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第2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基础练习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展开
这是一份第2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基础练习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共17页。
第2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基础练习一、选择题。(18题)1、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 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 2C(g)。若经2 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1·s-1③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1④2 s末,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设C+CO22CO;(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速率为v1),N2+3H22NH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速率为v2),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v1和v2的变化情况为( )A.同时增大 B.同时减小 C.增大,减小 D.减小,增大3、氮氧化物(NOx)作为大气中重要污染物之一,其消除已成为环保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利用催化剂ZAg对NO催化转化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如图1,在ZAg催化剂表面转化过程如图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低温下有利于反应过程中NO的转化B.由a释放的过程为控速步骤C.a到b、d到e,都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生成D.过渡态d比a稳定4、已知HI为无色气体,对于可逆反应H2(g) + I2(g)2HI(g)。下列叙述能够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比为1:1:2B.v(H2)正=v(HI)逆C.断裂2 mol H-I键的同时生成1 mol I-I键D.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5、最新“人工固氮”的研究报道:常温常压、光照条件下,N2在催化剂表面与水发生反应:2N2 (g)+6H2O (l) 4NH3 (g)+3O2 (g) △H= – Q(Q>0) ,如果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变大,该反应( )A.化学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化学平衡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在平衡移动时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D.在平衡移动时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不变6、已知反应。当反应器中按n(N2):n(H2)=1:3投料后,在不同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时,得到混合物中NH3的物质的量分数随压强的变化曲线a、b、c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反应器中按2 mol N2和6mol H2投料,则反应达平衡时,将释放184.4 kJ热量B.M、N、Q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关系为tQ>tM>tNC.从N到M,改变的外界条件是升高温度D.图中M、N、Q点平衡常数K的大小关系为K(M)>K(Q)>K(N)7、一定温度下,在一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2Y(g) ===3Z(g),下列叙述中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 )A.单位时间内消耗a mol X,同时生成3a mol Z B.Z生成的速率与Z分解的速率相等C.容器中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再变化 D.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变化8、反应“P4(s)+3NaOH(aq)+3H2O(l)=3NaH2PO2(aq)+PH3(g) ΔH>0”制得的NaH2PO2可用于化学镀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P4分子中P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B. 反应中NaOH作还原剂C. 该反应能自发进行,则ΔS<0D. 反应中生成1 mol NaH2PO2,转移电子数目为3×6.02×10239、工业上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2NH3(g) ΔH=-92.4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ΔS>0B.该反应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大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C.工业上采用高温条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平衡转化率D.该反应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的原因是降低了活化能,提高了活化分子百分数10、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X、Y两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并达到平衡:3X(g) + Y(g) ⇌ 2Z(g) △H<0。若测得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37.5 %,Y的转化率是X的2/3,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起始时刻n(X) : n(Y)=3 : 1B.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充入氦气增大容器内的压强,Y的转化率不变D.若以X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2 mol/(L·s),则以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3 mol/(L·s)11、对于合成氨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和能完全转化为 B.升高温度可加快反应速率C.增大浓度可加快反应速率 D.使用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12、工业上用氢气和氮气合成氨:N2+3H2===2NH3,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增大N2的浓度,可加快反应速率B.使用合适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C.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100%D.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13、将E和F加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E(g)+F(s) QUOTE 2G(g)。忽略固体体积,平衡时G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①b<f ②915℃、2.0MPa时E的转化率为60% ③该反应的ΔS>0 ④K(1000℃)>K(810℃)上述①~④中正确的有(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14、关于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B.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提高原料转化率C.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D.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原料尽可能多地转化为产品15、已知反应在只改变催化剂的条件下各物质的浓度随反应时间的部分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催化剂I使反应活化能比无催化剂时低B.催化剂I较催化剂II能使反应先达平衡C.a曲线表示使用催化剂II时M的浓度随的变化D.0~2min内,使用催化剂I时,16、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①S(s)+O2(g) ===SO2(g),K1;②H2(g)+S(s) ===H2S(g),K2;则反应H2(g)+SO2(g) ===O2(g)+H2S(g)的平衡常数是( )A.K1-K2 B.K2-K1 C.K2 /K1 D.K1/K217、在体积均为1.0 L的两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相同的碳粉,再分别加入0.1 mol CO2和0.2 mol CO2,在不同温度下反应 CO2(g)+C(s) QUOTE 2CO(g)达到平衡,平衡时CO2的物质的量浓度c(CO2)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Ⅰ、Ⅱ、Ⅲ点均处于曲线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 CO2(g)+C(s) QUOTE 2CO(g)的 ΔS>0、ΔH<0B. 体系的总压强p总:p总(状态Ⅱ)<2p总(状态Ⅰ)C. 体系中c(CO):c(CO,状态Ⅱ)<2c(CO,状态Ⅲ)D. 逆反应速率v逆:v逆(状态Ⅰ)>v逆(状态Ⅲ)18、下列叙述符合工业合成氨生产实际的是( )A.V2O5做催化剂 B.NH3循环利用C.将N2和H2从体系中分离出去 D.反应温度由催化剂决定二、非选择题。(4题)19、回答下列问题:(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探究复分解反应的热效应。在一个小烧杯中加入20gBa(OH)2•8H2O晶体,将小烧杯放在已滴有4~5滴水的玻璃片上。然后向小烧杯中加入10gNH4Cl晶体,并用玻璃棒迅速搅拌。稍后用手拿起烧杯时发现玻璃片与烧杯黏结在一起。①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 ,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②若用手触摸烧杯外壁,将会有____的感觉,说明该反应为____反应,反应热△H____(填“>”“<”或“=”)0。(2)如图所示,某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历程分别为a、b。①据图可判断出反应物的总键能____(填“>”“<”或“=”,下同)生成物的总键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H____0。②反应历程a、b的反应热____ (填“相同”或“不相同”)。20、在一定温度下,10L密闭容器中加入5molSO2、4molO2,经10min后反应达平衡时有3molSO2发生了反应.试计算:(1)用SO2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为______ 。(2)平衡时O2的转化率为_____ _。(3)平衡时O2在反应混合气中的物质的量分数______。(4)平衡常数K值为______。21、(1)化学反应 2NO(g)+2CO(g)=N2(g)+2CO2(g)在 298 K、100 kPa 下:ΔH=-113.0 kJ/mol,ΔS=-0.1kJ/(mol·K),反应在常温下________ (填“能”或“不能”)自发进行。 (2)在密闭容器中,控制不同温度进行 2SO3(g) 2SO2(g)+O2(g)实验。已知 SO3起始浓度均为c mol/L,测定 SO3的转化率。图中曲线Ⅰ为 SO3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Ⅱ表示不同温度下,反应经过相同时间尚未达到化学平衡时 SO3 的转化率。 ①比较图中X 点与 Y 点、X 点与 Z 点的平衡常数大小:K(X)________K(Y),K(X)________K(Z)(填“>”“<”或“=”)。②Y 点的反应速率:υ正 ________υ逆(填“>”“<”或“=”)。③随温度升高,曲线Ⅱ逼近曲线Ⅰ的原因是________。④下列措施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能提高 SO3 转化率的是________。A.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B.升高温度 C.增大压强 D.降低温度 E.减小压强 F.SO3 的起始浓度增加至 2c mol/L22、合成氨工业中,原料气(N2、H2及少量CO、NH3的混合气)在进入合成塔前常用醋酸二氨合铜(Ⅰ)溶液来吸收原料气中的CO,其反应是[Cu(NH3)2]Ac+CO+NH3[Cu(NH3)3]Ac·CO ΔH<0(1)必须除去原料气中CO的原因是 。 (2)醋酸二氨合铜(Ⅰ)吸收CO的适宜条件应是 。 (3)吸收CO后的醋酸铜氨溶液经过适当处理又可再生,恢复其吸收CO的能力以供循环使用。醋酸铜氨溶液再生的适宜条件应是 。 第2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基础练习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化学人教(2019)选择性必修一一、选择题。(18题)1、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 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 2C(g)。若经2 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1·s-1③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1④2 s末,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 2、设C+CO22CO;(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速率为v1),N2+3H22NH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速率为v2),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v1和v2的变化情况为( )A.同时增大 B.同时减小 C.增大,减小 D.减小,增大【答案】A 3、氮氧化物(NOx)作为大气中重要污染物之一,其消除已成为环保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利用催化剂ZAg对NO催化转化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如图1,在ZAg催化剂表面转化过程如图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低温下有利于反应过程中NO的转化B.由a释放的过程为控速步骤C.a到b、d到e,都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生成D.过渡态d比a稳定【答案】D 4、已知HI为无色气体,对于可逆反应H2(g) + I2(g)2HI(g)。下列叙述能够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比为1:1:2B.v(H2)正=v(HI)逆C.断裂2 mol H-I键的同时生成1 mol I-I键D.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答案】D 5、最新“人工固氮”的研究报道:常温常压、光照条件下,N2在催化剂表面与水发生反应:2N2 (g)+6H2O (l) 4NH3 (g)+3O2 (g) △H= – Q(Q>0) ,如果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变大,该反应( )A.化学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化学平衡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在平衡移动时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D.在平衡移动时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不变【答案】A 6、已知反应。当反应器中按n(N2):n(H2)=1:3投料后,在不同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时,得到混合物中NH3的物质的量分数随压强的变化曲线a、b、c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反应器中按2 mol N2和6mol H2投料,则反应达平衡时,将释放184.4 kJ热量B.M、N、Q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关系为tQ>tM>tNC.从N到M,改变的外界条件是升高温度D.图中M、N、Q点平衡常数K的大小关系为K(M)>K(Q)>K(N)【答案】B 7、一定温度下,在一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2Y(g) ===3Z(g),下列叙述中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 )A.单位时间内消耗a mol X,同时生成3a mol Z B.Z生成的速率与Z分解的速率相等C.容器中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再变化 D.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变化【答案】B 8、反应“P4(s)+3NaOH(aq)+3H2O(l)=3NaH2PO2(aq)+PH3(g) ΔH>0”制得的NaH2PO2可用于化学镀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P4分子中P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B. 反应中NaOH作还原剂C. 该反应能自发进行,则ΔS<0D. 反应中生成1 mol NaH2PO2,转移电子数目为3×6.02×1023【答案】A 9、工业上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2NH3(g) ΔH=-92.4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ΔS>0B.该反应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大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C.工业上采用高温条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平衡转化率D.该反应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的原因是降低了活化能,提高了活化分子百分数【答案】D 10、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X、Y两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并达到平衡:3X(g) + Y(g) ⇌ 2Z(g) △H<0。若测得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37.5 %,Y的转化率是X的2/3,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起始时刻n(X) : n(Y)=3 : 1B.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充入氦气增大容器内的压强,Y的转化率不变D.若以X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2 mol/(L·s),则以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3 mol/(L·s)【答案】C 11、对于合成氨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和能完全转化为 B.升高温度可加快反应速率C.增大浓度可加快反应速率 D.使用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答案】A 12、工业上用氢气和氮气合成氨:N2+3H2===2NH3,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增大N2的浓度,可加快反应速率B.使用合适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C.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100%D.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答案】C 13、将E和F加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E(g)+F(s) QUOTE 2G(g)。忽略固体体积,平衡时G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①b<f ②915℃、2.0MPa时E的转化率为60% ③该反应的ΔS>0 ④K(1000℃)>K(810℃)上述①~④中正确的有(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答案】A 14、关于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B.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提高原料转化率C.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D.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原料尽可能多地转化为产品【答案】B 15、已知反应在只改变催化剂的条件下各物质的浓度随反应时间的部分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催化剂I使反应活化能比无催化剂时低B.催化剂I较催化剂II能使反应先达平衡C.a曲线表示使用催化剂II时M的浓度随的变化D.0~2min内,使用催化剂I时,【答案】C 16、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①S(s)+O2(g) ===SO2(g),K1;②H2(g)+S(s) ===H2S(g),K2;则反应H2(g)+SO2(g) ===O2(g)+H2S(g)的平衡常数是( )A.K1-K2 B.K2-K1 C.K2 /K1 D.K1/K2【答案】C 17、在体积均为1.0 L的两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相同的碳粉,再分别加入0.1 mol CO2和0.2 mol CO2,在不同温度下反应 CO2(g)+C(s) QUOTE 2CO(g)达到平衡,平衡时CO2的物质的量浓度c(CO2)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Ⅰ、Ⅱ、Ⅲ点均处于曲线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 CO2(g)+C(s) QUOTE 2CO(g)的 ΔS>0、ΔH<0B. 体系的总压强p总:p总(状态Ⅱ)<2p总(状态Ⅰ)C. 体系中c(CO):c(CO,状态Ⅱ)<2c(CO,状态Ⅲ)D. 逆反应速率v逆:v逆(状态Ⅰ)>v逆(状态Ⅲ)【答案】C 18、下列叙述符合工业合成氨生产实际的是( )A.V2O5做催化剂 B.NH3循环利用C.将N2和H2从体系中分离出去 D.反应温度由催化剂决定【答案】D 二、非选择题。(4题)19、回答下列问题:(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探究复分解反应的热效应。在一个小烧杯中加入20gBa(OH)2•8H2O晶体,将小烧杯放在已滴有4~5滴水的玻璃片上。然后向小烧杯中加入10gNH4Cl晶体,并用玻璃棒迅速搅拌。稍后用手拿起烧杯时发现玻璃片与烧杯黏结在一起。①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 ,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②若用手触摸烧杯外壁,将会有____的感觉,说明该反应为____反应,反应热△H____(填“>”“<”或“=”)0。(2)如图所示,某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历程分别为a、b。①据图可判断出反应物的总键能____(填“>”“<”或“=”,下同)生成物的总键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H____0。②反应历程a、b的反应热____ (填“相同”或“不相同”)。【答案】(1)使混合物充分接触并发生反应 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冰凉 吸热 >(2)< < 相同 20、在一定温度下,10L密闭容器中加入5molSO2、4molO2,经10min后反应达平衡时有3molSO2发生了反应.试计算:(1)用SO2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为______ 。(2)平衡时O2的转化率为_____ _。(3)平衡时O2在反应混合气中的物质的量分数______。(4)平衡常数K值为______。【答案】 (1). 0.03mol/(L·min) (2). 37.5% (3). 33.3% (4). 9 21、(1)化学反应 2NO(g)+2CO(g)=N2(g)+2CO2(g)在 298 K、100 kPa 下:ΔH=-113.0 kJ/mol,ΔS=-0.1kJ/(mol·K),反应在常温下________ (填“能”或“不能”)自发进行。 (2)在密闭容器中,控制不同温度进行 2SO3(g) 2SO2(g)+O2(g)实验。已知 SO3起始浓度均为c mol/L,测定 SO3的转化率。图中曲线Ⅰ为 SO3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Ⅱ表示不同温度下,反应经过相同时间尚未达到化学平衡时 SO3 的转化率。 ①比较图中X 点与 Y 点、X 点与 Z 点的平衡常数大小:K(X)________K(Y),K(X)________K(Z)(填“>”“<”或“=”)。②Y 点的反应速率:υ正 ________υ逆(填“>”“<”或“=”)。③随温度升高,曲线Ⅱ逼近曲线Ⅰ的原因是________。④下列措施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能提高 SO3 转化率的是________。A.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B.升高温度 C.增大压强 D.降低温度 E.减小压强 F.SO3 的起始浓度增加至 2c mol/L【答案】(1)能(2)=;<;>;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逐渐加快,相同时间内SO3转化的量逐渐增大,越来越接近平衡时的转化率;BE 22、合成氨工业中,原料气(N2、H2及少量CO、NH3的混合气)在进入合成塔前常用醋酸二氨合铜(Ⅰ)溶液来吸收原料气中的CO,其反应是[Cu(NH3)2]Ac+CO+NH3[Cu(NH3)3]Ac·CO ΔH<0(1)必须除去原料气中CO的原因是 。 (2)醋酸二氨合铜(Ⅰ)吸收CO的适宜条件应是 。 (3)吸收CO后的醋酸铜氨溶液经过适当处理又可再生,恢复其吸收CO的能力以供循环使用。醋酸铜氨溶液再生的适宜条件应是 。 【答案】(1)防止合成塔中的催化剂中毒 (2)低温、高压 (3)高温、低压 压强/MPa体积分数/%温度/℃1.02.03.081054.0ab915c75.0d1000ef83.0压强/MPa体积分数/%温度/℃1.02.03.081054.0ab915c75.0d1000ef83.0
第2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基础练习一、选择题。(18题)1、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 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 2C(g)。若经2 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1·s-1③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1④2 s末,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设C+CO22CO;(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速率为v1),N2+3H22NH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速率为v2),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v1和v2的变化情况为( )A.同时增大 B.同时减小 C.增大,减小 D.减小,增大3、氮氧化物(NOx)作为大气中重要污染物之一,其消除已成为环保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利用催化剂ZAg对NO催化转化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如图1,在ZAg催化剂表面转化过程如图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低温下有利于反应过程中NO的转化B.由a释放的过程为控速步骤C.a到b、d到e,都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生成D.过渡态d比a稳定4、已知HI为无色气体,对于可逆反应H2(g) + I2(g)2HI(g)。下列叙述能够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比为1:1:2B.v(H2)正=v(HI)逆C.断裂2 mol H-I键的同时生成1 mol I-I键D.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5、最新“人工固氮”的研究报道:常温常压、光照条件下,N2在催化剂表面与水发生反应:2N2 (g)+6H2O (l) 4NH3 (g)+3O2 (g) △H= – Q(Q>0) ,如果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变大,该反应( )A.化学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化学平衡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在平衡移动时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D.在平衡移动时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不变6、已知反应。当反应器中按n(N2):n(H2)=1:3投料后,在不同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时,得到混合物中NH3的物质的量分数随压强的变化曲线a、b、c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反应器中按2 mol N2和6mol H2投料,则反应达平衡时,将释放184.4 kJ热量B.M、N、Q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关系为tQ>tM>tNC.从N到M,改变的外界条件是升高温度D.图中M、N、Q点平衡常数K的大小关系为K(M)>K(Q)>K(N)7、一定温度下,在一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2Y(g) ===3Z(g),下列叙述中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 )A.单位时间内消耗a mol X,同时生成3a mol Z B.Z生成的速率与Z分解的速率相等C.容器中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再变化 D.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变化8、反应“P4(s)+3NaOH(aq)+3H2O(l)=3NaH2PO2(aq)+PH3(g) ΔH>0”制得的NaH2PO2可用于化学镀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P4分子中P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B. 反应中NaOH作还原剂C. 该反应能自发进行,则ΔS<0D. 反应中生成1 mol NaH2PO2,转移电子数目为3×6.02×10239、工业上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2NH3(g) ΔH=-92.4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ΔS>0B.该反应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大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C.工业上采用高温条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平衡转化率D.该反应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的原因是降低了活化能,提高了活化分子百分数10、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X、Y两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并达到平衡:3X(g) + Y(g) ⇌ 2Z(g) △H<0。若测得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37.5 %,Y的转化率是X的2/3,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起始时刻n(X) : n(Y)=3 : 1B.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充入氦气增大容器内的压强,Y的转化率不变D.若以X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2 mol/(L·s),则以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3 mol/(L·s)11、对于合成氨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和能完全转化为 B.升高温度可加快反应速率C.增大浓度可加快反应速率 D.使用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12、工业上用氢气和氮气合成氨:N2+3H2===2NH3,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增大N2的浓度,可加快反应速率B.使用合适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C.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100%D.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13、将E和F加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E(g)+F(s) QUOTE 2G(g)。忽略固体体积,平衡时G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①b<f ②915℃、2.0MPa时E的转化率为60% ③该反应的ΔS>0 ④K(1000℃)>K(810℃)上述①~④中正确的有(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14、关于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B.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提高原料转化率C.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D.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原料尽可能多地转化为产品15、已知反应在只改变催化剂的条件下各物质的浓度随反应时间的部分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催化剂I使反应活化能比无催化剂时低B.催化剂I较催化剂II能使反应先达平衡C.a曲线表示使用催化剂II时M的浓度随的变化D.0~2min内,使用催化剂I时,16、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①S(s)+O2(g) ===SO2(g),K1;②H2(g)+S(s) ===H2S(g),K2;则反应H2(g)+SO2(g) ===O2(g)+H2S(g)的平衡常数是( )A.K1-K2 B.K2-K1 C.K2 /K1 D.K1/K217、在体积均为1.0 L的两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相同的碳粉,再分别加入0.1 mol CO2和0.2 mol CO2,在不同温度下反应 CO2(g)+C(s) QUOTE 2CO(g)达到平衡,平衡时CO2的物质的量浓度c(CO2)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Ⅰ、Ⅱ、Ⅲ点均处于曲线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 CO2(g)+C(s) QUOTE 2CO(g)的 ΔS>0、ΔH<0B. 体系的总压强p总:p总(状态Ⅱ)<2p总(状态Ⅰ)C. 体系中c(CO):c(CO,状态Ⅱ)<2c(CO,状态Ⅲ)D. 逆反应速率v逆:v逆(状态Ⅰ)>v逆(状态Ⅲ)18、下列叙述符合工业合成氨生产实际的是( )A.V2O5做催化剂 B.NH3循环利用C.将N2和H2从体系中分离出去 D.反应温度由催化剂决定二、非选择题。(4题)19、回答下列问题:(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探究复分解反应的热效应。在一个小烧杯中加入20gBa(OH)2•8H2O晶体,将小烧杯放在已滴有4~5滴水的玻璃片上。然后向小烧杯中加入10gNH4Cl晶体,并用玻璃棒迅速搅拌。稍后用手拿起烧杯时发现玻璃片与烧杯黏结在一起。①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 ,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②若用手触摸烧杯外壁,将会有____的感觉,说明该反应为____反应,反应热△H____(填“>”“<”或“=”)0。(2)如图所示,某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历程分别为a、b。①据图可判断出反应物的总键能____(填“>”“<”或“=”,下同)生成物的总键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H____0。②反应历程a、b的反应热____ (填“相同”或“不相同”)。20、在一定温度下,10L密闭容器中加入5molSO2、4molO2,经10min后反应达平衡时有3molSO2发生了反应.试计算:(1)用SO2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为______ 。(2)平衡时O2的转化率为_____ _。(3)平衡时O2在反应混合气中的物质的量分数______。(4)平衡常数K值为______。21、(1)化学反应 2NO(g)+2CO(g)=N2(g)+2CO2(g)在 298 K、100 kPa 下:ΔH=-113.0 kJ/mol,ΔS=-0.1kJ/(mol·K),反应在常温下________ (填“能”或“不能”)自发进行。 (2)在密闭容器中,控制不同温度进行 2SO3(g) 2SO2(g)+O2(g)实验。已知 SO3起始浓度均为c mol/L,测定 SO3的转化率。图中曲线Ⅰ为 SO3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Ⅱ表示不同温度下,反应经过相同时间尚未达到化学平衡时 SO3 的转化率。 ①比较图中X 点与 Y 点、X 点与 Z 点的平衡常数大小:K(X)________K(Y),K(X)________K(Z)(填“>”“<”或“=”)。②Y 点的反应速率:υ正 ________υ逆(填“>”“<”或“=”)。③随温度升高,曲线Ⅱ逼近曲线Ⅰ的原因是________。④下列措施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能提高 SO3 转化率的是________。A.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B.升高温度 C.增大压强 D.降低温度 E.减小压强 F.SO3 的起始浓度增加至 2c mol/L22、合成氨工业中,原料气(N2、H2及少量CO、NH3的混合气)在进入合成塔前常用醋酸二氨合铜(Ⅰ)溶液来吸收原料气中的CO,其反应是[Cu(NH3)2]Ac+CO+NH3[Cu(NH3)3]Ac·CO ΔH<0(1)必须除去原料气中CO的原因是 。 (2)醋酸二氨合铜(Ⅰ)吸收CO的适宜条件应是 。 (3)吸收CO后的醋酸铜氨溶液经过适当处理又可再生,恢复其吸收CO的能力以供循环使用。醋酸铜氨溶液再生的适宜条件应是 。 第2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基础练习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化学人教(2019)选择性必修一一、选择题。(18题)1、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 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 2C(g)。若经2 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1·s-1③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1④2 s末,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 2、设C+CO22CO;(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速率为v1),N2+3H22NH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速率为v2),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v1和v2的变化情况为( )A.同时增大 B.同时减小 C.增大,减小 D.减小,增大【答案】A 3、氮氧化物(NOx)作为大气中重要污染物之一,其消除已成为环保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利用催化剂ZAg对NO催化转化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如图1,在ZAg催化剂表面转化过程如图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低温下有利于反应过程中NO的转化B.由a释放的过程为控速步骤C.a到b、d到e,都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生成D.过渡态d比a稳定【答案】D 4、已知HI为无色气体,对于可逆反应H2(g) + I2(g)2HI(g)。下列叙述能够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比为1:1:2B.v(H2)正=v(HI)逆C.断裂2 mol H-I键的同时生成1 mol I-I键D.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答案】D 5、最新“人工固氮”的研究报道:常温常压、光照条件下,N2在催化剂表面与水发生反应:2N2 (g)+6H2O (l) 4NH3 (g)+3O2 (g) △H= – Q(Q>0) ,如果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变大,该反应( )A.化学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化学平衡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在平衡移动时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D.在平衡移动时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不变【答案】A 6、已知反应。当反应器中按n(N2):n(H2)=1:3投料后,在不同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时,得到混合物中NH3的物质的量分数随压强的变化曲线a、b、c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反应器中按2 mol N2和6mol H2投料,则反应达平衡时,将释放184.4 kJ热量B.M、N、Q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关系为tQ>tM>tNC.从N到M,改变的外界条件是升高温度D.图中M、N、Q点平衡常数K的大小关系为K(M)>K(Q)>K(N)【答案】B 7、一定温度下,在一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2Y(g) ===3Z(g),下列叙述中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 )A.单位时间内消耗a mol X,同时生成3a mol Z B.Z生成的速率与Z分解的速率相等C.容器中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再变化 D.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变化【答案】B 8、反应“P4(s)+3NaOH(aq)+3H2O(l)=3NaH2PO2(aq)+PH3(g) ΔH>0”制得的NaH2PO2可用于化学镀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P4分子中P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B. 反应中NaOH作还原剂C. 该反应能自发进行,则ΔS<0D. 反应中生成1 mol NaH2PO2,转移电子数目为3×6.02×1023【答案】A 9、工业上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2NH3(g) ΔH=-92.4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ΔS>0B.该反应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大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C.工业上采用高温条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平衡转化率D.该反应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的原因是降低了活化能,提高了活化分子百分数【答案】D 10、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X、Y两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并达到平衡:3X(g) + Y(g) ⇌ 2Z(g) △H<0。若测得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37.5 %,Y的转化率是X的2/3,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起始时刻n(X) : n(Y)=3 : 1B.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充入氦气增大容器内的压强,Y的转化率不变D.若以X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2 mol/(L·s),则以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3 mol/(L·s)【答案】C 11、对于合成氨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和能完全转化为 B.升高温度可加快反应速率C.增大浓度可加快反应速率 D.使用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答案】A 12、工业上用氢气和氮气合成氨:N2+3H2===2NH3,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增大N2的浓度,可加快反应速率B.使用合适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C.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100%D.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答案】C 13、将E和F加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E(g)+F(s) QUOTE 2G(g)。忽略固体体积,平衡时G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①b<f ②915℃、2.0MPa时E的转化率为60% ③该反应的ΔS>0 ④K(1000℃)>K(810℃)上述①~④中正确的有(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答案】A 14、关于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B.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提高原料转化率C.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D.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原料尽可能多地转化为产品【答案】B 15、已知反应在只改变催化剂的条件下各物质的浓度随反应时间的部分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催化剂I使反应活化能比无催化剂时低B.催化剂I较催化剂II能使反应先达平衡C.a曲线表示使用催化剂II时M的浓度随的变化D.0~2min内,使用催化剂I时,【答案】C 16、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①S(s)+O2(g) ===SO2(g),K1;②H2(g)+S(s) ===H2S(g),K2;则反应H2(g)+SO2(g) ===O2(g)+H2S(g)的平衡常数是( )A.K1-K2 B.K2-K1 C.K2 /K1 D.K1/K2【答案】C 17、在体积均为1.0 L的两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相同的碳粉,再分别加入0.1 mol CO2和0.2 mol CO2,在不同温度下反应 CO2(g)+C(s) QUOTE 2CO(g)达到平衡,平衡时CO2的物质的量浓度c(CO2)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Ⅰ、Ⅱ、Ⅲ点均处于曲线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 CO2(g)+C(s) QUOTE 2CO(g)的 ΔS>0、ΔH<0B. 体系的总压强p总:p总(状态Ⅱ)<2p总(状态Ⅰ)C. 体系中c(CO):c(CO,状态Ⅱ)<2c(CO,状态Ⅲ)D. 逆反应速率v逆:v逆(状态Ⅰ)>v逆(状态Ⅲ)【答案】C 18、下列叙述符合工业合成氨生产实际的是( )A.V2O5做催化剂 B.NH3循环利用C.将N2和H2从体系中分离出去 D.反应温度由催化剂决定【答案】D 二、非选择题。(4题)19、回答下列问题:(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探究复分解反应的热效应。在一个小烧杯中加入20gBa(OH)2•8H2O晶体,将小烧杯放在已滴有4~5滴水的玻璃片上。然后向小烧杯中加入10gNH4Cl晶体,并用玻璃棒迅速搅拌。稍后用手拿起烧杯时发现玻璃片与烧杯黏结在一起。①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 ,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②若用手触摸烧杯外壁,将会有____的感觉,说明该反应为____反应,反应热△H____(填“>”“<”或“=”)0。(2)如图所示,某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历程分别为a、b。①据图可判断出反应物的总键能____(填“>”“<”或“=”,下同)生成物的总键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H____0。②反应历程a、b的反应热____ (填“相同”或“不相同”)。【答案】(1)使混合物充分接触并发生反应 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冰凉 吸热 >(2)< < 相同 20、在一定温度下,10L密闭容器中加入5molSO2、4molO2,经10min后反应达平衡时有3molSO2发生了反应.试计算:(1)用SO2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为______ 。(2)平衡时O2的转化率为_____ _。(3)平衡时O2在反应混合气中的物质的量分数______。(4)平衡常数K值为______。【答案】 (1). 0.03mol/(L·min) (2). 37.5% (3). 33.3% (4). 9 21、(1)化学反应 2NO(g)+2CO(g)=N2(g)+2CO2(g)在 298 K、100 kPa 下:ΔH=-113.0 kJ/mol,ΔS=-0.1kJ/(mol·K),反应在常温下________ (填“能”或“不能”)自发进行。 (2)在密闭容器中,控制不同温度进行 2SO3(g) 2SO2(g)+O2(g)实验。已知 SO3起始浓度均为c mol/L,测定 SO3的转化率。图中曲线Ⅰ为 SO3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Ⅱ表示不同温度下,反应经过相同时间尚未达到化学平衡时 SO3 的转化率。 ①比较图中X 点与 Y 点、X 点与 Z 点的平衡常数大小:K(X)________K(Y),K(X)________K(Z)(填“>”“<”或“=”)。②Y 点的反应速率:υ正 ________υ逆(填“>”“<”或“=”)。③随温度升高,曲线Ⅱ逼近曲线Ⅰ的原因是________。④下列措施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能提高 SO3 转化率的是________。A.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B.升高温度 C.增大压强 D.降低温度 E.减小压强 F.SO3 的起始浓度增加至 2c mol/L【答案】(1)能(2)=;<;>;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逐渐加快,相同时间内SO3转化的量逐渐增大,越来越接近平衡时的转化率;BE 22、合成氨工业中,原料气(N2、H2及少量CO、NH3的混合气)在进入合成塔前常用醋酸二氨合铜(Ⅰ)溶液来吸收原料气中的CO,其反应是[Cu(NH3)2]Ac+CO+NH3[Cu(NH3)3]Ac·CO ΔH<0(1)必须除去原料气中CO的原因是 。 (2)醋酸二氨合铜(Ⅰ)吸收CO的适宜条件应是 。 (3)吸收CO后的醋酸铜氨溶液经过适当处理又可再生,恢复其吸收CO的能力以供循环使用。醋酸铜氨溶液再生的适宜条件应是 。 【答案】(1)防止合成塔中的催化剂中毒 (2)低温、高压 (3)高温、低压 压强/MPa体积分数/%温度/℃1.02.03.081054.0ab915c75.0d1000ef83.0压强/MPa体积分数/%温度/℃1.02.03.081054.0ab915c75.0d1000ef83.0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