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共3页。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课 型 单位 主备人 教学内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教科书第26—29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我国的地势特征2、地势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过程与方法:使用读图和资料分析的方法获取地理知识。情感、价值观: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我国的地势特征2、地势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地势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PPT课件和微课等。教学过程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二次备课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山水经常相依相伴,但“水流千遭归大海”,去意已决的流水真的很执着:“百川东到海”,“大江东去”,“滚滚长江东逝水”;为什么众多流水的志向如此一致呢?欣赏课件图文,聆听、思考。 学习过程一、我国地势的特点1、展示佳句,强调水东流的现象;动画展示我国部分河流的流向——向东流,提出问题。展示地势的概念, (结论)水往低处流,说明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第一个特点)。 2、出示我国沿北纬36度的地形剖面图,课件演示青藏高原的海拔、黄土高原的海拔,华北平原的海拔。出示问题:符合我国地势特征的图片是A、B那副图?根据刚才的结论并对比海拔的数字差异,得出新的结论:第一级阶梯,第二级阶梯、第三级阶梯直到海底大陆架。所以我国地势的第二个特点是:呈阶梯状分布。 3、利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判断地势的特点:强调高度表的应用,颜色的差异代表海拔不同,出示结果,认识我国地势的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认识阶梯分界线(课件动画演示山脉名称,验证学生的回答)。 4、各阶梯的主要地形区,(课件动画展示地形区名称及位置,验证学生回答)。同时出示表格(课本活动题)答案。 (小结)判断地势的方法。 5、课件展示我国陆地最高和最低点的知识。用“擎天挺立”和“谦卑到底”标注在图上,标题是“最萌身高差”,增加趣味性和形象性。 二、学习新知——地势特点对生产、生活的影响1、展示中国地形剖面图。动画演示来自东部海洋的暖湿气流,顺着地势爬升,影响东部较大范围的地区,带来降水。 假如我国的地势特征和目前相反:东高西低,呈三级阶梯,又会产生什么后果?课件演示结果:不利于暖湿气流向内陆推进,降水少。展示结论这是地势影响气候的结果。 2.地势影响河流和交通,课件出示问题:大型水电站的分布特点,为什么这里适合建大型水电站?,河流流向对交通又什么影响?三级阶梯的地势对交通又会有什么影响? 课件演示:动画展示水电站的分布和阶梯界线的关系,得出第一个问题的答案。 “飞流直下三千尺”,以此来理解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 众多河流东流入海,沟通了东西交通。 三级阶梯的地势使得阶梯交界处横亘着高大的山脉,阻挡东西的交通。课件展示诗句,学生诵读。课件展示河流东流,学生思考原因并回答。 学生注意观察演示,做出准确的判断,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课件展示,学生观察,根据上节课学的知识,回答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 学生观察,根据上节课学的知识,回答问题。并完成课本活动题的表格填写。 学生了解并计算最大相对高度。 学生观察,理解。 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回答。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学生观察,验证。 小结本节课我们认识到我国地势的特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这样的分布特点对我国的气候、交通、水能的分布产生了巨大影响。 训练当堂达标 拓展延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