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卷01(浙江专用,第1~5单元+名著《西游记》、课外古诗词诵读)-2023-2024学年初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展开(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前五单元+名著《西游记》、课外古诗词诵读。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知识运用(17分)
1.(2020秋·浙江宁波)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诵读诗文佳句,能让我们领略到丰富的内涵。
读《天净沙•秋思》,我们从(1)“夕阳西下, ”中感受到作者漂泊他乡、无以为家的羁旅之苦;读《潼关》,我们从(2)“ ,山入潼关不解平”中体会到诗人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读《次北固山下》,我们从(3)“ , ”中领悟到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未来必定更加美好的深刻哲理;读《夜上受降城闻笛》,我们从(4)“ , ”中体会到征人满怀愁绪的思乡之情;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我们从(5)“ , ”中感受到诗人梦境中仍想着报国杀敌的壮志;读《<论语>十二章》,我们从(6)“ , ”中认识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2.(2021秋·浙江杭州)在《西游记》名著探究活动中,阅读《西游记》取经路线图,按要求回答问题。(7分)
(1)请从图中标“▲”处任选两处,写出唐增师徒在此处所遇妖怪。(4分)
(2)请你为“《西游记》中的妖怪研究”设计三个探究步骤,每个步骤结合探究内容简要说明。(3分)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2023秋·广东汕头)阅读文章,完成3-5题。(14分)
表情包沟通,尽在不言中
①最近,一项调查发现,超过70%的大学生会借用表情包表达自己的情绪,60%以上受访者认为表情包便于表示友好并且习惯通过表情包缓解尴尬。
②网络提供了多媒体运用的技术基础,让图片甚至动图传播变得简单、容易,人类整体正在步入读图时代。在此基础上,表情包作为副语言的扩张是合理甚至必然的。它的出现本意是为了更好地沟通,可以看作是线上文字交流的重要补充。但随着各类表情包层出不穷,其潜台词变得越来越丰富和难以琢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很多表情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含义,有了一层更隐晦的表达。
③比如,“微笑”这个表情包最为大众接受的解释是,既表达了内心的喜悦,又不夸张大笑。但有人解读认为,“如果你仔细看此表情的眼睛,眼轮匝(眼角附近的肌肉)没有动,口轮匝肌(嘴附近的肌肉)变紧,这是在挤出微笑的信号”。所以这个表情包在长辈眼里,是微笑、鼓励,到了年轻人眼里,是“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或者“鄙视、嘲笑、甚至是讨厌”。
④同理,那个“微笑挥手”的表情包,表面意思是“微笑着说再见”,但在年轻人眼里,是“再见,不送,请快走开”的意思。
⑤知道了实情的中年人,谁不大呼“原来如此!”并附上一个翻白眼的表情包。
⑥年轻人自有一套社交语言密码。对他们来说,文字是理性的,表情包是表达感性的最好方式,是跨语言和纯粹的。有了表情包,一些自称“社恐”的年轻人成了上下翻飞的线上社交小蝴蝶,有时营造了人狠话不多的气场,有时又成为复杂社会和现实生活的一道面具,通过自嘲和解嘲,宣泄负向情感,实现自我疗愈。
⑦表情包发展至今,已通过符号拼贴、嫁接、挪用等在社会语境中重新赋意。表情包的可解释性、隐晦性和不确定性,成为人们愿意使用表情的原因之一。最常用的表情,恰是模糊的,而确定的表意符号,人们并不常用。这样的表达方式,实际上是对既有语言环境的一个反抗,是亚文化对主流文化表达的不在乎、不屑,甚至是无法或不愿与之合流的态度的流露。
⑧更进一步,藉由网络技术为青年群体赋权,每一个人都可以参与到表情包的生产与分享之中。图文符号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严肃的话语方式,为年轻群体的表达带来更大的自主性。这种在表达中的反客为主,是年轻一代所乐在其中的。
⑨年轻人的表达值得理解。但我们也需看到,在大规模使用表情包表达情绪的今天,语言组织能力的退化也值得警醒。若李白面对奔腾的瀑布,只是甩出几个“给力”的表情包,我们又怎能读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若苏轼面对妻子的早逝,只是打上“流泪”的表情包,又哪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悲词。
⑩字斟句酌,是一种训练。由图像信号传达语义,较之更加抽象的文字符号,有便捷、直接的优势,但是正如文字脱胎于图像一样,对复杂事物、细腻情感、深邃思想,图像力有限。所以,图像为代表的表情包终究只能是正常文字表达在特定圈层的一种补充。互联网把原有的语言生活圈层拉平了,导致原本不相干的语言行为同处一室。年轻人更应重塑语体意识,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有特定的语言表达形式。
⑪当表情包已经强势地在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警惕与反思显然不能缺失。
(节选自“光明网”)
3.下列说法与文本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3分)
A.调查表明,大多数大学生在网络社交中会借用表情包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B.在年轻人眼里,表情包“微笑”所表达的更多的是“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或者“鄙视、嘲笑、甚至是讨厌”。
C.事实表明,人们更常用模糊的表意符号,而确定的表意符号,人们并不常用。
D.图像为代表的表情包在互联网的交流中更有助于人们表述复杂的事物,传递丰富的情感,交流深邃的思想。
4.根据文本内容,归纳出人们喜欢使用表情包的原因。(5分)
5.文末写道,“当表情包已经强势地在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警惕与反思显然不能缺失。”请结合第⑨、第⑩段的内容,谈谈你对作者“警惕与反思”的理解。(6分)
(二)(2020秋·浙江宁波)阅读文章,完成6-9题。(16分)
秋天的况味
林语堂
①秋天的黄昏,一人独坐在沙发上抽烟,看烟头白灰之下露出红光,微微透露出暖气,心头的情绪便跟着那蓝烟缭绕而上,一样的轻松,一样的自由。不转眼,缭烟变成缕缕的细丝,慢慢不见了,而那霎时,心上的情绪也跟着消沉于大千世界,所以也不讲那时的情绪,而只讲那时的情绪的况味。待要再划一根洋火,再点起那已点过三四次的雪茄,却因白灰已积得太多而点不着,乃轻轻一弹,A烟灰静悄悄的落在铜垆上,其静寂如同我此时用毛笔写在中纸上一样,一点的声息也没有。于是再点起来,一口一口的吞云吐雾,香气扑鼻,宛如红倚翠偎香在抱的情调。于是想到烟,想到这烟一股温煦的热气,想到室中缭绕暗淡的烟霞,想到秋天的意味。
②这时才忆起,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并不是这样的,使人联想的是肃杀,是凄凉,是秋扇,是红叶,是荒林,是萋草。然而秋确有另一意味,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也没有夏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于枯槁凋零。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有人以老气横秋骂人,可见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在四时中,我于秋是有偏爱的,所以不妨说说。
③秋是代表成熟,对于春天之明媚娇艳,夏日的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茏之概,不单以葱翠争荣了。这是我所谓秋天的意味。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凛冽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B那时的温和,如我烟上的红灰,只是一股熏熟的温香罢了。或如文人已排脱下笔惊人的格调,而渐趋纯熟练达,宏毅坚实,其文读来有深长意味。这就是庄子所谓“正得秋而万宝成”结实的意义。在人生上最享乐的就是这一类的事。比如酒以醇以老为佳。烟也有和烈之辨。雪茄之佳者,远胜于香烟,因其味较和。倘是烧得得法,慢慢的吸完一支,看那红光炙发,有无穷的意味。
④大概凡是古老,纯熟,熏黄,熟练的事物,都使我得到同样的愉快。如一只熏黑的陶锅在烘炉上用慢火炖猪肉时所发出的锅中徐吟的声调,或如一本用过二十年而尚未破烂的字典,或是一张用了半世的书桌,或如看见街上一熏黑了老气横秋的招牌,或是看见书法大家苍劲雄浑的笔迹,都令人有相同的快乐。
⑤人生世上如岁月之有四时,必须要经过这纯熟时期,如女人发育健全遭遇安顺的,亦必有一时徐娘半老的风韵,为二八佳人所不及者。使我最佩服的是邓肯的佳句:“世人只会吟咏春天与恋爱,真无道理。须知秋天的景色,更华丽,更恢奇,而秋天的快乐有万倍的雄壮、惊奇、都丽。我真可怜那些妇女识见偏狭,使她们错过爱之秋天的宏大的赠赐。”若邓肯者,可谓识趣之人。
(选自《中华散文》,有删改)
6.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4分)
A.只有在抽烟时,作者才能真正感受到秋天的况味。
B.四时之中,作者最爱秋,其原因是秋天最适合寻欢作乐。
C.因为作者所处环境与心绪特别,他对秋的感受就与传统诗文不一样了。
D.二八佳人之所以不及半老徐娘,是因为她们见识褊狭。
E.文章在构思上一反传统的思维定势,赋予了秋天以一种新的成熟的意味,这不仅拓宽了本文的思路,而且带给了读者新奇感。
7.新奇精妙的比喻使得林语堂的文章充满了亲切、闲适的气息。请在两句画线句中任选一句,从修辞的角度品味这种语言特色。(4分)
8.结合文章,完成对话。(4分)
小语:正所谓“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不同的人品秋天,品出的味道不尽相同。
小文:是呀!“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丝丝心欲碎,应是悲秋泪”……这些都是“向来诗文上”的秋。“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就是指① 。
小语:但林语堂认为“秋确有另一意味”,他所感受到的“秋天的况味”是② ,真是别有一番韵味!
小文:无论我们从季节和时岁的变化中感悟出什么,这些感悟里都蕴藏着我们的人生。
9.这篇文章托物言志,借“秋”表达对人生的看法。你能否从中品出一些人生哲理来?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感悟。(4分)
三、古诗文阅读(18分)
(2022秋·浙江杭州)古文阅读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初,亮①自表后主②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③。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注释】①亮:这里指诸葛亮。②后主:三国时期蜀国君主刘禅。③尺寸:微小的收入。
10.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非学无以广才
(2)淫慢则不能励精
(3)自有余饶
(4)及卒,如其所言
1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若 臣 死 之 日 不 使 内 有 余 帛 外 有 赢 财 以 负 陛 下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随身衣食,悉仰于官。
13.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让诸葛亮定格为智慧的化身。从[甲][乙]两文看,诸葛亮的“智慧”还体现在哪些方面?(5分)
四、写作(55分)
14.(2019秋·浙江嘉兴)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
照片记录了生活点滴,照片呈现了大千世界,有的令人喜悦、感动,有的令人痛苦、惭愧,有的令人思索、回味……总有那么一张照片会让我们印象深刻。
请以“总会想起那张照片”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要求:(1)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能出现含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七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卷01(广东专用,第1-5单元)-2023-2024学年初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这是一份七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卷01(广东专用,第1-5单元)-2023-2024学年初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件包含七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卷01全解全析docx、七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卷01考试版A4测试范围第1-5单元统编版docx、七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卷01参考答案docx、七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卷01考试版A3测试范围第1-5单元统编版docx、七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卷01答题卡docx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卷02(浙江专用,第1~5单元+名著《西游记》、课外古诗词诵读)-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这是一份七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卷02(浙江专用,第1~5单元+名著《西游记》、课外古诗词诵读)-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件包含七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卷02全解全析浙江专用docx、七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卷02考试版A4测试范围第15单元+名著《西游记》课外古诗词诵读浙江专用docx、七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卷02参考答案浙江专用docx、七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卷02考试版A3测试范围第15单元+名著《西游记》课外古诗词诵读浙江专用docx、七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卷02答题卡浙江专用docx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卷01(江苏专用,第1-5单元)-2023-2024学年初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这是一份七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卷01(江苏专用,第1-5单元)-2023-2024学年初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件包含七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卷01全解全析docx、七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卷01考试版A4测试范围第1-5单元统编版docx、七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卷01参考答案docx、七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卷01考试版A3测试范围第1-5单元统编版docx、七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卷01答题卡docx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