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板块一专题三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微专题2古代手工业商业贸易交通与城市
展开1.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2.古代的商业贸易、交通与城市
考向1 宋朝商业的发展
1.(2023·全国甲卷)民众日常生活能够反映时代特点。下列情景中,可能出现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 )
A.早晨在家喝红薯玉米粥 B.晚上去夜市听人说书
C.到指定市场用银元购物 D.出门时穿件黄色棉袍
解析:由材料“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可知北宋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发展,打破市坊界限,因此出现夜市的休闲娱乐活动,故选B项;玉米、红薯都是明朝时传入中国的农作物,排除A项;明朝中后期白银货币化,成为完全意义的货币,排除C项;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黄色”为皇室专用颜色,且棉织品成为普通民众的服饰出现在明朝,排除D项。
答案:B
考向2 明代白银的流入
2.(2023·新课标卷)我国东南沿海某港口,在15世纪只是一个“结茅而居”的渔村,到16世纪,已成为“繁华世界”,“宝货塞途,家家歌舞赛神,钟鼓管弦,连飙响答”,时称“小苏杭”。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
A.朝贡贸易繁荣 B.农业生产技术进步
C.白银大量流入 D.海上丝绸之路兴起
解析:据材料“渔村……‘小苏杭’”可知,体现了16世纪我国东南沿海某港口贸易增多、商品经济发展和城市繁荣的景象,这是因为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世界贸易发展,中国手工业发达,在对外贸易中占优势,因此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促进了东南沿海港口城市的兴起,故选C项;明朝在朝贡贸易中采取厚往薄来的政策,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对东南沿海港口城市发展作用有限,排除A项;据材料“东南沿海某港口……渔村”可知,展现的是商品经济繁荣的景象,农业生产技术进步与主旨不符,排除B项;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形成于汉,兴于唐宋,衰落于明清时期,排除D项。
答案:C
考向3 清代广州的中外交流
3.(2022·广东卷)清代从广州出口的瓷器中,除了江西、浙江的名窑产品外,还有广东、福建专门烧制的贸易瓷。广州等地有的瓷窑还聘请来自欧洲的画师,负责在瓷坯上绘制欧风图像。这种现象反映当时( )
A.广州处于中外交流的前沿
B.出口瓷器产自官营手工作坊
C.西方艺术在中国颇受欢迎
D.重农抑商政策受到明显削弱
解析:清代出口瓷器众多,“广州等地有的瓷窑还聘请来自欧洲的画师,负责在瓷坯上绘制欧风图像”的现象,这说明当时广州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处于中外交流的前沿,A项正确;明朝中叶以后,制瓷业等手工业领域,私营手工业已超过官营手工业,且官营手工作坊的产品是不进入市场流通的,排除B项;“在中国颇受欢迎”的说法范围扩大了,排除C项;清代仍坚持重农抑商的政策,排除D项。
答案:A
1.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
古代丝绸之路跨越了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跨越了不同国度和肤色人民的聚居地。不同文明求同存异、开放包容、共同谱写了人类文明繁荣的壮丽篇章。古代丝绸之路成为人类历史上文明交流、互鉴、共存的典范,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1)古代丝绸之路开创性地打通了东西方大通道,首次构建起世界交通线路大网络。
(2)古代丝绸之路极大地促进了商品大流通,率先实现了东西方商贸互通和经济往来。
(3)古代丝绸之路推动了科学技术的交互传播,广泛而又深刻地推动了沿线国家生产进步乃至社会变革。
(4)古代丝绸之路助推了多样性文化交流,是东西方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相互浸染、相互包容的重要纽带。
2.全面理解宋代的“商业革命”
劳作方式
手工业家庭式劳作、民营和官营作坊
主要成就
冶铸业
(1)商周青铜器铸造;(2)春秋时期开始冶铁;(3)战国以后出现大量铁农具;(4)东汉发明水排鼓风冶铁;(5)北宋时用煤作冶炼燃料
陶瓷业
(1)南北朝时陶瓷业进步,南朝时发明陶瓷工具匣钵;(2)唐宋时期发明陶瓷工具支钉;(3)宋朝五大名窑;(4)明清时期青花瓷、釉里红
纺织业
汉代发明提花机;元朝使用纺织机
时期
概况
国内贸易、交通与城市
对外贸易、交通与城市
先秦
(1)商朝出现商人;(2)突破“工商食官”格局;(3)货币广泛流通;(4)涌现出一批中心城市
秦汉
(1)统一货币、度量衡;(2)推行重农抑商政策;(3)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4)秦朝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开凿了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西汉时开通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隋唐
(1)坊市分区制;(2)柜坊、飞钱出现;(3)隋朝开通大运河,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唐代的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4)长安、洛阳等城市商业繁荣;(5)农村集市发展起来
唐宋以后,海上贸易兴盛。商船从东南沿海各港口出发,近达南洋各地,远达波斯湾、阿拉伯海和红海沿岸地区。中国出口商品,除丝绸外,还有瓷器、纸张、茶叶等。官府在东南沿海一带设置市舶司,掌管对外贸易
宋元
(1)使用“交子”;(2)坊市分区制被打破;(3)商品种类繁多,东京等城市商业发达;(4)商业税收成为重要税源;(5)元大都成为国际性商业大都会;(6)元朝时京杭大运河为世界之最;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
明清
(1)江南工商业集镇涌现;(2)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3)商帮活跃与兴盛;(4)大量农副产品进入市场,商品化程度提高;(5)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朝贡贸易:(1)明清时期,朝廷对朝贡国家、路线、港口、船只数目、贡品种类均有严格的规定;(2)清政府在广州设置公行,统揽对外贸易事务;(3)1757年,清政府将通商口岸限定在广州一处,对外贸易皆由官府指定的“十三行”行商代理
表现
(1)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2)“市”突破了原先空间上和时间上的限制,交易不再受官府的限制,草市更加普遍。
(3)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4)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5)海外贸易发达;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
特点
(1)纸币开始在贸易中流通。
(2)城市商业活动突破坊市界限,商业发展获得宽松环境,城市职能转变。
(3)农村家庭手工业的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
(4)中唐以来,传统的重农抑商也有所松动
原因
(1)经济重心南移,推动经济发展。
(2)租佃关系释放社会活力。
(3)开明的经济政策。
(4)宋代科技、思想、文化高度繁荣,促进经济的发展
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板块一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微专题4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板块一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微专题4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据下表可知,宋仁宗下诏废郭皇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板块一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微专题3古代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与基层组织: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板块一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微专题3古代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与基层组织,共3页。
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板块一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微专题2古代中枢管理体系的演变: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板块一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微专题2古代中枢管理体系的演变,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