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六章电压电阻单元测试卷1新版新人教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940224/0-169840175955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六章电压电阻单元测试卷1新版新人教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940224/0-169840175964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六章电压电阻单元测试卷1新版新人教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940224/0-169840175967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3新版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单元测试卷(18份)
2023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六章电压电阻单元测试卷1新版新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六章电压电阻单元测试卷1新版新人教版,共24页。
《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3V,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则( )
A.电压表的示数为3V B.电流表将被烧坏
C.灯L1不亮、灯L2亮 D.两只灯都将被烧坏
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后,发现电压表的指针仍指“零”处,其原因不可能是( )
A.L2灯丝断了,其他完好 B.L1灯丝断了,其他完好
C.灯L1发生短路 D.电压表因接线不牢而开路
3.张兰同学在做“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实验时,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灯L1和L2都不亮,她用电压表去检测电路的故障,她将电压表先并联在灯L1两端时发现电压表没有示数,灯都不亮;然后并接在灯L2两端时发现两灯均不亮,但电压表有示数,则( )
A.灯L1短路 B.灯 L1断路 C.灯L2断 D.灯L2短路
4.如图所示是小红测定小灯泡电阻的电路图,当闭合开关S时,发现灯L不亮,电流表、电压表均无示数.若电路故障只出现在灯L和变阻器R中的一处,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灯L短路 B.灯L断路 C.变阻器R短路 D.变阻器R断路
5.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开关S闭合时,电表的示数变化情况是( )
A.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
B.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均变小
C.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均变大
D.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
6.超导现象是20世纪的重大发现之一,科学家发现某些物质在温度很低时,如铅在﹣265.95℃以下,电阻就变成零.若常温下超导体研制成功,则超导体适合做( )
A.保险丝 B.输电线
C.滑动变阻器的线圈 D.电炉丝
7.以下有关电阻的观点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
A.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
B.导体被加热后,电阻一般会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一个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电流越大,则它的电阻就越小
D.导体的电阻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8.照明电路中的一个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为R1,不工作时的电阻为R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R1>R2 B.R1<R2 C.R1=R2 D.无法确定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小
B.滑动变阻器不管怎样接到电路中都能起到改变电阻的作用
C.在闭合开关之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调到阻值最小
D.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不仅能起到改变电阻的作用,而还能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10.给你两根长度相同但横截面积不同的镍铬合金线、一个电源、一只电流表、一只滑动变阻器、一个开关、若干根导线,现需要研究的课题有:①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的关系;②导体的电阻跟它的横截面积的关系;③导体的电阻跟它的材料的关系.利用上述实验器材,可以完成的研究课题是( )
A.只有① B.只有② C.①和② D.①、②和③
11.在如图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电压表的读数是3V;当开关S1断开,S2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是5V,则S1断开时,灯L1和L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
A.2V和3V B.3V和2V C.2V和8V D.2V和5V
12.有甲、乙、丙、丁四根导线,其中甲、乙、丙三根是铜线,丁是镍铬合金线.甲、乙导线粗细相同,甲比乙短、乙、丙两导线长短一样,乙比丙粗,丙、丁长短粗细相同,则四根导线按其电阻大小排列是( )
A.R甲>R乙>R丙>R丁 B.R丁>R丙>R乙>R甲
C.R丙>R乙>R甲>R丁 D.R乙>R丁>R甲>R丙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为一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现往R1上擦一些酒精后,热敏电阻的温度 (升高/降低),电流表的读数 (变大/变小).
14.如图所示,在图甲、乙的○内填上适当电表符号,要求闭合开关后灯泡都能发光.
15.调节收音机音量的旋钮开关,实际上是一个 ,它的原理是 ,在电路中起的作用是 .
16.如图是大型电子地磅的电路图.当称重物时,在压力作用下滑片P向下端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 ,电流表的示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样把电流对应的重量刻在电流表的刻度盘上,就可以读出被称物体的重量.
17.小明用两节干电池和一个灯泡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用来探究铅笔芯AB的导电性.闭合开关后发现灯泡能发光,这说明铅笔芯是 ,发出微弱的光说明有 通过灯泡,当P向右移动时灯泡亮度增大,说明铅笔芯接入电路的电阻 (选填增大或减小),这个实验说明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 有关.
18.用灯泡、导线、开关和钨丝组成串联电路如图,闭合开关,小灯泡发光.再用酒精灯对钨丝进行加热,会发现灯泡亮度变 ,由此你可以得出结论是 .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3+4+9+6=22分)
19.图中给出了几种元件,在图上用笔画线表示导线把电路元件连接起来,要求L1、L2并联,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通过L2的电流大小,滑片P向右移动时灯L2变亮.
20.实验课上,老师拿出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板,当开关S闭合后发现,灯L不亮,现已确定是由于灯L的短路或断路引起的.要求检测是哪一种故障.小羽同学做了如图乙的检测电图.将故障电路的开关S断开,分别把M、N接到a、b的接线柱上.若检测灯亮,则故障是 ;若检测灯不亮,则故障是 .
21.如图1所示的实验器材,现用电流表、电压表分别测出通过灯泡的电流和灯泡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电流约为0.5A,并用变阻器改变小灯泡的电流,要求滑片向右滑动时灯泡变亮.
(1)按要求连接实物图.
(2)在图2虚线框内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3)在闭合开关前,滑动片P应调到 端.
(4)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
(5)当接变阻器的 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的两种情况下,灯泡很亮,移动变阻器不起变阻作用.
22.小华通过调查发现,人们选择电线时都尽可能选择铜线,并且要较粗的,都是从电阻的角度来考虑的,于是他想导体的电阻是否与导体的 和 有关,他设计并完成了实验,填写到表.观察表并回答:
(1)通过对该表格的分析只能得出 导体的电阻与 有关.
(2)如果要知道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在导线选择上应选取 和长度相同,而 不同的导线.
导线情况
亮度
材料
长度(m)
面积(mm2)
铜
1
1
亮
铁
1
1
较亮
镍
1
1
暗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3V,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则( )
A.电压表的示数为3V B.电流表将被烧坏
C.灯L1不亮、灯L2亮 D.两只灯都将被烧坏
【考点】电路的动态分析.
【专题】应用题;电路变化分析综合题.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两灯泡和电压表被短路,电流从正极出发,经电流表后,直接回到电源的负极;然后根据短路特点得出电路现象.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两灯泡和电压表被短路,电流从正极出发,经电流表后,直接回到电源的负极,
∵用电器短路时,不能工作,
∴两灯泡不亮且不会被烧坏,电压表无示数,故ACD不正确,
∵电源短路时,电流过大,会烧坏电源和电流表,
∴电流表将被烧坏,故B正确.
故选B.
【点评】分析好开关闭合后电路的连接方式和利用好电路的三种状态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后,发现电压表的指针仍指“零”处,其原因不可能是( )
A.L2灯丝断了,其他完好 B.L1灯丝断了,其他完好
C.灯L1发生短路 D.电压表因接线不牢而开路
【考点】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
【分析】若电压表没有读数,则可能是所并联的地方短路或其他地方开路了,或电压表本身没有接好.
【解答】解:A、可能,L2灯丝断了,电压表的两个接线柱不能都接到电源两极上,故没有示数.
B、不可能,当L1灯丝断了,其他完好,电压表能通过L2接到电源,应有示数.
C、可能,当灯L1发生短路时,它两端没有电压.
D、可能,电压表因接线不牢而开路,故没有示数.
故选B.
【点评】用电压表判断故障时,若电压表有读数,可能是所并联的地方开路或其他地方短路了,若电压表没有读数,则可能是所并联的地方短路或其他地方开路了.
3.张兰同学在做“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实验时,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灯L1和L2都不亮,她用电压表去检测电路的故障,她将电压表先并联在灯L1两端时发现电压表没有示数,灯都不亮;然后并接在灯L2两端时发现两灯均不亮,但电压表有示数,则( )
A.灯L1短路 B.灯 L1断路 C.灯L2断 D.灯L2短路
【考点】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
【专题】电流和电路.
【分析】电路故障分为短路和断路.短路时电路中还有电流,有灯泡会亮.断路时,电路中没有电流,灯泡不亮.
【解答】解:将电压表接到L1两端时,电压表没有示数,说明灯泡L1完好;
将电压表接到L2两端时,电压表有示数,灯泡都不亮,说明灯泡说明灯L2断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用电压表判断电路中的故障,要记住短路和断路的区别以仪表表在电路中的不同特征.
4.如图所示是小红测定小灯泡电阻的电路图,当闭合开关S时,发现灯L不亮,电流表、电压表均无示数.若电路故障只出现在灯L和变阻器R中的一处,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灯L短路 B.灯L断路 C.变阻器R短路 D.变阻器R断路
【考点】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
【专题】压轴题;推理法;图析法.
【分析】灯泡不亮说明电路某处断路或灯短路;
若电压表无示数,说明电压表被短路或与电源不能相通;
电流表无示数说明是某处断路或电流表短路;综合分析进行判断.
【解答】解:A、灯泡L短路,灯不亮,电压表示数为0,电流表有示数,不符合题意,故A错;
B、灯泡L发生断路,灯不亮,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与电源正负极之间连接是连通的,电压表有示数;电压表的电阻无限大,使得电路中的电流为0,电流表的示数为0,不符合题意,故B错;
C、变阻器短路,灯亮,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有示数,不符合题意,故C错;
D、变阻器断路,灯不亮,电流表和电压表都无示数,符合题意,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利用电流表、电压表判断电路故障的分析能力,电路故障分短路和开路两种情况,平时做实验时试一试,多总结、提高分析能力.
5.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开关S闭合时,电表的示数变化情况是( )
A.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
B.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均变小
C.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均变大
D.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电流表的使用;电压表的读数方法;电阻的串联.
【专题】应用题;动态预测题.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当开关S断开时,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当开关S闭合时,电路为R2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电流表被短路,据此判断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确定电压表示数的变化.
【解答】解:开关断开时,等效电路图如图1所示;开关闭合时,等效电路图如图2所示.
∵开关S闭合前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闭合后测电源的电压;
∴根据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可知,开关S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开关S闭合前电流表测图1中的电流,闭合后被短路,
∴开关S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是开关闭合前后电路连接方式的辨别和电表所测电路原件的判断.
6.超导现象是20世纪的重大发现之一,科学家发现某些物质在温度很低时,如铅在﹣265.95℃以下,电阻就变成零.若常温下超导体研制成功,则超导体适合做( )
A.保险丝 B.输电线
C.滑动变阻器的线圈 D.电炉丝
【考点】超导体在磁悬浮列车、超导输电的应用;超导体的特点;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熔断器的作用及保险丝的选择方法;电热.
【专题】应用题;信息给予题.
【分析】由于超导体的电阻为0,则没有内能的产生,不会放热.
根据这一特点,分析选项.
【解答】解:A、保险丝的作用,是当电流过大时,自动熔断来保护电路.
B、用超导体做输电线,可以有效地减小电能的损耗.
C、线圈的电阻较大,通过滑片位置的改变可以进行调节.
D、电炉丝需要电阻较大的材料,才能发出较多的热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超导体具体应用,需要从使用目的上和其他用电器进行区分.
7.以下有关电阻的观点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
A.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
B.导体被加热后,电阻一般会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一个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电流越大,则它的电阻就越小
D.导体的电阻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考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专题】电压和电阻.
【分析】电阻是导体本身的阻碍电流的性质,其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而与导体两端的电压、通过的电流无关.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影响导体电阻的大小的因素有: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还与温度有关,因此,不同的导体,材料不同,所以电阻一般不同,故A不符合题意;
B、电阻的大小与电阻丝的温度有关,大多数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灯丝;也有少数导体,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B不符合题意;
C、电阻大小取决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温度有关,与导体两端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的电流越大,但电阻不变,故C符合题意;
D、影响导体电阻的大小的因素有: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还与温度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是一道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我们要知道电阻的大小和电压和电流无关.
8.照明电路中的一个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为R1,不工作时的电阻为R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R1>R2 B.R1<R2 C.R1=R2 D.无法确定
【考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专题】电压和电阻.
【分析】影响电阻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温度.
【解答】解:因为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灯丝工作时,电阻较大,即R1>R2.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灯丝的电阻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小
B.滑动变阻器不管怎样接到电路中都能起到改变电阻的作用
C.在闭合开关之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调到阻值最小
D.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不仅能起到改变电阻的作用,而还能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考点】电阻;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专题】电压和电阻.
【分析】(1)导体的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反映了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电阻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与导体中的电流、导体两端的电压大小无关.
(2)滑动变阻器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改变电阻的大小;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使用时,必须上下接线柱任选一个;且滑片要滑到阻值最大处.
【解答】解:A、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导体的电阻就越大;故A错误;
B、滑动变阻器使用时,必须上下接线柱任选一个;故B错误;
C、滑动变阻器使用时,滑片要滑到阻值最大处,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故C错误;
D、滑动变阻器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改变电阻的大小,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深入理解电阻概念和滑动变阻器的原理、使用规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0.给你两根长度相同但横截面积不同的镍铬合金线、一个电源、一只电流表、一只滑动变阻器、一个开关、若干根导线,现需要研究的课题有:①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的关系;②导体的电阻跟它的横截面积的关系;③导体的电阻跟它的材料的关系.利用上述实验器材,可以完成的研究课题是( )
A.只有① B.只有② C.①和② D.①、②和③
【考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路,要探究电阻与某个因素的关系,就要保证这个因素要不同,其他的因素都一样.
要探究电阻跟长度的关系,要保证材料和横截面积不变改变长度.
要探究电阻跟横截面积的关系,要保证材料和长度不变改变横截面积.
要探究电阻跟材料的关系,要保证长度和横截面积不变改变材料.
【解答】解:①在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时,需要控制长度相同、材料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实验器材,而两根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均匀的镍铬合金线正好符合实验要求;
②在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导体长度的关系时,要有材料相同、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的实验器材,我们可以把其中一根合金丝截断,这样就会有长度不同,材料相同、横截面积相同的实验器材,可以实验;
③探究导体的电阻跟它的材料的关系,应控制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都相等而材料不同,由题意可知,两合金线的材料相同,因此不能探究导体的电阻跟它的材料的关系,故③错误;
由以上分析可知,可以验证①②,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在运用控制变量法时,要注意控制好变量.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路,在探究物理量与某个因素的关系,就要保证这个因素要不同,其他的因素都要相同.
11.在如图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电压表的读数是3V;当开关S1断开,S2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是5V,则S1断开时,灯L1和L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
A.2V和3V B.3V和2V C.2V和8V D.2V和5V
【考点】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专题】应用题;电压和电阻.
【分析】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两灯泡串联,电压表测L1两端的电压;当Sl、S2都闭合时,灯泡L2短路,电压表测量的是电源电压;当S1断开、S2闭合时,两灯泡串联,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
【解答】解:在如图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电压表测L1两端的电压,即为3V;
当Sl、S2都闭合时,灯泡L2短路,电压表测量的是电源电压,即为5V;故S1断开时,灯L1和L2串联,故L2的电压是:5V﹣3V=2V;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压表的使用和串联电路的电压的特点,分清各种情况下电路的连接方式和电压表所测的电路元件是关键.
12.有甲、乙、丙、丁四根导线,其中甲、乙、丙三根是铜线,丁是镍铬合金线.甲、乙导线粗细相同,甲比乙短、乙、丙两导线长短一样,乙比丙粗,丙、丁长短粗细相同,则四根导线按其电阻大小排列是( )
A.R甲>R乙>R丙>R丁 B.R丁>R丙>R乙>R甲
C.R丙>R乙>R甲>R丁 D.R乙>R丁>R甲>R丙
【考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专题】应用题;推理法.
【分析】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是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并且与长度成正比,与横截面积成反比;要比较不同导体的电阻大小,就要从以上三个因素入手考虑.
【解答】解:甲和乙都是铜导线,材料相同,横截面积相同,但乙比甲长,由于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成正比,所以乙的电阻大于甲的电阻.
丙和乙都是铜导线,材料相同,长度相同,但乙比丙粗,即乙的横截面积大,由于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成反比,所以乙的电阻小于丙的电阻.
丙和丁的长度、横截面积都相同,但材料不同,由于镍铬合金的电阻率大于铜的电阻率,所以在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的情况下,丙的电阻小于丁的电阻.
综上分析故选:B.
【点评】利用题目中告诉的甲乙丙丁它们之间: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根据欧姆定律确定它们之间电阻的大小关系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为一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现往R1上擦一些酒精后,热敏电阻的温度 降低 (升高/降低),电流表的读数 变小 (变大/变小).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分析】往R1上擦一些酒精后,酒精蒸发,吸收热量,热敏电阻的温度减低.根据欧姆定律,可判断电流表的读数的变化.
【解答】解;(1)往R1上擦一些酒精后,酒精蒸发,吸收热量,热敏电阻的温度减低.
(2)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热敏电阻的温度减低,所以,电阻增大.
根据欧姆定律I=可判断;电流表的读数变小.
故答案是:降低;变小.
【点评】考查了欧姆定律的应用和酒精蒸发吸热的知识点.
14.如图所示,在图甲、乙的○内填上适当电表符号,要求闭合开关后灯泡都能发光.
【考点】电路图及元件符号.
【专题】电流和电路.
【分析】电流表是串联使用的,并且电流表在电路中相当于导线;电压表是并联使用的,并且电压表在电路中相当于开路,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甲:根据电路图可知,上面圈与灯泡并联,因此上面为电压表,下面圈与灯泡串联,因此下面圈为电流表;
乙:如果上面圈为电流表,将形成电源短路,故上面为电压表,为了形成通路,则下面圈为电流表,如下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解题的关键是明白电压表是并联使用,电流表是串联使用.
15.调节收音机音量的旋钮开关,实际上是一个 滑动变阻器 ,它的原理是 改变接入电路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 ,在电路中起的作用是 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
【考点】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专题】电压和电阻.
【分析】收音机的旋钮开关实际上是一个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工作原理:移动滑片改变接入电路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解答】解:收音机的旋钮开关实际上是一个滑动变阻器,移动滑片,改变接入电路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从而能改变收音机的音量.
故答案为:滑动变阻器;改变接入电路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点评】收音机中调节音量的旋钮开关是一种滑动变阻器.
16.如图是大型电子地磅的电路图.当称重物时,在压力作用下滑片P向下端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 变小 ,电流表的示数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样把电流对应的重量刻在电流表的刻度盘上,就可以读出被称物体的重量.
【考点】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欧姆定律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压轴题.
【分析】滑动变阻器是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由图可知,滑片P向下滑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丝长度变短,阻值变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流变大.
【解答】解:滑片P向下滑动→PB段变短→变阻器连入电阻变小→总电阻变小→电流变大
故答案为:变小,变大.
【点评】本题考查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和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此题联系生活,让学生能感受到物理学是有用的.
17.小明用两节干电池和一个灯泡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用来探究铅笔芯AB的导电性.闭合开关后发现灯泡能发光,这说明铅笔芯是 导体 ,发出微弱的光说明有 电流 通过灯泡,当P向右移动时灯泡亮度增大,说明铅笔芯接入电路的电阻 减小 (选填增大或减小),这个实验说明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 长度 有关.
【考点】导体;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欧姆定律的应用.
【专题】实验题.
【分析】灯泡能够发光也就说明了有电流通过灯泡,铅笔芯可以导电是导体.
当P向右移动时灯泡亮度增大,灯泡亮度大说明了通过灯泡的电流大,根据欧姆定律说明电阻小了,划片P向右移动就改变了铅笔芯接入电路的长度,从而得出导体电阻和长度的关系.
【解答】解:闭合开关后发现灯泡能发光,这说明铅笔芯能够导电,是导体,灯泡发光说明有电流通过灯泡;
当P向右移动,铅笔芯接入电路中的长度变大,灯泡亮度增大说明电路中的电流变大,根据可知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灯泡的电阻不变,铅笔芯的电阻变小,从而得出铅笔芯电阻和铅笔芯的长度有关,长度越小,电阻越小.
故答案为:导体;电流;减小;长度.
【点评】此题考查我们对于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我们要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18.用灯泡、导线、开关和钨丝组成串联电路如图,闭合开关,小灯泡发光.再用酒精灯对钨丝进行加热,会发现灯泡亮度变 暗 ,由此你可以得出结论是 钨丝温度升高电阻变大 .
【考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际功率.
【专题】压轴题;定性思想;实验分析法.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电阻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导体的电阻与温度有关,纯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解答】解:电阻与导体的温度有关,对于大多数金属导体而言,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当用酒精灯对钨丝进行加热时,钨丝的温度就会升高,电阻就会增大,此时电路中的电流就会减小,灯泡的亮度就会变暗.
故答案为 暗,钨丝温度升高电阻变大.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阻与温度的关系: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如超导体现象),非金属导体和绝缘体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玻璃加热到红炽状态时也会变为导体).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3+4+9+6=22分)
19.图中给出了几种元件,在图上用笔画线表示导线把电路元件连接起来,要求L1、L2并联,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通过L2的电流大小,滑片P向右移动时灯L2变亮.
【考点】实物的电路连接.
【专题】作图题;电流和电路.
【分析】两灯泡并联,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通过L2的电流大小说明滑动变阻器只与L2串联,滑片P向右移动时灯L2变亮说明电路中的电流变大,电路的总电阻变小,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故必须把右下方接线柱接入电路.
【解答】解:滑动变阻器按一上一下的原则与灯泡L2串联,且必须把右下方接线柱接入电路;然后它们再与灯泡L1并联,开关在干路上,如下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了连接实物电路图,根据题意确定各电路元件的连接方式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0.实验课上,老师拿出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板,当开关S闭合后发现,灯L不亮,现已确定是由于灯L的短路或断路引起的.要求检测是哪一种故障.小羽同学做了如图乙的检测电图.将故障电路的开关S断开,分别把M、N接到a、b的接线柱上.若检测灯亮,则故障是 灯L短路 ;若检测灯不亮,则故障是 灯L断路 .
【考点】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
【分析】分别把M、N接到a、b的接线柱上时,若检测灯亮了,说明是L短路了,若检测灯不能亮,说明L断路了.
【解答】解:分别把M、N接到a、b的接线柱上时,若L没有问题,L与检测灯都应亮,但比较暗,若不亮,说明不能形成通路,是L断路了,若只有检测灯亮,说明L发生短路了.
故本题答案为:灯L短路;灯L断路.
【点评】本题利用灯L与检测电路是否能形成通路来判断电路的故障.
21.如图1所示的实验器材,现用电流表、电压表分别测出通过灯泡的电流和灯泡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电流约为0.5A,并用变阻器改变小灯泡的电流,要求滑片向右滑动时灯泡变亮.
(1)按要求连接实物图.
(2)在图2虚线框内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3)在闭合开关前,滑动片P应调到 左 端.
(4)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保护电路,且通过改变电阻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
(5)当接变阻器的 最上面 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的两种情况下,灯泡很亮,移动变阻器不起变阻作用.
【考点】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专题】实验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根据电源的电压确定电压表的量程且与灯泡并联,根据电路中的电流确定电流表的量程且与灯泡串联,滑动变阻器按一上一下的原则串联在电路中,滑片向右滑动时灯泡变亮说明电路中的电流变大、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则滑动变阻器的右下方接线柱必须接入电路中,然后与电源、开关组成电路;
(2)根据电流流向法按先串后并的原则画出电路图.
(3)闭合开关前,滑片应该打到最大阻值处;
(4)据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分析即可;
(5)当接变阻器的最上面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的两种情况下,灯泡很亮,移动变阻器不起变阻作用.
【解答】解:(1)由电路图可知,电源的电压为3V,所以电压表的量程为0~3V,且与灯泡并联;
电路中电流约为0.5A,所以电流表的量程选0~0.6A,且与灯泡串联;
滑动变阻器的右下方接线柱必须接到电路中,然后把上端的任意接线柱连入电路,最后与开关、电源组成电路,如下图所示:
(2)先画出电源的符合,从正极开始依次画出开关、灯泡、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回到负极,最后电压表并联在灯泡的两端,如下图所示:
(3)闭合开关前,滑片应该打到最大阻值处,所以滑片应该处于最左端;
(4)此时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保护电路,且通过改变电阻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5)当接变阻器的最上面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的两种情况下,灯泡很亮,移动变阻器不起变阻作用.
故答案为:(1)见上图;(2)见上图;(3)左;(4)保护电路,且通过改变电阻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用电器两端的电压;(5)最上面.
【点评】本题考查了实物电路图的连接,关键是会根据电源的电压确定电压表的量程,根据电路中的电流确定电流表的量程,根据灯泡的亮暗判断滑动变阻器下方接线柱的连接.
22.小华通过调查发现,人们选择电线时都尽可能选择铜线,并且要较粗的,都是从电阻的角度来考虑的,于是他想导体的电阻是否与导体的 材料 和 横截面积 有关,他设计并完成了实验,填写到表.观察表并回答:
(1)通过对该表格的分析只能得出 导体的电阻与 材料 有关.
(2)如果要知道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在导线选择上应选取 材料 和长度相同,而 横截面积 不同的导线.
导线情况
亮度
材料
长度(m)
面积(mm2)
铜
1
1
亮
铁
1
1
较亮
镍
1
1
暗
【考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专题】实验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本题考查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在选择材料时的应用.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四个因素有关,实验时温度一般不变,可以不考虑.
研究电阻与材料关系时,要控制长度和横截面积一定,选择两个材料不同的导体;
研究电阻与长度关系时,要控制材料和横截面积一定,选择两个长度不同的导体;
研究电阻与横截面积关系时,要控制材料和长度一定,选择两个横截面积不同的导体.
【解答】解:人们选择铜线而不选择其他,说明与材料有关;选择较粗的,说明与横截面积有关;
(1)表格中的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所以可以得出电阻与材料有关;
(2)比较与与横截面积的关系,需控制材料和长度相同,选择不同的横截面积比较.
故答案为:材料;横截面积;(1)材料;(2)材料;横截面积.
【点评】当被研究的问题与多个因素有关时,研究与一个因素的关系,控制其他因素一定,改变被研究的因素,这是控制变量法,在解题中包括实验设计、实验结论、实验器材的选取等方面都要注意这种思想的表达.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