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重点篇目】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重点篇目过关检测卷
【重点篇目】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重点篇目过关检测卷 20.《琵琶行(并序)》-过关检测卷
展开
这是一份【重点篇目】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重点篇目过关检测卷 20.《琵琶行(并序)》-过关检测卷,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湓浦口(pén) 贾人(ɡǔ) 六幺(yā) 迁谪(dí)
B.江浸月(jìn) 拨弦(xián) 幽咽(yè) 转徙(xǐ)
C.虾蟆陵(há) 船舫(fǎnɡ) 衣裳(shánɡ) 信手(xìn)
D.琵琶行(xínɡ) 慢捻(liǎn) 荻花(dí) 钿头(diàn)
【答案】B
【详解】A项迁谪zhé;C项衣裳chánɡ;D项慢捻niǎn。
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曲罢悯然 钿头银蓖 司马青衫 枫叶荻花
B.转徒江湖 漂沦憔悴 梦啼妆泪 谪居卧病
C.轻拢慢捻 天涯沦落 幽咽泉流 忧愁暗恨
D.东船西舫 恬然自安 添酒回灯 暮去朝来
【答案】D
【详解】A项“蓖”应为“篦”; B项“徒”应为“徙”;C项“忧”应为“幽”。
3.下列各句中,加点内容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对这项“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拆迁政策,村民依然很不满意,看来政策的制定还是没有从村民的角度出发。
B.他们都是匆匆过客,“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使得每一个漂泊者都感受着同样的悲欢离合。
C.混迹官场十多年,绞尽了脑汁,费尽了心思,到如今,依然是“司马青衫”,连个七品芝麻官都没有混上。
D.面对仇敌,打不能打,杀不能杀,他牙关紧咬,两眼喷火,却一言未发,只把扣住扳机的手指松开按上,按上松开。《我的兄弟叫顺溜》一剧中,对于这场戏的处理可以说做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完全靠演员的表情、动作来凸显人物内心。
【答案】C
【详解】A项,“千呼万唤始出来”是说大众都很期待看到某种东西等了很久以后终于出来了,而且符合大众的口味。使用正确。B项,“同是天涯沦落人”大家都是有不幸的遭遇的人,近似同病相怜。使用正确。C项,“司马青衫”常用来形容极度悲伤的情感。这里说他混迹官场多年依然没有升迁,此处望文生义。D项,“此时无声胜有声”默默无声却比有声更感人。使用正确。
4.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和十年”中的“元和”是唐宪宗李纯的年号。所谓“年号”,即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为汉武帝首创。
B.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有的是有联系的,如杜甫,字子美,“甫”与“子美”的意思十分相近;而有的却毫无联系,如白居易,字乐天。
C.“江州司马青衫湿”中,“司马”是州刺史的副职,有职无权;“青衫”指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黑色,后借指失意的官员。
D.“名属教坊第一部”中的“教坊”是中国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机构,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舞蹈、百戏的教习、演出等事务。
【答案】B
【详解】本题B项说法有误。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有一定的联系,白居易,字乐天,名与字之间有因果关系,“居易”是因,“乐天”是果,因为身处安宁之境地,所以知命而乐天。
5.“左迁”、“出官”、“迁谪"等词涉及到古代官职制度。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三个词都表示白居易被贬官降职。
B.“左迁”是贬官降职的意思,与之相反的是“升迁”、“拜”、“除”等。
C.“出官”是外出做官,不涉及官职升降。
D.“迁谪”是贬官的意思。“迁”是指官职的变化,“谪”是被罚流放或贬职的意思。
【答案】C
【详解】“出官”古代称由京官调任地方官为出官。
6.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快弹数曲 快:赶忙
B.曲罢悯然 悯然:忧郁的样子
C.低眉信手续续弹 续续:一个接一个
D.秋月春风等闲度 等闲:随便地,轻易地
【答案】A
【详解】A.快:畅快。
7.下列加点的词语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不同类型的一项是( )
A.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C.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D.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答案】D
【详解】A.用制作乐器的“丝竹”代指乐器,“丝竹”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B.借“管弦”来代指音乐,“管弦”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C.“青衫”是官服代称,此处代指白居易,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D.“冰下”是视觉感受,此处用来形容听觉,“冰下”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
8.下列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B.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C.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D.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答案】D
【详解】A.“因为”这里的意思是“于是创作”。B.“颜色”这里指容颜。C.“突出”这里是两个词,“突然、冲出”的意思。D.“今年”与今义同。
9.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A.举酒欲饮无管弦B.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C.商人重利轻别离D.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答案】D
【详解】例句,酒,名词作动词,摆酒。A.管弦,代指指音乐。没有活用。B.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C.重、轻。形容词意动用法词,以……为重,以……为轻。D.歌:名词作动词,作歌。
10.从下面选出一个从侧面描写琵琶弹奏精彩的句子( )
A.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B.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C.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D.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答案】B
11.对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动作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
B.“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如急雨”“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
C.“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耳接不暇的感觉。
D.“间关”一句继续写了旋律的变化,用“莺语花底”这一美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答案】C
【详解】并不是“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而是“以声写声”,用大小珠子落玉盘的声音写琵琶弹奏的清脆悦耳。
12.对以下部分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冰泉”“凝绝”两句写出了音乐的又一境界。幽咽之声,悲抑哽塞,好像“泉流冰下”,用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
B.邀请琵琶女经历了一个“千呼万唤”的过程。这说明琵琶女对邀请者极为不满,甚至怀疑邀请者不是什么好人。
C.“银瓶”“铁骑”两句表现了“声暂歇”后力量的大爆发,同时,这两句也将音乐的魅力推向了高潮。
D.“曲终”“四弦”两句写出了音乐进入到高潮时戛然而止,乐曲虽终,但由音乐而产生的惊心动魄、回肠荡气的艺术魅力并没有因此而消失。
【答案】B
13.选出对“别时茫茫江浸月”理解正确的一项( )
A.告别友人时,心中一片茫然,江水中月影迷离,似弥漫着诗人的陶醉之情。
B.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弥散着的是诗人挥洒不去的离愁别绪。
C.情景交融,点洒出哀伤之别的幽愁怨恨像茫茫江水。
D.诗人的心情已被融化在这一片迷离的月色之中。
【答案】B
【详解】用反选排除法,A“陶醉之情”错,C“怨恨”错,D说诗人的心情“融化”在月色之中,是错误的分析。
14.对下列描写琵琶女形象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不仅准确生动地表现了琶琶女的神态,还暗示出她此时幽愁暗恨的复杂心理。
B.“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叙述人物动作神情,也表现了歌女讲
述身世前的感情起伏。
C.“自言本是京城女”,诗人以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笔调,写了琵琶女当年高贵的身份,道出歌女不甘沦落天涯的心态。
D.“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叙其身价之高,色艺之绝,红极一时,哄动京城的辉煌。
【答案】C
15.“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诗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
A.以景色的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激昂。
B.以听众的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激昂。
C.以景色烘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
D.以听众的静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
【答案】C
16.《琵琶行》序言中有“因为长句,歌以赠之”一句,说明了诗人的写作动机。对诗人的写作动机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是为了排遣自己谪居江州后的郁闷心情。
B.是为了抒发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C.既是为了表达对琵琶女悲惨遭遇的同情,又是为了抒发自己与琵琶女共有的“天涯沦落人”的感情。
D.以上三种都不是,写此诗只是一种偶然事件引起的灵感的触发。
【答案】C
17.下面描写乐曲演奏的语句,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意思是即使大弦小弦一起奏响,那听上去杂乱无章的乐音也如珠玉之声一样清脆悦耳。
B.“大弦”“小弦”两句既用“嘈嘈”“切切”这样的叠词摹声,又用“如急雨”“如私语”比喻,使乐曲旋律形象化。
C.“间关”之声,婉转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像“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D.“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写的是当乐曲短时休止时,另外传达出深藏心底的愁思,这无声时刻的感染力更胜过有声之乐。
【答案】A
18.对诗句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该句表现了诗人对弹奏者的尊重,“欲语迟”三字,用语精练,直接刻画出琵琶女的持重和绝不轻浮的性格特征。
B.“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不仅表现了诗人热情相邀、急于相见的心情,又精练而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的矛盾复杂的心情,本不愿出场又迫不得已。“半遮面”是一处很典型的细节描写,也是一个特写镜头,生动地表现出琵琶女的羞涩情态。
C.“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是描写琵琶女调弦校音的动作,进而表现她此时已进入乐曲的境界之中,也显示了琵琶女演奏的才能和丰富的感情。
D.“轻拢慢捻抹复挑”,写出了琵琶女指法的娴熟。轻轻的拢,慢慢的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一连串的动作,具体地表现了琵琶女扣弦、揉弦、顺弦、回拨弦的动作熟练,技艺精湛。
【答案】A
【详解】A项人物未出场露面,应是个人感受,并非直接刻画。
19.对诗中描写有关音乐的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同时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使读者在想象中亲聆琵琶女的美妙音乐和旋律的发展变化。
B.从“大弦嘈嘈如急雨”至“大珠小珠落玉盘”可理解为第一乐段,兼用比喻和摹声,分写大弦和小弦,二者交错进行而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声,表现了乐音的急切,圆润清脆。
C.第二乐段从“间关莺语花底滑”至“此时无声胜有声”,“间关”句表现了乐音的婉转、流畅、动听,接着描写乐音由低沉至缓慢半终止的状态,“此时无声胜有声”提供给读者充分的思维空间,激发人的想象力,从而深化了人们对诗人所描绘的琵琶乐音的玩味和品评。
D.第三乐段一开始就是“银瓶乍破水浆迸”,这是音乐高潮到来的信号;“铁骑突出刀枪鸣”,乐音激越雄壮,强化了热烈而紧张的场面,是音乐的高潮所在;乐曲的终止也写得非常精彩,“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写出了琵琶乐曲终止时的特点,撕心裂肺戛然而止,与“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一样,均从侧面烘托,使听众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韵味中。
【答案】D
【详解】并非一样,前者未从侧面烘托。
20. 《琵琶行》中抒发诗人和琵琶女同病相怜感慨的诗句是( )
A.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B.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C.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D.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答案】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点篇目】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重点篇目过关检测卷 2.《善良》-过关检测卷,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列子中没有语病项是,下列各项中说法错误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点篇目】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重点篇目过关检测卷 23.《师说》-过关检测卷,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点篇目】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重点篇目过关检测卷 20.《苏幕遮》-过关检测卷,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范仲淹描述错误的是,下列典故解释错误的是,分析这首词的写作技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