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核心考点突破专题7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讲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核心考点突破专题7生命活动的调节第3讲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核心考点突破专题8生物与环境第2讲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核心考点突破专题9生物技术与工程第1讲发酵工程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核心考点突破专题9生物技术与工程第2讲细胞工程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核心考点突破专题8生物与环境第1讲种群与群落课件
展开融会贯通·构建知识网络
概念辨析·筛查知识漏洞
深挖教材·练习长句描述
重难盘查·突破核心考点
课标自省·明确备考方向
1.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仅靠种群密度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2.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 )3.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4.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标记重捕法。( )5.种群的“S”形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
6.某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时,其增长速率逐渐减小。( )7.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8.气温、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 )9.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的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自身种群密度制约。( )10.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
11.在采用抽样检测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先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再盖上盖玻片,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进行计数。( )12.施用绿僵菌工程菌减少害虫,不改变绿僵菌与害虫之间存在寄生关系。( )13.底栖动物与浮游动物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14.群落演替中森林阶段对太阳能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 )15.所有的群落都可演替到森林阶段。( )
16.研究某动物的生态位时,通常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17.在不同的森林群落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 )18.初生演替中草本植物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群落的自我调节能力强。( )19.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高,则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 )20.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
1.施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以降低害虫的出生率,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样方法中强调随机取样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K值之后,培养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引诱剂诱杀雄性个体,改变害虫种群的性别比例,降低了种群的出生率,从而使种群密度明显降低
使调查结果不受主观因素影响,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代谢产物的积累、营养物质的消耗、pH改变导致酵母菌繁殖受影响
4.人类在森林里采伐林木、建设铁路等,使该地区东北豹几近消失,随后全面禁猎、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的实施又使该地区东北豹的种群密度增加。请从种群数量特征的角度对比进行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类活动破坏环境,使东北豹的迁出率、死亡率增加,种群密度减小;后期保护措施的实施使环境改善,东北豹迁入率增加、死亡率减少,种群密度增加
5.捕鱼时要控制网眼大小,只捕捉较大的鱼,从种群数量特征的角度分析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确保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使鱼种群数量增长速度快
6.竞争排斥原理是指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为了验证竞争排斥原理,某同学选用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为材料进行实验,选择动物所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中需要将两种草履虫放在资源____________(填“有限的”或“无限的”)环境中混合培养。当实验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时即可证实竞争排斥原理。
形态和习性上很接近(或具有相同的资源利用方式)
履虫)存活,另一方(大草履虫)死亡
7.立体农业就是充分利用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进行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复合种养的生产模式。8.在自然环境不发生根本变化的前提下,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地带能否建立起塞罕坝式的林海?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不同
核心考点一 种群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变化1.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相互关系
2.种群数量变化的模型分析
3.种群增长率与种群增长速率(1)增长率=(末数-初数)÷初数(2)增长速率=(末数-初数)÷时间如下图:
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1)密度制约因素①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如种内竞争、种间竞争、捕食、寄生、传染病和种内调节等生物因素。例如,传染病在密度大的种群中更容易传播,因而对种群数量的影响就大。又如,种内竞争在密度大的种群中更加剧烈,对种群数量的影响也就更大。②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是通过反馈调节实现的。
(2)非密度制约因素①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如温度、降水、风等气候因素,污染、环境的pH等非生物因素。如寒潮来临,种群中总有一定比例的个体死亡,这种影响与种群密度没有明显关系,故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②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
常考题型一 考查种群的特征及相互关系 (2023·山东卷)对某地灰松鼠群体中某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逐年观察,并统计了这些灰松鼠的存活情况,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观察的这些灰松鼠构成一个种群B.准确统计该年出生的所有灰松鼠数量需用标记重捕法C.据图可推测出该地的灰松鼠种内竞争逐年减弱D.对灰松鼠进行保护时应更加关注其幼体
【解析】 种群是指同一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根据题意“对某地灰松鼠群体中某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逐年观察,并统计了这些灰松鼠的存活情况”可知,观察的并非是该地的全部灰松鼠,A错误;标记重捕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一种估算法,若要准确统计该年出生的所有灰松鼠数量可采用逐个计数法,B错误;图示为“某年出生的所有灰松鼠的逐年存活情况”,由图可知,随着灰松鼠年龄的增大,其存活率逐渐下降。但当地灰松鼠的种群数量未知,不能推断其种内竞争的情况,C错误;由图可知,灰松鼠幼体数量在0~1岁期间急剧减少,故对灰松鼠进行保护时应更加关注其幼体,D正确。故选D。
(2023·新课标卷)为了研究和保护我国东北地区某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哺乳动物资源,研究人员采用红外触发相机自动拍摄技术获得了该保护区内某些野生哺乳动物资源的相应数据,为生态学研究提供了相关依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了解保护区内大型野生哺乳动物的物种丰富度B.与标记重捕法相比,采用该技术进行调查对野生哺乳动物的生活干扰相对较小C.采用红外触发相机拍摄技术可调查生活在该自然保护区内东北豹的种群密度D.该技术能调查保护区内东北豹种群中成年个体数量,不能调查幼年个体数量
【解析】 红外触发相机监测野生动物方法是一种新型调查手段,特别适用于对活动隐秘的大中型、珍稀兽类、鸟类的记录。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了解保护区内大型野生哺乳动物的物种数目的多少,即物种丰富度,A正确;标记重捕法需要捕捉动物并标记,后再次捕捉,故与标记重捕法相比,采用该技术进行调查对野生哺乳动物的生活干扰相对较小,B正确;采用红外触发相机拍摄技术可得保护区内东北豹种群数量和分布情况,即可调查生活在该自然保护区内东北豹的种群密度,C正确;该技术能调查保护区内东北豹种群中各年龄段的个体数量,D错误。故选D。
(2023·山东卷改编)某种动物的种群具有阿利效应,该动物的种群初始密度与种群增长速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其中种群增长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增加的个体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初始密度介于0~a时,种群数量最终会降为0B.初始密度介于a~c时,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将种群保持在初始密度d所对应的种群数量,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捕获量D.若自然状态下该动物种群雌雄数量相等,人为提高雄性占比会使b点左移
【解析】 初始密度介于0~a时,即种群密度小于种群生长的最适密度,对种群的生长起到阻止作用,因而种群数量最终会降为0,A正确;初始密度介于a~c时,应分两段来分析。在种群初始密度小于b时,其死亡率大于出生率,当种群初始密度大于b时,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表现为种群数量上升,B错误;将种群保持在初始密度c所对应的种群数量,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捕获量,C错误;若自然状态下该动物种群雌雄数量相等,则有利于种群数量增长,若人为提高雄性占比,则会导致种群增长速率下降,需要更大的种群密度才能弥补,因而会使b点右移,D错误。故选A。
(2023·全国甲卷)某旅游城市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后,城市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水体鱼明显增多,甚至曾经消失的一些水鸟(如水鸟甲)又重新出现。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水鸟甲的种群密度通常使用标志重捕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角度来看,水体中的鱼,水鸟属于______________。
(3)若要了解该城市某个季节水鸟甲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围绕食物需要调查的内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3点即可)。
食物种类、产量、消耗量、质量等
【解析】 (1)水鸟甲的活动能力较强,活动范围较大,通常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2)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鱼和水鸟均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3)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该数量的大小由环境条件决定,影响环境容纳量的因素包括食物、天敌、气候、生存空间等,围绕食物需要调查的内容有食物种类、产量、消耗量、质量等。
归纳提升:种群密度调查类试题的注意事项1.要审清题干,明确所调查生物的种类。植物要求明确所调查的是乔木、灌木还是草本植物;动物要求清楚所调查生物的种类、活动能力的强弱、体型的大小和生活的环境等内容;微生物只需要知道体型大小即可。
2.根据生物的种类确定调查方法。直接计数法适用于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等。样方法适用于数量较多的植物、昆虫卵及活动能力弱的动物等。标记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等。对活动能力强、身体微小的动物(如蚂蚁等)可以采用取样器取样法。另外,在微生物调查中,比较大的微生物(如酵母菌)可以采用抽样检测法;较小的微生物(如大肠杆菌)可以采用菌落计数法等。
3.掌握调查方法的实施和注意事项。(1)采用样方法的注意事项:①宜选择双子叶草本植物,不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为调查对象。因为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地上部分往往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②植物的大小不同,样方的面积也应不同,如草本植物一般为1 m2,灌木一般为16 m2,乔木一般为100 m2。
③样方的选取应做到随机取样、不掺入主观因素,且样方数量应尽量多一些。④计数时,样方内的个体数量统计应遵循“样方内部个体全部统计、压在边界上的只统计相邻两边及其顶角上的个体”原则。⑤要大胆舍弃特别悬殊的数值,取多组临近的数值求平均值。
(2)采用标记重捕法的注意事项:①标记物和标记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不会产生寿命和行为的伤害。②标记物不能过分醒目,因为标记物过分醒目,可能会改变被标记个体被捕食的概率。③标记物要牢固,不然会影响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4.调查种群密度时的误差分析。
常考题型二 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应用 (2023·浙江6月卷)东亚飞蝗是我国历史上发生大蝗灾的主要元凶,在土壤含水率<15%的情况下,85%以上的受精卵可以孵化,一旦食物(植物幼嫩的茎、叶)等条件得到满足,很容易发生大爆发。下列因素中,对东亚飞蝗的繁衍、扩散起阻碍作用的是( )A.充沛的降水 B.肥沃的土壤C.连片的麦田 D.仅取食种子的鸟类
【解析】 干旱的环境对蝗虫的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许多益处。因为蝗虫将卵产在土壤中。土壤比较坚实,含水量在10%~20%时最适合它们产卵,所以降水太多不利于其繁衍扩散,A符合题意;肥沃的土壤有利于作物生长,为其提供食物(植物幼嫩的茎、叶)等条件,B不符合题意;连片的麦田为蝗虫提供充足的食物等条件,C不符合题意;仅取食种子的鸟类不能造成蝗虫缺乏天敌,只是这部分鸟对蝗虫的繁衍扩散未起到有效的阻碍,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023·广东卷)某地区蝗虫在秋季产卵后死亡,以卵越冬。某年秋季降温提前,大量蝗虫在产卵前死亡,次年该地区蝗虫的种群密度明显下降。对蝗虫种群密度下降的合理解释是( )A.密度制约因素导致出生率下降B.密度制约因素导致死亡率上升C.非密度制约因素导致出生率下降D.非密度制约因素导致死亡率上升
【解析】 气温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因此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蝗虫原本就会在秋季死亡,降温提前使它们死亡前没有产生后代,导致出生率下降,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3·浙江1月卷)在我国江南的一片水稻田中生活着某种有害昆虫。为了解虫情,先后两次(间隔3天)对该种群展开了调查,前后两次调查得到的数据统计结果如图所示。
在两次调查间隔期内,该昆虫种群最可能遭遇到的事件为( )A.受寒潮侵袭 B.遭杀虫剂消杀C.被天敌捕杀 D.被性外激素诱杀【解析】 若昆虫种群受寒潮侵袭,则各日龄阶段昆虫侵袭程度应一致,A错误;若昆虫种群遭杀虫剂消杀,则各日龄阶段昆虫消杀程度应一致,B错误;若昆虫种群被天敌捕杀,则应是低日龄阶段昆虫被影响较大,C错误;性引诱剂可以吸引交配期的雄性个体,进行诱杀,因此生殖期和生殖后期雄性昆虫数量变化较大,D正确。故选D。
(2023·湖南卷)濒危植物云南红豆杉(以下称红豆杉)是喜阳喜湿高大乔木,郁闭度对其生长有重要影响。研究人员对某区域无人为干扰生境和人为干扰生境的红豆杉野生种群开展了调查研究。选择性采伐和放牧等人为干扰使部分上层乔木遭破坏,但尚余主要上层乔木,保持原有生境特点。无人为干扰生境下红豆杉野生种群年龄结构的调查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红豆杉属于高大乔木,且是濒危植物
(1)调查红豆杉野生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最合适的是400 m2,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图可知,无人为干扰生境中红豆杉种群年龄结构类型为____________。
(2)调查发现人为干扰生境中,树龄≤5年幼苗的比例低于无人为干扰生境,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表明,人为干扰生境中6~25年树龄红豆杉的比例比无人为干扰生境高11%,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性采伐与红豆杉生态位重叠度______(填“高”或“低”)的部分植物,有利于红豆杉野生种群的自然更新。
选择性采伐和放牧等人为干扰使部分上层乔木遭破坏,导致郁闭度下降,不利于幼苗的生长
人为干扰生境下6~25年树龄的个体获得更多的阳光,有利于其生长
(3)关于红豆杉种群动态变化及保护的说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③④ )①选择性采伐和放牧等会改变红豆杉林的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速度②在无人为干扰生境中播撒红豆杉种子将提高6~25年树龄植株的比例③气温、干旱和火灾是影响红豆杉种群密度的非密度制约因素④气候变湿润后可改变红豆杉的种群结构并增加种群数量⑤保护红豆杉野生种群最有效的措施是人工繁育
【解析】 (1)红豆杉属于高大乔木,且是濒危植物,因此调查其种群密度时,应选取较大样方面积。由题图可知,树龄≤5的幼苗所占比例大,而老年树龄个体所占比例小,年龄结构呈现为增长型。(2)郁闭度是指林冠层遮蔽地面的程度,由题意可知,选择性采伐和放牧等人为干扰使部分上层乔木遭破坏,导致郁闭度下降,光照强度过强不利于幼苗的生长。人为干扰生境中6~25年树龄红豆杉的比例比无人为干扰生境中6~25年树龄红豆杉的比例高11%,可能是人为干扰生境下6~25年树龄的个体能获得更多的阳光,有利于其生长。若要有利于红豆杉野生种群的自然更新应选择性采伐与红豆杉生态位重叠度高的部分植物,从而
减少竞争。(3)①选择性采伐和放牧等人类活动会改变红豆杉林的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速度,①正确;②在无人为干扰生境中播撒红豆杉种子将提高0~5年树龄植株比例,②错误;③气温、干旱和火灾等自然因素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③正确;④由题意可知,红豆杉是喜阳喜湿高大乔木,气候变湿润后可改变红豆杉的种群结构并增加种群数量,④正确;⑤保护红豆杉野生种群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⑤错误。故选①③④。
归纳提升:种群增长曲线类型的判断1.若题干中给出的条件是“理想条件下”或“实验室条件下”或“外来物种入侵的早期阶段”或“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条件适宜且没有敌害”等,则该种群数量可看作呈“J”形增长;若题干中给出的条件是有限的,如“有环境阻力”或“自然条件下”或“自然界中”或“资源和空间有限”等,则该种群数量通常呈“S”形增长。
2.若曲线是骤变的,没有K值,则一般为“J”形增长;若曲线是逐渐上升的、平缓的,且有K值,曲线最终在K值上下保持相对稳定,则为“S”形增长。3.“S”形增长模型存在于自然条件下的自然种群,某自然种群迁到一个较优越的环境中后,初期种群数量会呈“J”形增长,但之后会演变成“S”形增长。
核心考点二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1.明确群落的两种空间结构
2.群落的季节性和生态位(1)季节性: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如大多数典型的草原鸟类和高鼻羚羊等有蹄类动物,在冬季都向南方迁移,到雪被较少、食物充足的地区生活。
4.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区别和共同点(1)区别
(2)共同点从结构简单的群落发展为结构复杂的群落,群落中的物种数量和群落层次增多,土壤、光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最终都会达到一个与群落所处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状态,等等。
常考题型一 群落的结构与特征 (2023·湖南卷)“油菜花开陌野黄,清香扑鼻蜂蝶舞。”菜籽油是主要的食用油之一,秸秆和菜籽饼可作为肥料还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油菜花通过物理、化学信息吸引蜂蝶B.蜜蜂、蝴蝶和油菜之间存在协同进化C.蜂蝶与油菜的种间关系属于互利共生D.秸秆和菜籽饼还田后可提高土壤物种丰富度
【解析】 油菜花可以通过花的颜色(物理信息)和香味(化学信息)吸引蜂蝶,A正确;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蜜蜂、蝴蝶和油菜之间存在协同进化,B正确;蜂蝶与油菜的种间关系属于原始合作,C错误;秸秆和菜籽饼可以为土壤中的小动物和微生物提供有机物,故二者还田后可以提高土壤物种丰富度,D正确。故选C。
(2022·辽宁卷)采用样线法(以一定的速度沿样线前进,同时记录样线两侧一定距离内鸟类的种类及数量)对某地城市公园中鸟类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见下表。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植物园为鸟类提供易地保护的生存空间,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鸟类物种多样性B.森林公园群落结构复杂,能够满足多种鸟类对栖息地的要求,鸟类种类较多C.湿地公园为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及相对隐蔽的栖息场所,鸟类种类最多D.山体公园由于生境碎片化及人类活动频繁的干扰,鸟类物种数量最少
【解析】 植物园为鸟类提供了食物和栖息空间,其中的鸟类不是易地保护迁来的,A错误;森林公园植物种类多样,群落结构复杂,能够满足多种鸟类对栖息地的要求,鸟类种类较多,B正确;湿地公园芦苇、水草繁茂,有机质丰富,为鸟类提供了理想的食物和隐蔽的栖息场所,鸟类种类最多,C正确;山体公园由于生境碎片化及人类活动频繁的干扰,鸟类物种数量最少,D正确。故选A。
(2022·全国乙卷)分层现象是群落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②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灌木层③垂直方向上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④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有关⑤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⑥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是由动物种类决定的A.①③④⑤ B.②④⑤⑥C.①②③⑥ D.③④⑤⑥
【解析】 ①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在占地面积相同情况下提供了更多空间,提高了生物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①正确;②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乔木层,②错误;③影响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垂直方向上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③正确;④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和栖息空间有关,④正确;⑤群落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等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⑤正确;⑥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光照决定的,⑥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22·广东卷)荔枝是广东特色农产品,其产量和品质一直是果农关注的问题。荔枝园A采用常规管理,果农使用化肥、杀虫剂和除草剂等进行管理,林下几乎没有植被,荔枝产量高;荔枝园B与荔枝园A面积相近,但不进行人工管理,林下植被丰富,荔枝产量低。研究者调查了这两个荔枝园中的节肢动物种类、个体数量及其中害虫、天敌的比例,结果见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1)除了样方法,研究者还利用一些昆虫有__________性,采用了灯光诱捕法进行取样。(2)与荔枝园A相比,荔枝园B的节肢动物物种丰富度________,可能的原因是林下丰富的植被为节肢动物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其生存。(3)与荔枝园B相比,荔枝园A的害虫和天敌的数量________,根据其管理方式分析,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荔枝园A使用杀虫剂,可降低害虫数量,同时因食物来源少,导致害虫天敌数量也低
(4)使用除草剂清除荔枝园A的杂草是为了避免杂草竞争土壤养分,但形成了单层群落结构,使节肢动物物种多样性降低。试根据群落结构及种间关系原理,设计一个生态荔枝园简单种植方案(要求:不用氮肥和除草剂、少用杀虫剂,具有复层群落结构),并简要说明设计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林下种植大豆等固氮作物,通过竞争关系可减少杂草的数量,同时为果树提供氮肥;通过种植良性杂草或牧草,繁殖天敌来治虫,可减少杀虫剂的使用
【解析】 (1)采用灯光诱捕法,利用的是某些昆虫具有趋光性。(2)由题表可知,荔枝园B节肢动物的种类数多于荔枝园A,即荔枝园B节肢动物的物种丰富度高,可能的原因是林下丰富的植被为节肢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空间,有利于其生存。(3)由题表可知,荔枝园A的节肢动物总数量以及害虫和天敌的比例均低于荔枝园B,可推知荔枝园A的害虫和天敌的数量均低于荔枝园B,原因可能是荔枝园A使用杀虫剂,降低了害虫的数量,同时因食物来源少,导致害虫天敌数量也低。(4)根据群落结构和种间关系原理,在荔枝林下种植大豆等固氮作物,可以为果树提供氮肥,并通过竞争关系减少杂草的数量,避免使用除草剂;同时通过种植良性杂草或牧草,繁殖天敌来治虫,可减少杀虫剂的使用。
归纳提升:区分“高山植被分布”与“群落垂直结构”(1)高山植被的垂直分布是由于随海拔升高,温度下降明显,从而导致不同海拔植被分布不同,从低到高依次为阔叶林→针叶林→高原草甸→苔原。
(2)高山植被分布不属于群落垂直结构,因为在每一个自然区域地段,均具有自然群落,而每一个群落都有各自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如图所示。
常考题型二 群落的演替 (2023·浙江6月卷)群落演替是一个缓慢、持续的动态过程,短时间的观察难以发现这个过程,但是有些现象的出现,可以一窥其演替进行的状态。下列事实的出现,可以用来推断群落演替正在进行着的是( )A.毛竹林中的竹笋明显长高B.在浮叶根生植物群落中出现了挺水植物C.荷塘中荷花盛开、荷叶逐渐覆盖了整片水面D.在常绿阔叶林中马尾松的部分个体因感染松材线虫死亡
【解析】 毛竹林中的竹笋明显长高,是同一物种内部的生长现象,不属于演替,A错误;在浮叶根生植物群落中出现了挺水植物,该过程中浮叶根生植物和挺水植物属于不同的物种,挺水植物的出现意味着优势种可能发生变化,而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替代的过程,该过程中会发生优势种的取代,故说明群演替正在进行着,B正确;荷塘中荷花盛开、荷叶逐渐覆盖了整片水面是发生在荷塘中的过程,是荷花这一物种的自然生长现象,不属于演替,C错误;在常绿阔叶林中马尾松的部分个体因感染松材线虫死亡过程中不涉及两个物种之间的更替,不属于演替,D错误。故选B。
(2021·全国甲卷)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关于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B.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分别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C.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要经历苔藓阶段、草本阶段D.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
【解析】 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退湖还田、封山育林、改造沙漠、生态农业等相关措施都能促进群落良性发展,A正确;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是初生演替,依次经过: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弃耕农田的演替为次生演替,自然演替方向为草本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B正确,C错误;一般情况下,演替过程中生物生存的环境逐渐改善,群落的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来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来越低,D正确。故选C。
(2021·浙江1月卷)近年来,我省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建设生态文明,在一些地区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退耕区域会发生变化。退耕之初发展到顶极群落期间的变化趋势是( )A.生态系统稳定性越来越强B.群落的净生产量越来越大C.草本层对垂直结构的影响越来越明显D.群落中植物个体总数越来越多
【解析】 在次生演替过程中,物种数目会增多,食物链和食物网结构变复杂,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来越强,A正确;净生产量通常是指从无机营养生物(自养生物)的光合生产量以及化学合成生产量中减去呼吸消耗量而言,在该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净初级生产量变化趋势是增加后减少再稳定,B错误;随着演替的进行,灌木和乔木逐渐占据优势,草本植物因为对光照的竞争不占优势,故其对垂直结构的影响越来越小,C错误;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数目会增多,但植物个体总数不一定越来越多,D错误。故选A。
(2022·山东卷)在一个群落中随机选取大量样方,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为该物种的频度,频度分级标准如表所示。在植物种类分布均匀且稳定性较高的生物群落中,各频度级植物物种数在该群落植物物种总数中的占比呈现一定的规律,如图所示。
(1)若植物甲为该群落的优势种,则植物甲的频度最可能属于________级,而调查发现该频度级中的植物乙不是优势种,则乙的种群密度和分布范围的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2)若某草地植物物种的频度级符合上图所示比例关系,且属于D频度级的植物有16种,则该草地中植物类群的丰富度为____________种。
(3)若研究植物甲的生态位,通常需要研究的因素有_________(填标号)。A.甲在该区域出现的频率B.甲的种群密度C.甲的植株高度D.甲与其他物种的关系(4)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可能会发生演替。群落演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境不断变化;生物本身不断的繁殖,迁移或者迁徙;种内与种间关系的改变;人类活动的干扰
【解析】 (1)优势种是指群落中占优势的种类,它包括群落每层中在数量上最多、体积上最大、对生境影响最大的种类,而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为该物种的频度,因此若植物甲为该群落的优势种,则植物甲的频度最可能属于E级。调查发现E级中的植物乙不是优势种,说明植物乙在整个群落的数量较多,即乙的种群密度大,同时说明植物乙在整个群落中分布范围广。(2)由图可知,D频度级物种数所占百分比为8%,属于D频度级的植物有16种,则该草地中植物类群的丰富度为16÷8%=200种。(3)研究植物甲的生态位,通常需要研究
甲在该区域出现的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以及种间关系。(4)群落演替的原因:①环境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但对另一些物种生存产生不利影响。②生物本身不断的繁殖,迁移或者迁徙。③种内与种间关系的改变。④人类活动的干扰:人对生物群落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的自然因素。
归纳提升:群落演替的易错点1.群落演替是一个漫长但并非永无休止的过程。群落演替到与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时,就以相对稳定的群落为发展的顶点。2.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取代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完全取而代之,某物种在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优势消失并不意味着该物种灭绝。3.演替是“不可逆”的,演替是生物与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但人类活动可使其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新教材202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六生物与环境第1讲种群和群落课件: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六生物与环境第1讲种群和群落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基础自查·明晰考位,考点梳理·整合突破,模拟预测·题组集训,考题拓展·素养落地,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出生率和死亡率,“S”形,生物因素,物种组成,原始合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核心考点突破专题10实验与探究课件: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核心考点突破专题10实验与探究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专题十实验与探究,将细胞膜破坏后形,CO2可使,提取类实验,调查类实验,mRNA,不表达蛋白A的酵,差速离心法,类囊体薄膜,思路将生长状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核心考点突破专题9生物技术与工程第2讲细胞工程课件: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核心考点突破专题9生物技术与工程第2讲细胞工程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二讲细胞工程,显微操作法,梯度离心,紫外线短时间照射,化学物质处理,超数排卵,使供受体生殖器官的,细胞分化,m1+10,浸泡法长时间处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