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河南省名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化学期中模拟卷(三)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化学期中模拟卷(三),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各组变化中,都是化学变化的是( )
A.石蜡熔化、纸张燃烧
B.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电解水制氢气
C.钢铁生锈、粮食酿酒
D.净水器中用活性炭除杂、湿衣服晾干
2.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的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 )
A.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
B.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
C.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
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
3.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B. 水的净化
C.燃料的燃烧D. 风力发电
4.下列传统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淅川版画B.浚县石刻C.洛阳竹编D.汝州瓷器
5.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减少
B.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在化学反应前后其性质不发生改变
D.制氧气时,催化剂不能增加氧气的质量
6.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过量的白磷放入容积为40mL的试管中,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通过导管与容积为60mL且润滑性很好的注射器组成如图的实验装置,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必须等实验结束装置冷却到室温之后再读数
C.若不使用弹簧夹,整个实验过程中活塞前沿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动直至停在12mL刻度处
D.若先夹紧弹簧夹,实验结束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活塞前沿移动到12mL刻度处
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会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8.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雾,放出大量的热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物质
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倒入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9.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氢气燃烧生成水﹣﹣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了改变
B.汞变成汞蒸气体积变大﹣﹣温度升高、原子变大
C.墙内并花墙外香﹣﹣分子不断运动
D.过氧化氢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
10.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
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态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氧气可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
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11.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原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A.AB.BC.CD.D
12.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B.加热液体
C.蒸发结晶D.移走蒸发皿
13.等质量的二氧化碳和水中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
A.22:9B.2:11C.9:11D.2:1
14.水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冰和水的共存物属于纯净物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C.可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
D.水汽化时体积增大是因水分子变大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5.写出下列错误操作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1)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
(2)取用细口瓶中的液体,细口瓶的标签没有正对手心 .
(3)给试管加热时,试管外壁附有水珠 .
16.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时,点燃蜡烛,将木条横放在火焰上,发现与外焰接触的部分最先碳化,原因是 ;熄灭蜡烛,可以看到灯芯上冒出一股白烟,用火柴点燃白烟,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 性,白烟是 。
17.工业上制取氧气主要有如图步骤。
(1)步骤①中发生的变化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从步骤②中可以得出N2的沸点比O2的沸点要 (填“高”或“低”);
(3)图中“剩余液体”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18.对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如如图,请你分析归纳:
(1)此表中每纵行原子的共同点是 ;
(2)此表中每横行原子的共同点是 ;
(3)第一纵行钠元素下的钾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能为 。
19.按要求写出对应的化学符号:
①3个碳酸根离子 ;
②n个过氧化氢分子 ;
③2个铁原子 ;
④氯化钠中钠元素显正一价 .
三.实验题(共2小题)
20.在“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用小刀从蜡烛上切下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密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的密度。点燃蜡烛,将火柴梗按如图所示迅速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可以看到 处的火柴梗变黑。将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观察到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有 生成。
21.化学离不开实验,如图是同学们制取氧气的实验。
(1)仪器X的名称 ,B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要制取较为纯净的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该实验的主要步骤有:a将导气管移出水槽:b加热;c装药品;d收集;e熄灭酒精灯;f检查装置气密性。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检查该实验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
(3)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 。
(4)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加热固体硫酸铵和固体熟石灰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则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氨气的装置是 (填序号)。
(5)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应从 (填“a”或“b”)端通入氧气,A和G装置均可制取氧气,与A相比较,G的主要优点是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C;2.B;3.C;4.D;5.D;6.C;7.C;8.B;9.B;10.A;11.C;12.C;13.C;14.D;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5.引起火灾;残留的药液流下腐蚀标签;试管炸裂; 16.外焰温度最高;可燃;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17.物理变化;低;混合物; 18.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19.3CO32﹣;nH2O2;2Fe;Cl;
三.实验题(共2小题)
20.小于;a;水; 21.酒精灯;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氯酸钾氯化钾+氧气;fcbdae;将导管置于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H2O2H2O+O2;B;E或F;a;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3/11/1 11:12:37;用户:初中化学;邮箱:xueshen03@xyh.cm;学号:30236074现象或事实
微观解释
A.
墙内开花墙外香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中
B.
H2O2和H2O的化学性质不同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C.
物质热胀冷缩
分子的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D.
10mL水和10mL酒精混合体积小于20mL
分子之间有间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三化学期中模拟卷一(原卷),共8页。
这是一份初三化学期中模拟卷二(原卷),共10页。
这是一份初三化学期中模拟卷二(解析),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