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某研究小组从野生型高秆(显性)玉米中获得了2个矮秆突变体,为了研究这2个突变体的基因型,该研究小组让这2个矮秆突变体(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结果发现F2的表型及比例是高秆:矮秆:极矮秆=9;6:1。若控制株高的基因为A/a和B/b,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控制玉米株高的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F2矮秆玉米植株的基因型共有3种
C.F2矮秆玉米植株中的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3
D.基因B与b的根本区别在于碱基序列不同
2、图1是马蛔虫(2n=4)某器官内正常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图2是马蛔虫某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中甲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
B.图1中乙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
C.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图2的A~B时间段内
D.马蛔虫受精卵有丝分裂可能发生在图2的I~M时间段内
3、生物进化过程复杂而漫长,关于生物进化的研究从未停止,生物进化理论在不断发展。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种的形成包括基因突变、自然选择和隔离三个环节
B.根据基因型频率是否发生变化判断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C.根据“收割理论”可知食性广的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D.协同进化可以概括为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4、我国盐碱地规模较大,但盐碱地不适合主要粮食作物的生长。某科研小组尝试利用普通水稻(2n=24)培育耐盐水稻新品种,实验方案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①利用的原理主要是基因突变
B.萌发种子细胞分裂旺盛,适宜作过程①实验材料
C.过程③利用的变异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D.相比于过程③,过程②操作更简便,育种时间更短
5、下表表示人体细胞内液和两种细胞外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可能是组织液或淋巴液B.②中的蛋白质主要是血红蛋白
C.③表示细胞内液D.①②③物质的含量呈动态变化
6、人体内有一个巨大的神经网络,其中大脑皮层中的神经元就有约140亿个,人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B.小脑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C.外周神经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
D.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和体温调节中枢均位于脊髓
7、在狗进食时经常进行灯光刺激可建立狗唾液分泌条件反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条件反射建立前,灯光属于无关刺激
B.条件反射建立后,光信号可刺激狗分泌唾液
C.条件反射建立后,仅有灯光不给食物会使唾液分泌量逐渐减少
D.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的消退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8、2023年7月28日晚,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宣布本届大运会开幕之时,在场运动员和工作人员都激动万分。下列关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交感神经是传入神经,副交感神经是传出神经
B.人处于激动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
C.当人恢复平静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
9、人躯体运动不仅受到脊髓的控制,还会受到大脑的调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脑发出的指令可以通过脑干传导至脊髓
B.脑干是控制人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
C.物体突然出现在眼前引起眨眼反射的过程中有脑干的参与
D.躯体各部分与其在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代表区的位置的对应关系是倒置的
10、根据作用效果,可以将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需要载体蛋白和ATP
B.在特定的条件下,兴奋性神经递质可以引起肌肉收缩或某些腺体分泌
C.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将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D.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越多,突触后神经元兴奋传导越快
11、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注射生理盐水可增大血浆的渗透压
B.长期营养不良可能会降低血浆的胶体渗透压
C.人体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与细胞内液渗透压相当
D.渗透压高低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数目的多少
12、“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河豚,本称河鲀,是一种美味的食材,但其体内含有的河鲀毒素是一种有剧毒的神经毒素,若烹饪不当会引发中毒。河鲀毒素作用于神经末梢和神经中枢,专一性地与Na+通道结合,高效阻断Na+内流,抑制兴奋传递,最终导致神经细胞死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元中Na+内流所需的ATP主要来自线粒体
B.兴奋在相邻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都是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的
C.河鲀毒素中毒病人神经元的动作电位峰值不受影响
D.河鲀毒素有可能会被开发用于局部镇痛
13、某研究小组用脊蛙(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进行以下三组实验:
①分别将左右后肢趾浸入盛有浓度为1%的硫酸的玻璃皿内,结果两条腿均产生屈腿反射
②在左肢趾关节上做个环形皮肤切口,将切口以下的皮肤全部剥除,用浓度为1%的硫酸浸泡左肢趾尖,结果没有出现屈腿反射
③剪断右后肢的神经重复实验①,结果只有左腿产生屈腿反射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屈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B.实验②缺少感受器不能产生反射活动
C.实验③一定是破坏了右后肢的传入神经
D.实验说明反射活动需要完整反射弧参与
14、神经胶质细胞中的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后,一方面在Rheb蛋白的作用下,促进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供能;另一方面,丙酮酸转变成乳酸,乳酸经MTC(乳酸转运载体)运输进入神经元内的线粒体进行分解,两种细胞的相关代谢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胶质细胞可为神经元提供营养物质
B.乳酸可以作为神经元的能源物质
C.增强MTC活性可能导致神经元结构损伤
D.Rheb蛋白失去活性会有利于保护神经元
15、图1是某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①~⑤是反射弧组成的相关部分。若将离体神经标本置于适宜的培养液中,向其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X后,对其进行适宜强度的电刺激并测定其膜电位,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感受器位于①中,②表示传入神经
B.若②被刺激,则受刺激部位膜外电位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C.兴奋在②上以电信号的方式传导,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
D.推断化学物质X的作用机理是增强神经元对K+的通透性
二、填空题
16、鹦鹉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其羽色由位于Z染色体上的3个复等位基因R1、R2、R3;控制,其中R1控制红色,R2控制黄色,R3控制绿色。1只绿色雄性鹦鹉与多只黄色雌性鹦鹉交配,子一代个体中绿色雌性:红色雌性:绿色雄性:红色雄性=1:1:1:1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鹦鹉羽色的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填“分离”或“自由组合”)定律。
(2)基因R1、R2、R3中,有两个基因是由另一个基因突变产生的,这体现了基因突变的______性;这3个基因碱基序列的差异可能是由碱基的_______引起的。
(3)自然界中绿色雄性鹦鹉的基因型有_______种,亲代雄性鹦鹉的基因型为_____;让子一代中的绿色个体自由交配,所得子二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
(4)1只绿色雄性鹦鹉与多只雌性鹦鹉交配,根据子代中_______可以判断出该绿色雄性鹦鹉的基因型。
17、神经系统不仅可以对躯体运动进行调节,也可以对内脏活动进行调节。当人体膀胱充盈时,膀胱壁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冲动,膀胱逼尿肌接收到冲动后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产生排尿反射。回答下列问题:
(1)当膀胱内尿液充盈时,膀胱壁内牵张感受器兴奋,兴奋经传入神经传至脊髓,再传至______(填结构名称)使人产生尿意。在适宜条件下,神经冲动使______(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膀胱缩小,此时尿道括约肌舒张,引起排尿。
(2)由脊髓控制的排尿反射属于______(填“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
(3)正常人在没有合适的时机或场所时,能够憋尿,而脊髓胸段损伤的患者却会出现“尿失禁”,这些现象说明______。
(4)不只是膀胱,其他内脏的活动也可能会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如______中有能调节呼吸运动的中枢______,中有水平衡调节中枢。
三、读图填空题
18、图甲中a、b、c分别表示人体的三种细胞外液,箭头表示三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图乙是血液流经肾脏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a、b、c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与c进行相互转化时,必须经过的细胞是________。
(2)流经肾小囊处的血液发生滤过作用,被滤过的多种物质(水、葡萄糖、氨基酸、尿酸等)在肾小管处被重吸收,未被重吸收的物质最终形成尿液。健康人肾小管处的葡萄糖全部被重吸收,所以尿液不含葡萄糖,而糖尿病患者尿液中会出现葡萄糖且尿量会增多,这可能是因为________。
(3)长期缺乏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可造成________(填图甲中的字母)的渗透压降低,________(填图甲中的字母)的含量明显增多,引起组织水肿。
19、谷氨酸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一种重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的合成、储存、释放、摄取等途径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兴奋在图示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_____(填“单向”或“双向”)的,因为____。
(2)图中显示的突触前神经元部位是神经元结构中的_____。图中突触前神经元内突触小泡中谷氨酸的来源有____。
(3)突触间隙中谷氨酸积累过多时,会持续作用引起Na+过度内流,可能导致突触后神经元涨破,其原因可能是____。若某种药物能通过作用于突触结构来缓解上述病症,则该药物的作用机理可能是____(答出1点即可)。
四、实验探究题
20、科研人员以蛙为实验材料,将一条蛙神经肌肉标本A的坐骨神经搭在另一条蛙神经肌肉标本B的腓肠肌上,实验过程中,定时给标本A和标本B滴加任氏液(类似蛙的内环境的某种液体),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任氏液相当于内环境中的________成分。定时给标本A和标本B滴加任氏液的目的是________。
(2)腓肠肌细胞未受刺激时,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靠________。体外培养腓肠肌细胞时,若降低培养液中Na+浓度,则刺激腓肠肌细胞后其动作电位峰值会________(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3)在标本B的坐骨神经上安装灵敏电流计(如图所示),其中a点为电流计两电极的中点,若分别刺激图中的a点和b点,则灵敏电流计的偏转次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F2的表型及比例是高秆:矮秆:极矮秆=9:6:1,该比值为9:3:3:1的变式,据此推测玉米株高性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矮秆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共4种,B错误; C、F2矮秆玉米的基因型为A_bb、aaB_,纯合子由1AAbb和1aaBB,故矮秆玉米植株中的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3,C正确;D、基因B与b为等位基因,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碱基序列不同,D正确。
故选:B。
2、答案:A
解析:A、丙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细胞质均等分裂,故该动物为雄性。故甲细胞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属于次级精母细胞,A错误;
B、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存在同源染色体,B正确;
C、图2中AH段表示减数分裂过程,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2的A~B时间段内,C正确;
D、图2A~H发生的是减数分裂,HI发生的是受精作用,I~M发生的是有丝分裂,故马蛔虫受精卵有丝分裂可能发生在图2的I~M时间段内,D正确。
故选A。
3、答案:D
解析:A、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A错误;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当基因型频率改变时,基因频率不一定会改变,B错误;
C、根据“收割理论”可知食性广的捕食者的存在,不会单一捕食某一被捕食者,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C错误;
D、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正确。
故选D。
4、答案:D
解析:AB、过程①利用γ射线处理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发生在分裂间期,用细胞分裂旺盛的萌发种子作为诱变育种的实验材料合适,AB正确;
C、过程③是单倍体育种的过程,变异原理是染色体变异中的染色体数目变异,C正确;
D、过程②是杂交育种,过程③的单倍体育种操作要求更高,但年限更短,D错误。
故选D。
5、答案:B
解析:A、血浆的蛋白质含量大于组织液和淋巴液,故可判断为②血浆,①为组织液或淋巴液,A正确;B、②中的蛋白质主要是血浆蛋白,B错误; C、③蛋白质含量最多,但Na+含量很低,故表示细胞内液,C正确;D、①②③受到细胞代谢的影响,其所含物质的含量呈动态变化,D正确。
故选:B。
6、答案:D
解析:A、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大脑、脑干和小脑等,位于顿腔内)和脊髓(位于椎管内),A正确; B、小脑是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能够协调运动,B正确; C、外周神经系统分布在全身各处,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C正确; D、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D错误。
故选:D。
7、答案:D
解析:A、狗对灯光刺激建立条件反射之前,灯光刺激对狗来说是无关刺激,A正确; B、在对灯光刺激建立了条件反射之后,灯光刺激对狗来说是条件刺激,光信号可刺激狗分泌唾液,B正确; C、条件反射建立之后,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强化,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最后完全不出现,条件反射建立后,仅有灯光不给食物会使唾液分泌量逐渐减少, C正确; D、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错误。
8、答案:A
解析:A、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者都是传出神经,A错误;B、当人体处于激动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等,B正确;C、当人恢复平静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C正确;D、交感、副交感对于接受双重神经支配的器官的作用,作用效果通常是相反的。例如副交感神经使心搏变慢,胃肠运动加强;交感神经使心搏加速,胃肠运动变慢,D正确。
故选:A。
9、答案:B
解析:A、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脊髓是机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脑干是连接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的结构,故大脑发出的指令可以通过脑干传导至脊髓,A正确; B、大脑皮层是控制人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B错误; C、眨眼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位于脊髓,但是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过程中有脑干的参与,C正确; D、躯体各部分与其在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代表区的位置的对应关系是倒置的,D正确。
故选:B。
10、答案:B
解析:A、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属于胞吐,需要消耗ATP,但不需要载体蛋白,A错误;
B、反射弧的效应器可以是肌肉或腺体,因此在特定情况下,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也能使肌肉收缩和某些腺体分泌,B正确;
C、神经递质有兴奋性递质也有抑制性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可能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C错误;
D、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达到一定量,突触后神经元即可形成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形成后,传导速度与神经递质的多少无关,D错误。
故选B。
11、答案:A
解析:A、生理盐水的渗透压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注射生理盐水不会改变血浆的渗透压,A错误;
B、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B正确;
C、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等,C正确;
D、渗透压是指溶质中溶剂微粒对水的吸引能力,因此渗透压高低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数目的多少,D正确。
故选A。
12、答案:D
解析:A、神经元中Na+内流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A错误;
B、兴奋在相邻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需要发生信号的转化,包括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过程,B错误;
C、河鲀毒素作用于神经末梢和神经中枢,专一性地与Na+通道结合,高效阻断Na+内流,抑制兴奋传递,河鲀毒素中毒病人神经元的动作电位峰值变小或不发生动作电位,C错误;
D、河鲀毒素高效阻断Na+内流,抑制兴奋传递,有可能会被开发用于局部镇痛,D正确。
故选D。
13、答案:C
解析:A、做实验所用的蛙去除脑但保留脊髓,屈腿反射能发生,说明其神经中枢位于脊髓,A正确;
B、皮肤中有感受外界刺激的感受器,实验二去除皮肤后,不出现屈腿反射的原因是感受器被破坏,B正确;
C、实验③破坏了右后肢的神经,可能破坏了右腿屈腿反射的传入神经或传出神经或二者均被破坏,C错误;
D、反射弧完整是出现反射活动的必要条件,实验一中蛙出现屈腿反射需要有完整的反射弧,D正确。
故选C。
14、答案:D
解析:Rheb蛋白失去活性会使大量乳酸进入神经元,会产生较多的自由基,可能会导致神经元结构损伤,不利于保护神经元,D项错误。
15、答案:A
解析:A、根据神经节或突触的结构判断,①中的感觉神经末梢是感受器,②为传入神经,A正确;
B、受到刺激后发生动作电位,膜外电位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B错误;
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都是从兴奋部位传向未兴奋部位,C错误;
D、添加X后,动作电位不能恢复为静息电位,说明是降低了神经元对K+的通透性,D错误。
故选A。
16、答案:(1)分离
(2)不定向;替换、增添或缺失
(3)3;ZR3ZR1;绿色雄性:绿色雌性:黄色雌性=2:1:1
(4)雌性鹦鹉的羽色的类型(或雌性鹦鹉的表型等)
解析:(1)控制鹦鹉羽色这一性状受一对复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2)同一个基因可朝着不同方向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基因突变是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从而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
(3)绿色雄性鹦鹉(ZR3Z_)和黄色雌性鹦鹉(ZR2W)杂交,子代出现绿色雌性(ZR3W)、红色雌性(ZR1W)、绿色雄性(ZR3Z_)、红色雄性(ZR1Z_),根据子代有红色雌性(ZR1W),说明亲代绿色雄性鹦鹉为ZR3ZR1,绿色R3对红色R1是显性;据此可知子代红色雄性为ZR1ZR2,说明红色R1对黄色R2是显性,故3个复等位基因显隐性关系为R3>R1>R2,则绿色雄性鹦鹉的基因型有3种,分别是 ZR3ZR3、ZR3ZR1、ZR3ZR2。子一代的绿色雄性的基因型是ZR3ZR2,子一代绿色雌性的基因型是ZR3W,两者交配后代的基因型是ZR3ZR3:ZR3ZR2:ZR3W:ZR2W=1:1:1:1,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绿色雄性:绿色雌性:黄色雌性=2:1:1。
(4)绿色雄性鹦鹉的基因型是ZR3Z_,与多只雌性鹦鹉交配,产生的后代雌性中的羽色的性状与该绿色雄性鹦鹉的基因型有关。
17、答案:(1)大脑皮层;副交感神经
(2)非条件反射
(3)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4)脑干;下丘脑
解析:(1)所有感觉的产生部位都是大脑皮层,故在大脑皮层产生尿意;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膀胱缩小,此时尿道括约肌舒张,引起排尿。
(2)由脊髓控制的排尿反射没有经过大脑皮层作用,属于非条件反射。
(3)正常人在没有合适的时机或场所时,能够憋尿,而脊髓胸段损伤的患者却会出现“尿失禁”,这些现象说明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4)调节呼吸运动的中枢位于脑干;下丘脑是水平衡、血糖和体温等调节中枢。
18、答案:(1)淋巴液;血浆;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
(2)糖尿病患者肾小管处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重吸收,肾小管中溶液渗透压较高,重吸收的水分较少
(3)b;c
解析:(1)图甲中a、b之间双向渗透,且淋巴可作为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回流的又一通路,因此,图甲中a、b、c分别表示淋巴液、血浆、组织液。血浆和组织液相互转化时,必须经过毛细血管壁细胞,即血浆和组织液之间隔着毛细血管壁。
(2)糖尿病患者肾小管处的葡萄糖浓度过高进而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因而不能完全被重吸收,即肾小管中溶液渗透压较高,重吸收的水分较少,所以患者尿液中含有葡萄糖,且尿量增多。
(3)长期缺乏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使血浆,即图中b的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因而组织液,即c的量会增多,引起组织水肿。
19、答案:(1)单向;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2)轴突(末梢);由谷氨酰胺转化而来和从突触间隙中回收
(3)突触后神经元细胞渗透压升高;抑制突触前膜释放谷氨酸、抑制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抑制突触后膜Na+内流、促进突触前膜回收谷氨酸、分解谷氨酸、胶质细胞回收并转化谷氨酸等
解析:(1)神经元之间兴奋通过突触传递,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在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
(2)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和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可以构成突触。据图可知,突触前神经元内谷氨酰胺在谷氨酰胺酶的催化下可以转化成谷氨酸,另外突触前神经元可以通过EAAT从突触间隙转运谷氨酸,这些谷氨酸可以贮存在突触小泡内。
(3)当突触间隙中谷氨酸浓度过高时,其持续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持续作用引起Na+过度内流,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渗透压升高,细胞吸水涨破。根据题意,发病原因是由于突触间隙中谷氨酸浓度过高时,其持续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所致,因此某种药物能通过作用于突触结构来缓解上述病症,则该药物作用的效果必须减少突触间隙中的谷氨酸或者抑制谷氨酸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因此其作用机理可能是抑制突触前膜释放谷氨酸、抑制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抑制突触后膜Na+内流或者促进突触前膜回收谷氨酸,或者根据神经递质的去路,利用药物分解谷氨酸以及胶质细胞回收并转化谷氨酸等。
20、答案:(1)组织液;维持标本A和标本B的生物活性
(2)K+外流;变小
(3)0;2
解析:(1)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时组织液,任氏液相当于体液中的组织液;实验探究标本中兴奋的传导情况,需要保持标本的活性,定时给标本滴加任氏液可以维持标本A和标本B的生物活性。
(2)静息电位的维持是由于细胞膜K+通道在静息状态下开放,K+外流;动作电位的形成Na+内流的结果,Na+的浓度差决定了动作电位的峰值,若降低培养液中Na+浓度,内外浓度差减小,则刺激腓肠肌细胞后其动作电位峰值会变小。
(3)刺激a点,兴奋同时到达两极,电流计指针不偏转;刺激b点兴奋不同时到达两极,电流计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成分/(mml·L-1)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①
147
4.0
1.25
1.00
114.0
7.5
1.0
②
142
5.0
2.50
1.50
103.3
6.0
16.0
③
10
140.0
2.50
10.35
35.0
-
47.0
2024贵港名校高二上学期入学联考试题生物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贵港名校高二上学期入学联考试题生物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选择性必修1第1章~第2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蓉城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入学联考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蓉城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入学联考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广西贵港市名校高一上学期入学联考试题生物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西贵港市名校高一上学期入学联考试题生物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广西贵港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联考生物答案和解析pdf、广西贵港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联考生物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