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考版202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六生物与环境第1讲种群和群落课件
展开聚焦新课标2.1不同种群的生物在长期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的过程中形成动态的生物群落。
纵 引 横 连————建网络
边 角 扫 描————全面清提醒: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1.在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不可逐个计数。(P60正文中部)( )2.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不可采用样方法。(P62正文上部)( )3.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是仅靠这一特征还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P62正文中部)( )4.调查一块农田中某种鼠和蚯蚓的种群密度,均可采用标志重捕法。(P63练习2)( )
5.自然界确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P66正文中部)( )6.对一支试管中的培养液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P68探究)( )7.(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P72正文上部)( )(2)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P72正文中部)( )
8.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属于同一物种,不存在竞争关系。(P72资料分析)( )9.群落的水平结构中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无差别,它们常呈镶嵌分布。(P75正文上部)( )10.小路废弃后,会出现“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景象。(P81思考与讨论)( )
整合考点18 “我不孤独”的种群与群落
考点整合 固考基1.把握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2.种群数量变化的模型分析
与种群数量变化有关的3个“≠”(1)λ≠增长率λ指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λ=Nt/Nt-1)。根据Nt=N0λt,可得t年后的种群数量。而增长率指一段时间结束时种群数量相对于初始种群数量的增加部分占初始种群数量的比例,种群增长率=(Nt-Nt-1)/Nt-1=Nt / Nt-1 - Nt-1/Nt-1=λ-1。(2)增长率≠增长速率增长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增加的数目,增长率是一个比值。(3)最大捕获量≠最大日捕获量①种群数量达K/2时及时捕获可以获得可持续利用的最大捕获量但不能获得最大日捕获量。②种群数量达K值时捕获可获得最大日捕获量。
3.理清群落的两种结构
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1)不要认为草坪群落中无垂直结构垂直结构是群落中各物种在垂直空间方向上的分布,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合理利用资源或空间的配置格局,它应存在于所有群落(包括草坪群落)中。(2)海岸不同潮间带物种分布差异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不同潮间带的条件(如光照、海水浸入程度、植物或动物分布等)差异较大,不同地段分布的物种类型不同,这应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而不属于垂直结构。(3)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这里的竹子实为一个种群范围。群落垂直结构中不同层次的生物为不同物种。(4)从山顶到山脚下植物的分布不属于垂直结构,而是属于水平结构。高山是由于地形变化形成的,其上植物的分布取决于温度,这种结构应该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4.从四个角度快速界定初生演替(A)与次生演替(B)
(1)演替不是一个无休止的过程:任何环境下的演替最终都要达到一个成熟阶段,此时群落和周围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稳定状态——物种与环境之间高度协调,能量和物质的利用率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也高。(2)演替不是“取而代之”: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3)受条件制约,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不一定是森林阶段。如条件恶劣的沙漠地区,不会演替至森林阶段。
5.常用的生物调查方法汇总
6.种群密度调查“误差”分析(1)样方法误差归纳
(2)标志重捕法误差归纳
(3)抽样检测法误差归纳
(4)取样器取样法误差归纳
类研真题 明考向类型1 全国卷真题体验寻趋势1.[2022·全国甲卷]在鱼池中投放了一批某种鱼苗,一段时间内该鱼的种群数量、个体重量和种群总重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在此期间鱼没有进行繁殖,则图中表示种群数量、个体重量、种群总重量的曲线分别是( )A.甲、丙、乙 B.乙、甲、丙C.丙、甲、乙 D.丙、乙、甲
解析:在鱼池中投放了一批某种鱼苗,由于鱼苗在此期间没有进行繁殖,且鱼苗之间存在种内斗争、鱼苗与其他生物之间存在竞争,同时鱼苗需要适应新的生存环境,因此该鱼的种群数量逐渐减少,丙曲线符合;投放初始时鱼苗的个体重量小,随着鱼苗的生长,个体重量逐渐增加,达到该种鱼的最大重量后可保持相对稳定,乙曲线符合;投放初始时鱼苗的个体重量小,种群总重量也小,随着鱼苗的生长,种群总重量逐渐增加,但由于空间、资源等有限,后期会不断有鱼死亡,因此种群总重量逐渐减小,甲曲线符合,D正确。
2.[2022·全国甲卷]为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某研究小组对某林地的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发现,某种哺乳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发现该种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要调查林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若要调查某种鸟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幼年个体数多,老年个体数少
解析:(1)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当幼年个体数多而老年个体数少时,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上升,此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2)调查种群密度时,对于双子叶植物或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适合采用样方法;对于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动物适合采用标志重捕法。
(3)调查发现该林地的物种数目很多。一个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_____________。(4)该林地中,植物对动物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动物对植物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动物的有氧呼吸提供氧气;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
土壤小动物的活动可疏松土壤,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动物可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有利于植物的繁殖
解析:(3)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称为(物种)丰富度。(4)该林地中,植物可通过光合作用为动物的有氧呼吸提供氧气,植物的叶片、果实等可以为动物提供食物,植物的存在还能为动物提供栖息空间;土壤中小动物的活动能增加土壤的透气性,进而促进植物根部细胞的有氧呼吸,动物还可以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动、植物在生态系统中都具有重要作用。
类型2 地方卷真题体验寻共性3.[2023·浙江6月]东亚飞蝗是我国历史上发生大蝗灾的主要元凶,在土壤含水率<15%的情况下,85%以上的受精卵可以孵化,一旦食物(植物幼嫩的茎、叶)等条件得到满足,很容易发生大爆发。下列因素中,对东亚飞蝗的繁衍、扩散起阻碍作用的是( )A.充沛的降水 B.肥沃的土壤C.连片的麦田 D.仅取食种子的鸟类
解析:干旱的环境对蝗虫的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许多益处。因为蝗虫将卵产在土壤中。土壤比较坚实,含水量在10%~20%时最适合它们产卵,所以降水太多不利于其繁衍扩散,A符合题意;肥沃的土壤有利于作物生长,为其提供食物(植物幼嫩的茎、叶)等条件,B不符合题意;连片的麦田为蝗虫提供充足的食物等条件,C不符合题意;仅取食种子的鸟类既不与蝗虫竞争食物,又不作为蝗虫的天敌,对蝗虫的繁衍扩散未起到有效的阻碍,D不符合题意。
4.[2023·浙江6月]群落演替是一个缓慢、持续的动态过程,短时间的观察难以发现这个过程,但是有些现象的出现,可以一窥其演替进行的状态。下列事实的出现,可以用来推断群落演替正在进行着的是( )A.毛竹林中的竹笋明显长高B.在浮叶根生植物群落中出现了挺水植物C.荷塘中荷花盛开、荷叶逐渐覆盖了整片水面D.在常绿阔叶林中马尾松的部分个体因感染松材线虫死亡
解析:毛竹林中的竹笋明显长高,是同一物种内部的生长现象,不属于演替,A错误;在浮叶根生植物群落中出现了挺水植物,浮叶根生植物和挺水植物属于不同的物种且挺水植物在竞争阳光中更占优势,群落的优势种可能发生变化,B正确;荷塘中荷花盛开、荷叶逐渐覆盖了整片水面是发生在荷塘中的过程,是荷花这一物种的自然生长现象,不属于演替,C错误;在常绿阔叶林中马尾松的部分个体因感染松材线虫死亡过程中不涉及两个物种之间的更替,不属于演替,D错误。
5.[2023·海南卷]某亚热带地区青冈栎林被采伐后的演替过程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采伐迹地保留了原有青冈栎林的土壤条件和繁殖体,该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与杂草群落相比,灌丛对阳光的利用更充分C.与灌丛相比,马尾松林的动物分层现象更明显D.与马尾松林相比,马尾松、青冈栎混交林乔木层的植物种间竞争减弱
解析:采伐迹地保留了原有青冈栎林的土壤条件和繁殖体,符合次生演替条件,是次生演替,A正确;灌丛比杂草群落结构更复杂,对阳光的吸收利用更充分,B正确;马尾松林的植物群落分层现象比灌丛更明显,动物要以植物为食或作为栖息场所,所以马尾松林的动物分层现象更明显,C正确;马尾松林只有马尾松一种乔木,没有乔木层的植物种间竞争,马尾松、青冈栎混交林乔木层的植物是马尾松和青冈栎,二者之间存在种间竞争,所以种间竞争增强了,D错误。
6.[2022·山东卷]根据所捕获动物占该种群总数的比例可估算种群数量。若在某封闭鱼塘中捕获了1000条鱼售卖,第2天用相同方法捕获了950条鱼。假设鱼始终保持均匀分布,则该鱼塘中鱼的初始数量约为( )A.2×104条 B.4×104条C.6×104条 D.8×104条
解析:由题“根据所捕获动物占该种群总数的比例可估算种群数量”,假设该种群总数为x,则有1000/x=950/(x-1000),计算得出x=2×104,即该鱼塘中鱼的初始数量为2×104条,A正确,B、C、D错误。
7.[2023·山东卷]研究群落中植物类群的丰富度时,不仅要统计物种数,还要统计物种在群落中的相对数量。群落中某一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可用相对多度表示。在某退耕农田自然演替过程中,植物物种甲、乙和丙分别在不同阶段占据优势,它们的相对多度与演替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该群落演替与在火山岩上进行的群落演替相比,除了演替起点的不同,区别还在于该群落演替类型 (答出2点区别即可)。(2)在研究该群落植物类群丰富度的过程中,统计丙的相对数量采用了记名计算法。根据记名计算法适用对象的特点分析,丙的特点是 。(3)据图分析,第30年至第50年乙种群密度的变化是 (填“增大”“减小”或“不能确定”),原因是 。(4)该农田退耕前后的变化,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 。
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
其它物种数量增多,但空间、资源有限
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解析:(1)退耕农田自然演替有生物定居,为次生演替,火山岩上进行的群落演替为初生演替。初生演替比次生演替经历的时间长,速度较缓慢,次生演替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人类活动,而初生演替的影响因素是自然因素。(2)记名计算法是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3)群落中某一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可用相对多度表示,第30年至第50年乙种群的相对多度下降,因此乙种群密度减小,主要是因为其它物种数量增多,而空间、资源有限,使种间竞争加剧。(4)该农田退耕前后的变化,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长句专练 强素养1.概念辨析类(1)[全国卷Ⅱ]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那么,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丰富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3)群落演替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事实概述类(1)[全国卷Ⅱ]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调查小组发现某种群在2019年~2020年λ值较低,其原因之一是该种群中♀/♂的值较低,降低了________,由此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苗圃中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
性别比例可以通过影响出生率从而影响种群密度
(3)种植玉米的行距和株距一般都相同,这体现了___________特征。(4)小地老虎俗称“地蚕”,是危害辣椒的主要害虫之一,幼虫白天躲在表土内,夜间出来取食,成虫对黑光灯趋性强。白天调查小地老虎幼虫的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要降低小地老虎的种群密度,可采用的生物防治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黑光灯诱捕法捕杀成虫
3.原因分析类(1)要调查新疆北塔山荒漠草原地带的野驴的种群密度,通常采取哪种调查方法?____________。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捕鱼时要控制网眼大小,只捕捉较大的鱼,从种群特征的角度分析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初生演替与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次生演替相比,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地带野驴分布范围较小,种群个体较大
确保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使鱼种群数量增长速度快
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次生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而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
4.科学探究类(1)某同学为了模拟标志重捕法,用若干黄粒玉米种子代表一定区域内某动物种群个体总数,用50粒白玉米种子代表被标记的个体总数。请用简洁的文字和箭头写出最接近自然条件下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操作的模拟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若干黄粒种子中取出50粒黄种子→剩余黄粒种子倒入烧杯→加入50粒白种子→混合均匀→随机抓取→统计白粒与黄粒数→计算烧杯中黄粒总数→重复3~5次→计算每次总数的平均值
(2)虹鳟为国外入侵的肉食性鱼类,若有M只虹鳟进入某湿地生态系统后快速繁殖,每月以λ倍增长,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理论上t月后种群数量的数学模型为________。但种群难以在较长时间内按此模型增长,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该数学模型相比,曲线图数学模型表现形式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等原因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从而直接导致种群增长变缓
能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5.实践应用类(1)一种当地从未分布的新杂草出现在某农田生态系统中,排挤了原有的杂草而成为主要的杂草种类,如果要控制该杂草的种群密度,除了人工拔除杂草外,还可采取的化学措施有___________、生物措施有________。(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_______结构。从群落结构的角度分析,立体养殖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退化的湿地进行修复或重建,恢复过程中主要利用的是________理论,恢复重建区的建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充分利用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等资源
人类的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题组集训 提考能题组预测一 把握种群特征与数量变化1.[2023·湖北校联考模拟]为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我国于2021年5月31日开放生育三孩政策。如图是生物学习小组根据种群数量特征绘制的人口数量影响因素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某省的人口密度大,该省的人口数量不一定多B.春节期间影响城市人口数量的主要因素有①②③④C.造成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是①偏低和⑤失调D.在没有生育政策等因素干扰下,⑥对于预测未来人口数量有重要意义
解析:某省的人口密度大,但可能其面积小,故该省的人口数量不一定多,A正确;春节期间影响城市人口数量的主要因素是迁入率和迁出率,对应图中的③和④,B错误;结合题图分析可知,①是出生率,⑤是性别比例,出生率偏低和性别比例失调均会导致我国幼年个体偏少,从而导致老龄化出现,C正确;⑥是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数量,在没有生育政策等因素干扰下,⑥对于预测未来人口数量有重要意义,D正确。
2.[2023·浙江校联考三模]为研究种群的数量特征,以桫椤植株高度划分其生长期各阶段,调查各生长期的株数,构建了桫椤种群年龄金字塔,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绘制桫椤种群年龄金字塔时,需用随机取样的样方法B.由上图可知该种群正迅速增长,属于增长型种群C.桫椤种群密度可以准确地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若生长环境不发生显著变化,桫椤种群的这种年龄组成情况可以较长时间保持
解析:桫椤是植物,因此进行调查时用样方法,取样时要做到随机取样,A正确;分析题图可知,种群中个体年龄较轻的个体数量远大于老年个体,因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正确;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的是种群年龄组成,不是种群密度,C错误;若生长环境不发生显著变化,种群将保持增长一段时间,直至达到环境容纳量,因此桫椤种群的这种年龄组成情况可以较长时间保持,D正确。
题组预测二 理解群落的结构与演替3.[2023·西藏日喀则统考一模]稻田养鱼的设计如下:稻谷为鱼类提供氧气、遮阴和有机物,鱼粪作为水稻的肥料,鱼类还可以起到耕田、除草、减少病虫害的效果,而田间水稻、害虫则成为鱼的食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可以用记名计算法统计出稻田杂草有5种B.稻田养鱼时人为添加鱼饲料是为了提高种群的K值C.稻田中的鲤鱼分布在稻田的不同部位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D.该群落缺少人为干预后会朝着不同于之前演替的方向进行
解析:稻田杂草有5种为丰富度,可以用记名计算法统计出稻田杂草的丰富度,A正确;稻田养鱼时人为添加鱼饲料使环境资源增加,可提高种群的K值,B正确;鲤鱼的分布应为种群的空间结构,鲤鱼构不成群落,C错误;人类活动会改变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该群落缺少人为干预后会朝着不同于之前演替的方向进行,D正确。
4.[2023·重庆统考模拟]如图所示,以多年生草本为优势种的某高草草原①,由于烧荒和放牧,逐渐演替成②,一段时间后,②中出现的一些鼠尾草灌木和蒿类释放出萜烯类化学物质,抑制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生长,进而演替成③。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①到②,高草种群数量下降是由种群密度过大引起的B.③取代②是因为鼠尾草灌木和蒿类繁殖力较强C.经过较长时间发展,③就能演替到森林阶段D.人为干扰和生物因素均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
解析:从①到②,高草种群数量下降是由烧荒、放牧引起的,烧荒、放牧的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A错误;②中出现的一些鼠尾草灌木和蒿类释放出萜烯类化学物质,抑制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生长,进而演替成③,并不是因为鼠尾草灌木和蒿类繁殖力较强,B错误;只有当环境条件适宜时,③才能通过长时间的发展演替到森林阶段,C错误;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为干扰和生物因素均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D正确。
题组预测三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长句应答类专训5.[2023·陕西西安统考三模]某湿地经过多年科学有序的综合治理,其自然生态空间承载力和稳定性不断提升,已成为当地一道靓丽风景线。每年秋冬季节越来越多的候鸟来此长时间停栖,甚至发现比大熊猫还珍稀的鸟儿——震旦鸦雀,这些鸟类的食物主要是湿地中的底栖动物(线虫、贝壳类等)。
请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发现,该湿地的某种候鸟种群密度显著增加,从种群数量特征的角度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该湿地不同区域常常呈现出种群类型的镶嵌分布,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2)为进一步提高震旦鸦雀的种群数量,研究人员提出人工辅助繁殖震旦鸦雀再放生到野外湿地的措施,该措施 (填“能”或“不能”)提高该湿地中震旦鸦雀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了研究该湿地不同面积区段上移除植物功能群(主要是乔木,灌木和苔藓)对地下线虫类群的影响,研究人员通常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取样,统计样本中线虫的种类和数目。
湿地的生态环境没有改变,能容纳的震旦鸦雀种群数量最大值不变
解析:(1)调查发现,该湿地的某种候鸟种群密度显著增加,候鸟的生活地点表现为随季节迁徙的特征,因此,对于候鸟来讲,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影响其种群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湿地不同区域常常呈现出种群类型和密度的镶嵌分布,这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水平结构往往因为地形起伏、含水量的变化和光线的明暗而发生改变。(2)为进一步提高震旦鸦雀的种群数量,研究人员提出人工辅助繁殖震旦鸦雀再放生到野外湿地的措施。该措施不能提高该湿地中震旦鸦雀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因为影响环境容纳量的主要因素是当地的环境、气候等因素的改变,而题中并没有显示湿地的生态环境的改变,因此,该湿地容纳的震旦鸦雀种群数量最大值不变。(3)为了研究该湿地不同面积区段上移除植物功能群(主要是乔木、灌木和苔藓)对地下线虫类群的影响,调查土壤中的动物类群通常需要采用取样器取样法采集土壤然后利用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进行统计,统计样本中线虫的种类和数目,从而得出线虫的物种丰富度。
6.[2022·山西一模]人工林往往生物多样性贫乏,生产力低下,生态效益相对较低。为提高人工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某地欲引入经济作物X。回答下列问题:(1)作物X在引入后与当地植物的种间关系为 ,其数量变化可采用 法进行调查。(2)外来物种引入后,有可能会在当地泛滥成灾,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探究引入X对当地人工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请写出你的研究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当地没有相应的天敌,空间资源充足
在此人工林中随机选取若干样方,调查各样方植物的丰富度后向其中分别引入一定数量的作物X,再定期调查各样方中植物的丰富度
统考版202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六生物与环境第2讲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课件: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六生物与环境第2讲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基础自查·明晰考位,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递减,%~20%,循环性,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恢复力,人口过快增长,结果如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202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六生物与环境第2讲生态系统和人与环境课件: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六生物与环境第2讲生态系统和人与环境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基础自查·明晰考位,考点梳理·整合突破,模拟预测·题组集训,考题拓展·素养落地,生产者,分解者,自然选择,单向性,所有生物,丙→甲→乙→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202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六生物与环境第1讲种群和群落课件: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六生物与环境第1讲种群和群落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基础自查·明晰考位,考点梳理·整合突破,模拟预测·题组集训,考题拓展·素养落地,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出生率和死亡率,“S”形,生物因素,物种组成,原始合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