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1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
展开基本信息
学校
主备人
成员
年级
六年级
学期
第一学期
单元
第一单元
使用学校
使用人
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名称
我们的守护者
单元教学设计说明
2022年新颁布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将义务教育阶段的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分成了四个学段,六年级上册是第三学段的第三本教材,这本教材在整个小学阶段比较特别,它是一个集中的法治教育的专册。在整个六年级上册,不再分散的讲解纪律、规则的法治意识的教育,而是开展以宪法精神为主线的系统的法治教育,突出国家意识和公民意识教育。
本册教材根据“生活与法”“公民与法”“国家与法”“社会与法”四个学习领域,设计了“我们的守护者”“我们是公民”“我们的国家机构”“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四个单元。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根据生活与法这个学习领域设计的《我们的守护者》,作为这个法治专册的起始。教材设置了导入、感知、总览法律知识,让学生对法律和法律体系有初步的认识。
2.单元目标与重点难点(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核心素养的落实,设计单元学习目标,明确重点和难点)
1. 了解生活中的法律及其作用,理解法律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2.认识宪法的法律地位,理解公民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的必要性,维护宪法权威 ;3.初步树立遵守法律的意识,培养宪法意识。
3.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1.教学时,要与生活紧密相连,找到教学的切入点,让我们的课堂鲜活有趣。 例如在教学第一课时,我们就可以先让学生回想一下生活中到底哪些地方有法律呢?用播放视频的方式,把几个生活场景展现出来,上学路上,到商店买文具,到校上学等等,让学生感受到,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教授宪法知识,也要结合生活场景让学生讨论上学接受教育,父母缴纳个人所得税等都与宪法的规定有关;
2.教学时,要围绕教学内容,及时跟进社会发展进程。教学大纲要求我们要及时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反映党和国家重大实践和理论创新成果。本单元在教学中,学生会提到《婚姻法》、《继承法》、《合同法》等,这些法律都已经废止,这些法律都现在都统一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范畴,可以简单介绍《民法典》,让学生有个初步的认识.
3.要将“法言法语”转化为“童言童语”。当然实施这一策略需要在尊重法律知识的准确性上,在教学时,既要体现法治精神、理念、原则,又要充分考虑并体现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学生可以理解的语言,避免法治教育的生硬和僵化。例如在讲到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时,就可借助这棵苹果树。让学生明白,宪法与其他法律规则不同,它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4.要坚持以评价促进学习的理念,关注学生真实发生的进步。新颁布的大纲明确要求,要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改善功能,促进学生发展。评价时,可以有知识性的问答、选择、连线等,更重要的是要多关注学生课堂学习,小组合作、劳动和社会实践中的表现。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
1.教学内容分析(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在单元中的位置,学习内容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价值,蕴含的正确价值观念等)
本课是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的第一课,本课内容由三部分组成:法律是什么、法律与生活、法律作用大。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为本课的第一部分“法律是什么”,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内涵,知道法律与纪律、道德等社会规范的关系。作为本册教材开篇之课,要努力利用好一切教学资源,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生动形象感知生活中的法律,对法律的权威、强制力有一定了解。
2.学情分析(分析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发展需求、发展路径等)
本课针对的教学对象为六年级的小学生,通过调查和访谈,学生知道“法律”这个词,但他们感觉法律遥不可及。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观点认为,只有在违法乱纪之后オ会与法律发生联系,法律的存在是为了惩治罪恶。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少,缺少必要的法律常识与法律意识,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初步系统地开展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及资料搜集能力,能借助书籍、网络开展课外的拓展活动,能有效拓宽教学的途径和时空。当然,小学生还是以感性认识为主要认知形式,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典型生动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情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得到促进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因此需要在教学中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注重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3.目标确定(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描述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后应达成的目标)
1.感受日常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了解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与义务,认识以法律为代表的社会规则。
2.通过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结合身边的案例进行生活经验与经历的回顾,从而深刻认识到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懂得珍惜权利,同时又要恪守自己应尽的义务, 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4.学习重点难点
通过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结合身边的案例进行生活经验与经历的回顾,从而深刻认识到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懂得珍惜权利,同时又要恪守自己应尽的义务, 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师活动
1、谈话导入
(1)谈话:你今年多大了在你的成长中离不开谁的保护除了父母亲人和老师,还有它也与我们的成长一路相伴,引出 “法律”(板书)。
(2)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生活中的法律
2.活动一: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
(1)过渡: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底哪些地方有法律的身影呢?接下来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早上从睁开眼睛到现在坐在教室里,这期间你都经历了哪些事?从你经历的生活场景中,找找法律的影子。
(3)我们中队准备向学校申请,集体到少先队校外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参观,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完成此表。
由此可见,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无时不在。我们每一个人,从出生到成长、上学、工作、结婚、生子,甚至到死亡都离不开法律。(播放法律相伴一生视频)
学生活动
预设:
早上,父母买好早餐喊我吃饭、送我上学;(父母:监护义务、我:被监护的权利;食品安全法)
在路上,我看到马路上行人车辆有序前进;(道路交通安全法)
我还看到清洁工叔叔阿姨在打扫街道,还有主动捡拾垃圾的小朋友;(环境保护法)
去超市买文具;(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我在学校认真听讲学习;(义务教育法,受教育权)
休息日,我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
生病了,父母送我去医院看病;(医疗服务价格管理、药品质量管理等相关法律)
全班交流在制定方案时,会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运用法律解决,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预设:采购物品时会买到三无产品;(食品安全法)
出行时要选择正确的交通工具,遵守交通规则;(道路交通安全法)
全程佩戴口罩,按规定进行核酸检测等;
参观时不大声喧哗,不乱扔垃圾,不随便触碰,保护文物;
突然有一位同学生病该怎么办?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引起学生的兴趣,便于学生从具体生活中进行思考的感悟;通过制定方案,发现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和法律息息相关,这些活动都受到法律的约束,同时也受到法律的保护。
环节二:法律规定我们的权利与义务。
教师活动
(1)过渡语: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在法律的规定下,我们享有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权等权利,接下来,让我们观看视频,视频中的小女孩的什么权利受到了侵害。
是呀,视频中小娜的受教育权受到了侵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组织学生讨论自己在学校和社会中还享有哪些权利?
刚刚同学们说到了很多我们依法享有的权利,说到财产权,老师想到一个你肯定很关心的问题,压岁钱该谁花?就“压岁钱该谁花?”各小组展开讨论;
除了权利,我们还必须履行自己的义务,你知道我们应该履行哪些义务吗?
案例评析:把小区里的公共绿植挖回家。你认为作为一名公民,他违背了什么样的义务如果你遇见,会怎么做呢?
总结:法律既保护了我们的权利,又规定了我们的义务。
学生活动
学生自由回答
预设:
隐私权,即便是父母,在未经我们允许的情况下也不能看我们的日记;
生命健康权,法律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不受侵害。
肖像权,所以未经我们允许,任何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我们的肖像;
人格尊严权,当有人用言语伤害我们,侮辱我们时,就侵犯了我们的人格尊严权;
财产权,国家保护我们的财产权,不受侵害,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哄抢;
预设:有的同学认为压岁钱是属于我们的个人财产,应由我们自己支配,这是我们的权利。也有的同学认为我们年龄还小,而且压岁钱对我们来说是不劳而获的,应该给父母保管,把钱花在需要的地方,这样不会浪费。因为父母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义务,有为我们交纳学费,保障我们生活和学习的义务,这样可以减轻父母的负担,也是一种孝亲敬老的美德。
预设:过马路时要等红绿灯、公共场合不乱扔垃圾、借别人的东西以后及时归还、在景点旅游时不乱写乱刻、按时上学并完成作业、课余时间能从事一定的家务劳动、自觉遵守疫情防控相关规定。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中的失学案例、“压岁钱该谁花”的辨析、“小区绿植占为己有”的案例评析,引导学生讨论,帮助学生理解生活现象背后有权利和义务,并初步体会法律既保护了我们的权利,又规定了我们的义务。
环节三:法律与纪律道德的关系
教师活动
(1)探究与分享:有同学说违反法律和违反学校纪律是一样的,你怎么看?
(2)拓展:孝敬老年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1996年,为了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发展老龄事业,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根据宪法,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把孝道正式写入法律,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2012年修订这部法律时,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尊老敬老不止关系道德,更是法定义务。
总结:道德与法律,是基本的社会规则。对社会而言,它们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我们每一位公民,不仅要遵守法律,自觉守法,还应该要遵守社会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3)下列情景属于道德、法律还是纪律?违反的后果是什么?
①小伙子,能给老人让个座位吗?
②无故迟到、旷课,是违法校纪的。
③无证驾驶、酒驾!
学生活动
预设:有同学说违反法律和违反学校纪律的后果是不一样的,比如酒驾与上课迟到
比一比:法律、道德与纪律的区别。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探究,以具体的情景作为材料,让学生正确区分道德、法律和纪律,并从具体情景事例中去思考、分析它们之间的区别,加深理解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感受良好的社会秩序需要道德的滋养,也需要法律的规范
环节四:拓展评价
教师活动
(1)自我行为检测
(2)判断题
①法律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生活中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 )
②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法律,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 )
③尊老敬老不只关系道德,更是法定义务。( )
④受教育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
⑤道德和法律如同车之两轮,缺一不可。( )
学生活动
学生交流检验。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探究、随堂练习,交流展示及时掌握学生课堂所学、行为表现把握学生的价值观念,学习态度和学习体验、学习困难,并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激发学生积极性,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教学。
6.板书设计(板书完整呈现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最好能呈现建构知识结构与思维发展的路径与关键点)
7.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1)法治教育要依托教材:结合实际,在依据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使用教材;
(2)法治教育要坚持儿童立场:站在儿童视角思考问题,注重儿童真实的表达;要从学生真实的问题出发,给予儿童实实在在帮助;立足课堂教学,精心设计和开展活动;
(3)法治教育要联系学生生活,只有与生活联系起来,才会显得鲜活有趣,有意义,才会找到教学的切入点和融合点。 摒弃空洞的说教和生硬的植入,以案说法。把法律知识的学习与法治精神的培养进行恰当融合。
9.教学反思与改进(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基于学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与改进设想)
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以及“以案说法”思想相一致的原则,避免教师一言堂,在学习过程中我希望教授学生学习方法并能迁移,这远比背会知识点意义重大,所以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迁移,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不足之处也是接下来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
法律要更生活化——从学生的生活中取材,应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学习过程要更自主——通过学生自己设置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法律和道法学科的兴趣。
学生素养要更提升——通过道法课使学生积累各种法律常识。
10.学习评价设计(从知识获得、能力提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价值观念培育等方面设计过程性评价的内容、方式与工具等;过程性评价要适量、适度,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1)随堂练习
(2)采访亲人,职业并说说涉及到哪些法律/
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1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1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年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政治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我们的守护者1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我们的守护者1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从生活情景中走进课堂,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法律保护了我们的权利,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教师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1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1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总结全课,强调重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