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狼教案
展开【教学目标】
1.反复读诵,抓住“晚”字,明确典型环境,结合图片,梳理情节。
2.低吟涵咏,深入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
3.探讨主题,立德树人。
【教学重难点】
反复读诵,抓住“晚”字,明确典型环境,结合图片,梳理情节。
低吟涵咏,深入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
【教学过程】
一、与“狼”邂逅,导入新课。
1. 提起“狼”,同学们会想到那些成语呢?
例如:(狼狈为奸、虎狼之心、狼子野心……)
豺狼当道:比喻坏人当权 。
狼心狗肺:形容心肠象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
狼烟四起: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
狼子野心: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
鬼哭狼嚎: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引狼入室: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
前怕狼,后怕虎: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出示有关狼介绍的图片)教师过渡语:是呢,提起这种与狗类似的动物,我们想到的成语似乎都是贬义的,可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狼”是作为猛兽中凶狠、贪婪、狡诈的代表出现的,那么,在我们现代文学或者外国文学作品中,同学们又读到了哪些狼的形象呢?
2. 在现代文学作品中,狼的形象。
例如:(《狼王梦》勇敢、锲而不舍的紫岚、《狼图腾》里团结、感恩的狼……)
《狼图腾》着重对狼进行了刻画,对狼的精神、品质等多方面深入介绍,写狼大自然勇者的本性。
《野性的呼唤》〔美国〕杰克·伦敦。整篇小说写了一只叫巴克的狗经历无数坎坷唤醒了原始狼性的故事。
《白牙》〔美国〕杰克·伦敦。写一只狼到一只狗的过程,丧失野性。它讲述了一只名叫“白牙”的小灰狼的成长过程。白牙从小便在弱肉强食的环境中长大,为了生存不得不与狗、山猫等进行残酷的战斗,尽管它在动物中间战无不胜,但面对有棍棒和猎枪的帮助而又善用计谋的人类时,白矛只能屈服,也因而对人类充满了戒心。不过杰克·伦敦在揭示野性的力量的同时,也深刻地表现了人性的力量。白牙最后对真正关心它、爱护它的主人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并在关键时刻勇敢地挺身而出,挽救了主人的性命。最终,白牙在主人的庄园里过上了平静而幸福的生活。
《丛林故事》〔英国〕吉卜林。这是一部讲述狼孩故事的作品,作者通过动物之间的故事和狼孩莫格利的遭遇反映了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狼性法则》,何思静编写的书籍,讲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狼族拥有非同寻常的特质和超强的生存能力,这让它们在危险恶劣的环境中生存繁衍了百万年。当人类还在为了个人利益各自为战、尔虞我诈之时,它们却始终保持着种群存在的根本——合作、交流、忠诚和坚韧。《狼性法则》全面展示了狼的生活,让我们在熟知狼族品质的同时,更学会狼的生存智慧和处世哲学。
教师过渡语:通过这些文学作品,我们似乎又看到了一种正能量的“狼”的精神。那么在蒲松龄老先生的眼中,狼是正是邪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狼》。
二、走近作者,明确文体。(目的:了解作者,积累文学常识,通过志怪小说这一文体,引出环境、人物和情节的分析)
1.走近作者、作品。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蒲家庄人,清代著名文学家。顺治十五年(1658),年仅19岁的蒲松龄以童生试县、府、道三场第一的成绩中秀才而进学,然此后乡试却屡试不中,蒲松龄余生因此极不得志,为谋生曾担任幕宾和教书先生。
2.明确文体。
蒲松龄出生于书香世家,毕生科举却始终受阻于乡试,但他自幼便对坊间的鬼狐神怪故事颇具兴致,二十二岁后便开始创作。《聊斋志异》的创作过程伴随着蒲松龄每次的乡试应举,伴随着蒲松龄的南下幕宾,伴随着蒲松龄的毕家坐馆,可以说是他毕生的创作,历时四十年有余,共计四百九十一篇。“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的题材大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
本文节选自《聊斋志异•狼三则》中的第二则,属于志怪小说。
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进入文本,明确典型环境,梳理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三、进入文本,梳理情节。
1.听读诵录音,识字正音。
2.自主读诵,明确环境。
教师语:清代古文家姚鼐就说过:“大抵学古文者,必要放声疾读又缓读,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终身作外行也。”请大家大声自由读诵,要求读顺读熟。并找出能够体现当时环境的句子。
提问:请找出能够体现当时环境的句子。
明确:一屠晚归。(指导读诵,突出晚字,最好吟咏,感受气氛。环境——骇人)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典型环境,为后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做了铺垫。)
3.结合文气谱,聆听吟咏,想象故事画面。
答疑解惑,在听吟的过程中有哪些句子不理解?
PPT出示图片,要求看图片排序,而后结合图片,复述故事。(该环节重在解决古文理解障碍)
4. 结合人物,理清情节。(情节——跌宕)
明确人物:屠户和狼。
理清情节: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狼:缀行屠户——穷追屠户——变诈屠户——死于屠户
5.根据情节,吟咏原文。
遇狼、狼缀行——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惧狼、狼穷追——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止。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御狼,狼变诈——弛担持刀。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以半入,只露尻尾。
杀狼,狼毙命——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四、角色扮演,分析形象。(人物——鲜明)
1.化身屠户,变身两狼。
分小组分别扮演屠户和两狼,讨论行为,揣摩心理,分析形象。
2.完成表格,再次吟咏。
3.得出结论: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五、讨论主题,立德树人。
1.明确主题
这篇小说的主题是“感悟天道、喻世明理”。
本文通过写屠夫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全部过程,形象地揭露了狼凶恶、狡诈、贪婪的本性,表现了人不应该对邪恶势力抱有幻想,更不应该在邪恶势力面前表现出怯懦畏惧而屈服妥协,只能奋起抵抗,用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将其打倒。
2.文化精神
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面对邪恶时,中华民族倡导“智”和“勇”的精神品质。《论语》中有言:“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仁、智、勇”即儒家所讲的“三达德”。这篇文章表面上是在写古代人与狼的对立、斗争关系问题,而其实是寓理于事,用以警示普通民众。这里的狼是一切邪恶势力的象征,主要是说在面对邪恶时,不能一味地、无原则地怯懦退缩、屈服妥协,而应该要用自己的“智”和“勇”与邪恶势力抗争到底。
3.立德树人
同学们,当我们面对邪恶时,要学会用自己的智慧勇敢地与邪恶势力作斗争,而不是一味地妥协退让。同样地,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不能畏缩不前。俗话说:“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我们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困难,这些困难就像邪恶势力一样成了我们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只有勇敢地与困难对抗,战胜困难,才有成功的可能。
六、布置作业,吟咏结论。
1.布置作业:
任选一项完成:
1) 将《狼》改写成白话故事。
2)阅读蒲松龄《狼三则》原文,写写你所发现的异同。
2.吟咏结论: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时段
角色
初遇时
行为、心理
形象
初对时
行为、心理
形象
对峙时
行为、心理
形象
屠户
挑担前行,
恐惧害怕。
胆小怕事。
投以骨,复投之
心存侥幸,
抱有幻想。
妥协退让。
顾野有麦场,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转视积薪后,自后断其股。
先躲起来寻找生机,明白不杀狼就被吃。
小心谨慎,果断勇敢,沉着冷静,聪明机智……
两狼
缀行甚远,
有肉吃,
有人吃。
贪婪小心。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先吃骨头,再吃人
贪婪、狡猾、坚持……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骗他,吃他。
狡猾,变诈,团结……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狼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狼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狼”印象,积累“狼”成语,朗读课文,转述故事,品咂文字,共话“恐惧”,背诵课文,阅读《聊斋志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狼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狼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设计,关于作品,整体感知,把握文意,分析课文,课文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狼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狼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语设计,简介蒲松龄和《聊斋志异》,出示学习目标,合作探究,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