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考试(零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2024届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评分细则(写作).docx
    • 练习
      2024届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评分细则(现代文阅读).docx
    • 练习
      2024届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语文试题).pdf
    • 练习
      2024届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评分细则(古诗文阅读).docx
    • 练习
      2024届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评分细则(语言文字运用).docx
    2024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考试(零模)语文试题及答案01
    2024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考试(零模)语文试题及答案02
    2024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考试(零模)语文试题及答案03
    2024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考试(零模)语文试题及答案01
    2024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考试(零模)语文试题及答案02
    2024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考试(零模)语文试题及答案03
    2024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考试(零模)语文试题及答案01
    2024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考试(零模)语文试题及答案02
    2024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考试(零模)语文试题及答案03
    2024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考试(零模)语文试题及答案01
    2024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考试(零模)语文试题及答案02
    2024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考试(零模)语文试题及答案03
    2024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考试(零模)语文试题及答案01
    2024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考试(零模)语文试题及答案02
    2024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考试(零模)语文试题及答案03
    还剩3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考试(零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考试(零模)语文试题及答案,文件包含2024届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评分细则写作docx、2024届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评分细则现代文阅读docx、2024届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语文试题pdf、2024届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评分细则古诗文阅读docx、2024届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评分细则语言文字运用docx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3页, 欢迎下载使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文言翻译评分注意事项:
    1.翻译题评改时关注的顺序:先看大意,然后再看关键词的意思。
    2.关于大意分的说明:大意分体现为“读懂”,只要句子结构基本完整,主谓宾的意思接近,即可得大意分,其他修饰成分可以略。
    (1)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伐君,可谓仁乎?
    【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父亲死了不(好好)安葬,就要发动战争,可以称得上孝吗?以臣子的身份去讨伐君主,可以称得上仁吗?
    [4分。大意2分,“干戈”“以”各1分。]
    【补充细则】
    1.大意①:对周武王不安葬父亲就发动战争的行为进行评论,认为这是不孝顺的。对周武王行为(事件)的概括和评价都对才可得分。
    2.大意②:对周武王以臣子的身份讨伐君主的行为进行评论,认为这是不仁义的。对周武王行为(事件)的概括和评价都对才可得分。
    3.干戈:原意为武器,文中可理解为“发动战争”“打仗”“动用武力”;译为 “用武器攻击”不得分。
    4.以:可译为“以……身份”“以……地位”“凭借……身份”“用……身份”“作为”“身为”;译为 “让”“用”“使”不得分。
    5.关键词有错别字,最多扣1分。
    【评分示例】
    满分示例:
    示例1:父亲死却不埋葬,这么快就大兴战争(1分),这可以称得上是孝吗?以臣子的身份(1分)去讨伐君主,这可以称得上仁吗?(两点大意都正确)
    示例2:父亲死了却不安葬,想要跟其他国家去打仗(1分),这称得上孝吗?凭借着大臣之位(1分)讨伐君主,这称得上仁吗?(两点大意都正确)
    示例3:父亲死了却不安葬,大动干戈去打仗(1分),这难道是孝的行为吗?以臣子的身份(1分)讨伐君主,这难道是仁的行为吗?(两点大意都正确)
    3分示例:
    示例1:父亲去世了不为其安葬,反而去违背父生前的意愿去战争,这能称为“孝”吗?以大臣的身份(1分)去讨伐君主,这能叫“仁”吗?(两点大意都正确)
    示例2:父亲死了而不埋葬,反而还发动战争(1分),这能称得上孝顺吗?用臣子的身分(有错别字,此关键词不得分)讨伐君王,这能称得上仁义吗? (两点大意都正确)
    示例3:后父亲去世了不下葬,子女互相打仗(1分),可以被称作孝顺吗?凭借臣子的身份(1分)讨伐君主,可以被称作有仁义吗? (第①点大意错误,“子女互相打仗”错误)
    2分示例:
    示例1:父亲死了不去安葬,而要发动军队打仗(1分),这能说是孝顺的人吗?使臣子去杀害国君,这能说是仁者吗? (第②点大意错误)
    示例2:父亲去世了而不埋葬,让尸体躺在干戈的土地上,这能叫做孝吗?作为(1分)下臣而去讨伐君王,可以叫作仁义吗? (第①点大意错误)
    示例3:父亲去世不下葬,到干戈远地支援,可以称得上孝顺吗?凭借大臣的身份(1分)讨伐君主,可以称得上仁义吗?(第①点大意错误)
    1分示例:
    示例1:父亲去世了儿子不埋葬他,反而沉迷发动战争(1分),这是孝顺吗?用大臣讨伐君主,这是仁义吗?(两点大意都不正确)
    示例2:父亲死亡后不埋葬,随意放置地上,这就是孝顺吗?臣子讨伐君主,这就是所谓的仁义吗?(仅有第②点大意正确)
    0分示例:
    示例1:父亲去世却不下葬,缓慢等到干戈,可以称为孝顺吗?
    示例2:父亲死了而不下葬,我紧忙干戈,这是孝吗?大臣贬伐君子,这是仁义吗?
    示例3:后父亲死了不下葬,而是去等干戈,真的是孝顺吗?用臣子讨伐君子,有考虑仁义吗?
    (2)幸有中子以托国焉,苟无其人,其如先君之社稷何?
    【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幸亏有次子交托社稷啊,如果没有这么一个接任国君的人,那又能把先王的社稷怎么办呢?
    [4分。大意2分,“幸”“苟”各1分。]
    【补充细则】
    1.此句大意分按照句意可以分为两层,一层是叔齐辞让君位后的结果,一层是作者的假设和推论。大意分主要落在“有中子以托国焉”和“其如先君之社稷何”。
    第一处大意:“有中子以托国焉”可理解为“有先君的次子可以交托社稷”“把社稷托付给先君的次子”“有一个儿子可以治理国家”“有排名中间的儿子管理国家”等。“中子”照抄不影响得分,但译错不得分,如译为“有中庸的人管理国家”不得分。
    第二处大意:“其如先君之社稷何”可理解为“那又能把先王的社稷怎么办呢”“先王的社稷怎么处理呢”等。如果翻译为“国家会怎样呢”等不得分。
    2.关键词“幸”和“苟”。
    (1)幸:可翻译为“幸亏”“幸好”“幸运的是”“万幸”“多亏”,不译不得分。
    (2)苟:可翻译为“如果”“若”“倘若”,不译不得分。
    【评分示例】
    满分示例:
    示例1:幸亏(1分)有排位中间的儿子能托付国家,如果(1分)没有这个人,那么先王留下的国家又应怎么处理呢?(两点大意都正确)
    示例2:幸亏(1分)可以把国家托付给第二个儿子,如果(1分)没有他,那么先前君主的国家社稷又怎么办呢?(两点大意都正确)
    示例3:幸亏(1分)其中还有儿子来把国家托付给他,如果(1分)没有这个人,他们怎么处理先前君主的江山呢?(两点大意都正确)
    3分示例:
    示例1:幸好(1分)有他的儿子来这里托付国家,如果(1分)没有这个人,那么先前君王的社稷江山要怎么办啊!(第二点大意正确)
    示例2:幸好(1分)有次子肿雍(中子理解错误)来托付家国大事,如果(1分)没有这个人,要让先帝的江山社稷怎么办?(第二点大意正确)
    示例3:幸好(1分)有处于中间的孩子用来托付国家在他那里,如果(1分)没有这个人,对待先王留下的社稷怎么样呢?(第一点大意正确)
    2分示例:
    示例1:有一个叫中子的人来接手国家,假如(1分)没有他,那先王的江山该如何管理呢?(第二点大意正确)
    示例2:幸亏(1分)有中子来支撑这个国家,苟且没有他,那他们父君的国家会怎么对待他呢?(第一点大意正确)
    示例3:幸亏(1分)有中庸之人来稳定住国家,如果(1分)没有这个人,如同先前君王的社会生活又会怎样呢?(两点大意都不正确)
    1分示例:
    示例1:幸好(1分)有明白事理的人来承担国家大任,苟且没有这样的人,他们应当如何面对先王的社稷呢?(两点大意都不正确)
    示例2:所幸(1分)次子可以管理国家,没有这个人,先前君王的社稷有什么相同之处。(两点大意都不正确)
    14.方孝孺对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行为是怎样评价的?请简要概括。(3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①洁身自好(保持高洁);②过中失正。
    [第①点1分,第②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补充细则】
    1.“洁身自好(保持高洁)”可以表述为“洁身自远”,如理解为“廉洁”“洁净”“清洁”“高尚”等,或理解相反,如“不要洁身自好”等不给分。
    2.“过中失正”可以表述为“过乎中者”,关键在于“过中”,“过”必须理解为“超过”等,“中”可以理解为“中正”“中庸”,理解为“中立”“折中”等不给分。
    3.如果没有概括出“过中失正”,只回答以下几种情况,酌情给1分:
    (1)将“过中”理解为“失去中正、违背中庸、忽略中正、不符合中庸原则”等;
    (2)回答为“未达到尧舜禹之道”;
    (3)围绕“何乃耻食其粟,独食其薇也”一句,回答为“不应该(没有必要)以吃周粟为耻”“以食周粟为耻是过分的行为”等。
    【评分示例】
    满分示例:
    示例1:①方孝孺认为伯夷、叔齐的行为过中失正(2分),并未真正达到圣人境界。②方孝孺认为伯夷、叔齐只需洁身自远(1分),不必耻食周粟,独食其薇。
    示例2:方孝孺认为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超过了仁人的“中正之道”(2分),是过分高洁(1分),没有遵循尧舜禹的仁道。
    示例3:廉顽立懦,能够成为百世师,但过于高洁(1分),反而超过中正之道(2分),不能达到尧舜禹的境界。
    2分示例:
    示例1:方孝孺不认可他们的行为,认为他们顽固迂腐,过中失正(2分),未达到尧舜的境界。
    示例2:洁身自好(1分)远离暴君即可,何必耻辱于食他的粮(1分),做得有点过了。
    示例3:方孝孺认为两个洁身自好(1分),远离周朝便好,不必以吃周粟感到耻辱(1分)。而且吃的薇也是周朝土地上生长的,做的太过,可为百世师,但未达到尧舜禹的境界。
    1分示例:
    示例1:“洁身自远斯可矣。”方孝孺认为伯夷、叔齐不至于此,保持自己的洁身自好(1分),远离周武王就可以了。
    示例2:方孝孺认为他们的行为,让他们作为百世师,但没有达到尧舜禹三人的境界(1分)。
    示例3:认为是狭隘的,不食周粟,“独食其薇”,但薇也是周土地上的草,与粟没有什么区别(1分),并且天下归周是顺应天命的,伯夷叔齐是逆时代潮流的行为。
    16.诗人先说“捐躯诚有地”,又说“愿乞一棺地”,你对此如何理解?(6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①诗人先假想自己有一天能实现为国杀敌的理想,那他必勇冠三军,哪怕捐躯亦在所不惜;②但如果报国理想落空,也希望能葬在吴国勇士的坟边;③两句诗前后相连,抒发诗人生死不变的忠诚之情,体现始终如一的气节。
    [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补充细则】
    1.本题答案要点共三点,每点2分。第一点正确理解“捐躯诚有地”句意,2分;第二点正确理解“愿乞一棺地”句意,2分;第三点,正确判断两句之间的关系,1分,准确表述出两句共同表达的情感,1分。
    2.“捐躯诚有地”的句意为“诗人希望有杀敌报国的机会”或“诗人有沙场报国的理想”,这是他的现实理想。
    其中,答出“如果(假想、假设、倘若)有机会(机遇)”的“诚有地”之意,得1分,可表述为“希望”“有……理想”“梦想”“渴望”等;答出理想的具体内容“为国捐躯”,1分,可表述为“上阵杀敌献身”“征战沙场立功”等。如果机械地翻译为“的确有地方可容纳我所献出的躯体”“想为国捐躯就需要土地”等不得分。
    3.“愿乞一棺地”的句意为“诗人希望得到一块(靠近勇士要离坟墓的)墓地”或“诗人希望安葬在勇士要离坟墓边”,这是他现实理想落空后,对死后墓地的设想。
    其中,答出 “如果报国理想(希望、愿望、志向等)落空”等类似意思,得1分。第二个要点答出“死后葬在壮烈之士的坟地附近”“离壮烈之士近点”“离壮士之墓近点”之意,得1分。如表述为“要做与要离一样的人”“想同先驱烈士一样”,不得分。
    4.两句表层意不同,但内在情感是一致的,前后呼应,表达了诗人在世的毕生愿望及死后的执着追求。
    其中,答出两句诗内容或结构上的相关性,得1分,可表述为“前后相连”“互相照应”“内涵(意蕴)相同”“内容并不矛盾”“前句是诗人在世的决心,后句是诗人对死后的展望”“两句分别是达时与穷时的志愿”等。答出两句诗所蕴含的永不动摇的深沉爱国情感,得1分,可表述为如“生死不变的忠贞之志”“始终如一的爱国气节”“至死不渝的报国之情”等。如笼统地回答“强烈的爱国之情”,或回答“壮志未酬的苦闷之情”等,不得分。
    【评分示例】
    满分示例:
    示例1:①诗人先说希望(1分)为国献身,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在战场上牺牲也在所不辞(1分);后说如果希望落空(1分),愿意乞求一棺之地,葬在要离这位壮烈之士附近(1分)。②诗人认为,如果国家征召,更希望为祖国上阵杀敌,但如果没有机会征战沙场,那只好死后向烈士看齐,保持节操。③两句诗前后关联(1分),共同表现了诗人生死不变的拳拳报国之心( 1分),对祖国的一片爱国赤诚。
    示例2: ①“捐躯诚有地”,只要有机会(1分)能上战场杀敌报国,哪怕为国牺牲,自己也愿意(1分),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愿意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决心。②“愿乞一棺地”,如果希望得不到实现(1分),那么只需要靠近要离坟的一棺之地来埋葬自己(1分),使用了春秋末吴国勇士的事例,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对要离的仰慕之情和忠贞品质的赞美。③两句诗前后相连(1分),既能体现出为国贡献一切的决心,也能表达出生死如一的豪迈壮烈之情(1分)。
    示例3:①“捐躯诚有地”表明诗人渴望有机会(1分)为国捐躯,在沙场上征战四方,报效祖国(1分),表达自己将酬壮志的伟大志向。②“愿乞一棺地”表明诗人若没有征战沙场为国献身的机会(1分),也愿死时葬在要离坟附近之处(1分),要离是一位勇士,这里用典抒发自己终身为国、奉献一生的理想,对要离的敬仰之情。③这两句诗并不矛盾(1分),充分表达了诗人生死不渝的爱国之情(1分)。
    5分示例:
    示例1:二者并不矛盾(1分)。①前者写“如果有可以捐躯报效国家的机会(1分),我一定身先士卒,勇率军队尽忠报国”(1分),表达作者对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渴望。②后者写“如果愿望不能实现(1分),希望求得一处下葬之地能靠近要离这位壮烈之士的坟”(1分),表达自己希望如同要离一般征战沙场、保家卫国的渴望,和对朝廷不允许、壮志难酬的苦闷。
    示例2:①诗人先表达自己如果有机会(1分),可以身先士卒,战死疆场(1分)来抒发愿为国捐躯、报效祖国的志向。②再写自己如果志向不能实现(1分),渴望得到一棺地,葬在烈士旁边(1分),表明自己渴望报效祖国,不求回报。③先说自己愿为国捐躯抒发志向,再说自己渴望成为烈士表达愿望,前后照应(1分),抒发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示例3:①“捐躯诚有地”表达诗人如果有机会(1分),愿为国捐躯、战死沙场之豪情(1分),含希望杀敌报国之情,“有地捐躯”是以身报国的请愿、身先士卒的誓言。②“愿乞一棺地”则是对自己坟处的想象(1分),同样表达精忠报国的捐躯之志,表达对烈士要离的敬佩赞美、效法之意。③前句是诗人在世的决心,后句是诗人对死后的展望(1分),二者共同展现了生死不变的志向( 1分)。
    4分示例:
    示例1: ①“捐躯诚有地”是如果有机会(1分)征战沙场,就算牺牲在战场上也心甘情愿的豪情壮志与报国热情(1分)。②“愿乞一棺地”是指诗人如果愿望不能实现(1分),只想葬在勇士要离的旁边(1分),表达了作者对要离的崇敬之情,以及想像要离一样战斗的激奋之情。
    示例2:①“捐躯诚有地” 指如有机会(1分)为国捐躯,保家卫国,愿意战死沙场(1分),体现了陆游愿沙场杀敌,为国捐躯的拳拳报国之心。②“愿乞一棺地”,表达愿意要一个埋棺的墓地,并且接近要离的坟墓(1分),表现了诗人对保家卫国的迫切,对为国捐躯的渴求;③两句话看似矛盾,实际不矛盾(1分),都是表现为国捐躯的决心。
    示例3:① “捐躯诚有地”体现了诗人渴望(1分)上战场奋勇杀敌报国(1分)②“愿乞一棺地”希望能在死后葬在要离坟的旁边(1分),则体现了诗人至死都愿报效国家。③这两句话都体现了诗人自始至终,坚贞不渝的爱国之心(1分),在国家危亡之际哪怕是死也在所不辞的决心。
    3分示例:
    示例1:①“捐躯诚有地”指若是为国捐躯,那周围都是可捐躯的地方,表现出其视死如归的心态。②“愿乞一棺地”通过典故,写自己如果志向不能实现(1分),自己死了要葬在要离附近,(1分),体现出为国效力的壮烈心意。③两者在意蕴上均表达了同一个意思,相辅相成(1分)。均反映出为国效力,誓死如归的宏大志向。
    示例2:先说“捐躯诚有地”是表达诗人想要(1分)上阵杀敌,捐躯报国的坚定决心(1分),体现他豪迈的爱国精神与追求。而后说“愿乞一棺地”则是希望死后能有一棺土地将自己葬到烈士旁(1分),这是他对现实中南宋软弱态度的无奈。写出诗人报国无门,壮心未能实现的悲情。
    示例3:①含义不同:前句表达诗人确实可以上阵杀敌,报效国家(1分),展现英勇;后句希望自己的坟地靠近要离坟(1分),用典表达自己志向如要离一般壮烈。②两句话并不矛盾(1分)。情感是相通的,都突显出诗人的爱国之心及他的英勇。
    2分示例:
    示例1:①前句表明自己征战沙场,为国捐躯的决心(1分);②后句表明自己死后愿葬在壮烈之士墓旁(1分),表明诗人的报国之心。
    示例2:①“捐躯诚有地”是壮志得以实现后的死法,陆游一生都希望朝廷能收复中原。②“愿乞一棺地”是壮志无法实现后的死法(1分)。南宋偏安,朝廷苟且,保守派占上风,这让陆游壮志难酬,若一生也无法实现抱负,则希望至少离壮烈之士坟墓近点(1分)。③两句表达了陆游的爱国情怀,表明自己的心志。
    示例3:①“捐躯诚有地”,献身需要一处地方,表达诗人渴望(1分)被重用,为国捐躯的理想(1分);②后一句写诗人想讨要一棺材来埋葬自己,表达诗人愿意壮烈牺牲,为国捐躯的壮志。
    1分示例:
    示例1:①表达作者走上战场,为国献身的强烈决心(1分),恳请皇帝给他机会。这忠诚意识让人敬佩。②表现诗人爱国情怀。
    示例2:①前句表达诗人勇冠三军,在战场上为国捐躯,以死报国之意(1分)。②直抒胸臆,表述自己保持坚贞高洁品格的正人君子形象。表达自己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③“愿乞一棺地”表明诗人希望自己的报国之心能鼓舞后人,为祖国事业献身。
    0分示例:
    示例1:诗人想“捐躯”但需要地,所以“愿乞”。诗人远离朝廷,从“九关远”可以看出,但有“精意”表达诗人报国无门的忧,壮志未酬的无奈。表达诗人报国的愿望。有像竹、兰一样的高品质,道德。希望离自己国家近。
    示例2:“捐躯诚有地”,是可怜南宋政策屡丢国地的无奈和感慨,对政府偏安的愤恨。“愿乞一棺地”,是表达了作者想要做要离一样的人,奋勇杀敌报国,成为壮烈之士的博大胸襟。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南粤中学的校训中有“自强”“弘毅”四字,前者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后者则出自《论语》的“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高》中借“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两句描写了自己晚年孤独病弱的境况,其《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写出了类似的境况。
    (3)学校的“文学廊”为古今诗人制作名片,文佳想引用两句诗来概括曹操的形象,陈老师提醒他用曹操自己写的诗就很合适,比如“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2)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每空1分。凡错、漏、多字,该空不得分。]
    (3)示例一: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示例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示例三: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每空1分。凡错、漏、多字,该空不得分。如有其他答案,符合要求,可给分。]
    【补充细则】
    第(3)小题还可增加以下答案:
    示例四: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曹操《短歌行》)
    示例五: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 (曹操《短歌行》)
    示例六: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曹操《蒿里行》)
    相关试卷

    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考试(零模) 语文: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考试(零模) 语文,共10页。

    2024广州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考试(零模)语文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广州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考试(零模)语文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2024届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评分细则写作docx、2024届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评分细则现代文阅读docx、2024届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语文试题pdf、2024届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评分细则语言文字运用docx、2024届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评分细则古诗文阅读docx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语文(零模)(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语文(零模)(含答案),共16页。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4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考试(零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