较纯净氧气,需在木条复燃后再通入一会儿氧气
06固液常温型装置气密性检查
【例6】化学实验中经常要检验装置气密性,其原理是构成封闭体系,改变体系内压强,然后根据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下列装置中不能检查气密性的是
A. B. C. D.
【变式6-1】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 )
A. B.
C. D.
07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的操作顺序
【例7】(2021上·安徽滁州·九年级校联考期末)实验室可通过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下列有关该实验“先”、“后”顺序描述错误的是( )
A.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再从水槽中移出导管
B.实验开始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装入药品
C.加热时,应先预热再将酒精灯火焰对准药品加热
D.组装仪器时,应遵循“先左后右”“先下后上”的顺序
【变式7-1】(2022·黑龙江大庆·八年级校考期中)下列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撤导管
B.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先加入药品,后检查装置气密性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用手捂住试管外壁,后把导管放入水中
D.使用胶头滴管时吸液时,先在试剂瓶外挤去空气,后伸入试剂瓶吸液
【变式7-2】(2022·江苏泰州·九年级校联考期中)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先后次序正确的:
A.组装仪器:先固定试管,再放酒精灯
B.气密性检查:先手握试管,再将导气管放入水中
C.排水法收集:先将导气管伸入装满水的集气瓶口,再点燃酒精灯加热
D.停止加热:先从水中移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
08出现异常现象的可能原因
【例8】(2021·湖南邵阳·中考真题)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A.用排水法收集O2时,集气瓶装满水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时,导管伸入到集气瓶的底部
C.用排水法收集O2时,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收集
D.用排水法收集O2,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
【变式8-1】(2022·河北石家庄·九年级校考期末)某同学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发现试管破裂。该同学认真分析后认为可能的原因有: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②没有进行预热;③加热时试管口向上倾斜;④加热时试管口没加棉花;⑤水槽中一有气泡冒出马上进行收集;⑥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移出水面。你认为该同学提出的原因可能正确的是
A.①③⑥B.②③④C.②③⑥D.③④⑤
【变式8-2】下列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分析,不合理的是
A.高锰酸钾制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时,始终收集不到较纯的O2——装置漏气
B.高锰酸钾制氧气用排水法收集造成倒吸——结束时未撤导管就辙走酒精灯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造成集气瓶底炸裂——刚点燃火柴就将铁丝伸入集气瓶
D.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造成试管炸裂——加热前没有给试管预热
09制取氧气实验的图像题
【例9】(2022·湖北宜昌·中考真题)对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B.
C.D.
【变式9-1】(2021·重庆·中考真题)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代表氧气B.t2时刻,O2开始产生
C.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D.起催化作用物质的质量一直保持不变
【变式9-2】(2022·湖北宜昌·期末统考)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过程中,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B.C.D.
10万能瓶的使用
【例10】(2020上·新疆伊犁·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图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和体积的测量等,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A.气体从a端通入,可用于实验室收集氧气
B.若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气体从a通入可检验其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
C.瓶内装满水,气体从a端通入,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
D.在a端接量筒,瓶内装满水,气体从b端通入,可测量通入气体的体积
【变式10-1】(2023上·河北保定·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装置功能强大,被称为万能瓶,以下使用不合理的是( )
A.当集气瓶内装满水时,可以从b通入收集氧气
B.当集气瓶内充满空气时,可以从a通入收集二氧化碳
C.当集气瓶内有半瓶水时,可以从b通入氧气测气体流速
D.当集气瓶内盛有澄清的石灰水时,可用于检验氧气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变式10-2】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B.收集氧气
C.收集氧气D.监控气体流速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注射器读数/mL
20.0
34.0
40.0
30.0
25.6
18.0
12.5
8.6
4.8
3.0
3.0
组别
1
2
3
4
5
6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mL)
20
21
19
20
22
18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总结
实验一
取10mL8%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反应速率 (填“较快”或“较慢”)
二氧化锰是
过氧化氢分
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没有明显现象
实验三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实验序号
KClO3质量
其他物质质量
待测数据
①
1.2g
②
1.2g
氧化铜0.5g
③
1.2g
二氧化锰0.5g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苹果褐变与氧气有关
液体
90℃的热水
pH=13的NaOH溶液
pH=1的柠檬酸溶液
实验现象
苹果浸泡时没有褐变,取出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也没有发生褐变
实验结论
能抑制多酚氧化酶,从而减慢苹果褐变
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8.9%
36.8%
44.7%
52.6%
带火星木条的状况
微亮
亮
很亮
复燃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题型分类(试题)-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人教版),文件包含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原卷版docx、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题型分类(试题)-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人教版),文件包含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原卷版docx、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题型分类(试题)-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人教版),文件包含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原卷版docx、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