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第8课 奇妙的墙 教案1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08/15104733/0-170309771193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第8课 奇妙的墙教学设计
展开认知目标:通过立体构成──累积构造作品欣赏,了解累积构造基本知识及基本规律。
技能目标:设计并装饰基本形,制作一块特殊的“砖”,并按照累积方式累积成一堵有趣的“墙”。
情感目标:从累积构成的创作活动中体验其创作乐趣和审美,提高艺术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基本形的装饰与设计及累积成墙。
教学难点:“奇妙”的设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范图、16开素描纸、勾线笔、美工刀、双面胶、废旧报纸。
学具准备:16开素描纸、勾线笔、美工刀、双面胶、废旧报纸。
教学过程:
教室环境及氛围的布置:事先实景布置好教材中的正方体书法墙。
一、导入
以教室中的正方体书法墙激发学生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你看到了什么?它是由什么组成?是怎么搭起来的?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墙什么不同?由此引出累积构造的概念,并提出今天也来砌这样一面奇妙的墙。
板书揭示课题:奇妙的墙。
二、新授
1、奇妙之一 ——形状的变化
要来砌一面奇妙的墙,我们先得要有一块特别的砖,我们先来从做一块特别的砖开始。
将平常可见的薄薄的素描纸进行折叠形成立体的三棱柱,砖的形状由长方形变成了三棱柱,由平面变成了立体,这是砖形状的变化。但这还不够,我们还可以对它进行装饰,使得它变得不一样,引导学生思考:怎么进行丰富,使其丰富?
2、奇妙之二:装饰的美感
以教室中的书法墙为例,并用微视频《基本形的装饰》进行解说,引导学生理解书法墙的装饰手法,并思考自己该如何去装饰。
结合班级特色文艺班的音乐专长,将同为艺术的美术学科与音乐学科相结合,用美术来表现音乐,来上一堂具有音乐气息的美术课。我们将通过用画笔画出音符来表现音乐:
借以学生从小熟悉的《乘着歌声的翅膀》的五线谱来分析音符的不同造型和不同高低形成整首歌的节奏和曲调,引导学生对音符的造型和位置加以观察和辨别。
教师示范:(1)展开三棱柱,在中间两个长方形区域内作画,利用直尺和和铅笔画出音符。
(2)用黑色勾线笔或黑色水彩笔进行填涂。
(3)用刀刻、翻折将音符立体于三棱柱砖上。
(4)在纸的左侧贴上双面胶,撕开,粘贴。并在砖背后的上方再贴上一段双面胶。
(5)完成一块音符砖。
学生根据自己理解至少做出一块音符砖。
3、奇妙之三:累积的魅力
音符砖做好后,学生上台按照顺序“砌墙”。微视频播放正方体书法墙的不同累积方式,引发学生思考,并选择一种方式将音符砖进行累积“砌墙”。累积完后,请学生上台拉黑色绳子做成五线谱,呈现一面立体的乐谱。学生从中感受累积带来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
请学生谈谈“砌墙”的感受,师结:我们每一位同学都用手中的一张平面纸,经过折叠,成为了一块三棱柱造型的砖,再利用手中的工具加入了音符的元素,做成了一块块音符砖,然后把这样的一块块砖累积起来,形成了这样一面音符墙,其实这就是一个艺术创造的过程。同学们可以看到,我们将平面的音符变得立体起来,全班共同谱写了一段立体的乐谱,这是一面流淌着音乐的奇妙之墙!
4、奇妙之四:应用的广泛
借课上所砌音乐之墙的累积构造原理,拓展至学生生活中的所见之墙:用于建筑的墙、用于环境景观的墙……真正做到艺术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
初中美术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第8课 奇妙的墙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美术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第8课 奇妙的墙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第8课 奇妙的墙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第8课 奇妙的墙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第8课 奇妙的墙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第8课 奇妙的墙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