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教案
展开【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课标】
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 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 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 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明朝的内政措施、明面临的外部问题
难点: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史料教学法、图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朱元璋不同的画像
讲授:同学们猜猜这两幅图片是谁啊?同学们肯定不敢相信着两幅画像是同一个人,他就是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的明朝开国皇帝,同学们一定很疑惑为什么同一个人画像差距这么大?其实第一幅是正史中的朱元璋,长相端庄、相貌堂堂,第二幅是朱元璋的民间画像,长相异常,典型的鞋拔子脸,不同的两种画像恰似了人们对朱元璋极其所建立的大明王朝褒贬不一的评价,明朝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王朝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
新课讲授
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一)朱元璋与明朝的建立
《明朝那些事儿》中朱元璋简介
姓名:朱元璋
学历:无文凭,自学成才
家庭出身:贫农(至少三代)
籍贯:安徽凤阳
生卒:1328-1398
职业:和尚——皇帝
主要工作经历:
1328年-1344年放牛
1344年-1352年做和尚
1352年-1368年造反
1368年-1398年大明王朝皇帝
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
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二)废丞相
材料一: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皇明祖训》
材料二:
(胡惟庸)独相数岁,生杀黜陟罚,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四方躁进之徒及功臣武夫失职者,争走其门,馈遗金帛、名马、玩好,不可胜数。
——《明史·胡惟庸传》
设问:分析朱元璋废丞相的原因?
根本原因:相权过大,专权乱政,威胁皇权
直接原因:丞相胡惟庸权倾朝野,骄恣擅权
思考:废除丞相的后果和弊端
材料六 “八日之间,内外诸司奏札凡一千六百六十,记三千二百九十一事”。
——《春明梦余录》
材料七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朱元璋
1.皇帝政务繁多,负担加重
2.容易造成决策失误
(三)设内阁
1.为了解决废除丞相后皇帝一人负担过重,决策易出错的问题,朱元璋的后代建立了内阁制度,内阁制度不是一蹴而就的,同学们浏览课本和老师一起来看看内阁的发展过程:
2.票拟和批红制度
票拟:内阁大学士替皇帝浏览奏折,在一张纸上草拟意见,贴在奏折上
批红:皇帝用红字作批示
讲授:决策权依然在皇帝手中,大学士只能辅助决策,提出意见,秘书机构。但是明中后期,内阁大学士权倾一时(明朝权倾一时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严嵩),为了与内阁对抗,皇帝任用宦官与之抗衡,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但不论是宦官还是内阁最终权力都来自皇帝,实际上是皇权的加强。
(四)厂卫制度-特务机关
设立:明太祖-锦衣卫、明成祖-东厂、明宪宗-西厂
职责:监视和侦察,可直接逮捕官民
讲授和过渡:厂卫由宦官把持和控制,明朝中后期宦官专权,如刘瑾、汪直、魏忠贤给我们留下了奸佞小人的形象,是不是所有的宦官都是这样的形象呢?(学生回答不是),我听到同学说郑和不是,郑和凭借着下西洋给我们留下来勇敢航海家的印象。
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一)郑和下西洋
阅读课本,找出郑和下西洋的概况:
时间:15世纪
地区:七下西洋,访问亚非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目的:“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思考:为什么说“郑和之后再无郑和”,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影响、中国当时的经济结构和政策来思考
1.远航没有和贸易有效结合,出于政治目的,而非经济目的
2.加强了王朝财政负担
3.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封建王朝不重视航海活动
4.明太祖厉行“海禁”政策
(二)东南沿海倭寇问题
讲授:郑和下西洋的背景是明朝实行“海禁”政策,为什么明朝统治者要实行海禁呢?
倭寇:日本海盗
倭患:明朝中期,朝廷出于对日本实行经济封锁的目的,严厉禁止海外贸易。结果东南民间海上走私活动猖獗,与倭寇混杂,出没沿海,烧杀抢掠,造成巨大破坏。
抗倭:戚继光、余大猷,稳定了东南沿海形式
材料一:
正当倭患长期不得平定的时候,明朝军队中出了个抗倭名将戚继光。他和另外一些抗倭将领精心组织抗倭斗争,在广大军民的支持下,终于将猖獗的倭患彻底平定。
——南炳文、汤纲《明史》
材料二:
随着平倭战争的胜利,开放海禁称为最高当局的唯一选择。嘉靖四十五年明世宗去世,成为一个契机,先后继位的明穆宗、明神宗及其辅政大臣都主张实行比较开放灵活的政策。由于海禁的开放,刺激了海上贸易的发展,私人海上贸易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所谓倭患也就烟消云散了。
——樊树志《国史概要》
(三)殖民者租界澳门、占据台湾
材料一:
16世纪中叶,随着欧洲殖民主义“航海大发现”的扩展,葡萄牙人到达中国东南沿海一带。1553年,葡萄牙人以“借地晾晒水浸货物”为借口,通过向明朝官员行贿,获准在澳门半岛暂时居住。
1624年荷兰入侵台湾南部,先在安平建城设立军事据点,逐渐扩大侵略范围。1642年荷兰在与西班牙军队的战斗中获胜,迅速扩张侵略范围,势力扩张到台北的基隆和淡水一带……
讲授和过渡:其中台湾地区直到1662年才由民族英雄郑成功成功收复,重新回到中国的怀抱。而澳门直到1999年才正式回归。当时的明朝不仅要面对沿海危机,同时还要处理内陆边疆问题,我们来看看明朝是如何处理的,又是如何一步步被清朝取代的呢?
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一)蒙古、西藏、东北女真
1.蒙古:瓦剌和鞑靼构成威胁、修长城、“土木之变”、1571年“隆庆和议”维持和平
2.西藏:(乌斯藏)册封“法王”、“王”等称号、设立“行督指挥使”等管理机构、任用藏族上层人士管理
3.女真:设奴儿干督指挥使、封授官号
(二)明清易代
16、17世纪之交,努尔哈赤逐渐统一女真各部
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国号大金,开始进攻明朝
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随即攻占北京,明朝灭亡
1644年,清军入关,打败李自成,进占并迁都北京
小结与作业
讲授:同学们,本节课的新内容我们就学完了,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明朝为了维护统治废除了丞相,设立内阁和厂卫制度,一度出现了内阁倾轧和宦官专权的现象,但这都是在专制皇权加强的框架下的结果;在对外关系上,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宣扬国威,同时东南沿海也面临着倭寇和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对内采取多种措施安抚了蒙古西藏和东北女真;但是封建王朝必然不能永保统治,东北满洲悄然崛起,1644年清军入关,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正式开启。
作业:根据提示的材料,课后思考明朝灭亡的原因
材料一:
崇祯皇帝历来受到人们的同情,然其与明亡推脱不了干系。崇祯太有作为,干涉内阁的正常运行;荒废厂卫,使国家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疑心太重,擅杀朝廷重臣特别是武将,他的有为和无为,以及个人消极的性格,终于导致了严重的毁灭性的后果,落为亡国之君。
——许伟、薛权开《崇祯皇帝与明朝的灭亡》
材料二:
从万历四十七年到崇祯十二年20年间,水、旱、蝗、雹等灾害连年不断,遍及全国。陕西、河南、山东等重灾区,“草根木皮皆尽,乃以人为粮”。农民失业,流散四方,起义此起彼伏。
——刘厚生《明朝何以亡国》
废丞相
设内阁:票拟 批红
厂卫制度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一、政治制度
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板书设计
奠定基础
正式确立
有所发展
达到全盛
明太祖
明成祖
明宣宗
明神宗
设内阁大学士
正式设内阁
授予内阁票拟权
内阁首辅权力膨胀
侍从顾问
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草拟处理意见
部权尽归内阁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板书设计,课前任务单,教学方法,收获笔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