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达标测试
展开这是一份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达标测试,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九年级上(鲁教版)化学第一单元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
1. 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猜想”,猜想是依据已有知识、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假设。下列对“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因素”的猜想不合理的是( )
A.温度高低 B.氧气含量 C.食物多少 D.食物种类
2. 某同学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在科学探究中这句话属于( )
A.建立假设 B.设计实验 C.收集证据 D.作出结论
3. 某小组对一元硬币的组成材质开展探究活动。根据其外观特征,同学们猜测其“主要成分可能是铁”,在讨论如何确认这一猜测时,有位同学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一下”。就“主要成分可能是铁”和“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两个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猜想与假设 进行实验 B.提出问题 获得结论
C.猜想与假设 反思与评价 D.进行实验 表达交流
4. 下列对蜡烛燃烧过程中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火焰分为三层 B.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C.蜡烛逐渐变短 D.生成了气体二氧化碳
5. 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会发生颜色的变化。就这些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假设 B.实验 C.观察 D.做结论
6. 为了区别酱油和陈醋,有同学提出:“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这位同学的说法中“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猜想与假设 B.进行实验 C.收集证据 D.解释与结论
7.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蜡烛燃烧 B.酒精挥发 C.铁丝弯曲 D.湿衣晾干
8. 壹元钱的硬币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有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就这些同学的“认为”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实验 B.观察 C.假设 D.做结论
9. 同学们知道醋酸、柠檬酸具有酸性,但是哪种物质的酸性强呢?小敏同学提出用pH试纸检验。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假设 B.设计实验 C.得出结论 D.收集证据
10. 下表的探究实验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实验方案设计”的是( )
选项 | 问 题 | 对问题的回答 |
A |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 主要成分是未燃烧的石蜡蒸汽形成的固体小颗粒 |
B | 火焰为什么会向上? |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还可补充氧气 |
C | 蜡烛火焰温度哪层最高? | 外焰氧气浓度大,反应剧烈,温度高 |
D | 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什么? | 用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稍后迅速将烧杯倒置,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 |
1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体现了化学学习的许多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关注物质的性质 B.关注物质的变化
C.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 D.关注探究活动设计和实验报告形式
12. 在下列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实验1中蜡烛火焰逐渐熄灭
B.实验2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
C.实验3外焰部分的火柴梗最先炭化
D.实验4将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扣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
13.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为: 、 、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 等)、解释结论、 和表达与交流等。
14. 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填空.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2)铁铸成锅
(3)冰雪消融
(4)镁在空气中燃烧.
(5)镁是银白色的固体.
(6)酒精挥发.
(7)食物腐烂
(8)铜丝弯曲
(9)镁燃烧能生成氧化镁.
(10)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5. .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我们可以运用自己的感官,也可以借助仪器通过实验,观察物质及其变化的条件、现象和结果。
观察与思考: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 、
16. 高压钠灯发出的黄光射程远,透雾能力强,常用于道路和广场的照明.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可以与氧气、水反应,在实验室里,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用镊子从煤中取出金属钠,放在滤纸上,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投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发现钠块在水面上,很熔化成银白色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偶有火星出现.依据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钠保存在煤油中”说明钠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2)“钠块浮在水面上”说明钠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3)根据所学知识解释钠“溶化成银白色小球”的原因是 .
17. 下面是一学习小组针对科学探究提出的几个问题,请将下列所述基本环节补充完整。
(1)“呼出的气体是什么?”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2)“呼出的气体中一定有二氧化碳”属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3)“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二氧化碳”属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4)将呼出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这属于科学探究中
的 环节;
(5)“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某同学的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上述各环节的正确顺序是 。(填上述数字序号)
18. 化学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贝贝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
(2)芳芳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所示),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填“a”、“b”或“c”)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
(3)下列现象不能证明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是 。
A.发光放热
B.火焰上方产生一股黑烟
C.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
D.生成一种无色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在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婷婷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5)熄灭蜡烛后,发现有股白烟冒出,用火柴点燃该白烟,熄灭的蜡烛又重新燃烧.如图所示,关于该白烟的成分请你提出一种合理的猜想: 。
参考答案
1. 【答案】C
【详解】
根据生活经验温度高食物易腐败,温度低食物不易腐败,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因素与温度有关,故A不符合题意;在食品包装袋中充氮气可以保存食品,食品在空气中易腐败,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因素与氧气含量有关,故B不符合题意;在生活中我们知道一些食物易腐败,有些食物不易腐败,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因素与食物种类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 【答案】B
【详解】某同学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而不是建立假设、收集证据、作出结论。故选B。
3. 【答案】A
【详解】根据题意,“拿磁铁来吸一下”是一个具体的操作实验过程,在假设、实验、观察、做结论等基本环节中应属实验的环节。“主要成分可能是铁”和“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两个过程分别属于猜想与假设和进行实验两个环节。
故选:A。
4. 【答案】D
【详解】A、蜡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正确。
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正确。
C、因不断消耗石蜡及石蜡熔化,所以蜡烛逐渐变短,正确。
D、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错误。
故选D。
5. 【答案】A
【详解】A、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会发生颜色的变化,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故选项正确。
B、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会发生颜色的变化,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而不是实验,故选项错误。
C、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会发生颜色的变化,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而不是观察,故选项错误。
D、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会发生颜色的变化,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而不是做结论,故选项错误。
故选A。
6. 【答案】B
【详解】解:根据题意,有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是一个设计实验的过程,在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得出结论等基本环节中应属设计实验的环节。
故选B。
7. 【答案】A
【详解】A、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如生成了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B、酒精挥发涉及物质物态的变化,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铁丝弯曲的过程中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8. 【答案】C
【详解】A、有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而不是实验,故A不正确;
B、有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而不是观察,故B不正确;
C、有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故C正确;
D、有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而不是做结论,故D不正确。故选C。
9. 【答案】B
【详解】小敏提出食醋、柠檬酸谁的酸性强,用PH试纸来测定它们的PH,谁的PH小它的酸性就强,这是一个实验,因此不属于提出假设、得出结论、收集证据环节,而属于设计实验。故选B。
10. 【答案】D
【详解】A、“主要成分是未燃烧的石蜡蒸汽形成的固体小颗粒”属于结论,故A错误;
B、“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还可补充氧气”属于解释原因,故B错误;
C、“外焰氧气浓度大,反应剧烈,温度高”,属于实验现象分析,故C错误;
D、“用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稍后迅速将烧杯倒置,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属于设计的实验方案,故D正确。故选D。
11. 【答案】D
【分析】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进行分析。
【详解】在进行化学探究的时候应该关注物质的变化,性质、物质的变化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探究活动的设计,不需要关注实验报告形式。故选D。
12. 【答案】B
【详解】A、随着蜡烛的燃烧,烧杯内氧气逐渐减少,且二氧化碳逐渐增多,所以蜡烛火焰会逐渐熄灭,所以A正确;B、由于不能和空气充分接触,蜡烛将发生不完全燃烧,白瓷板将变黑,所以B错误;C、火焰由三部分组成:内焰、焰心、外焰,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外焰加热的地方先炭化,所以C正确;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扣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所以D正确。故本题选B。
13. 【答案】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进行实验 反思评价
【详解】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等)、解释结论、反思评价和表达与交流等。
14. 【答案】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
【详解】(1)光合作用是指植物以水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在太阳光作用下,在叶绿体中生成氧气和葡萄糖,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铁铸成锅,锅也是由铁制成的,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冰雪消融是指固态的水变成了液态,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4)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5)镁是银白色的固体.描述物质的颜色,属于物理性质;
(6)酒精挥发是指酒精由液态变成气态,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7)食物的腐烂,是食物与空气中的氧气等发生反应,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8)铜丝弯曲,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9)镁燃烧能生成氧化镁是通过镁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体现出来的性质,镁燃烧能生成氧化镁属于化学性质;
(10)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通过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这一化学反应体现出来的性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化学性质。
15. 【答案】 颜色、状态 明亮的火焰,同时放出热量,烛芯周围的固态石蜡熔化为液态 有“白烟”生成,液态石蜡重新凝固
【详解】(1)实验前可以观察蜡烛的颜色和状态等;(2)蜡烛燃烧时产生明亮的火焰,同时放出热量,烛芯周围的固态石蜡熔化为液态;(3)蜡烛熄灭时,有“白烟”生成,液态石蜡重新凝固。
16. 【答案】 常温下可以与氧气、水反应 钠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钠的熔点低
【详解】(1)钠保存在煤油中,可以避免常温下钠与氧气、水反应,故填常温下可以与氧气、水反应。
(2)“钠块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故填钠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3)“熔化成银白色小球”说明钠的熔点低,故填钠的熔点低。
17. 【答案】 提出问题 获得结论 猜想与假设 收集证据 反思与评价 (1)、(3)、(4)、(2)、(5)
【详解】(1)“呼出的气体是什么?”对呼出的气体进行提问,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环节;
(2)“呼出的气体中一定有二氧化碳”确定了该气体是什么气体,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获得结论环节;
(3)“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二氧化碳”产生了疑问,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环节;
(4)将呼出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变浑浊,收集到了石灰水变浑浊的证据,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收集证据环节;
(5)“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对实验进行简单的总结评价,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反思与评价环节;
依据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可知,正确的顺序为:(1)、(3)、(4)、(2)、(5)。
18. 【答案】(1)小
(2) a 外焰
(3)A
(4)C
(5)白烟是石蜡蒸汽凝结成的固体小颗粒
【详解】(1)
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
(2)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最外层部分,即a处先碳化变黑,说明蜡烛的外焰温度最高;
(3)
A、发光放热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电灯通电时发光放热,只是能量的转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B、火焰上方产生一股黑烟,说明生成了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上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生成一种无色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
对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要认真分析,多方求证,通过反复实验、查找资料、询问老师或同学等方式寻求答案,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不应置之不理。
故选C;
(5)
熄灭蜡烛后,发现有股白烟冒出,用火柴点燃该白烟,熄灭的蜡烛又重新燃烧,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石蜡蒸汽具有可燃性,故熄灭时的白烟可能是石蜡蒸气遇冷凝成的石蜡小颗粒形成的。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鲁教版 (五四制)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同步训练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实验探究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同步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练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