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中国的气温与降水-备战2024届高考区域地理精品课件
展开1、能正确描述我国冬(1月)、夏季(7月)气温(等温线)分布规律并分析其成因。2、能够在我国等降水量图上正确描述我国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其成因。3、掌握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4、知道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5、能在天气图上正确判读影响某一地区的天气系统。
秋裤已然hld不住,御寒需得穿棉裤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们不用穿秋裤
宁可一日不耍酷,不可一日无秋裤
1、天气与气候概念的辨析
天气指某地区的大气在短时段内的状态(阴晴、冷热、风、雨、气压等) ,突出特点是多变。
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天气多变的影响因素:天气系统(锋面、气旋、反气旋、锋面气旋等)
气温:气温高低及变化(日较差、年较差)
降水:年降水量的多少及变化(日变化、季节变化、年际变化)
纬度、大气环流、地形、海陆位置、洋流、人类活动等
热带(4种)亚热带(2种)温带(3种)寒带(2种)高原山地
低温冻害(寒潮)、高温、干旱、暴雨(雪)、台风、沙尘暴、大风、冰雹、干热风、冻雨、龙卷风、浓雾等
中国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
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
(一)一月份气温分布特点
思考一:结合右图,描述我国一月份的气温分布特征。
①南暖北寒,自南向北递减;②最高气温在海口(–32°C以下),最低气温在漠河(16-20℃),南北温差大;③东部等温线与纬线接近平行,西部等温线比较弯曲, 部分地方出现闭合。
思考二:结合下图,分析我国冬季气温“南暖北寒,南北温差较大”的成因。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
①1月平均气温0°C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向西到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②A段大致东西走向,主要受纬度(太阳辐射)的影响。③B段呈东北-西南走向,主要受地形(山脉)的影响。
思考三:指出A段与B段等温线的大致走向,并说出主要影响因素?
差异:成都1月气温比上海高。形成原因:上海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受冬季风影响大;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北部有高山阻挡,冬季风难以到达,且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温度较高。
思考三:与上海相比,成都1月平均气温有何差异?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1、气温: 1月份0℃等温线2、日均温≥10℃积温4500℃等值线3、气候带: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4、降水: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5、干湿地区: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6、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7、农业: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分界线8、作物:水稻生产与小麦生产分界线9、植物: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分界线10、河流:该线以北的河流流量小、水位变化大、有结冰期、含沙量大该线以南的河流流量大、水位变化小、无结冰期、含沙量小11、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漠河:①纬度高,太阳高度角较小,白昼时间较短,获太阳辐射较少;②邻近冬季风源地,故漠河冬季气温较低。
青藏高原: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较大,白昼时间较长,获太阳辐射较多;②远离近冬季风源地,且位地势较高,冬季风影响较小,故冬季气温较高。
思考四:为什么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为漠河而不是青藏高原。
思考一:结合右图,描述我国七月份的气温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二)七月份气温分布特点
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等温线稀疏,东部等温线平行于海岸,高山地区等温线闭合,大致与等高线平行)。最低值-青藏高原;最高值-新疆吐鲁番盆地
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虽然北方比南方正午太阳高度小,但白昼时间长,缩小了南北方获光热的差别;
北方雨季短,晴天多,增加了太阳辐射,故北方气温不低,南北温差较小。
夏季南方海洋的暖气团能够影响我国的最北方地区
思考二:分析我国7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吐鲁番的原因。
①纬度:纬度较高,夏季昼长长,日照时间长。②天气:深居内陆,远离海洋,盆地四周高,受海洋影响小,多晴天,太阳辐射强。③下垫面:内陆荒漠,比热容小,升温快④地形:吐鲁番盆地低洼而闭塞, 不易散热。气流越过山地时,下沉增温作用强。
思考三:读图分析:夏季青藏高原气温低(5.4°C)的原因?
①海拔:海拔高,气温低。②大气: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地面热量易散失。
(1)等温线图中各地温度数值大小、变化、极值和较差
纬度因素→气温随纬度变化→大致与纬线平行海陆位置因素→与海岸线平行(与纬线斜交)地形因素→与等高线平行或呈封闭曲线
等温线越密集,气温差别大,气温变化剧烈
受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影响可能使等温线弯曲
(4)弯曲:“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受海陆位置、地形、城市热岛等影响可能使等温线闭合
(5)闭合:“大于大值,小于小值”
生长期: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 的持续时期。大多数农作物只有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升到10℃以上时才能活跃生长,因此我们把日平均气温达到10℃以上的持续时期视为作物的生长期。
积温:生长期内,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之和。我国根据≧10℃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五个温度带和1个青藏高原区。
无霜期:一年中终霜后至初霜前的一整段时间。在这一期间内,没有霜的出现。农作物的生长期与无霜期有密切关系。无霜期愈长,生长期也愈长。
生长周期:某一作物从播种到收获所需的时间。
积温>8000℃耕作制度:一年三熟地区:台、粤、滇的南部、琼主要农作物:水稻、热带经济作物(橡胶、椰子、油棕、胡椒、剑麻、香茅、腰果、可可)
积温:4500℃—8000℃耕作制度:一年两至三熟地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东南主要农作物:水稻(双季稻,就是一年中种一季早稻再种一季晚稻。五月中下旬开始插种早稻秧,到七月中下旬时收割早稻,然后紧跟着翻耕水田、插种晚稻秧苗,要赶在农历立秋前插种完毕,到11月时收割晚稻,赶在降霜前完成收割。)、油菜(冬油菜,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各省和云贵高原地区)、亚热带水果(柑橘、甘蔗、李、樱桃、枇杷、葡萄、梨、桃子、油橄榄)
积温:3400℃—4500℃耕作制度:两年三熟至一年二熟地区:长城以南,秦岭淮河以北,塔里木盆地主要农作物:冬小麦、玉米、棉花、花生、温带水果(苹果、梨、葡萄、桃、杏、枣、柿)
积温:1600℃—3400℃耕作制度:一年一熟地区:东北,内蒙古大部分,准噶尔盆地主要农作物:春小麦、大豆、谷子、亚麻、玉米、甜菜
积温:<1600℃耕作制度:一年一熟地区:黑龙江省北部与内蒙古的东北部主要农作物:春小麦、马铃薯
积温:<2000℃耕作制度:部分地区一年一熟地区:青、藏、川西主要农作物:青稞、小麦、豌豆
二者的芒不同,青稞的芒要比小麦的麦芒稍微高一点,这也是二者在外观上最直接的区别。二者的穗子数量的不同,小麦每节是一个穗子,但是青稞每节有两三个穗子。小麦的穗子是扁平的,里面是一颗颗的麦粒,有外壳,而青稞是没有外壳的,因为这个原因,青稞又被人民称之为米大麦、裸大麦。
黑龙江省北部、内蒙古东北部
一年一熟,早熟的春小麦,大麦、马铃薯等
东北和内蒙古大部分、新疆北部
一年一熟,春小麦、大豆、玉米、亚麻、高粱、甜菜等
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和新疆南部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冬小麦,玉米、谷子、棉花、花生、温带水果等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一年两熟到三熟,水稻、冬小麦、亚热带经济作物等
滇、粤、台的南部和海南省
水稻一年三熟、热带经济作物
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1mm的降水量是指在单位面积降水量到达水深1mm。
①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②空气中有凝结核;③气温较低;④当水滴体积增大得足以下降到地面。
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的降水。
降水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
赤道及两侧地区常年发生,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易发生在夏季午后。
材料一 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南部的土隆加贡,每天都要下两场非常准时的大雨:第一次是下午3点钟,第二次是下午5点半。人们把这种准时下的大雨,称为"报时雨"。那些地处偏僻的山村小学,过去因没有钟,就以下雨作为学校作息时间:第一次是上学时间,第二次是放学时间。多少年来,大雨十分"遵守时间",从未发生过差错。材料二 在南美洲巴西的巴尔市,也有这种"报时雨"。这个城市每天都要下几次雨,而且每次下雨的时间天天又都是一样的。几十年来,当地居民都习惯地用下雨来掌握时间,很少有人使用钟表。在那里,人们联系工作,或情人约会,他们不是说上午几点钟或下午几点钟,而是上午第几场雨或下午第几场雨。
土隆加贡地区地处热带,一年中基本没有四季交替,只有高温炎热的夏季。每当太阳升起,地面上的水开始蒸发,水汽上升到一定高度便开始凝结成雨,雨水到达地表正好是3点前后。 由于水汽来不及供应,雨水很快就停了。但是下午的温度更高,蒸发更快,所以水汽再次凝结成雨落到地表的时间是下午5点前后。由于当地气候稳定,为这样的周而复始提供了条件,便形成了奇特的“报时雨”。
暖湿空气前进途中,遇到地形阻挡,被迫沿山坡爬升,水汽凝结形成降水。
降水强度较大,雨时较长。
山地的迎风坡。如果海拔较高,则分布于山腰处。(雨影效应、焚风效应)。
暖湿空气在锋面上抬升,水汽冷却凝结形成降水。
冷锋:持续时间短,范围较小,强度大;暖锋:持续时间长,范围较大,强度小。
中纬度地区,冷暖气流频繁交汇。
暖湿空气绕台风中心旋转上升时,水汽凝结形成降水。
强度很大,多为暴雨,且伴有狂风、雷电。
形成于热带洋面上,多影响低纬大陆东岸。时间上主要是夏秋季。
分布特点:①总体分布不均;②东南沿海多,西北内陆少;③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一)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
思考一:结合右图,描述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原因:我国东南地区距海近,受夏季风(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带来的水汽影响,降水多;西北地区距海远,加之受地形的阻隔,受夏季风的影响小,有的地方甚至受不到夏季风影响,降水少;
思考二:结合右图,分析火烧寮(A)成为我国“湿极”和托克逊(B)成为我国“干极”的原因
(1)台湾火烧寮成为我国“湿极”的原因:①夏季受来自太平洋东南季风影响带来大量水汽;②冬季受到来自太平洋东北季风影响;③地处台湾山脉迎风坡,多地形雨;④纬度较低,夏秋季多对流雨和台风雨;⑤日本暖流经过,增温明显
火烧寮年均降水日数达200多天,全年大部分时间是在下雨,从11月到次年3月,火烧寮的冬季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一半。火烧寮的历史最高降水量达8409毫米,1906至1944年38年资料统计,火烧寮平均降水量为6557毫米,现在虽然没有这么高了,但是也超过3000毫米,这降水量还是很大的,长期保持中国年平均降雨量的最高纪录。
思考二:结合右图,分析台湾火烧寮成为我国“湿极”和新疆托克逊成为我国“干极”的原因
(2)新疆托克逊成为我国“干极”的原因①托克逊深居内陆,距海远;②高山环绕,盆地闭塞,水汽难以进入。
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年平均降水量仅5.9毫米,年降水天数不足10天,有些年份滴水不见。
思考三:分析青藏高原东南部和滇西南(C)降水多的原因。
雅鲁藏布江与横断山脉以西,地处西南季风迎风坡,湿热水汽遇河谷抬升,形成地形雨
思考四:分析伊犁河谷(D)被誉为“塞外江南”“西域湿岛”的原因。
伊犁河谷虽然深居内陆,但是向西敞开的喇叭形谷地,有利于西风从北大西洋带来的海洋湿润气流进入。湿润气流在山地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从而成为西北干旱地区中的“湿岛”;而谷底相对较少,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
杏花沟-----山坡上的杏树竟然是倾斜的,形成 “醉汉树”-----由于重力作用,山坡上的土壤向下蠕动拖动根部向下运动,造成树干倾斜
思考五:分析福建省沿海地区(E)降水少于内陆地区的原因.
福建沿海地形比较平坦,对夏季风抬升作用相对较弱,降水较少一些;西部有,对夏季风阻挡抬升作用强,武夷山的东南侧降水较多。
(二)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
思考一:结合下图,简述我国降水时间分布规律及原因。
降水时间分布规律:①季节变化:季节变化大,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②降水的南北差异:南方雨季长,降水量大,北方雨季短,降水量小。③年际变化:降水年际变化比较大。
降水时间分布规律的成因:①季节变化—夏季受温暖湿润夏季风影响,冬季受寒冷干燥的冬季风影响。②降水的南北差异—由(副高)夏季风形成锋面雨带的进退规律决定的。③年际变化—夏季风强弱与进退规律反常造成。
(三)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
锋面雨带①是从“副高”吹来的暖空气与北方的冷空气相遇形成的;②始终位于“副高”的西北侧约5到8个纬度 ;③锋面雨带 与 “副高”同进退。
1.“副高”与 锋面雨带的关系
夏初(6月)“副高”延伸至20°N——“雨带”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直至日本; 7~8月“副高”北进到25°N~30°N——“雨带”位于华北、东北地区;(江南地区出现伏旱天气)
①4、5月:南部沿海进入雨季,华北地区出现春旱;②6~7月:长江中下游形成“梅雨”;③7~8月:雨带移至华北、东北,长江流域出现伏旱;华南则因为热带气旋(台风)明显,进入第二汛期。。④9月:雨带南撤至长江流域(华西秋雨);⑤10月:雨季结束。
(1)正常年份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的规律
9月,锋面雨带南撤,雨带主要在华南和西南地区,10月退出,雨季结束。
7、8月锋面雨带推移到华北、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出现伏旱天气)华南则因为热带气旋(台风)明显,进入第二汛期。。
4、5月在我国华南地区(珠江流域)
6月,冷暖气团在江淮地区相持约一个月,形成准静止锋,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天气。
北跳: “副高” 强,位置偏北靠西,夏季风强,雨带推移快,形成南旱北涝;“副高” 弱, 位置偏南靠东,夏季风弱,雨带推移慢,形成南涝北旱。西伸:副高势力向西部延伸,会导致西部地区降水增多。
(2)副高移动路径对我国的影响
①大气环流:①低压多雨,高压少雨; ②西风多雨,信/东风少雨; ③夏季风多雨,冬季风少雨。②海陆位置:沿海多雨,内陆少雨;从沿海向内陆递减。(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平行)③地形: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等降水量线与等高线平行)④洋流:暖流流经区多雨,寒流流经区少雨。⑤人类活动: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分工增雨等。
在图中描一描以下等降水量线
800mm: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400mm:大兴安岭西坡——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部200mm: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思考一:结合下图,说明不同干湿度地区对应的耕地类型和农业类型?
年降水量:>800mm干湿状况:降水量>蒸发量植被:森林分布: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东南、内蒙古东北部、东北三省东部和北部土地利用:以水田为主的农业
年降水量:400—800mm干湿状况:降水量>蒸发量植被:森林、草原分布:东北和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部分、青藏高原东南部土地利用:以旱地为主的农业
年降水量:200—400mm干湿状况:降水量<蒸发量植被:草原分布:内蒙古高原东部、黄土高原西北、青藏高原大部分土地利用:草原牧业、灌溉农业
年降水量:<200mm干湿状况:降水量<蒸发量植被:荒漠分布: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青藏高原西北部土地利用:山地牧业,绿洲、河谷灌溉农业
3.9 中国的交通运输-备战2024届高考区域地理精品课件: 这是一份3.9 中国的交通运输-备战2024届高考区域地理精品课件,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呈现,命题趋势,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概述,思考探究,1铁路运输,2公路运输,3水路运输,4航空运输,5管道运输,知识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3.8 中国的工业-备战2024届高考区域地理精品课件: 这是一份3.8 中国的工业-备战2024届高考区域地理精品课件,共5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工业区位因素,一工业的基本概况,现代农业,城乡建设,现代交通,现代科技,-OA辽中南工业基地,-OB京津唐工业基地,-OC沪宁杭工业基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3.7.2 中国的农业-备战2024届高考区域地理精品课件: 这是一份3.7.2 中国的农业-备战2024届高考区域地理精品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绿洲农业,立体农业,基塘农业,坝子农业,河谷农业,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限制性条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