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部编版渡荆门送别教课内容ppt课件
展开我们都知“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李白辞别蜀州,做《峨眉山月歌》,其实他还做了一首辞别蜀州之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并称“李杜”。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代表诗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有《李太白集》。
李白此诗作于公元726年,当年26岁。此前他一直生长于蜀地,自5岁开始读书多年来博览群籍,思通古今;又自15岁开始学剑术,常于月下空庭中舞剑啸吟,心雄万夫。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这次离别家乡,发青溪,向三峡,下渝州,渡荆门,轻舟东下,意欲“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这一年,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作《上安州裴长史书》,投诗干谒,希望裴长史能够重视自己,任用自己。),渴望着有一番惊人的作为。此时舟出荆门山,意味着他已离开家乡的土地,踏上了人生的新起点。正是在这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旅程上,从三峡出蜀,面对江汉平原,眼界大开,心旷神怡,不由得即景抒情,写下了这首广为传诵的五言律诗。
荆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市西北,在葛洲坝下游约十公里处的长江南岸,与北岸的虎牙山相对峙而紧扼江流。从地理形势来说,这里是三峡尽头,也是古时蜀与楚两大地域的交界处,习称为“蜀楚咽喉”。长江冲出峥嵘突兀的虎牙、荆门山口,便流人江汉平原地带,水面骤然变得宽阔,江流也随之显出舒展奔放的姿态。气势雄浑,意境宏大。
渡荆门送别李 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请同学反复朗读诗歌,跟住注释和所学知识,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从:往。 楚国:楚地。这里指今湖北一带。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大荒:辽远无际的原野。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怜:喜爱。 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李白从小生活在蜀地,故称蜀地为故乡。
从荆门山外渡江,远去古老的楚地漫游。巴山尽头现出平川,长江沿着旷野奔流。明月映入江水,如同天上飞下的明镜,云霞凝聚,如同浮现绮丽的海市蜃楼。故乡的水还是爱恋我,情意深深地将我的船送到万里之外。
诗歌首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首联交代了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且扣住诗题,具有穿针引线、贯穿全诗的作用。
“渡远荆门外”,是说经过了漫长的水上行程,而今终于穿过了荆门山。这里一个“外”字紧密地连接了下句“来从楚国游“,既是以紧凑的节奏防止诗意松散,同时也表现出诗人此刻心理上的敏感和兴奋:啊,一出荆门,便人楚境!
这里要注意到蜀地在中国版图上的特殊性。蜀号称“天府之国“,其地富庶,文化亦相应发达,所以古来蜀地多俊才。然而其周边又被层层叠叠的崇山峻岭所围绕,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是一个颇为闭塞的地方。所以蜀地的人才不出蜀则无所成就,因为这里不是中国的中心舞台。
李白想要凭着自己的智慧与才能“国社稷”“安黎元”“济苍生”,当然要进入到中心舞台去。此刻“来从楚国游”,也就意味着他已站在了这个舞台的入口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在《上李邕(yōnɡ)》”诗中李白曾以大鹏鸟自喻,此刻,我们可以想见他正是踌躇满志,振羽欲飞。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诗人游历过程中,见到了怎样的景色?
赏析“随”“入”两个字的妙处。
诗人用远景勾勒出一幅气势雄浑的万里长江图。一个“随”字,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推移,生动再现出来,给人以空间的流动感。“入”字写出远处水天相接,仿佛江水流入原野,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诗句也蕴含着诗人喜悦的心情和蓬勃的朝气。
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颈联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近景,谈谈这联诗所描绘的意境。
“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云多,则天空高远,反衬原野低平、江岸辽阔、两岸平旷的景色,在自然美景中融进了诗人见到平原时欣喜的感受。
诗歌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拟人手法。明明是自己依恋故乡,却借故乡的山水说故乡眷恋他。此联写出了长江水送“我”的离别之意,对故乡依恋不舍的情感溢于言表。
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长江两岸壮丽多姿、雄浑壮阔的景象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开阔的情怀、奋发向上的精神,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无限眷恋的真挚感情。
构思精巧:题目《渡荆门送别》,“渡荆门”包括前三联,尾联照应诗题中的“送别”,全诗紧扣题目展开,结构分明,章法有度。
诗歌意境高远,形象奇伟,想象瑰丽。可以抓住写景名句,特别是颔联,通过想象,用一段话展示其画面的壮美。
可以从“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的“随”“入”二字入手分析揣摩,品评一字传神的艺术效果。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 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课文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 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课文内容ppt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 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教学演示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 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教学演示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渡荆门送别,荆门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渡荆门送别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渡荆门送别教学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作者简介,诗句分析,天边云霞图,水中映月图,山水图,思乡之情,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