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测评挑战(四) 试卷 (教师版)2023-2024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5064952/1-170196743743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单元测评挑战(四) 试卷 (教师版)2023-2024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5064952/1-170196743746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单元测评挑战(四) 试卷 (教师版)2023-2024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5064952/1-170196743749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单元测评挑战(四) 试卷 (学生版)2023-2024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5064952/0-170196743618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单元测评挑战(四) 试卷 (学生版)2023-2024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5064952/0-170196743624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单元测评挑战(四) 试卷 (学生版)2023-2024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5064952/0-170196743629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单元测评挑战(四) 试卷 2023-2024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单元测评挑战(四) 试卷 2023-2024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件包含单元测评挑战四试卷教师版2023-2024部编版七年级上册docx、单元测评挑战四试卷学生版2023-2024部编版七年级上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单元测评挑战(四)(第四单元)(60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个小题3分,共48分。在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1.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曰:“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诗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 )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B.为三国鼎立形成奠定基础C.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D.最终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2.下列哪些是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共同点 ( )①都发生在三国时期②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3.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国早在三国时期就与台湾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时对台湾与大陆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 ( )A.曹操 B.刘备 C.卫温 D.诸葛亮4.以下示意图反映出 ( )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C.魏晋时期政权并立 D.统一趋势不断加强5.苻坚即位以来,陆续采纳和实施了中原汉族传统的国家礼仪,建造了明堂(中国古代举行祭祀大典的场所),在国都南边举行祀天仪式(汉族王朝最重要的祭典),躬耕籍田(皇帝所进行的农耕礼节),还命人举行了养蚕之礼,材料所述内容 ( )A.消除了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B.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C.体现前秦统治者深受汉族文明影响D.为淝水之战的胜利奠定基础6.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但是西晋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西晋短期而亡的根本原因是 ( )A.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B.匈奴起兵,攻灭西晋C.封王争权夺利,爆发“八王之乱”D.统治阶级政治上昏庸腐败7.综合下表所示文献史料,得出的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 )A.三国时期吴国人口最多 B.东汉末年人口南迁C.三国时期魏国经济繁荣 D.东汉末年社会稳定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下列属于它的表现的是 ( )A.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技术B.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C.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D.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9.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其中人口达百万,在当时经济最活跃的一个城市是 ( )A.建康 B.洛阳C.长安 D.成都 10.发生于4世纪后期,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11.三国和西晋时期,少数民族陆续内迁, 内迁各族中,曾经统一黄河流域的有 ( )①匈奴 ②鲜卑③氐 ④羌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12.采用汉姓,改穿汉服,学习汉语,同汉人通婚,促进了民族交融的历史事件是 ( )A.周平王迁都洛邑 B.商鞅变法 C.张骞通西域 D.北魏孝文帝改革13.三国两晋南北朝近400年,除西晋短期统一外,其他朝代都处在分裂状态。但是,这一时期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表现在 ( )A.实现了民族大交融 B.完成经济重心南移C.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D.海外贸易高度发达14.“天雨新晴……是夜必霜”“有闰之岁,节气近后,宜晚田”“处暑种高山,白露种平川,秋分种门外,寒露种河湾”“水荒一条线,旱荒一大片”。这些谚语可能出自 ( )A.《神灭论》 B.《九章算术》C.《齐民要术》 D.《缀术》15.东晋有一位著名的书法家,其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这位被后人誉为“书圣”的书法家是 ( )A.锺繇 B.胡昭C.王羲之 D.顾恺之16.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目录,从而把握内容的主题。如图目录反映的主题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空2分,共20分)17.200年,曹操和袁绍在 进行决战,曹操取胜,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对当时局势有关键性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 。18.三国时期,魏的建立者是 ,西晋的建立者是 。19.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 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439年, 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20.汉代 的发明,使书写的载体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顾恺之一生的创作很多,流传下来的作品有《女史箴图》和《 》,均为摹本。21.北朝 撰写的《齐民要术》,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南北朝的杰出科学家 创制了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后来由朝廷正式颁布。三、综合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第22小题,共14分。2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发展。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示意图(1)依据材料一,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特征。(2分)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的民族交融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材料三 ——摘编自《齐民要术》(3)将材料三中的内容与以下观点相对应。(填序号)(6分)生产技术种类丰富: 。 农业生产遵循自然规律: 。南北物种交流频繁: 。(4)综合以上材料,概述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2分)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第23小题,共18分。2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既是我国的大分裂、大战乱时期,也是我国的经济发展、民族交融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屯田数载救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七律·赞曹公孟德》(1)根据材料一,分析曹操取得官渡之战胜利的原因。(2分)官渡之战是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还有哪些战役是以少胜多的?(2分)材料二 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税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万绳楠《江东侨郡县的建立与经济的开发》(2)根据材料二,分析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最主要原因。(2分)材料三 今欲断(禁止)诸北语(鲜卑语等),一从正音(汉语)。……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摘编自《魏书》(3)材料三中的话是谁说的?(2分)材料反映的是他的哪项汉化措施?(2分)汉化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分)(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总结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4分) 《三国志•吴书•张昭传》“汉末大乱,徐方士民多避难扬土”《三国志•魏书•卫觊传》“(汉末)关中膏腴之地,顷遭荒乱,人民流入荆州者十万余家”《三国志•吴书•全琮传》“是时(汉末)中州士人避乱而南”陕西西安少陵出土的十六国时期陶俑,其形象具有少数民族特征,出土的碓房、水井、陶仓等是华夏农耕文明的体现出土于甘肃嘉峪关魏晋古墓的砖画《汉人胡食图》和《胡人牛耕图》,生动反映了当时汉人胡食的生活习俗和胡人牛耕的劳动场面①记载了很多黄河流域人们的农业生产经验,还介绍了“甘蔗”“芭蕉”“橄榄”“龙眼”等南方作物的习性和食用方法②收录中国农艺、园艺、造林、蚕桑、酿造、烹饪、储备以及农副产品的加工等③农业生产要因时、因地、因作物品种而异,不能整齐划一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