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教学课件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 章末复习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 章末复习课件,共30页。
第四章章末复习同种均匀介质自行3×108 m/s对称绿红蓝倒立发散会聚正立实放大放大凸凹虚1.当太阳射向月球的光被地球挡住时,地球上的人会观察到月食。设想一下:若干年 后,我国的航天员成功登月,此时恰好在地球上出现月食现象,那么航天员会( ) A.观察到月食 B.观察到日食 C.同时观察到日食和月食 D.观察不到日食和月食B解析: 当太阳、地球与月球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之间时,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太阳光照不到月球上,在地球上看到的就是月食;如果此时航天员在月球上,地球挡住了太阳光,月球上的航天员看不见太阳光,此时形成日食。2.某同学做“小孔成像”实验时,选用白炽灯做光源,用月牙形的小孔,则光屏上的 像的形状是( ) A.圆形的 B.直角形的 C.月牙形的 D.灯丝状的D解析:做“小孔成像”实验时,选用白炽灯做光源,用月牙形的小孔,其像的形状不变,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和小孔的形状无关,因此像的形状仍然是灯丝状的。3.(20-21·石家庄新乐期中)木工在刨木块时,为了检查它的棱是否直,往往是 闭上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沿棱的方向看去。木工的这种方法利用了光学上 的道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解析: 木工在刨木块时,为了检查它的棱是否直,往往是闭上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沿棱的方向看去。木工的这种方法利用了光学上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道理。4.下列物品中,主要利用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潜望镜 B.近视眼镜 C.放大镜 D.照相机解析: 潜望镜里面安装了两块平面镜,可以从低处看到高处的物体,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A符合题意。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属于光的折射,故B不符合题意。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制成的,属于光的折射,故C不符合题意。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利用的是光的折射,故D不符合题意。A5.如图所示,早晨的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30°角射到一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经镜 面反射后,反射角为 ,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早晨到中午,反射角将 (选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解析: 由题图知,入射角等于60°,所以反射角也等于60°,在法线的右侧作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早晨到中午,入射光线逐渐向法线靠近,入射角逐渐减小,反射角也逐渐减小。减小60°6.小阳站在穿衣镜前3 m处,以1 m/s的速度匀速靠近穿衣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穿衣镜中小阳的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B.以穿衣镜中小阳的像为参照物,小阳是运动的 C.穿衣镜中小阳的像逐渐变大 D. 2 s后穿衣镜中小阳的像与小阳的距离是2 mC解析: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故A正确。小阳站在穿衣镜前3 m处,以1 m/s的速度匀速靠近穿衣镜,以穿衣镜中小阳的像为参照物,小阳与像之间有位置的变化,小阳是运动的,故B正确。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故C错误。2 s后小阳走的距离s=vt=1 m/s×2 s=2 m,此时小阳距离平面镜1 m,所以小阳的像与小阳的距离是2 m,故D正确。7.如图所示的各图中,关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之间的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解析: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是轴对称图形,平面镜是对称轴,只有D选项符合条件。D8.(2021·石家庄桥西区模拟)月食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如图甲所示,发生“月 食”时太阳、地球、月球应处在同一直线上,则地球应在图中所示的 (选填 “A”或“B”)位置。如图乙是小明用相机拍摄的美丽“红月亮”的照片,刚好小 红在河边也看到了水中的“红月亮”,水中的“红月亮”是由于光的 形 成的;若河水深为2 m,月球到水面的距离为3.8×105 km,小红看到的“红月亮” 到水面的距离为 。解析: 月食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它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如图甲所示,发生“月食”时太阳、地球、月球应处在同一直线上,则地球应在太阳和月球的中间,即图中A位置。水中的“红月亮”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由于月球到水面的距离是3.8×105 km,故月球在河中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3.8×105 km。3.8×105 km反射A9.下列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镜花水月 B.海市蜃楼 C.坐井观天 D.立竿见影解析: 镜花水月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海市蜃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坐井观天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不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立竿见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B10.一束入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30°,其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80°,折射角 为 ;若入射光线向法线靠近,则折射光线 (选填“靠近”或“远 离”)法线。解析: 由图可知,入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30°,所以入射角∠AOM=90°-30°=60°;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BOM=60°;又因为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80°,即∠BOC=80°,所以折射角∠CON=180°-∠BOM-∠BOC =180°-60°-80°= 40°。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入射角变小,折射角也变小,所以折射光线靠近法线。 靠近40°11.如图所示,是一条鱼跃出水面,咬食荷花的画面,鱼在水中看到荷花是光 从荷花斜射入水中,被鱼接收。看到的是 (选填“实像”或“虚 像”),鱼要准确地咬到荷花,应该跃向看到的荷花所在的 (选 填“下方”“上方”或“本身”)位置。解析: 荷花反射的光由空气中进入水中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鱼的眼睛,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荷花变高了,即鱼看到荷花变高的虚像。鱼要准确地咬到荷花,应该跃向看到的荷花所在的下方位置。下方虚像12.以下有关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近视眼用凸透镜矫正 B.要使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更大一些,应让投影片离镜头更近一些 C.照相机成像时,物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D.放大镜只能成放大的像,不能成缩小的像解析: 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戴发散透镜,使光推迟会聚,即近视眼可利用凹透镜矫正,故A错误。要使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更大一些,即像距变大,物距必须减小,所以说投影仪的镜头要距投影片更近一些,故B正确。照相机是应用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所以被照者应站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故C错误。放大镜属于凸透镜,凸透镜在成像时,实像可放大、可缩小、可等大,故D错误。B13.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26 cm时, 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3 cm B.只将凸透镜向左移动,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 C.只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 小的像 D.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时,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解析: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已知u=26 cm,所以f<13 cm,故A错误。将凸透镜向左移动时,物距减小的同时像距在增大,当移动到f2f时,就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只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这时f2f,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错误。当u>v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才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所以蜡烛远离凸透镜时,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故D错误。B14.(20-21·秦皇岛卢龙期末)用开普勒天文望远镜观测夜晚的星空时,能看见许多没有见过 的美丽天体,该望远镜物镜的成像原理与 相似;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看清肉眼 看不清的微小物体,如动植物的细胞,显微镜目镜的成像原理与 相似(均选填 “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眼睛是人体感知世界的重要器官,根据眼睛的构造 和成像原理,为了保护视力,请列举一条应该注意的用眼卫生习惯: 。解析: 望远镜观察物体时,物距大于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似。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是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是物镜。物体经物镜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的物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目镜相当于放大镜,这个像再经目镜放大,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物体了。保护视力,有以下措施,三要: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看书写字40分钟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要认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准确。五不要:不要在较暗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在公共汽车上或走路时看书;不要看字体过小、字行过密、字迹印刷不清的读物;做作业不要用淡色笔;看电视时间不要太久。不要在较暗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放大镜照相机15.(20-21·保定涿州期末)空碗底部有一枚硬币A,由于碗壁的遮挡,眼睛在B处看不 到硬币,逐渐往碗中加水至如图所示位置时,眼睛在B处恰好能够看到硬币,请画 出人眼看到硬币的光路图。(画出1条入射光线及其折射光线即可)解析: 逐渐往碗中加水至如图所示位置时,眼睛在B处恰好能够看到硬币,说明此时的折射光线会沿着碗右侧的上沿进入人的眼睛,所以连接B点和碗右侧的上沿可画出折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水面的交点为折射点,连接A点和折射点可作出入射光线。16.请画出图中人眼通过平面镜M看到桌子底下橡皮S的光路。解析:先作出S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为像点S′;连接S′与人眼,该连线与平面镜的交点为入射点,从而画出反射光线,连接S和入射点画出入射光线。17.如图所示是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光线a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F为凸透镜的焦点。 请在图中画出光线a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到屏幕的光线。解析: 先根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画出光线a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与平面镜的交点为入射点,然后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作出法线,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18.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是因为 。解析:(1)因为玻璃板既能让光透过也可以反射光,容易确定像的位置,而平面镜是不透明的,无法确定像的位置,所以选用玻璃板。玻璃板既能让光透过也可以反射光,容易确定像的位置18.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2)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A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 “不变”)。解析:(2)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蜡烛大小不变,根据物像大小相等,所以像的大小不变。不变18.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3)小明用光屏代替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 (选填 “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是虚像。解析:(3)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像是虚像。不能18.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4)如图乙所示是小梦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她多次测量的目的 是 。解析:(4)在实验中小梦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分别测量,记录物距与像距,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19.(20-21·唐山路南区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先将蜡烛、凸 透镜(焦距为10 cm)、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 (1)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解析:(1)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处,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同一高度19.(20-21·唐山路南区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先将蜡烛、凸 透镜(焦距为10 cm)、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 (2)将蜡烛放在A点,光屏放在B点,为了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选 填“左”或“右”)移动。解析:(2)将蜡烛放在A点,凸透镜焦距为10 cm,则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光屏在B位置上,因此为了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左移动。左19.(20-21·唐山路南区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先将蜡烛、凸 透镜(焦距为10 cm)、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 (3)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直至找到清晰的像,记录的数据如下表。则 在1至3次实验中,所成的像为倒立、 的实像,第3次的像比第2次的 像 (选填“大”或“小”)。解析:(3)在1至3次实验中,物距分别为40 cm、30 cm、25 cm,都大于2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第3次实验时,物距为25 cm,第2次实验时,物距为30 cm,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所以第3次的像比第2次的像大。大缩小19.(20-21·唐山路南区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先将蜡烛、凸 透镜(焦距为10 cm)、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 (4)根据光路的可逆性,第4次像距应是 cm。解析:(4)根据光折射时的可逆性可知,第4次实验时的像距正好是第2次实验时的物距,则第4次像距应是30 cm。3019.(20-21·唐山路南区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先将蜡烛、凸 透镜(焦距为10 cm)、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 (5)将蜡烛放在C点,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得不到烛焰的像,此实验现象表 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解析:(5)将蜡烛放在C点,此时u
第四章章末复习同种均匀介质自行3×108 m/s对称绿红蓝倒立发散会聚正立实放大放大凸凹虚1.当太阳射向月球的光被地球挡住时,地球上的人会观察到月食。设想一下:若干年 后,我国的航天员成功登月,此时恰好在地球上出现月食现象,那么航天员会( ) A.观察到月食 B.观察到日食 C.同时观察到日食和月食 D.观察不到日食和月食B解析: 当太阳、地球与月球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之间时,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太阳光照不到月球上,在地球上看到的就是月食;如果此时航天员在月球上,地球挡住了太阳光,月球上的航天员看不见太阳光,此时形成日食。2.某同学做“小孔成像”实验时,选用白炽灯做光源,用月牙形的小孔,则光屏上的 像的形状是( ) A.圆形的 B.直角形的 C.月牙形的 D.灯丝状的D解析:做“小孔成像”实验时,选用白炽灯做光源,用月牙形的小孔,其像的形状不变,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和小孔的形状无关,因此像的形状仍然是灯丝状的。3.(20-21·石家庄新乐期中)木工在刨木块时,为了检查它的棱是否直,往往是 闭上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沿棱的方向看去。木工的这种方法利用了光学上 的道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解析: 木工在刨木块时,为了检查它的棱是否直,往往是闭上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沿棱的方向看去。木工的这种方法利用了光学上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道理。4.下列物品中,主要利用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潜望镜 B.近视眼镜 C.放大镜 D.照相机解析: 潜望镜里面安装了两块平面镜,可以从低处看到高处的物体,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A符合题意。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属于光的折射,故B不符合题意。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制成的,属于光的折射,故C不符合题意。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利用的是光的折射,故D不符合题意。A5.如图所示,早晨的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30°角射到一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经镜 面反射后,反射角为 ,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早晨到中午,反射角将 (选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解析: 由题图知,入射角等于60°,所以反射角也等于60°,在法线的右侧作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早晨到中午,入射光线逐渐向法线靠近,入射角逐渐减小,反射角也逐渐减小。减小60°6.小阳站在穿衣镜前3 m处,以1 m/s的速度匀速靠近穿衣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穿衣镜中小阳的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B.以穿衣镜中小阳的像为参照物,小阳是运动的 C.穿衣镜中小阳的像逐渐变大 D. 2 s后穿衣镜中小阳的像与小阳的距离是2 mC解析: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故A正确。小阳站在穿衣镜前3 m处,以1 m/s的速度匀速靠近穿衣镜,以穿衣镜中小阳的像为参照物,小阳与像之间有位置的变化,小阳是运动的,故B正确。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故C错误。2 s后小阳走的距离s=vt=1 m/s×2 s=2 m,此时小阳距离平面镜1 m,所以小阳的像与小阳的距离是2 m,故D正确。7.如图所示的各图中,关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之间的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解析: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是轴对称图形,平面镜是对称轴,只有D选项符合条件。D8.(2021·石家庄桥西区模拟)月食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如图甲所示,发生“月 食”时太阳、地球、月球应处在同一直线上,则地球应在图中所示的 (选填 “A”或“B”)位置。如图乙是小明用相机拍摄的美丽“红月亮”的照片,刚好小 红在河边也看到了水中的“红月亮”,水中的“红月亮”是由于光的 形 成的;若河水深为2 m,月球到水面的距离为3.8×105 km,小红看到的“红月亮” 到水面的距离为 。解析: 月食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它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如图甲所示,发生“月食”时太阳、地球、月球应处在同一直线上,则地球应在太阳和月球的中间,即图中A位置。水中的“红月亮”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由于月球到水面的距离是3.8×105 km,故月球在河中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3.8×105 km。3.8×105 km反射A9.下列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镜花水月 B.海市蜃楼 C.坐井观天 D.立竿见影解析: 镜花水月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海市蜃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坐井观天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不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立竿见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B10.一束入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30°,其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80°,折射角 为 ;若入射光线向法线靠近,则折射光线 (选填“靠近”或“远 离”)法线。解析: 由图可知,入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30°,所以入射角∠AOM=90°-30°=60°;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BOM=60°;又因为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80°,即∠BOC=80°,所以折射角∠CON=180°-∠BOM-∠BOC =180°-60°-80°= 40°。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入射角变小,折射角也变小,所以折射光线靠近法线。 靠近40°11.如图所示,是一条鱼跃出水面,咬食荷花的画面,鱼在水中看到荷花是光 从荷花斜射入水中,被鱼接收。看到的是 (选填“实像”或“虚 像”),鱼要准确地咬到荷花,应该跃向看到的荷花所在的 (选 填“下方”“上方”或“本身”)位置。解析: 荷花反射的光由空气中进入水中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鱼的眼睛,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荷花变高了,即鱼看到荷花变高的虚像。鱼要准确地咬到荷花,应该跃向看到的荷花所在的下方位置。下方虚像12.以下有关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近视眼用凸透镜矫正 B.要使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更大一些,应让投影片离镜头更近一些 C.照相机成像时,物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D.放大镜只能成放大的像,不能成缩小的像解析: 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戴发散透镜,使光推迟会聚,即近视眼可利用凹透镜矫正,故A错误。要使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更大一些,即像距变大,物距必须减小,所以说投影仪的镜头要距投影片更近一些,故B正确。照相机是应用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所以被照者应站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故C错误。放大镜属于凸透镜,凸透镜在成像时,实像可放大、可缩小、可等大,故D错误。B13.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26 cm时, 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3 cm B.只将凸透镜向左移动,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 C.只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 小的像 D.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时,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解析: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已知u=26 cm,所以f<13 cm,故A错误。将凸透镜向左移动时,物距减小的同时像距在增大,当移动到f2f时,就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只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这时f2f,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错误。当u>v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才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所以蜡烛远离凸透镜时,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故D错误。B14.(20-21·秦皇岛卢龙期末)用开普勒天文望远镜观测夜晚的星空时,能看见许多没有见过 的美丽天体,该望远镜物镜的成像原理与 相似;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看清肉眼 看不清的微小物体,如动植物的细胞,显微镜目镜的成像原理与 相似(均选填 “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眼睛是人体感知世界的重要器官,根据眼睛的构造 和成像原理,为了保护视力,请列举一条应该注意的用眼卫生习惯: 。解析: 望远镜观察物体时,物距大于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似。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是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是物镜。物体经物镜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的物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目镜相当于放大镜,这个像再经目镜放大,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物体了。保护视力,有以下措施,三要: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看书写字40分钟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要认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准确。五不要:不要在较暗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在公共汽车上或走路时看书;不要看字体过小、字行过密、字迹印刷不清的读物;做作业不要用淡色笔;看电视时间不要太久。不要在较暗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放大镜照相机15.(20-21·保定涿州期末)空碗底部有一枚硬币A,由于碗壁的遮挡,眼睛在B处看不 到硬币,逐渐往碗中加水至如图所示位置时,眼睛在B处恰好能够看到硬币,请画 出人眼看到硬币的光路图。(画出1条入射光线及其折射光线即可)解析: 逐渐往碗中加水至如图所示位置时,眼睛在B处恰好能够看到硬币,说明此时的折射光线会沿着碗右侧的上沿进入人的眼睛,所以连接B点和碗右侧的上沿可画出折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水面的交点为折射点,连接A点和折射点可作出入射光线。16.请画出图中人眼通过平面镜M看到桌子底下橡皮S的光路。解析:先作出S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为像点S′;连接S′与人眼,该连线与平面镜的交点为入射点,从而画出反射光线,连接S和入射点画出入射光线。17.如图所示是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光线a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F为凸透镜的焦点。 请在图中画出光线a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到屏幕的光线。解析: 先根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画出光线a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与平面镜的交点为入射点,然后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作出法线,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18.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是因为 。解析:(1)因为玻璃板既能让光透过也可以反射光,容易确定像的位置,而平面镜是不透明的,无法确定像的位置,所以选用玻璃板。玻璃板既能让光透过也可以反射光,容易确定像的位置18.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2)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A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 “不变”)。解析:(2)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蜡烛大小不变,根据物像大小相等,所以像的大小不变。不变18.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3)小明用光屏代替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 (选填 “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是虚像。解析:(3)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像是虚像。不能18.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4)如图乙所示是小梦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她多次测量的目的 是 。解析:(4)在实验中小梦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分别测量,记录物距与像距,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19.(20-21·唐山路南区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先将蜡烛、凸 透镜(焦距为10 cm)、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 (1)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解析:(1)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处,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同一高度19.(20-21·唐山路南区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先将蜡烛、凸 透镜(焦距为10 cm)、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 (2)将蜡烛放在A点,光屏放在B点,为了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选 填“左”或“右”)移动。解析:(2)将蜡烛放在A点,凸透镜焦距为10 cm,则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光屏在B位置上,因此为了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左移动。左19.(20-21·唐山路南区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先将蜡烛、凸 透镜(焦距为10 cm)、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 (3)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直至找到清晰的像,记录的数据如下表。则 在1至3次实验中,所成的像为倒立、 的实像,第3次的像比第2次的 像 (选填“大”或“小”)。解析:(3)在1至3次实验中,物距分别为40 cm、30 cm、25 cm,都大于2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第3次实验时,物距为25 cm,第2次实验时,物距为30 cm,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所以第3次的像比第2次的像大。大缩小19.(20-21·唐山路南区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先将蜡烛、凸 透镜(焦距为10 cm)、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 (4)根据光路的可逆性,第4次像距应是 cm。解析:(4)根据光折射时的可逆性可知,第4次实验时的像距正好是第2次实验时的物距,则第4次像距应是30 cm。3019.(20-21·唐山路南区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先将蜡烛、凸 透镜(焦距为10 cm)、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 (5)将蜡烛放在C点,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得不到烛焰的像,此实验现象表 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解析:(5)将蜡烛放在C点,此时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