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第二十三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题(解析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027447/0-170075285446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北省邯郸市第二十三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题(解析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027447/0-170075285450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北省邯郸市第二十三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题(解析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027447/0-170075285453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北省邯郸市第二十三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NH4C1O4(高氯酸铵)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的物质是
A. COB. Cl2C. O2D. N2
【答案】A
【解析】
【详解】NH4C1O4中含有N、H、C1、O四种元素,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当高氯酸铵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的物质是CO,故选A。
2. 饮用天然矿泉水添加溴酸钾(KBrO3)会致癌,其中溴元素(Br)化合价为
A. +1B. +3C. +5D. +6
【答案】C
【解析】
【详解】溴酸钾(KBrO3)中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溴元素(Br)的化合价为x,根据各种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得出:+1+x+(-2)×3=0,得x=+5。
故选C。
3.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 金刚石硬度大,可用来切割玻璃B. O2具有助燃性,可用作燃料
C.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来除去异味D. 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作电极
【答案】B
【解析】
【详解】A、金刚石的硬度大,可用来切割玻璃,故选项说法正确;
B、O2具有助燃性,可用作助燃剂,但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燃料,故选项说法错误;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来除去异味和色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D、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作电极,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4. 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A. 氯化铁:FeCl2B. 2个硝酸根离子:
C. 1个氯分子:ClD. 铜离子:
【答案】B更多免费优质滋元可 家 威杏 MXSJ663 【解析】
【详解】A、氯化铁的化学式为:FeCl3,故错误;
B、2个硝酸根离子表示为:,故正确;
C、1个氯分子表示为Cl2,故错误;
D、铜离子的符号为Cu2+,故错误。
故选B。
5. 下列有关化学符号“H2O”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 水这种物质
B. 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C. 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一个氢分子
D. 水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化学符号“H2O”表示的意义:水这种物质;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选A.
6.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混合物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反应结束时能生成(a-b)g氧气
B. P点处固体成分是氯酸钾和氯化钾
C. 在t1-t2时段,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小
D. 在0-t1时段,MnO2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所以反应中固体混合物质量的减少就是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反应结束时能收集到的(a-b)g氧气,故符合题意;
B、P点是氯酸钾部分分解,因此有未反应的氯酸钾和生成的氯化钾,还有作为催化剂的二氧化锰,故不符合题意;
C、在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逐渐较少,而生成氯化钾的质量逐渐增加,因此氯化钾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故不符合题意;
D、在0-t1时段,固体减少前,MnO2的含量没有变,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 下面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食盐和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所以无法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白磷在空气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本实验用的是敞口的容器,导致反应后称得的质量比原来的质量大,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导致反应后称得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大,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该反应没有气体参与或生成,反应前后质量相等,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8. 下列化学符号中,关于数字“2”表示的意义解释正确的是
A. 2N:表示两个氮分子B. 2SO3:表示两个三氧化硫分子
C. Mg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D. CO2:表示二氧化碳中含有两个氧原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N中的“2”表示氮原子的个数为2,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2SO3中的“2”表示三氧化硫分子的个数为2,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Mg2+中的“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标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CO2中的“2”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9.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内270名新型冠状病毒患者参加了瑞德西韦临床试验,瑞德西韦(分子式:C27H35N6O8P)新药或许会成为抗击新冠肺炎的“特效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瑞德西韦属于氧化物
B. 瑞德西韦中C、H元素质量比为27:35
C. 瑞德西韦完全氧化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
D. 一个瑞德西韦分子由27个碳原子、35个氢原子、6个氮原子、8个氧原子和1个磷原子构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物质是由五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说法错误;
B、该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7):(1×35)=324:35,说法错误;
C、由物质组成与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完全氧化的产物中还含有含氮元素、磷元素的物质,说法错误;
D、由化学式可知,一个瑞德西韦分子由27个碳原子、35个氢原子、6个氮原子、8个氧原子和1个磷原子构成的,说法正确。
故选:D。
10. 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x的值是17
B. 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是7:13
D. 该反应是属于化合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图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14g-2g=12g,所以甲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12g;同理可以确定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36g-5g=31g;丙的质量不变,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乙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31g-12g=19g,所以x的数值为26g-19g=7g。
【详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乙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31g-12g=19g,所以x的数值为26g-19g=7g,说法错误;
B、根据分析,丙的质量不变,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说法错误;
C、根据分析,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12g:19g=12:19,说法错误;
D、根据分析,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丁,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说法正确;
故选:D。
11. 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A.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B. 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C. 铝在空气中氧化生成氧化铝:
D. 硫在氧气中燃烧:
【答案】D
【解析】
【详解】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故选项错误;
B、该反应的条件是点燃,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故选项错误;
C、铝在空气中氧化生成氧化铝,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故选项错误;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2. 现将10gA和足量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4gD,若4gB与足量的A反应,则生成D的质量为
A. 2gB. 4gC. 8gD. 10g
【答案】C
【解析】
【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详解】解: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4gD,反应的B的质量是8g+4g-10g=2g,反应的B、D质量比是2g:4g=1:2,若4gB与足量的A反应,则生成D的质量为8g。
故选:C。
【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3. 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认识错误的是
A. 元素观: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 微粒观: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C. 变化观: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D. 守恒观:12g碳和16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28g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A正确;
B.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故B正确;
C.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C正确;
D.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的关系:
12g碳和16g氧气充分反映,16g氧气完全反应,碳过量,反应的碳质量是6g,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6g+16g=22g,故D错误;
故选D
14. 以CO2和H2为原料合成C2H4是综合利用二氧化碳、实现“碳中和”的研究热点。相关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关于该反应,下列说法正滩的是
A. 参加反成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1:1B. 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
C. 反应物和生成物共涉及两种氧化物D. 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成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44):(6×2)=22:3,故选项A说法错误;
B、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4,故选项B说法错误;
C、反应物和生成物共涉及二氧化碳和水两种氧化物,故选项C说法正确;
D、反应前氢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反应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选项D说法错误;
故选:C。
15.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因此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 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C. 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金刚石和石墨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
D. 氧化物中一定含氧元素,则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但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还有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故该选项推理错误;
B、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般显正价,非金属元素可显负价,也可显正价,如二氧化碳中碳元素显+4价,故该选项推理错误;
C、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因为金刚石和石墨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故该选项推理正确;
D、氧化物是含有两中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CH3CH2OH中含有氧元素,但不属于氧化物,故该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择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6.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铵根离子_______。
(2)氢氧化钙_______。
(3)碳酸钠_______。
(4)氖气_______。
【答案】16.
17. Mg(OH)2
18. Na2CO3 19. Ne
【解析】
【小问1详解】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铵根离子可表示为:;
【小问2详解】
氢氧化镁是由显+2价的镁元素和显-1价的氢氧根组成的,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为:Mg(OH)2;
【小问3详解】
碳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其化学式为:Na2CO3;
【小问4详解】
氖是稀有气体元素,由稀有气体元素组成的单质是单原子分子,所以氖气的化学式就是表示氖元素的元素符号,即:Ne。
17. 洋溢着绿色与科技元素的2022北京冬奥会以中国式的传奇与浪漫惊艳了世界。
(1)运动服中高科技材料石墨烯的使用,解决了超低温户外环境下运动员的取暖难题。石墨烯是由_______元素组成的单质。
(2)奥运村实现了5G网络的全覆盖。制造5G芯片的氮化镓(GaN)材料可由氯化镓(GaCl3)制取,氯化镓中镓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3)冬奥会会务用车均使用氢能源汽车,基本实现了碳的零排放。请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答案】17. 碳 18. +3
19.
【解析】
【小问1详解】
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小问2详解】
氯化镓(GaCl3)中,氯元素显-1价,由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原则可知,氯化镓中镓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小问3详解】
氢气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8. 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以二氧化碳为原料人工合成淀粉。反应流程如下。
(1)第一步反应为,X的化学式为_______;催化剂目前使用的是氧化锌,其化学式为_______,氢气可由电解水制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植物光合作用可生成淀粉。其过程可表示为:。由此可知淀粉组成中一定含有_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____元素。
【答案】18. ①. H2O ②. ZnO ③.
19. ①. 碳、氢##C、H ②. 氧##O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有1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和6个氢原子,反应后已有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因此1个X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其化学式为H2O;氧化锌中锌元素化合价为+2,氧元素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氧化锌的化学式为ZnO;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生成物氧气中含有氧元素,因此淀粉组成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19. 碳单质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图一、二、三对应三种碳单质,图一对应的物质名称为_______。
(2)图三对应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是由_______构成的(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答案】19. 金刚石
20. ①. C60 ②. 分子
【解析】
【小问1详解】
图一对应物质的原子排布为空间网状结构,是金刚石;
【小问2详解】
图三对应的物质是由60个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具有这种结构的单质的化学式是C60,是由分子构成的。
20. A、B、C、D、E五种物质都是已学过的常见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是一种白色固体物质,B是一种黑色粉末,E是一种常见的液体(反应条件略去)。
(1)C的化学式是_______。
(2)B在反应①中的作用是_______。
(3)写出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写出物质D的一种用途_______。
【答案】20. KCl
21 催化作用 22.
23. 医疗急救(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A、B、C、D、E五种物质都是已学过的常见物质,A是一种白色固体物质,B是一种黑色粉末,E在常温下是一种液态物质,D和E可以相互转化,所以E是水,D是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所以A是氯酸钾,B是二氧化锰,C是氯化钾,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C是氯化钾,化学式为:KCl;
【小问2详解】
B是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在氯酸钾分解中起到催化作用;
【小问3详解】
①是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D是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支持燃烧,所以用途有医疗急救等。
21.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依据教材实验对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变化进行了探究。
[实验装置设计]甲、乙、丙小组同学分别设计如图装置:
[步骤与探究]
(1)甲组同学取一根打磨干净的细铁丝和一个石棉网,将它们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取下铁丝,将铁丝放在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点燃,燃烧结束并冷却至室温后将所得的物质与石棉网起再放回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指针向左偏转。铁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乙组同学取下烧杯并将其倾斜,使物质混合发生反应,待反应后再把烧杯放到天平上,可观察到天平指针______(填“ 向左偏转”、“向右偏转”或“指向中间”)。
(3)丙组同学将过氧化氢溶液挤入锥形瓶中发生反应。通过观察实验过程中天平指针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______(填“ 大于”、“等于”或“小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写出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实验分析]
(4)三组同学经过讨论分析,认为丙组的实验结论是正确的,请从原子的角度解释______。
[反思与交流]
(5)通过甲、乙、丙小组实验的探究,你得到的启示是利用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进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反应应在______容器中进行。
【答案】(1)3Fe+2O2Fe3O4
(2)向右偏转 (3) ①. 等于 ②. 2H2O22H2O+O2↑
(4)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种类都不变
(5)密闭
【解析】
【小问1详解】
铁丝在点燃条件下和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3Fe+2O2 Fe3O4;
【小问2详解】
乙组实验中,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所以烧杯中物质质量变轻,可观察到天平指针向右偏转,故填“向右偏转”;
【小问3详解】
①丙组实验是在密闭装置内进行,反应前后天平仍然平衡,所以通过观察实验过程中天平指针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故填“等于”;
②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
【小问4详解】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从原子的角度解释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种类都不变;
【小问5详解】
通过甲、乙、丙小组实验的探究,你得到的启示是利用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进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反应应在密闭容器内进行,否则则得不到正确结论。
三、计算题(共5分)
22. 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收集到所需氧气后停止加热,实验过程中的有关数据如图所示。
(1)反应生产氧气的质量为______g。
(2)计算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
【答案】(1)1.6
(2)解:设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为x。
答: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为15.8g。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固体减少的质量为生成氧气的质量=16g-14.4g=1.6g。
【小问2详解】
见答案。
河北省邯郸市邯郸市育华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北省邯郸市邯郸市育华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下列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魏僧寨中学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魏僧寨中学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下列变化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邯郸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河北省邯郸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