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

    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第1页
    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第2页
    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第3页
    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第4页
    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第5页
    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第6页
    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第7页
    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第8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共22页。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程标准: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新变化。重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难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对王安石的评价,宋代的议和。一、防弊之政——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二、新弊渐生——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三、解弊之法——王安石变法四、循弊偏安——南宋的偏安目录一、防弊之政——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一)背景1、960年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2、统治者吸取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二)目的:强化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雪夜访普图》1、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收权)行政军政财政派文官担任地方知州节度使转化为虚职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交中央(三)措施“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三衙调兵权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统兵权二府2、分散机构权力(分权)2、分散机构权力(分权)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四监司由中央派到地方监控指挥地方思考:唐三省六部制与宋二府三司制分散相权的方式有何区别?唐:程序分权(草拟、审核、执行)宋:领域分权(行政、财政、军事)3、崇文抑武(抑权)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提高文官士人地位抑武崇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加强专制集权措施的特点特点:①守内虚外、强干弱枝②分化事权、相互制约③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四)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加强专制集权措施的影响积极:强化了中央集权,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消极:制度过于僵化,助长了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造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1、边防压力二、新弊渐生——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收复燕云十六州宋两次惨败澶渊之盟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岁币”党项族自立宋屡战屡败庆历和议西夏称臣但保持帝号;“岁赐”2、财政危机养兵养官 募兵制 前世为乱者,皆无赖不逞之人。艺祖平定天下,悉招聚四方无赖不逞之人以为兵,连营以居之,什伍相制,节以军法,厚禄其长,使自爱重,付以生杀(之权),寓威于阶级之间,使不得动。无赖不逞之人既聚而为兵,有以制之,无敢为非;因取其力以卫养良民,各安田里。所以太平之业定而无叛民,自古未有及者。——《续资治通鉴长编》积贫积弱冗官冗兵冗费战斗力弱强兵富国 改革势在必行!三、解弊之法——王安石变法背景(1)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2)“三冗两积”的社会局面致使北宋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3)“庆历新政”失败后,北宋朝廷的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主要内容:1、富国: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2、强兵: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三、解弊之法——王安石变法基本原则:加强国家对军事、经济等的管理和控制,目的:富国强兵思考: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是一场对封建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的变法改革运动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① “强兵”方面,成果甚微。②一些措施实施过程中,加重人民负担 ③触犯地主官僚利益,遭到反对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围绕是否应当变法,统治集团内部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四、循弊偏安——南宋的偏安南宋的建立——“直把杭州作汴州” 北宋灭亡后,北宋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赵构即为宋高宗。1127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徽、钦二帝被俘北去,史称“靖康之变”。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北宋灭亡。宋金和战南宋初年,岳飞抗金。宋高宗和宰相秦桧主动求和,催令班师。1141年,“绍兴和议”。1142年,宋廷以莫须有的罪名赐死岳飞。内容: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白银25万两、绢25万匹,称为“岁贡”偏安局面的形成此后宋金之间又发生几次战争,南宋地位稍有上升,不再向金称臣,而是“世为侄国”,继续维持南北对峙的局面。四、循弊偏安——南宋的偏安宋金三大和议对比五、课堂小结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