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篇目】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重点篇目过关检测卷 23.《师说》-过关检测卷
展开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郯子(tán) 贻(yí) 解惑(huò) 六艺经传(chuán)
B. 句读(dòu) 聃(rān) 苌弘(cháng) 拘于时(jū)
C. 阿谀(yú) 蟠(pān) 官盛(shèng) 授之书(shòu)
D. 谄媚(chǎn) 襄(xiāng) 嗟乎(jiē) 或否焉(fǒu)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舟辑 骐骥 朽木 蛇鳝之穴 B.镂刻 筋骨 弩马 用心燥也
C.贵贱 解惑 句读 官盛近谀 D.苌弘 佳奖 贻送 耻学于师
3.下列各句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
B.韩愈和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C.韩愈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范仲淹、苏询、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D.“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与“论”相比,随便些。像《捕蛇者说》《马说》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句。读(dòu):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需停顿的地方为“读”。
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步”,跨出两脚为“跬”,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
C.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社会上具有一定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及官吏的统称。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传: 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选自韩愈《师说》)
5.韩愈散文《师说》中“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一句中的“道”,正确的解释是( )
A.道理 B.正道 C.风尚 D.世俗
6.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孰能无惑(疑难问题) 则耻师焉,惑矣(疑惑)
B.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 吾师道也(学习)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注释或解释经义的著作)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
D.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的原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
7.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8.对下列各句中“师”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吾从而师之 ③惑而不从师 ④而耻学于师
⑤彼童子之师 ⑥孔子师郯子 ⑦吾师道也 ⑧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A.①③④/②⑤⑦/⑥⑧ B.①②③/④⑥/⑤⑦/⑧
C.①⑤/⑥⑦/②③④/⑧ D.①③④⑤/②⑥/⑦/⑧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郯子之徒
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D.吾从而师之 择师而教之
10.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于”字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而耻学于师 ②其皆出于此乎 ③于其身也
④师不必贤于弟子 ⑤不拘于时 ⑥学于余
A.全相同 B.各不相同 C.只有①⑥相同 D.只有②③⑤相同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有学问的人
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 :知识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很多人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同“授”,传授
12. 在“从师”的问题上,属于作者批评的对象的一项是 ( )
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②士大夫之族 ③圣人 ④君子 ⑤郯子之徒
A.①② B.②③ C.②⑤ D.②④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B.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C.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D.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14.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译文: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译文: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蠢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蠢人之所以成为蠢人,大概是由于这个原因吧。
C.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译文:他和他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那是很使人丢脸的事,以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阿谀奉承。
D.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所以,没有地位高低、年龄大小之分,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古之学者必有师”。第一段正面阐述了教师的作用、从师的必要性和择师的标准。
B. 第二段慨叹师道不传已久,运用对比的手法,把“古之圣人”从师而问与“今之众人”耻学于师,为子择师与自己不从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分别对比,批判了社会上轻视师道的不良风气。
C. 第三段以孔子从师的范例,进一步阐明教师的作用和“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道理。
D. 最后一段说明写作本文的缘起,这本属于附记性质,但作者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又一次强调了他的观点。
【重点篇目】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重点篇目过关检测卷 21.《雨霖铃》-过关检测卷: 这是一份【重点篇目】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重点篇目过关检测卷 21.《雨霖铃》-过关检测卷,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默写,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点篇目】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重点篇目过关检测卷 20.《苏幕遮》-过关检测卷: 这是一份【重点篇目】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重点篇目过关检测卷 20.《苏幕遮》-过关检测卷,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范仲淹描述错误的是,下列典故解释错误的是,分析这首词的写作技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点篇目】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重点篇目过关检测卷 18.《采薇》-过关检测卷: 这是一份【重点篇目】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重点篇目过关检测卷 18.《采薇》-过关检测卷,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