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学案设计
展开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时间
序号
课型
新授课
编写人
审核人
新课标要求与解读
课程标准:运用图表,解释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说明其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素养要求:
1.结合我国地形、气候特点以及人类活动说明我国耕地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区域认知)
2.结合图文材料,分析耕地资源与国家安全的关系,说明粮食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途径。(综合思维)
3.结合我国当前的粮食问题,从人地关系的角度说明保护耕地对维系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任务一 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
关键能力·方法总结
【典题示例】
【例1】读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图,完成(1)~(2)题。
(1)上图主要反映了我国耕地资源( )
A.人均耕地少 B.空间分布不均
C.质量总体欠佳 D.水土资源配置不佳
(2)影响我国耕地资源集中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候、地质 B.气候、河流 C.地形、河流 D.地形、气候
【知识总结】
1.粮食安全
概念
是指保证人们能够及时得到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
环节
粮食生产、储备、流通、进出口
地位
国家安全的基本物质保障
立场
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
2.粮食安全的内涵
理解粮食安全的内涵可以从粮食的供给和消费两个方面进行。
3.粮食总产量的含义及影响因素
4.我国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的特征及表现
我国人口众多,季风气候显著、干旱区面积广大、多丘陵山地,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具有以下特征:
特征
具体表现
人均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有限
我国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9.5%,但人均耕地面积仅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0%
随着人口持续增长和各类建设用地的扩展,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可开发的后备耕地资源数量少、质量低,开发难度大
耕地质量总体欠佳,退化和污染问题严重
我国约70%的耕地为中、低产田
已垦耕地存在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
遭受“三废”、化肥和农药残留、农膜等污染
耕地空间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置不佳
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季风气候区、东部平原丘陵地区
南方地区水热资源充足,耕地以水田为主,集中了全国90%以上的优等地和高等地,是城镇化与工业化占用优质耕地最为严重的地区
北方地区水热资源有限,耕地以旱地为主,分布着全国75%的中等地和90%的低等地,是我国新增耕地的主要分布区,但新增耕地往往都是质量较低的耕地
西北地区耕地仅分布在水资源条件相对较好的绿洲
农业气象灾害频发,粮食产量年际波动大
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种类多、频率高、强度大
平均每年约有30%的播种面积受灾。在重大水旱灾害发生的年份,我国粮食总产量减少10%以上
5.我国耕地相对短缺原因
任务二 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关键能力·方法总结
【典题示例】
【例2】(2023·马鞍山高二期末)2022年是我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牢牢守住粮食安全这条底线,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对于经济工作“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有着重要意义。据此完成(1)~(3)题。
(1)粮食生产稳字当头关键要稳住( )
A.资金投入 B.市场价格 C.种植面积 D.粮食储备
(2)从源头上保障粮食安全,我国需要积极( )
A.拓宽进口渠道 B.培育优良品种 C.增加牧业比重 D.提高灌溉效率.
(3)面对大国小农的基本农情,解决的根本措施是( )
A.加大宣传引导 B.发展绿色农业 C.提高政策补贴 D.创新经营模式
【知识总结】
1.我国实现粮食安全的最重要途径—增加粮食总产量
(1)增加粮食总产量的重要性
(2)增加粮食总产量的途径
2.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措施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措施
对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影响
扩大农田灌溉面积与防洪排涝、平整土地
扩大农田灌溉面积,能够改善耕地的水热条件,提高耕地质量;防洪排涝、平整土地,可以减轻气象灾害的危害,减少水土流失。
培育推广粮食高产品种,研发综合配套栽培技术
培育推广粮食高产品种,研发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对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影响显著。袁隆平杂交水稻产量从平均亩产300公斤,先后提高到500公斤、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
大力施用农家有机肥和增施化肥
大力施用农家有机肥,有利于耕地的养护,肥力的持续提高;增施化肥,可以迅速提升耕地肥力,促进单产水平。
提高耕地复种指数,发展间作套种
提高耕地复种指数,发展间作套种。能够提高耕地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发挥耕地资源的潜力。
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
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可以有效减少粮食作物的损失。
发展农业机械化
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提高粮食生产效率的有效保证。
3.我国实现粮食安全的其他途径——粮食安全的调节手段
调节手段
具体表现
影 响
通过粮食的跨区调剂,解决粮食生产与消费空间配置不均衡问题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南粮北调”——从有余粮的南方调拨大米到北方
保障北方缺粮地区居民的食用粮需求
自1985年起,“北粮南运”——从北方余粮区流向南方缺粮区的粮食以玉米为主
适应畜牧业发展对饲料用粮的需求
净调出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南、安徽等省区
这些省区都易受农业气象灾害影响,如果同时或大部分遭受重大自然灾害,将严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
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包括谷物和大豆)市场,是我国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以净进口谷物为主,主要进口小麦
解决我国食用粮总量不足与结构性短缺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进出口大体平衡
—
21世纪以来,粮食净进口量持续增加,其中进口大豆约占进口粮食总量的60%,占大豆消费总量的80%以上
充分利用国外自然资源,但过度依赖进口会导致我国大豆和以大豆为原材料的产品受制于他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粮食安全
建立粮食储备
粮食储备是维护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制度,对国家的粮食安全起着“蓄水池”的作用
具有救荒、调节国内外粮食市场秩序、应对突发事件等功能
任务三 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
关键能力·方法总结
【典题示例】
【例3】(2022·青岛高二期末)为确保粮食安全,我国必须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藏粮于地”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藏粮于地”强调可持续的粮食生产能力,即在粮食供过于求时,轮作、休耕一部分土地;在粮食紧缺时,再将这部分土地迅速用于粮食生产;这样通过耕地的增加或减少来维持粮食供求的大体平衡。下图示意我国2016年耕地等级构成。据此完成(1)~(3)题。
(1)与“藏粮于仓”相比,“藏粮于地”会( )
A. 保护土壤肥力B. 减少粮食需求量C. 保障粮食供给D. 增加农药使用量
(2)目前,我国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关键是提高( )
A. 复种指数B. 垦殖指数 C. 耕地质量 D. 农业科技
(3)黄淮海平原土地盐碱化地区实现“藏粮于地”的有效措施是( )
A. 实行精耕细作 B. 采取耕地轮作休耕C. 种植绿肥作物 D. 发展鱼塘台田农业
【知识总结】
1.我国粮食生产的战略、目标和面临的挑战
2.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首要任务
3.我国耕地的保护措施
4.粮食安全的三大支柱
5.我国粮食安全的保障措施
保障粮食数量
确保耕地数量
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进一步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
提高耕地质量
①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试点等项目实施范围; ②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合理轮作和间作套种,减少农业耕作对土壤层的破坏
提高土地利用率
调动和保护好主产区农民种粮积极性和主产区政府抓粮积极性,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
提高粮食单产
主要依靠增加人力、物力和技术投入,从耕地利用率、养分和水热资源保障能力、作物品种和栽培技术、田间管理水平等各个环节,重点推广地理信息技术
其他政策
粮食储备、跨区调剂、加大扶持力度、国际贸易
保障粮食质量
提高耕地质量
减少工业、生活污染耕地土壤;减少耕地的化肥、农药残留; 通过增施有机肥、改变耕作制度、换土、深翻等手段,改良土壤肥力
保障耕地生态安全
推广绿色安全标准化种植技术;提高优质粮食品种种植面积;发展智慧农业;加强综合治理,改善环境安全
6.某国粮食安全状况的分析方法
课时素养评价
(2022·河北沧州高二期末)近年来一些养殖场将未成熟的小麦用作青储饲料(青绿饲料经控制发酵而制成的饲料),对我国粮食安全造成威胁。据此完成1~3题。
1.小麦用作青储饲料将直接导致我国( )
A.耕地质量下降 B.耕地面积萎缩 C.小麦产量下降 D.养殖规模扩大
2.保障我国小麦稳产高产的有效措施是( )
A.加大进口量 B.培育优良品种 C.降低收购价格 D.减少化肥使用
3.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必须( )
A.落实耕地保护制度 B.实施农业企业化管理
C.增加粮食精深加工 D.限制农村劳动力外迁
(2023·河南南阳高二期末)粮食虚拟耕地是指粮食生产过程中占用的耕地资源,即将地区间进行的粮食交易看作是相应的耕地交易。目前我国粮食虚拟耕地流动存在“北土南运”的趋势,由于生产相同数量粮食时,粮食输出地实际占用的耕地多于粮食输入地,造成了耕地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据此回答4~6题。
4.我国粮食虚拟耕地出现“北土南运”的原因是( )
A. 北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B. 南方地区农业发展水平较低,粮食产量严重不足
C. 北方地区耕地集中连片,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D. 南方地区可用耕地面积狭小,不宜进行粮食生产
5. “北土南运”会( )
A. 改善北方地区生态环境B. 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
C. 增加南方地区农民收入D. 加快南方地区城市化进程
6. “北土南运”会降低耕地粮食生产效率的主要原因是( )
A. 耕地资源分布不均 B. 水热条件分布不均
C. 农业技术的区域差异 D. 人口分布的空间差异
(2022·山东济宁一模)“田保姆”是一种新型的农事托管模式,农户将农业生产的个别环节或全过程委托给专业机构,专业机构提供的“保姆式”服务涵盖旋耕机耕地、机器播种、无人机植保(图1)等方面。“田保姆”是未来实现我国粮食安全的有利保障措施。据此完成7~8题。
7.全过程委托的田保姆模式,更适用于( )
A.跨村种田大户农民 B.务农务工兼业农民
C.经营自家耕地农民 D.常年外出务工农民
8.田保姆模式对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影响有( )
①加快科技推广,藏粮于技 ②确保耕地红线,藏粮于地
③增加农民数量,藏粮于民 ④增强粮食流通,藏粮于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3·德州高二期中)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实施“藏粮于地”战略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藏粮于地”强调可持续的粮食生产能力。下图为1949~2016年我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据此完成9~11题。
9.1949~2016年,我国粮食( )
A. 播种面积持续上升B. 单位面积产量持续上升
C. 粮食缺口不断打大D. 总产量呈加速增长趋势
10.与“藏粮于仓”相比,“藏粮于地”会( )
A. 减少粮食浪费B. 保障粮食供给C. 减少粮食需求D. 提高粮食生产成本
11.我国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前提是( )
A. 提高农业科技B. 实行精耕细作C. 扩大耕地面积D. 提高耕地质量
(2023·杭州高中联盟期中)中央针对我国长期实施的“藏粮于仓、以丰补救”战略带来的问题,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粮食安全战略。下图示意我国山西、湖北、河北、黑龙江、西藏五省区的耕地和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比重。据此完成12~13题。
12.甲、乙、丙、丁所对应省份正确的是( )
A. 黑龙江、湖北、西藏、河北B. 黑龙江、河北、湖北、西藏
C. 西藏、黑龙江、湖北、河北D. 湖北、黑龙江、河北、西藏
13.为响应中央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粮食安全战略,各省应该( )
A.甲省接受南水北调水源,缓解水土不协调
B.乙省依托有利的交通位置,加强粮食储备
C.丙省促进耕地流转,减少土地的撂荒现象
D.丁省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大商品粮生产
14.(2023·重庆高二期末)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不同生态区的耕地面积、经济水平发展变化会对我国粮食生产空间格局的变化造成重大影响。1985—2015年,中国粮食生产空间格局发生重大变化,逐步形成了“北粮南运”的格局,这对我国不同生态区的土地利用、资源分配、生态环境等方面造成了一定影响。下图示意中国各区粮食产量变化。
(1)分析我国1985年后逐渐出现“北粮南运”的主要原因。
(2)说明我国粮食生产重心的变化对北方地区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3)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国家可对南方地区粮食种植采取哪些措施。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学案,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优秀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优秀学案及答案,共1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学习目标,课时安排,重点难点,预习交流,互动探究一,对点训练1,互动探究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学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