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教学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979396/0-169952796397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教学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979396/0-169952796401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教学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979396/0-169952796404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教学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979396/0-169952796406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教学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979396/0-1699527964072/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教学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979396/0-1699527964097/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教学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979396/0-1699527964122/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教学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979396/0-169952796414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教学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第11课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教学课件,共28页。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中国历史七年级上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情景导入西安汉阳陵博物馆,依托西汉景帝及其皇后王氏同茔[yíng]异穴合葬的阳陵陵园而建,是中国占地面积最大的博物馆。内包括各式人物陶俑、陶塑动物、生活器具、建筑材料、车马器具、兵器等,反映汉代生活的各个方面。跽坐侍女俑铠甲武士俑。彩绘陶鸡塑衣式彩绘文吏俑汉阳陵陶俑秦兵马俑试比较秦兵马俑与汉阳陵陶俑的表情有什么异同? 一、西汉的建立公元前202年 时间: 建立者: 都城:刘邦(汉高祖)长安(今:西安)汉祖起丰沛,承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 ——《咏汉高祖》王珪(唐)西汉初年的社会状况及原因:材料一:“汉兴,接秦之敝(同弊)……民失作业,而大饥馑[jǐn]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材料二:自天子不能具醇驷[chún sì](四匹马的毛色一样) ,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根据材料,说一说,西汉建立之初的社会景象。为什么出现这种景象?为此,汉初统治者的首要问题是什么?①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秦暴政→战争→劳动力流失→田地抛荒→饥荒严重)②人口锐减,社会动荡(暴政、战争、饥荒)经济萧条,国家贫穷1.西汉建立之初社会状况:2.西汉建立之初社会出现如此景象的主要原因:(1)秦朝的残暴统治;(2)秦末的战乱3.汉初统治者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什么?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西汉初年的社会状况及原因:汉初统治者如何治理天下?历史短剧:“与民休息”主要角色:汉高祖,大臣甲,大臣乙情境:面对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的形势,汉高祖应采取何种措施治理天下?汉高祖:(坐牛车出场,愁眉苦脸状)今朕已得天下,然面临诸多困难,不知采取何种政策治理天下?大臣乙:大王莫愁。本臣认为可对刁民使用强政。严刑峻法,严加管理,使天下太平。大臣甲:施暴政,天下更乱!秦朝灭亡就是最好的历史教训!所以要修养生息,方能缓和农民的反抗,终能使大业持久不败。众臣争论不休:……史料分析 材料:刘邦曾说:“我马上打得天下,要诗书何用!”陆贾反驳说:“马上得到天下,岂能在马上治理!”“事逾烦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奸逾炽,兵马益设而敌人愈多。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陆贾《新语》二、休养生息政策含义: 即在社会大动荡或长期战争之后,统治者不搞劳民伤财、严刑峻法的统治,改以宽刑薄赋的政策,保养民力,增殖人口,恢复元气,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休养生息”乃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体现。休:休整 养:滋养休养:休息保养 生:生产 息:子息(子嗣)生息:人口繁殖1、“兵皆罢归家。”2、“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3、“令各(流亡的百姓)归其县,复故爵、田宅 ”4、“减田租,复十五税一。”鼓励农桑解甲归田轻徭薄赋释奴为民汉高祖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二、休养生息政策作用: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史料分析 材料:西汉初年“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到了文景之世,“流民既归,户口亦息,列侯大者至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富厚如之”。 ——剪伯赞《中国史纲要》刘邦秦十五税一刘邦秦朝三、“文景之治”汉文帝刘恒(前202年—前157年)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汉惠帝刘盈之弟,西汉第三位皇帝。汉景帝刘启(前188年—前141年),汉文帝刘恒长子,西汉第四位皇帝。 材料一: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zī chéng](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 ——《汉书·文帝纪第四》 材料二: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纪第五》汉文帝、汉景帝休养生息的措施: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思考:为什么要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农业收入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保障人民基本生存,社会安定。材料三:赋税的征收秦朝:三分之二汉高祖时:十五税一文帝、景帝时:三十税一进一步减轻赋税农民的负担进一步减轻↓生产积极性再一次得到提高↑材料四:徭役的次数减轻徭役材料五: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dàn] ,肉二十斤;九十已上,又赐帛[bó] 人二匹,絮(粗的丝绵)三斤。 ——《汉书·文帝纪第四》从材料中,反映了文帝的什么政策?体现了中国古代什么优秀传统?养老敬老尊老重孝 体现文帝和景帝什么样的施政理念?重视“以德化民”故事:缇萦救父缇萦上书说:“我的父亲担任官吏,齐地的人都说他清廉公平,如今犯法应当获罪受刑。我为受刑而死的人不能复生感到悲痛,而受过刑的人不能再长出新的肢体,即使想改过自新,也没办法了。我希望舍身做官府中的女仆来赎父亲的罪过,让他能改过自新。”她的书信被汉文帝听到后为她的意愿感到悲伤,这一年也废除了肉刑法。缇萦:勇敢,孝顺汉文帝:圣明,体恤百姓材料六:文帝:废除连坐,废除肉刑。把割鼻子改为打三百板子,把斩去左脚改为打五百板子,把斩右趾(斩去右脚)改为弃市(死刑);材料七:景帝:针对笞[chī]刑(竹、木板责打),一是减少笞数,二是规定刑具规格、受刑部位和行刑程序。 废除一些严刑峻法历史上重要的刑法制度改革汉文帝陵墓材料八:汉文帝一生主张节俭,在死前,在遗诏中痛斥厚葬的陋俗,“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要求为自己从简办丧事,对修建他的陵墓,要求不许用金、银、铜等装饰,只可用瓦器。秦始皇帝陵 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三、“文景之治”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 文景之治 ”。 文景之治: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治世局面奠定了汉代国富民强的物质基础,为汉武帝时期西汉鼎盛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条件。材料:“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大汉朝开国以来七十多年之间,国家安定。只要不遇上洪涝和干旱的灾祸,老百姓就人人保暖,家家富裕。) ——《史记》休养生息政策①解甲归田,释奴为民;②重视农业生产;③轻徭薄赋,减轻徭役等①注重农业生产,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②“以德化民”;③废除严刑峻法;④勤俭治国,反对奢侈。经济逐步恢复,社会局势稳定下来。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重视农业生产,采取轻徭薄赋政策赋税徭役刑罚人民物价秦:17岁始,一年数次秦:死刑有十多种,有诛族,连坐汉初:米每石五千钱秦:困苦不堪文景:20岁始,三年一次文景:废除部分严刑峻法文景:米最低每石数十钱文景:天下怀安比一比:秦汉两个朝代统治政策有哪些不同?探究:如果你是农民,你愿意选择生活在秦,还是西汉?为什么?1、秦朝:实行暴政,政治黑暗,滥用民力,失去民心,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社会矛盾尖锐;2、汉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符合西汉的社会现状,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与民休息,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赢得民心,出现了繁荣的治世局面。启 示:统治者要重视民生,要以人为本,要注意减轻农民的负担。西汉初建,民生凋敝,政权不稳高祖吸取秦亡教训,稳定政权实行休养生息汉文帝、景帝继续推行修养生息政策出现“文景之治”为汉武帝大一统打下基础课堂小结随堂练习1.“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这首诗描写了哪一朝代的建立过程( )A.西汉 B.东汉 C.西晋 D.东晋2.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 B.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C.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D.解除朝中大将兵权AC随堂练习A3、“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 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③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④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稳定 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儒家思想进行统治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一、西汉的建立二、休养生息政策 三、“文景之治”时间:公元前202年都城:长安建立者:汉高祖刘邦背景:社会经济萧条,人口锐减,土地荒芜汉高祖措施: ①解甲归田,释奴为民 ②轻徭薄赋,十五税一作用:汉初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①注重农业,三十税一措施: ②以德化民 ③勤俭治国作用: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课堂提升:根据本课所学,设计本课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