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第2部分新高考五大题型突破题型突破4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题突破点2分子结构与性质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第2部分新高考五大题型突破题型突破4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题突破点3晶体结构分析和有关计算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第2部分新高考五大题型突破题型突破5有机合成与推断综合题突破点1命名官能团反应类型结构简式与方程式书写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第2部分新高考五大题型突破题型突破5有机合成与推断综合题突破点2限定条件下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与数目判断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第2部分新高考五大题型突破题型突破5有机合成与推断综合题突破点3有机物结构的推断与合成路线设计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第3部分考前教材回扣课件
展开1.正确提取古文中的化学物质(1)归纳总结并记忆物质在古文中的名称,直接对应解题,如古文中“强水”指硝酸,“石碱”常指碳酸钾,“硝”或“硝石”指硝酸钾,“石胆”指胆矾(CuSO4·5H2O),“朱砂”主要含有硫化汞(又称辰砂、丹砂),“曾青”指硫酸铜,“泽”指沼气(主要成分为甲烷)等。
回扣1 化学与传统文化
(2)根据古文中物质的颜色变化、状态变化、性质、反应原理等确定物质信息,如“强烧之,紫青烟起”指物质的焰色试验呈紫色,则物质含钾元素;“石胆……浅碧色,烧之变白色者真”指物质由“浅碧”变“白”,推测是蓝色的CuSO4·5H2O失去结晶水后变为白色的无水CuSO4等。
2.正确提取古文中的实验操作(1)《本草纲目》中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根据“蒸令气上”可知是加热产生蒸气,“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说明得到蒸气冷凝的液体,为蒸馏操作。
(2)《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置火上”指加热,由“生砒→砒烟→凝结”的过程可知,生砒受热后由固态变为气态(砒烟),砒烟遇冷又变为固态,前者为升华,后者为凝华。
【实验基础】1.实验仪器上的“0”刻度(1)量筒、量杯、容量瓶没有“0”刻度。(2)温度计的“0”刻度在温度计的中下部。(3)托盘天平中“0”刻度在标尺最左边,在使用前要调“0”,使用后游码归“0”。(4)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部(但不是最上端)。
2.实验器材的规范使用(1)标明使用温度的仪器有容量瓶、量筒、滴定管。(2)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坩埚、蒸发皿。必须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锥形瓶。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液体不超过容积的三分之一。(3)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仪器有容量瓶、分液漏斗、滴定管。(4)试管上的油污可用热的氢氧化钠溶液或碳酸钠溶液洗涤。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内壁附有均匀水膜,不挂水珠,也不成股流下。
(5)考虑量程和精确度的仪器。如量取8.0 mL液体用10 mL量筒;量取21.20 mL高锰酸钾溶液用25 mL的酸式滴定管;配制100 mL 15%的氢氧化钠溶液用200 mL烧杯。(6)酸式滴定管用来盛装酸性溶液,不能盛装碱性溶液;碱式滴定管用来盛装碱性溶液,不能盛装酸性溶液、强氧化性溶液(如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
(7)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要先用待盛液润洗2~3次后,再盛装试液。当赶走滴定管尖嘴部分的空气后,调溶液液面在“0”刻度或“0”刻度以下。滴定终点的标志:滴入最后半滴液体后溶液颜色发生突变且半分钟内保持不变。(8)容量瓶不能长期存放溶液,更不能作为反应容器,也不能加热,瓶塞不能混用。
(2)常见试剂的保存方法①密封保存:易与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反应的药品,如钠、白磷、亚硫酸盐、亚铁盐等;易潮解、挥发、吸水的药品,如固体NaOH、浓盐酸、浓硝酸、浓氨水、浓硫酸等。②棕色瓶保存:见光易分解的物质,如AgNO3、卤水、浓HNO3等。③密封并置于阴凉处保存:易挥发、着火的药品,如乙醇、乙醚、苯等。
④盛放药品的器皿应不能跟所盛药品反应: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而应用橡胶塞;溴水、浓硝酸、次氯酸盐溶液、有机溶剂不能用橡胶塞而应用玻璃塞;氢氟酸、氟化物溶液不能用玻璃瓶。⑤加液封保存:钾、钠应浸在煤油或石蜡油中,锂浸在石蜡油中,防氧化;白磷放在水中,防氧化;液态溴加水封,防挥发。(3)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配制和保存易被空气氧化的盐溶液(FeCl2)时,先把蒸馏水煮沸赶走O2,再溶解,并加入少量的相应金属粉末和相应酸。
4.实验操作规范(1)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先在两盘上各放一张大小、重量相等的纸(腐蚀性药品放在小烧杯等玻璃器皿中),再放药品。加热后的药品先冷却后称量。(2)气体实验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可燃性气体应先验纯后点燃(或加热)。(3)沉淀完全的标志:静置,取上层清液(或向上层澄清液中)再滴加几滴沉淀剂,没有新沉淀生成。沉淀洗净的标志: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沉淀所洗离子的沉淀剂,没有沉淀生成。
(4)用石蕊试纸、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气体性质时,要先用蒸馏水将试纸润湿,再将气体靠近试纸检验。而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要先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少许,点到放在表面皿上的干燥pH试纸的中央,待变色后再与标准比色卡比较。(5)做焰色试验,每做一次,铂丝都应当先蘸取浓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后再做下一次。做钾的焰色试验时,先通过蓝色钴玻璃,再观察火焰颜色。(6)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溶解或稀释后的溶液应先冷却再移入容量瓶。
(7)检验蔗糖、淀粉水解程度时,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并将溶液调至碱性,再加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检验卤代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8)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浓酸或浓碱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NaHCO3溶液或硼酸溶液
5.常见特定“仪器组合”(1)防倒吸装置
①液体容纳:图甲、乙原理相同,当易溶性气体被吸收液吸收时,导管内压强减小,吸收液上升到漏斗或干燥管中,导致烧杯中液面下降使漏斗口、干燥管脱离液面,吸收液受自身重力作用又流回烧杯内,从而防止吸收液倒吸。②安全瓶:如图丙所示,当吸收液发生倒吸时,倒吸进来的吸收液进入安全瓶,从而防止吸收液进入受热仪器或反应容器,起到防倒吸作用。
③间接吸收:如图丁所示,NH3、HCl等易溶于水却不溶于CCl4的气体,在CCl4中形成气泡,增大与水的接触面积,进行间接吸收,可以达到防倒吸的目的。④气压平衡:如图戊所示,为防止反应体系的压强减小引起吸收液的倒吸,可以在密闭系统中连接一个与大气相通的液封玻璃管,保持瓶内压强等于大气压而防止倒吸。
①装置D在读数时应冷却后再上下移动乙管,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反应前后甲管中的液面差值即为气体体积。
②量气装置气密性的检验
(3)气体混合装置气体混合装置①使反应的气体混合均匀。②根据液体中气泡的生成速率调节气体的混合比例。③除气体中杂质。
①直形冷凝管:多用于蒸馏操作(蒸气温度低于140 ℃),不用于回流。②空气冷凝管:常用于沸点大于140 ℃的有机化合物的蒸馏(以免直形冷凝管通水冷却导致玻璃温差大而炸裂)。③球形冷凝管:接触面积比直形冷凝管的大,冷凝效果好,适用于各种沸点的液体。一般直立放置,用于有机制备的回流。④蛇形冷凝管:冷却面积大、效果更好,主要用于冷凝收集沸点偏低的蒸馏产物。⑤刺形分馏柱:分离沸点差别不太大的液体混合物。
①布氏漏斗:布氏漏斗是用来以负压力抽吸进行过滤,称为减压过滤(又称抽滤或吸滤)。②恒压滴液漏斗:与其他分液漏斗不同的是,恒压滴液漏斗可以保证内部压强不变。③分水器:一种有机溶剂与水在室温下不互溶,但是可以形成共沸物,其密度比水小,这样的溶剂,常见的有甲苯,当分水器(上端装冷凝管)内充满了溶剂(可以事先加一部分,也可以不加,不加的话,反应体系中要多加分水器容积的溶剂),溶剂与水在分水器中分层,水积在分水器下部,溶剂返流到反应体系里去。其实就两个核心点:与水共沸不互溶,密度比水小。
【教材无机实验与拓展】1.性质探究型实验【教材实验】铁离子的检验
【拓展实验】研究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方法(1)如果预测某物质具有氧化性,就需要寻找具有还原性的另一物质,通过实验检验两者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以验证预测是否正确。要求设计实验使两者发生反应时,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相应地,如果预测某物质具有还原性,就需要寻找具有氧化性的另一物质,通过实验进行验证。(2)设计实验验证Fe3+具有氧化性,可以向含Fe3+的溶液中加入KI溶液(含淀粉),通过观察溶液是否变蓝来判断Fe3+有无氧化性,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3++2I-===I2+2Fe2+。
(3)设计实验验证Fe2+具有还原性,可以向含Fe2+的溶液(含KSCN)中加入双氧水等氧化剂,通过观察溶液是否变成红色来判断Fe2+有无还原性(或在没有Cl-等存在时利用酸性KMnO4溶液是否褪色来验证),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Fe3++3SCN-===Fe(SCN)3。
【教材实验】Mg(OH)2、Al(OH)3碱性强弱的比较
【实验拓展】比较元素金属性、非金属强弱的实验设计(1)比较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实验设计方法①利用金属单质间的置换能力进行比较,如向CuSO4溶液中加入铁片,铁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金属性Fe>Cu。②利用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进行比较,如NaOH的碱性强于Al(OH)3,则金属性Na>Al。
③利用原电池原理进行比较,一般作原电池负极的金属较活泼;如将Zn—Cu两金属用导线相连浸入稀H2SO4中,金属锌溶解,锌活泼性比铜强,则金属性Zn>Cu。④利用电解原理进行比较,一般在阴极首先析出的金属活泼性弱,如用惰性电极电解含Cu2+、Zn2+的溶液,在阴极上析出红色物质,证明金属性Zn>Cu。
(2)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实验设计方法①利用非金属单质的置换能力进行比较:如向KI溶液(含淀粉)中加入氯水,若溶液变蓝,证明Cl的非金属性强于I。②利用非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进行比较:如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CO2,若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则证明酸性:H2CO3>H2SiO3,即非金属性C>Si。③利用非金属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进行比较:如HCl加热不分解,而H2S隔绝空气加热易分解,有淡黄色固体生成,则证明Cl的非金属性强于S。
2.原理探究型实验 【教材实验】(1)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拓展】变量控制法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在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时,由于外界影响因素较多,故为搞清某个因素的影响均需控制其他因素相同或不变,再进行实验,因此,常用变量控制法解决该类问题。
如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探究影响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Ⅰ和实验Ⅱ可以探究硫酸浓度对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Ⅲ和实验Ⅳ的目的是探究硫酸铜的质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教材实验】(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1.FeCl3溶液与KSCN溶液的反应①在小烧杯中加入10 mL蒸馏水,再滴入5滴0.05 ml·L-1 FeCl3溶液、5滴0.15 ml·L-1 KSCN溶液,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充分混合,将混合均匀的溶液平均注入a、b、c三支试管中。
②向试管a中滴入5滴0.05 ml·L-1 FeCl3溶液,向试管b中滴入5滴0.15 ml·L-1 KSCN溶液,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与试管c进行对比。
③继续向上述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铁粉,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2.取两个封装有NO2和N2O4混合气体的圆底烧瓶(编号分别为1和2),将它们分别浸在盛有热水、冷水的大烧杯中,比较两个烧瓶里气体的颜色。将两个烧瓶互换位置,稍等片刻,再比较两个烧瓶里气体的颜色。
【实验拓展】探究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请阅读以下材料,从中获取证据,验证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某同学用传感器进行了如下实验,测定实验过程中二氧化氮—四氧化二氮平衡体系透光率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所示(透光率与气体的颜色有关,气体颜色越深,透光率越小)。实验方案:取一支注射器针筒,吸入10 mL二氧化氮气体。将针筒前端封闭,连接传感器,测定透光率。然后,将针筒活塞迅速推至5 mL处,再将针筒活塞迅速拉回10 mL处,测定活塞移动过程中透光率的变化。
请描述你发现的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并结合实验现象对你的观点进行论证。你能否尝试利用浓度商与化学平衡常数的关系对以上现象进行分析?
3.定量型实验【教材实验】实验1.配制100 mL 1.00 ml·L-1的NaCl溶液
实验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1)滴定前的准备阶段①检漏:酸式滴定管:将滴定管加水,关闭活塞,观察活塞部位有无漏水;若有,涂上适量凡士林。碱式滴定管:将滴定管加水,观察橡皮管连接处有无漏水。若有,必须更换橡皮管。②洗涤:先用蒸馏水洗涤滴定管,再用待装液润洗。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即可,不需润洗,也不需烘干。
(2)量取:用碱式滴定管量出一定体积的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赶走气泡(如图),调整液面到“0”刻度线,注入锥形瓶中,并往锥形瓶中滴加几滴酚酞,现象为溶液变为红色。向酸式滴定管中加入标准溶液盐酸,先使液面在“0”刻度线以上,赶走气泡后,使液面恰好在“0”刻度线上或“0”刻度线以下,记录读数V1,读至小数点后第2位。
①把锥形瓶放在酸式滴定管的下面,将滴定管中溶液逐滴滴入锥形瓶中,滴定时,右手振荡锥形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直到滴入一滴盐酸后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且半分钟内溶液颜色不发生变化。此时,氢氧化钠恰好完全被盐酸中和,达到滴定终点。记录滴定后液面刻度V2。②把锥形瓶内的溶液倒入废液缸,用蒸馏水把锥形瓶洗干净,重复上述操作2~3次。
(4)数据处理取多次测定数值的平均值,计算待测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若标准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100 ml·L-1,则待测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00 ml·L-1。
【实验拓展】氧化还原滴定法和沉淀滴定法(1)氧化还原滴定法是指氧化剂与还原剂之间的相互滴定,该滴定方法在仪器使用、实验操作上与中和滴定一样,常见的试剂有KMnO4、I2、铁盐等。
(2)沉淀滴定法是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生成沉淀的反应很多,但符合定量分析条件的却很少。实际上应用最多的是银量法,即利用Ag+与卤素离子的反应来测定Cl-、Br-、I-、SCN-和 Ag+。银量法共分三种,而前两种在近几年高考中多次呈现。
②福尔哈德法Ⅰ.直接滴定法:在含Ag+的酸性试液中,加NH4Fe(SO4)2为指示剂,以NH4SCN为滴定剂,先生成AgSCN白色沉淀,当红色的[FeSCN]2+出现时,表示Ag+已被定量沉淀,终点已到达。此法主要用于测Ag+。终点前:SCN-+Ag+===AgSCN↓(白色) Ksp=1.0×10-12终点时:SCN-+Fe3+===[FeSCN]2+(红色)
Ⅱ.反滴定法:在含卤素离子的酸性溶液中,先加入一定量的过量的AgNO3标准溶液,再加指示剂NH4Fe(SO4)2,以NH4SCN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Ag+,直到出现红色为止。两种试剂用量之差即为卤素离子的量。此法的优点是选择性高,不受弱酸根离子的干扰。终点前:Cl-+Ag+(过量)===AgCl;Ag+(剩余)+SCN-===AgSCN终点时:SCN-+Fe3+===[FeSCN]2+(红)
注意:AgCl+SCN-===AgSCN+Cl-致使SCN-减少,使生成的[FeSCN]2+离解,红色消失,若多消耗SCN-,则会造成较大误差,常采取以下预防措施:a.加入有机溶剂硝基苯(有毒)、1,2-二氯乙烷、甘油等,用力摇动,使AgCl表面被有机溶剂覆盖,减少与溶液接触;b.滴定临近终点时,防止剧烈摇动;c.加入AgNO3先生成AgCl后,先加热至沸腾使AgCl凝聚。
【教材有机实验和拓展】1.有机物的制备【教材实验】
②现象与解释:加热混合液时,温度要迅速上升到并稳定于170 ℃左右,生成乙烯;浓硫酸起催化剂和脱水剂的作用。由于反应物都是液体而无固体,所以要向烧瓶中加入碎瓷片,以防液体受热时发生暴沸;温度计要选择量程在200~300 ℃的为宜。温度计的水银球要置于反应液的中央位置,因为需要测量的是反应液的温度;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混在乙烯中的CO2、SO2等杂质,防止干扰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KMnO4酸性溶液的反应。
(5)溴乙烷的水解反应①实验:取一支试管,滴入10~15滴溴乙烷,再加入1 mL 5%的NaOH溶液,充分振荡、静置,待液体分层后,用滴管小心吸入10滴上层水溶液,移入另一盛有10 mL稀硝酸溶液的试管中,然后加入2~3滴2%的AgNO3溶液,观察反应现象。
②现象与解释:有浅黄色沉淀生成,这种沉淀是AgBr,说明溴乙烷水解生成了Br-。
(6)乙醛的银镜反应:①实验: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1 mL 2%的AgNO3溶液,然后一边摇动试管,一边逐滴加入2%的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再滴入3滴乙醛,振荡后把试管放在热水浴中温热。观察现象。
(7)乙醛与Cu(OH)2的反应①实验:在试管中加入10%的NaOH溶液2 mL,滴入2%的CuSO4溶液4~6滴,振荡后加入乙醛溶液0.5 mL,加热至沸腾,观察现象。
②现象与解释:溶液中有砖红色沉淀产生。醛基能将新制的Cu(OH)2还原为红色的Cu2O沉淀,这是检验醛基的另一种方法。
【实验拓展】从乙酸乙酯粗产品中提纯乙酸乙酯的工艺流程
2.有机化合物中常见官能团的检验【教材实验】几种常见官能团的检验
【实验拓展】有机物的检验与鉴别方法(1)溴水法:溴水与液态有机物混合后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并产生多种不同的现象,具体情况如表中所示:
(2)银氨溶液法:凡是含有醛基的物质如醛类、甲酸、甲酸盐及甲酸酯类、还原性糖等在水浴加热条件下均可与银氨溶液作用得到“银镜”。(3)氢氧化铜法:含有醛基的物质在加热条件下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作用可得到砖红色沉淀;羧酸能与氢氧化铜悬浊液发生中和反应而得到蓝色溶液。(4)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法: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氧化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OH、—CHO的物质及苯环上含有烃基的物质,同时本身的紫色褪去。
(5)燃(灼)烧法:该法是利用点燃后火焰的明亮程度及产生烟的浓黑程度的差异或灼烧时产生气味的差异进行鉴别的一种方法。(6)显色法:部分有机物与某些特殊试剂作用而呈现出一定的颜色变化,如淀粉遇碘显蓝色;酚类物质遇FeCl3溶液显紫色;含有苯环结构的蛋白质遇浓硝酸呈黄色。
1.微粒间相互作用(1)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①价层电子对在空间上彼此相距最远时,排斥力最小,体系的能量最低。②孤电子对的排斥力较大,孤电子对越多,排斥力越强,键角越小。
回扣3 物质结构与性质
(2)杂化轨道与分子空间构型的关系
2.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的性质(1)氢键氢键不属于化学键。已经与电负性很大的原子(A:N、O、F)形成共价键的氢原子(该氢原子几乎为裸露的质子)与另一个分子中电负性很大的原子(B:N、O、F)之间的作用力,称为氢键。表示为A—H…B氢键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饱和性,包括分子内氢键和分子间氢键两种;分子间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对电离和溶解度等产生影响。
(2)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无机含氧酸可写成(HO)mROn,如果成酸元素R相同,则n值越大,R的正电性越高,使R—O—H中O的电子向R偏移,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越易电离出H+,酸性越强,如HClO
1.常见官能团及其性质
回扣4 有机合成与推断
2.官能团的引入(1)引入卤素原子的方法:烃、酚的取代;不饱和烃与卤素单质或卤化氢的加成;醇与卤化氢的取代反应;(2)引入羟基的方法:烯烃与水加成;醛(酮)与氢气加成;卤代烃在碱性条件下水解;酯的水解;葡萄糖发酵生成乙醇;(3)引入碳碳双键的方法:某些醇或卤代烃的消去;炔烃不完全加成;(4)引入碳氧双键的方法:醇的催化氧化;(5)引入羧基的方法:醛的氧化;酯、肽键的水解。
3.官能团的消除(1)通过加成反应消除不饱和键;(2)通过消去反应、酯化反应、氧化反应消除羟基;(3)通过氧化或加成反应消除醛基;(4)通过水解反应消除酯基、酰胺基、卤素原子。
(一)实验操作类规范语言表述1.测定溶液pH的操作将一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待试纸变色后,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答题模板答题关键词:pH试纸、表面皿、玻璃棒、蘸待测液、比色卡、对照。四步:①取放试纸→②蘸待测液→③点滴试纸→④与比色卡对照。概括为“取、蘸、点、比”。
回扣5 简答题的规范描述
2.沉淀洗涤(1)沉淀洗涤所用试剂选择①水洗:适用范围——产物不溶于水。②冰水洗:用冷水可适当降低晶体因为溶解而造成损失。注:有特殊的物质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可以采用热蒸馏水洗涤。
③有机溶剂洗:可以降低晶体因溶解而造成损失;可以除去表面的可溶性杂质和水分;有机溶剂易挥发,晶体易干燥。适用范围——产物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如摩尔盐、硫酸锌晶体的制备)。乙醇洗的目的:a.减少固体的溶解(减少固体的损失);b.除去固体表面吸附的杂质;c.乙醇挥发带走水分,使固体更干燥。④该物质的饱和溶液:用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可以使因为溶解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2)洗涤方法:向漏斗内加蒸馏水至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出后,重复操作2~3次。
(3)沉淀剂是否过量的判断方法①加沉淀剂: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少量沉淀剂,若无沉淀产生,则证明沉淀剂已过量。②加入与沉淀剂反应的试剂:静置,取适量上层清液于另一洁净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与沉淀剂作用产生沉淀的试剂,若产生沉淀,证明沉淀剂已过量。注意:若需称量沉淀的质量而进行有关定量计算时则只能选用方法①。
(5)判断沉淀是否洗净的操作答题模板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试剂),若没有……现象,证明沉淀已洗净。
3.容量瓶检漏操作答题模板:加入一定量的水,塞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倒立观察。然后再将容量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后塞紧,再倒立。若均无水渗出,则容量瓶不漏水。
4.滴定管检查是否漏水的操作答题模板:酸式滴定管:关闭活塞,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用滴定管夹将其固定在铁架台上,观察是否漏水。若2分钟内不漏水,将活塞旋转180°后,重复上述操作。碱式滴定管: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用滴定管夹将其固定在铁架台上,观察是否漏水。若2分钟内不漏水,轻轻挤压玻璃球,放出少量液体,再次观察滴定管是否漏水。
5.滴定管赶气泡的操作答题模板:酸式滴定管:右手将滴定管倾斜30°左右,左手迅速打开活塞使溶液冲出,从而使溶液充满尖嘴。碱式滴定管: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向上倾斜,用两指捏住胶管,轻轻挤压玻璃球,使溶液从尖嘴流出,即可赶出气泡。
6.装置的气密性检查答题模板:形成封闭体系——操作(微热、手捂、热毛巾捂、加水等)→描述现象→得出结论。微热法——关键词:封闭(将导管末端放入水中)、微热、气泡、水柱;液差(封)法——关键词:封闭(用止水夹关闭右侧导气管,向××漏斗加水)、液差(××漏斗中形成一段水柱,停止注水后,水柱不变化)。整套装置气密性检查:为使其产生明显的现象,用酒精灯对装置中某个加热容器微热,观察插入水中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也可对整套装置适当分割,分段检查气密性。
7.萃取分液操作答题模板: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荡、静置、分层。在漏斗下面放一个小烧杯,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下层液体从下口沿烧杯壁流下,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8.焰色试验的操作答题模板:先将铂丝蘸取盐酸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反复几次,直到与酒精灯火焰颜色接近为止。然后用铂丝蘸取少量待测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如为黄色,则说明溶液中含钠元素;若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紫色,则说明溶液中含钾元素。
9.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答题模板:往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当液体呈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10.从溶液中结晶实验操作答题模板: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蒸发→结晶→过滤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或带结晶水的: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二)实验设计类规范语言表述1.性质实验设计从实验原理出发(含性质),按操作过程(或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顺序来表述答案。答题模板:操作→现象→结论,即取样,加入……→有……生成→……的是……(1)水蒸气最先检验;(2)有干扰的气体先检验。例如,气体甲对气体乙的检验有干扰,检验思路:检验气体甲→除去气体甲→确定气体甲除尽→检验气体乙。
2.定量实验误差分析对于定量实验,要采用措施减小误差。减小误差从以下角度考虑:(1)装置气密性良好;(2)排除装置中气体;(3)减少副反应;(4)避免气体带杂质(如测定水的质量,气体必须干燥);(5)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进入装置等。燃烧法定量测定实验一般设计思路:气体发生装置→气体干燥装置→主反应装置→吸收产物(1)→吸收产物(2)→干燥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3.仪器或装置作用答题模板:有利于……(这样做的好处),以防止……(这样做的坏处)。尾气吸收:吸收……气体,防止污染空气。例如:有机实验中长玻璃导管的作用是:冷凝回流,提高反应物的利用率;某瓶的作用:安全瓶作用,防止……中的液体倒吸进入……中;某导管的作用,平衡气压,便于……中液体顺利进入……中。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第2部分新高考五大题型突破题型突破3化学实验综合题突破点4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课件: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第2部分新高考五大题型突破题型突破3化学实验综合题突破点4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真题分点·研析,知能分点·突破,能力分点·提升,NaCl,球形冷凝管,防止暴沸,趁热过滤,饱和NaCl溶液,Cl2+2OH-,Cl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第2部分新高考五大题型突破题型突破3化学实验综合题突破点3综合实验中的定量测量与计算课件: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第2部分新高考五大题型突破题型突破3化学实验综合题突破点3综合实验中的定量测量与计算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真题分点·研析,知能分点·突破,能力分点·提升,不需指示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新高考选择题突破专题8电解质溶液微专题3溶液中的粒子平衡图像分析课件: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新高考选择题突破专题8电解质溶液微专题3溶液中的粒子平衡图像分析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专题8电解质溶液,高考真题·研析,知能对点·突破,关键能力·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