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第1页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必修 下册第三单元8*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下册第三单元8*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及作者简介,合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
    2、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感受中国建筑之美。
    3、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
    教学重点:
    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及其说明顺序。
    教学难点:
    熟悉优良建筑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
    图片及视频欣赏,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及作者简介
    1、自然科学小论文文体简介。
    2、《中国建筑的特征》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梁思成,对这个名字,我们可能会感到陌生,但和他相关的两个人我们就比较熟悉了,这位(PPT),他的父亲梁启超,他参与过“公车上书”发起并参与维新变法运动,倡导近代文学革命运动。这位(PPT),他的妻子,民国时期著名才女,林徽因,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我们非常熟悉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以及挂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国徽造型就是有这对夫妇参与设计的。(PPT梁思成简介)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不仅拥有巍峨的山川,秀美的河流,还有数不尽的名胜古迹,现在请同学们观看看白板上这四幅图(PPT),一眼便能看出哪个建筑是欧美建筑(右上),哪个是印度建筑(左下),哪个是俄罗斯建筑(右下),哪个是中国建筑。我们之所以能快速看出这些,是因为不同地区不同的建筑都有各自不同的风格,那中国建筑具体都有哪些特征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梁思成的《中国建筑的特征》,相信我们能从中找到答案。
    分析课文
    这篇文章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讲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后半部分讲中国建筑的文法。
    特征一:
    三部分:台基、房屋、屋顶(PPT五门背景和景阳宫)
    特征二:
    一所房子由若干建筑构成(PPT四合院图)
    讨论:根据书下注释,找出“回廊”“正屋”“厢房”“耳房”“天井”“游廊”等。(参考课本中图和讲台上四合院模型)
    左右均齐对称,四合院是这样,中国其他建筑也讲究对称,甚至城市规划也这样。
    特征三:
    立柱、横梁承重。墙壁并不负重,像帷幕一样,门窗的位置和处理都极自由。
    亭子也是典型的立柱和横梁支撑的结构。
    在有些建筑中,柱子除了本身所起的支撑、负重作用外,还有其象征意义。以天坛祈年殿为例:4根龙井柱象征春夏秋冬四季,12根金柱象征12个月,12根檐柱象征12个时辰。 金柱、檐柱合计24根象征农历二十四节气,加上4根龙井柱合计28根象征二十八星宿,再加上8根童柱,合计36根象征三十六天罡。
    特征四:
    斗拱,中国建筑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特征五:
    举架。梁上架梁,使屋顶成为缓和弯曲面。
    特征六:
    屋顶,是我们民族所最骄傲额成就,它的发展成为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庑殿顶 (太和殿) 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面弯曲。
    悬山顶 出山墙
    硬山顶 不出山墙
    歇山顶 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
    攒尖顶 无正脊
    重檐歇山顶
    脊兽:用来抵消瓦片向下的推力,又起到装饰作用。
    特征七:
    大胆用色,朱红为主。
    特征八:
    所有构件交接的部分都大半露出,形成装饰。如:脊吻,脊兽,瓦当,门环等。
    特征九:
    大量使用有色琉璃瓦。
    小结:视频(PPT)
    三、合作、探究
    1、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为了说明这种“文法”,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请举例说明。
    ——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语言文字中“文法”的术语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
    中国建筑的“文法”是指中国的建筑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并且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们所承认,成了法式,成为人们沿用的惯例。
    2、文章中说的建筑的“词汇”指的是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词汇”指的是建筑的材料。
    这是比喻的说法,使得说明生动,让读者易于接受。
    本文用“文法”来比喻建筑的“规矩”,用“词汇”比喻建筑的材料,让人们能过熟悉的文章组成来理解建筑中的各种法式和材料的使用。
    3、“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这种“拘束性和“灵活性”表现在哪里?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拘束性”指建筑物必须严格遵守一定的“文法”,即惯例,但是可以在惯例下出现不同的样式。这种特点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的风格,又具的独特性。
    用了比喻/类比的修辞手法
    所谓类比,即是用性质相同或相似的两种事物进行比较的说明方法。
    4、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之间的“可译性”?
    ——用“语言和文字”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的形式却有很大的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
    5、理解 “文法”、“词汇”、“可译性”
    中国建筑“文法”是中国建筑几千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有定规,有“拘束性”,但也有它的灵活性,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又具有独特的个性。
    中国建筑“词汇”是指中国建筑中如一轩一楼等那些相对独立的建筑个体,如同“词汇”遵循“文法”构成文章一样,它们能遵循中国建筑法式组织起来,形成建筑的整体。
    “可译性”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
    分析这些比喻的表达作用
    形象生动地表达出建筑的特点:规则性、独创性、情感性

    相关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三单元8*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三单元8*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自读导学,课堂交流展示,课堂小结,拓展延申,课时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人教统编版8* 中国建筑的特征优质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统编版8* 中国建筑的特征优质课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预习检测,作者介绍,新知讲解,合作探究,课堂练习,拓展提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8* 中国建筑的特征优质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8* 中国建筑的特征优质教学设计及反思,文件包含8《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课件pptx、8《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docx等2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