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数学教学建议角的初步认识_人教新课标
展开这是一份二年级上数学教学建议角的初步认识_人教新课标,共2页。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建议
由于角在实际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原型”,学生对此也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因此,教材在编排时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呈现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校园生活情境图,如:操场上的球门、活动器材、园丁的剪刀、老师的三角板、教学大楼的指针……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习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进而激发起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主题图中的角,涵盖了锐角、钝角和直角,其中以直角最多,原因有二:一是它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学生最容易感知;二是它是认识锐角、钝角的基础。图中的角既有静态的,也有动态的。
实验教材中,“角”的初步认识单元只包括认识角和直角的内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安排在二年级下册,修订后的教材既认识直角,也认识锐角和钝角,可以使学生更为深入、全面地认识角,形成对角的更为完整的认识。
例1呈现了主题图中的3种实物图,并用红色线标出了实物中的角,进而展现了从3种实物图中抽象出的角(锐角、钝角、直角),这时只需要告诉学生这是角就可以了。这三个角的类别、开口方向、角的两边的长短都不同,目的是突出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
由于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教材安排了学生通过亲自操作,如:折叠、拼摆、制作活动角等多种实际操作活动,来获得直接的经验,帮助学生学习有关角的知识,提升他们对角的认识。体会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边的开口度有关。
例2以两幅动态的图展示了画角的步骤与方法,教材对画角过程的描述是: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同时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
例3出示了红旗、椅子、双杠等生活中常见的实物,继续体现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里面呈现的角的开口度都是一样的,将这些角抽象出图形来,知道它的大小是一定的,使学生知道像这样的角就叫直角,并会标上直角符号。再通过观察发现每个三角尺上都有一个直角,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接下来通过操作,用任意一张不规则的纸都可以折出直角,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进一步了解直角的特征。
例4以3幅连续的直观图,呈现了用三角尺上的直角画直角的方法,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直角,体会直角的特点。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各种大小不同的角有了印象,并知道了什么样的角是直角。例5在这里通过让学生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实物上的角的活动,抽象出锐角、钝角的图形,说明角的名称,让学生从分类的角度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但由于二年级学生还没有学习有关角的度量的知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以三角尺上的直角作为标准,基于“比一比”这样的操作活动来判定一个角是锐角、直角还是钝角。在比较时,要让学生明白,此时正是在比较角的两边张开的程度。但对于一些明显大于直角或明显小于直角的角,学生可以直接依据直角的表象得出结论,不一定非得通过操作去“比”,所以要强化直角表象,充分利用直角表象提高判定角的类型的效率。教材还提供了每个三角板上有两个锐角,钝角提供的是活动角,再次通过操作活动巩固学生对3类角的认识,也渗透了三角形角的特点。
例6是一项内涵丰富的用三角尺拼角的学习活动。它既能巩固学生对直角、锐角、钝角的认识,加深对直角、锐角和钝角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和解决问题的经验,还能使学生更加熟悉三角尺上角的特点,为后续学习作好铺垫。解决的问题为“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首先要理解“一幅三角尺”的含义,知道自己可利用的都有哪种角。在“怎样解答”中,教材呈现了两种策略:一种是通过直接拼的方式去尝试;一种是根据钝角与直角的关系,以直角为基础和锐角去拼。后者体现了有理、有序的思考,能够找到较多的、保证正确的答案。在“解答正确吗”中,学生可以通过用三角尺的直角比一比的方式对拼出的角进行检验,也可以道理加以说明:用直角和锐角拼出的角肯定比直角大,那就是锐角。
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尺画角,认识直角、锐角、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各角;难点是探究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运用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有一副三角尺有序拼出钝角)。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二年级上数学教学建议轴对称_人教新课标,共2页。
这是一份二年级上数学教学建议直角的初步认识_人教新课标,共3页。
这是一份二年级上数学教学建议用数学_人教新课标,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