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13.唐诗五首分层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页
    13.唐诗五首分层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13.唐诗五首分层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13.唐诗五首分层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共5页。
    13.唐诗五首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诗词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A.首联写作者出使,已走过居延一地。B.颔联中“征蓬”“归雁”是远赴边塞的作者的写照。C.颈联中的“长河”,泛指作者见到的大漠里的河流。D.结尾写了作者在“萧关”遇到巡逻侦察的骑兵之事。2.阅读李白的《渡荆门送别》,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A.首联紧扣诗题,以叙事为主,写诗人乘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到楚地游览,交代了此行的地点和事由。B.颔联炼字精妙。“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了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汇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广阔的胸襟和新鲜的感受。C.颈联承接上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想象大胆奇特,有灵动之感,情韵悠长,表现了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D.尾联中的“怜”字是“可怜”之意,是全诗的题眼,写出了对故乡水万里相送不辞劳苦的可怜之情,直接表达出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眷恋。3.对崔颢的《黄鹤楼》这首诗,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以仙人乘着黄鹤离开的传说入笔,既为黄鹤楼蒙上了神秘色彩,让人如临仙境,又让人产生物是人非的感慨。B.颈联中诗人选取“汉阳树”“芳草”等意象,描绘了汉阳城树木历历在目,鹦鹉洲芳草一片凄凉的黄鹤楼远望之景。C.尾联中“乡关”“愁”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思归之愁,黄昏时分诗人看到江上烟雾笼罩,更增添了心中浓浓的愁绪。D.本诗结构严谨,首联紧扣诗题,营造渺茫不可见的意境,尾联抒发愁情,但整体上给人“愁而不怨”的感觉。4.日暮黄昏不仅是一个自然景观,也常常成为诗人独特的情感寄托。下列诗句中,借“日暮”表达的情感和本诗尾联最相近的一项是(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A.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C.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D.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二、综合性学习5.古诗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独特瑰宝,如同清新淡雅的梅花,在轻柔和谐的韵律中相继盛开。煮一盅香茗,手捧经卷,窗外红杏微晃,在热气氤氲之中,品中华千年文化之精髓,叹千古历史人物之风骚。近日,某班准备组织一次“古诗苑漫步”主题班会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1)请你仿照示例为本次主题班会再设计三项活动。活动一: 活动二:别出心裁品古诗活动三: 活动四: (2)在“别出心裁品古诗”活动中,同学们的品析精彩纷呈。请你仿照示例,选择一首古诗进行品析。【示例】读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从“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中,读出了子规哀啼的凄凉,以及诗人对友人的担忧和牵挂。三、诗歌鉴赏6.品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结合内容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甲】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乙】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7.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首联叙事,交代送别的地点和事由,即诗人从楚地乘船漫游至荆门外。B.甲诗颔联中的“随”字化静为动,形象地描绘出渡过荆门后的壮阔景象。C.乙诗首联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为整首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D.乙诗尾联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心情,表达了诗人厌恶战争、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8.这两首诗都写到“月”,其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C2.D3.B4.C5.(1) 活动一:声情并茂诵古诗 活动三:诗中有画绘古诗 活动四:下笔有神写古诗(2)读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我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读出了莺燕衔泥筑巢的兴奋,以及诗人欣赏西湖美景的喜悦之情。6.“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把初春时的小精灵描绘的机灵可爱。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7.A 8.甲诗借写水中月影如明镜,衬托出江水的澄澈与平静;乙诗借写明月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