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985340/0-169970893305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985340/0-169970893312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985340/0-169970893313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985340/0-1699708933152/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985340/0-1699708933169/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985340/0-1699708933187/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985340/0-1699708933209/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985340/0-1699708933224/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共24页。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第九课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方面的新变化。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1.北宋建立: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宋朝, 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陈桥驿兵变中央集权分化事权崇文抑武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2.背景:宋朝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加强中央集权。3.措施:【请配合课本50页两幅示意图进行背诵!】(1)中央:实行二府三司制,采用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强化皇权。①行政: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②军事:A.设枢密院专掌军政,分割宰相军政权; B.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枢密院调兵但不能 统兵,三衙统兵但不能调兵。③财政:设三司专掌财政,分割宰相财政权。财政皇帝中书省门下省唐:三省六部尚书省中书门下(政事堂)同平章事(宰相)参知政事(执政)行政枢密使(执政)枢密副使(执政)军政三司枢密院三司使宋:二府三司台谏御史中丞知谏院监察(台谏合一)更戍法禁军定期换驻调兵权统兵权统调分离君弱臣强削弱相权唐代三省六部制与宋代二府三司制分散相权的方式有什么区别?唐:程序分权(草拟、审核、执行)宋:领域分权(行政、财政、军政)(2)地方:加强中央集权;分散地方机构权力。①行政:A.中央派文官任地方官知州,节度使渐为虚衔; B.州一级增设通判,制约知州。②军事: A.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 B.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更换驻地,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③财政: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将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④监察:设立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分散机构权力→军队→财赋→邢狱、治安→仓储,赈济→文官担任→牵制知州(3)崇文抑武(重文轻武): ①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②措施:a.抑武:罢免宿将兵权(“杯酒释兵权”) 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唐与宋初科举录取进士人数基本情况简表 b.崇文: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提高文官、士人地位,逐渐形成以士大夫为主体的官僚集团。比较唐与宋初科举录取进士人数有何区别?积极:强化了中央集权,有效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消极:①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②逐渐形成了“三冗”(冗官、冗兵、冗费)问题,导致北宋中期出现积贫积弱的局面。归纳:北宋中央集权加强的作用 朱熹总结北宋败亡的教训时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子语类》 史料: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藩方守臣,统制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则为匹夫! ——范祖禹《范太史集》卷22《转对条上四事》宋真宗1万1.7万2.4万北宋官员人数增长示意图宋仁宗宋英宗冗官、冗费、低效、腐败宋真宗91万126万北宋士兵人数增长示意图116万宋英宗宋仁宗冗兵、冗费、军弱、边境危机宋英宗所出无余北宋财政支出增长示意图剩2408万余贯欠缺1500万余贯宋真宗宋仁宗冗费、财政危机☆宋代中央集权的特点:(1)分化事权,内外相制; ——有效巩固皇权,却导致行政机构臃肿,影响行政效率(2)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却导致边防空虚,成为北宋在民 族斗争中屡败的重要原因(3)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有效巩固了统一,却造成军队战斗力低下总结提升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积贫积弱)1.边防压力——积弱【配合地图】 (1)北部:北宋VS辽(契丹族建立) ①战争:北宋前期,两次发起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北伐,均告惨败。 ②和议:宋辽签订协议(澶渊之盟): A、维持已有边界,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约为兄弟之国; B、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 结果:通过协议,北宋获得了北部边防 的基本安定。燕云十六州对于中原王朝有着巨大的军事价值和经济价值。作为北方地区的重要门户◎宋辽交战形势图2.财政危机——积贫:①冗兵:北宋募兵制下,军队不断扩编,军费直线上升;②冗官:北宋政府机构设置重叠,官僚子弟入仕过滥,官僚队伍也不断膨胀; ③冗费:养兵、养官成为朝廷的沉重负担,财政状况恶化。 (2)西北:北宋VS西夏(党项族建立) ①战争:北宋屡战屡败; ②和议:A.西夏向北宋称臣, 但实际上保持帝号; B.北宋每年送给西夏“岁赐”。三、王安石变法1、庆历新政: (1)背景:北宋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 (2)概况:宋仁宗在位时,范仲淹发起以整顿官僚队伍为宗旨的改革。 (3)结果:新政触犯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引发抵制,很快失败。范仲淹2、王安石变法:(1)原因:①政治风气因循守旧,行政效率低下; ②边疆战事中北宋屡战屡败; ③财政入不敷出; ④土地兼并剧烈,农民起义此起彼伏。(2)目的: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巩固统治。(3)开始: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4)原则:加强国家对于经济、军事、科举、教育等方面的管理。宋神宗王安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5)措施:①富国: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 A、农业: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青苗法) B、商业: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 ②强兵: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借以恢复“兵农 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保甲法)补充说明(6)结果: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 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7)影响:积极:①富国: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消极:②强兵:强兵效果不明显; ③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负担,引起激烈争议; ④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北宋走向衰亡。材料: 熙宁、元丰之间,中外府库,无不充衍。 ——《宋史》卷328四、南宋的偏安(1127年-1279年)1、南宋建立:(1)北宋灭亡:1127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 攻灭,徽宗、钦宗二帝被俘虏北去,史称 “靖康之变”。 (2)南宋建立:北宋亡后,1127年,康王赵构称帝,后来 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 赵构就是宋高宗。2、南宋VS金:【配合53页地图】(1)岳飞抗金:南宋初年,金军南下,抗金名将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迫使金军后撤,收复许多失地。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其统治,便向金求和,下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罪名杀害了岳飞。杭州岳王庙的岳飞塑像(2)宋金议和: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①划界: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 (3)变动: 后来南宋不再向金称臣,而是“世为侄国”,继续维持南北对峙局面。②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岁贡”。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课堂小结】北宋建立加强中央集权加强控制地方分散机构权力实行重文抑武巩固统一,强化集权效率低下,积贫积弱王安石变法达到富国目的,增加收入没有从根本解决积贫积弱靖康之变南宋偏安江南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