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课 色彩的感染力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色彩的感染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色彩对人产生的心理联想,掌握色彩在美术作品中的感染力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欣赏、体验探究、小组讨论等学习方式,体验感受不同风格绘画作品中色彩所传达的情感和内在含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不同风格艺术形式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分别从写实色彩、装饰色彩、表现色彩的表现形式及特点进行分析。教学中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带动学生的思考和参与热情,可以拟定一条教学主线,通过欣赏、讨论、实践、思考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了解色彩的感染力。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启发学生了解如何从色彩的角度分析鉴赏美术作品,帮助学生更灵活地分析和理解美术作品,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审美感受与艺术体验。
三、教学策略
1.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给你什么感受,引导学生了解色彩是诉诸视觉最具感染力的形式语言,而绘画恰是能体现色彩感染力的最有力载体。通过对绘画作品的欣赏,了解不同风格流派对色彩感染力的诠释。
2.强调过程与方法。教师可以拟定一条教学主线,比如“欣赏、分析、比较、实践”等活动展开课堂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拟定一些主题,供学生讨论。并且针对不同的风格的作品,提出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突出色彩在主题表达中的作用,了解色彩的感染力和表达方式。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教材或者多媒体,引导学生了解色彩是美术作品的重要表现因素。色彩不仅能真实地再现表现对象的色彩关系,而且由于色彩所具有的感情特征,对于触动人的心理和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色彩的感染力》 | 年级 | 八年级上册 | 执教 | 刘清峨 |
教学程序 | 教学活动(含过程与方法) | 设计目的和说明 | ||
1.课前准备
| 安排学生课前了解教材内容。 布置学生提前了解作品,有意识的收集资料,以便在课堂上交流。 教师提前做好教学准备,设计问题,引领学生的学习 | 布置学生自学,提前对教学主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 ||
2.汇报与交流 | 各小组的同学对预习情况做一个汇报:选择教材中的作品,谈谈自己的理解。 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给予及时的补充,肯定学生的预习情况 |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 | ||
3.导入新课 | 欣赏作品《出水芙蓉图》,见课件,设问:这件作品给你什么感受? 色彩是诉诸视觉最具感染力的形式语言,而绘画恰是能体现色彩感染力的最有力载体。本课我们将通过对绘画作品的欣赏,了解不同风格流派对色彩感染力的诠释
|
以问题的方式带动学生观察和思考,感受教学主题
| ||
4.教学互动与探讨 欣赏与探讨
| 色彩是美术作品的重要表现因素。色彩不仅能真实地再现表现对象的色彩关系,而且由于色彩所具有的感情特征,对于触动人的心理和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课件展示:千里江山图(局部 中国画) 北宋 王希孟。
作品解读:作品为大青绿设色绢本,间以赭石配色。画面色彩匀净明丽,富于装饰性。壮丽秀美的山水,仿佛将人带入了一个超乎物象之外的精神的世界。
教学中重点分析作品的造型和色彩。《千里江山图》为大青绿设色绢本,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气势辽阔超凡。全卷画面上层峰峦叠嶂、逶迤连绵,图中繁复的林木村野、舟船桥梁、楼台殿阁、各种人物布局井然有序。画中山石先以墨色勾勒,后施青绿重彩,用石青石绿烘染山峦顶部,显示青山叠翠。江河勾出水纹,与没骨色彩形成反差对比。全图既壮阔雄浑而又细腻精到,是青绿山水画中的一幅巨制杰作。 比较不同画种的色彩表达。 《出水芙蓉图》(中国画) 南宋 佚名;作品为了表现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纯洁、娇艳的姿容与品格,分几十次层层渲染进行赋色,达到了柔和润泽而又美艳动人的艺术境界。 《干草垛》(油画) 1894,莫奈(法国)看似平凡的草垛光彩夺目,与天空和远处的树丛交相辉映,构成一曲色与光的交响。
赏析《干草垛》 《干草垛》是莫奈的主题绘画系列之一,它记录了干草垛在不同时间光照下的色彩变化。 赏析《静物》(油画) 现代 马蒂斯(法国);野兽派画家马蒂斯追求一种简洁明快的色彩效果,这幅暖色调为主的作品,明确地表达出了一种温暖、柔和、安适的气氛与情调。《玉兰黄鹂》(中国画) 现代 于非;画面以石青为底色来烘托玉兰花和黄鹂鸟,强烈的色彩对比,生动地表现出了一派晴空万里、鸟语花香的大好春光景象。典雅华贵的色彩令人赏心悦目,充分地显示出工笔重彩画对色彩的精彩运用。
对比赏析《静物》、《玉兰黄鹂》说一说:工笔重彩中的色彩表达有什么特点。提问:这件作品运用了哪些色彩?有什么特点?给你什么印象?
|
通过作品展示、主题探讨、对比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作品中色彩的感染力
作品选材经典,给学生介绍其色彩特点,让学生了解作品 | ||
5.交流与探讨 围绕作品,探讨主题 | 赏析德库宁(美国)作品,画中的色彩随着纵横交错、不同力度的笔触恣意挥洒,没有明晰的界限和秩序,是抽象表现主义的杰作。 展示作品《土地》(油画); 2006; 罗尔纯;作品中的色彩饱满、响亮,与富有韵律的线条结合在一起,在给人以视觉冲击的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情感。
展示《乌鸦群飞的麦田》(油画) 1890 凡·高(荷兰) ,梵高的作品色彩有什么特点? 后印象主义画家凡·高对黄色的热爱炽烈而持久。色彩对比鲜明而明亮的麦田,燃烧着画家激情的火焰,倾注着他内心激荡的情感。
|
| ||
6.实践与探讨 | 教学探讨:你认为哪件美术作品在色彩表现上最有感染力,为什么? 教学活动:试一试,尝试运用色彩进行主题表达。
引导学生尝试画一画,运用色彩表达一个主题。 教师强调构图,可以简单示范,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可以选择教学中的作品,也可以自我补充 | ||
7.知识补充 | 19 世纪的印象主义画家着力于光色关系与色彩变化规律的探索,色彩成为他们最主要的艺术表现手段。20 世纪以后随着现代主义艺术思潮的出现,许多现代画家开始尝试以强烈、自由而主观的色彩来造型和表现,这种色彩往往被称为“表现性色彩”
|
| ||
8.课后拓展 | 布置学生关注生活中色彩,了解创作的作品与生活的联系,并且尝试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 了解色彩的强大表达力和感染力 |
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第2课 色彩的感染力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第2课 色彩的感染力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内容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美术第2课 色彩的感染力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美术第2课 色彩的感染力教案设计,共3页。
初中美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课 色彩的感染力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美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课 色彩的感染力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