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江苏省部分地区10月高三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含答案)
展开语言文字运用Ⅱ
江苏省高邮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10月学情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乡土本色》一文中乡土性首先体现在人们对土地的依附和眷恋。中国是典型的农业社会,土地成了每个人赖以生存的命根子,对他们而言,守住足下的三分地,心里才有踏实感。乡下人对土地感情之深,是难以言喻的。在我们闽南农村,田里的土,农民并不随便称为“土”,而是后缀了一个字,叫作“土肉”。我喜欢这个美妙的词语,它流淌着人们对大地的深情。( ),泛着黑亮的光,每当看到这些,我内心常常充满感动,体会到“半身插入了土里”的农人为什么要把卑贱的土说成“土肉”。几年前,我途经家乡县城近郊的某村庄,看到推土机正把建筑废料填埋进一大片翠绿的田里。田里还长着各种蔬菜,一丛丛,孩子似的排着队。蔬菜底下透出灰黑的土地,一看就知道是些好田。我虽早已脱离土地,这片田地也不属于我家,但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我对身边念高中的女儿说:这些田,千百年来祖先流下多少汗水,今天才变得这样肥……她没什么反应。她哪里懂得在田间地头摸爬滚打长大的我们这一代“乡下人”?
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肥厚的沃土刚被犁头掀开,新鲜的土层蒸发着泥的气息
B.新鲜的土层蒸发着泥的气息,肥厚的沃土刚被犁头掀开
C.肥厚的沃土刚被犁头掀开,新鲜的土层被蒸发着泥的气息
D.刚被犁头掀开的肥厚的沃土,新鲜的土层蒸发着泥的气息
21.对文学作品来说,引号的使用有时会很有表现力,请分析文中加点处“土肉”的引号是如何增强表现力的。(3分)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叠词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江苏省常熟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7题。
①“人家的草坪能踩,咱们的草坪为何只能‘干看着’?”每到踏青时节,类似的疑问总会出现在网上。
观赏性和实用性如何取舍?以后这种“纠结”或许会少点儿了。不久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通知,决定开展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工作。在公园草坪、林下空间以及空闲地等区域划定开放共享区域,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搭建帐篷、运动健身、休闲游憩等亲近自然的户外活动需求。
支一顶帐篷,带一些食物,邀三五好友拥抱自然、共话家常,怎一个惬意了得!为了这份惬意,地方以及企业都有自己的探索。比如,利用空地绿化改造,成都市已对城市的393个“金角银边”示范点位完成建设和改造;去年广州推出了第一批24个绿地草坪帐篷区,一经开放便“圈粉”无数。再如,蒙草集团运用“草”科技打造了一款创新生态产品——“走路草坪”。其混合配比国内不同品种的乡土草种,垫层丰富、结构稳定,具有减缓膝盖受力的柔软特性,因而被企业相关负责人戏称为“欢迎踩踏”。
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不仅是种草植树,更是用理念铺路。此次住建部印发通知要求,开放用于游憩活动的草坪区域要根据植物生长周期和特性,推广地块轮换养护管理等制度,避免植被过度踩踏。鼓励各地拓展开放共享的绿地类型,增加绿色活动空间。②从这个角度来说,建设公园绿地,就是服务百姓,而不是做一个用来珍惜的“盆景”。
18.文中三处加点词语是否可以互换?请说明理由。(6分)
19.标点有时很有表现力,请分析文中两处画线部分的引号各自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4分)
江苏省决胜新高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大联考语文试题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小题, 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21~22 题。
有句话说:“你变了, 世界就变了。”我们想要改变对世界的认识, 前提是 A 。
俗话说: “江山易改, 本性难移。”这个“本性”里就包含你的性格和你对世界的人生态度,但实际上,任何一种性格都不是与生俱来的, 而是后天逐渐形成的。这就需要你对世界有一种人生态度, ①这种态度就是用勇敢、 自信和强大的念头, 取代那些弱小、 无助和畏怯的想法;②用善良、 美好和爱的念头, 取代那些残忍、 丑恶和仇恨的想法。 头脑中存放积极的念头, B ,③就像黑夜来了白天就会消失一样。让积极的念头不断重复和巩固, ④心中的渴望和美好的愿景内化成自身的一部分, 你就会极大地改变自己。
行动是思想之花, 而境遇是行动的结果。你变了,世界就变了。你的内心强大了, 即便你掉进污浊泥潭,⑤你也会有一束生命里让你不受命运摆布的光。这就是改变自己的真正意义。
21.请在文中 A、B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个字。(4分)
22.文中划横线句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10月调研考试高三语文试题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小题。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仰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 ① ,够着吃力,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
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 ② ,想不到就在窗外。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外边虽老是冬天, ③ 。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现了“我们”一家人相依相守的情状,请简要分析这一效果是如何取得的。(4分)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常州市华罗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北平陷落了,瑞宣像个热锅上的蚂蚁,出来进去,不知道要做什么好。他失去了平日的沉静,也不想去掩饰。出了屋门,他仰头看看天,天是那么晴朗美丽,他知道自己还是在北平的青天底下。一低头,仿佛是被强烈的阳光闪的,眼前黑了一小会儿——天还是那么晴蓝,而北平已不是中国人的了!他赶紧走回屋里去。到屋里,他从平日积蓄下来的知识中,去推断中日的战事与世界的关系。忽然听到太太或小顺儿的声音,他吓了一跳似的,从世界大势的阴云中跳回来:他知道中日的战争必定会使世界的地理与历史改观,可是摆在他面前的却是这一家老少的安全与吃穿。祖父已经七十多岁,不能再去出力挣钱。父亲挣钱有限,而且也是五十好几的人。母亲有病,禁不起惊慌。二爷的收入将将够他们夫妇俩花的,而老三还正在读书的时候。天下太平,他们都可以不愁吃穿,过一份无灾无难的日子。今天,北平亡了,该怎么办?平日,他已是当家的;今天,他的责任与困难更要增加许多倍!在一方面,他是个公民,而且是个有些知识与能力的公民,理当去给国家做点什么,在这国家有了极大危难的时候。在另一方面,一家老的老,小的小,平日就依仗着他,现在便更需要他。他能甩手走吗?不能!不能!可是,不走便须在敌人脚底下做亡国奴,他不能受!不能受!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不能!不能!”“不能受!不能受!”与“不能!”“不能受!”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3分)
21.有人将画波浪线的句子改为“天下太平,他们都可以有吃有穿,过一份快活的日子”,请结合语境谈谈改前和改后哪种表达更好。(4分)
22.下列句中“仿佛”的用法,与文中“仿佛是被强烈的阳光闪的”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做戏的锣鼓,在阿Q耳朵里仿佛在十里之外。(鲁迅《阿Q正传》)
B.又仿佛在他头上的是一种高尚的光荣的癞头疮。(鲁迅《阿Q正传》)
C.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史铁生《我与地坛》)
D.仿佛友人的忧郁的絮语,仿佛他别离一刻的招呼。(普希金《致大海》)
语言文字运用Ⅱ
江苏省高邮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10月学情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乡土本色》一文中乡土性首先体现在人们对土地的依附和眷恋。中国是典型的农业社会,土地成了每个人赖以生存的命根子,对他们而言,守住足下的三分地,心里才有踏实感。乡下人对土地感情之深,是难以言喻的。在我们闽南农村,田里的土,农民并不随便称为“土”,而是后缀了一个字,叫作“土肉”。我喜欢这个美妙的词语,它流淌着人们对大地的深情。( ),泛着黑亮的光,每当看到这些,我内心常常充满感动,体会到“半身插入了土里”的农人为什么要把卑贱的土说成“土肉”。几年前,我途经家乡县城近郊的某村庄,看到推土机正把建筑废料填埋进一大片翠绿的田里。田里还长着各种蔬菜,一丛丛,孩子似的排着队。蔬菜底下透出灰黑的土地,一看就知道是些好田。我虽早已脱离土地,这片田地也不属于我家,但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我对身边念高中的女儿说:这些田,千百年来祖先流下多少汗水,今天才变得这样肥……她没什么反应。她哪里懂得在田间地头摸爬滚打长大的我们这一代“乡下人”?
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肥厚的沃土刚被犁头掀开,新鲜的土层蒸发着泥的气息
B.新鲜的土层蒸发着泥的气息,肥厚的沃土刚被犁头掀开
C.肥厚的沃土刚被犁头掀开,新鲜的土层被蒸发着泥的气息
D.刚被犁头掀开的肥厚的沃土,新鲜的土层蒸发着泥的气息
21.对文学作品来说,引号的使用有时会很有表现力,请分析文中加点处“土肉”的引号是如何增强表现力的。(3分)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叠词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20.A
21.此处引号具有特殊称谓的功能,强调土地对于乡下人的重要性,突出乡下人对土地珍视的情感。
22.叠词“丛丛”既生动形象地写出蔬菜生长茂盛,又呼应下文的“好田”。流露出作者对土里长出的蔬菜的喜爱之情。增加语言的韵律感。
江苏省常熟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7题。
①“人家的草坪能踩,咱们的草坪为何只能‘干看着’?”每到踏青时节,类似的疑问总会出现在网上。
观赏性和实用性如何取舍?以后这种“纠结”或许会少点儿了。不久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通知,决定开展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工作。在公园草坪、林下空间以及空闲地等区域划定开放共享区域,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搭建帐篷、运动健身、休闲游憩等亲近自然的户外活动需求。
支一顶帐篷,带一些食物,邀三五好友拥抱自然、共话家常,怎一个惬意了得!为了这份惬意,地方以及企业都有自己的探索。比如,利用空地绿化改造,成都市已对城市的393个“金角银边”示范点位完成建设和改造;去年广州推出了第一批24个绿地草坪帐篷区,一经开放便“圈粉”无数。再如,蒙草集团运用“草”科技打造了一款创新生态产品——“走路草坪”。其混合配比国内不同品种的乡土草种,垫层丰富、结构稳定,具有减缓膝盖受力的柔软特性,因而被企业相关负责人戏称为“欢迎踩踏”。
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不仅是种草植树,更是用理念铺路。此次住建部印发通知要求,开放用于游憩活动的草坪区域要根据植物生长周期和特性,推广地块轮换养护管理等制度,避免植被过度踩踏。鼓励各地拓展开放共享的绿地类型,增加绿色活动空间。②从这个角度来说,建设公园绿地,就是服务百姓,而不是做一个用来珍惜的“盆景”。
18.文中三处加点词语是否可以互换?请说明理由。(6分)
19.标点有时很有表现力,请分析文中两处画线部分的引号各自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4分)
18.不能互换。①“每到踏青时节”在句中做时间状语,表示游客在踏青时节注重草地的实用性,强调其经常性,规律性;②“不久前”,在句中做时间状语,强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通知的及时性,针对性;③“此次”在句中做状语,是指上文提到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有关城市观赏性和实用性如何取舍问题的通知,因为上文已经提到,故用“此次”。(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9.①处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此处直接引用游客的话,增强说服力,富有启发性,为引出下文对观赏性和实用性草坪如何取舍服务;②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此处给盆景加上引号,强调公园绿地要服务百姓,而不是做盆景一样的陈设品。(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江苏省决胜新高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大联考语文试题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小题, 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21~22 题。
有句话说:“你变了, 世界就变了。”我们想要改变对世界的认识, 前提是 A 。
俗话说: “江山易改, 本性难移。”这个“本性”里就包含你的性格和你对世界的人生态度,但实际上,任何一种性格都不是与生俱来的, 而是后天逐渐形成的。这就需要你对世界有一种人生态度, ①这种态度就是用勇敢、 自信和强大的念头, 取代那些弱小、 无助和畏怯的想法;②用善良、 美好和爱的念头, 取代那些残忍、 丑恶和仇恨的想法。 头脑中存放积极的念头, B ,③就像黑夜来了白天就会消失一样。让积极的念头不断重复和巩固, ④心中的渴望和美好的愿景内化成自身的一部分, 你就会极大地改变自己。
行动是思想之花, 而境遇是行动的结果。你变了,世界就变了。你的内心强大了, 即便你掉进污浊泥潭,⑤你也会有一束生命里让你不受命运摆布的光。这就是改变自己的真正意义。
21.请在文中 A、B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个字。(4分)
22.文中划横线句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21.(4分)A:先要改变自己; B:消极的念头就会烟消云散
【评分标准】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对即可。
22. (6分)
(1)第①句,改为:将后句改为“取代那些畏怯、无助和弱小的想法”。
(2)第③句,改为:就像白天来了黑夜就会消失一样。
(3)第⑤句,改为:你生命里也会有一束让你不受命运摆布的光。
【评分标准】每改出一处给2分, 意思对即可。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10月调研考试高三语文试题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小题。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仰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 ① ,够着吃力,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
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 ② ,想不到就在窗外。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外边虽老是冬天, ③ 。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现了“我们”一家人相依相守的情状,请简要分析这一效果是如何取得的。(4分)
20.①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或:但我们太矮了);②听起来似乎很远;③家里却老是春天(或:家里却很温暖)。(每点2分)
21.①利用环境加以衬托:用环境的“空空”,反衬一家人相依相守的温馨和踏实(满足);②运用反复加以强调:用“……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这样的重复句式,强调“我们四人”相依相守的满足;③通过加深范围和程度加以突出:从“台州空空”到“天地空空”,“空”的范围和程度都在加深,突出“我们四人”相依相守的幸福。(每点2分,答对任意两点得4分)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常州市华罗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北平陷落了,瑞宣像个热锅上的蚂蚁,出来进去,不知道要做什么好。他失去了平日的沉静,也不想去掩饰。出了屋门,他仰头看看天,天是那么晴朗美丽,他知道自己还是在北平的青天底下。一低头,仿佛是被强烈的阳光闪的,眼前黑了一小会儿——天还是那么晴蓝,而北平已不是中国人的了!他赶紧走回屋里去。到屋里,他从平日积蓄下来的知识中,去推断中日的战事与世界的关系。忽然听到太太或小顺儿的声音,他吓了一跳似的,从世界大势的阴云中跳回来:他知道中日的战争必定会使世界的地理与历史改观,可是摆在他面前的却是这一家老少的安全与吃穿。祖父已经七十多岁,不能再去出力挣钱。父亲挣钱有限,而且也是五十好几的人。母亲有病,禁不起惊慌。二爷的收入将将够他们夫妇俩花的,而老三还正在读书的时候。天下太平,他们都可以不愁吃穿,过一份无灾无难的日子。今天,北平亡了,该怎么办?平日,他已是当家的;今天,他的责任与困难更要增加许多倍!在一方面,他是个公民,而且是个有些知识与能力的公民,理当去给国家做点什么,在这国家有了极大危难的时候。在另一方面,一家老的老,小的小,平日就依仗着他,现在便更需要他。他能甩手走吗?不能!不能!可是,不走便须在敌人脚底下做亡国奴,他不能受!不能受!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不能!不能!”“不能受!不能受!”与“不能!”“不能受!”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3分)
21.有人将画波浪线的句子改为“天下太平,他们都可以有吃有穿,过一份快活的日子”,请结合语境谈谈改前和改后哪种表达更好。(4分)
22.下列句中“仿佛”的用法,与文中“仿佛是被强烈的阳光闪的”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做戏的锣鼓,在阿Q耳朵里仿佛在十里之外。(鲁迅《阿Q正传》)
B.又仿佛在他头上的是一种高尚的光荣的癞头疮。(鲁迅《阿Q正传》)
C.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史铁生《我与地坛》)
D.仿佛友人的忧郁的絮语,仿佛他别离一刻的招呼。(普希金《致大海》)
20.答案:“不能!不能!”“不能受!不能受!”与“不能!”“不能受!”相比,语意得到了强化;“不能!不能!”反映了瑞宣对家庭责任的思索和承担,比“不能!”更能突出瑞宣的责任感;“不能受!不能受!”表意上比“不能受!”程度更重,表现出瑞宣对做亡国奴的不甘和对北平陷落的痛恨,更突出瑞宣的爱国之情以及照顾大家庭与辞家抗日不能兼取的矛盾心理。(3分)【解析】由“不能!不能!”“不能受!不能受!”可知,作为长孙的瑞宣既要肩负起家庭责任,又想摆脱亡国奴的屈辱,在二者之间不断挣扎和辗转反侧。重复既反映了思想的挣扎,更是强调、突出瑞宣的艰难抉择。(能答出“强化、强调、突出”的作用,并结合语句比较,即使写不出“照顾大家庭与辞家抗日不能兼取的矛盾”,也可给3分)
21.答案:示例一:改前的表达更好。(1分)“不愁吃穿”和“无灾无难”运用含否定意义的词语,着眼生活的最低限度,(1分)更切合瑞宣这个家庭勉强度日的情况。(1分)“有吃有穿”和“快活”则表明生活相对优裕,不符合瑞宣家庭的实际。(1分)示例二:改后的表达更好。(1分)“天下太平,他们都可以有吃有穿,过一份快活的日子”着眼于将来,(1分)只要天下太平,生活水平就可能会提高。(1分)相比改前的表达,更能和日本入侵打断日常生活形成强烈反差。(1分)(表达合理,即可酌情给分)
22.D首先,文段中的“仿佛”意为“似乎,好像”,接近于心理错觉,也许是生活经验的相近,但并非比喻。再看四个选项:ABC三项都是“似乎,好像”,但并非比喻,与文段中句子用法一致。而D项是普希金《致大海》中的句子,根据课本所学内容可知,此处是将海浪的声音比喻成人的絮语和招呼,与文段中句子用法不同。故选D。
2023年江西省部分地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 这是一份2023年江西省部分地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共13页。
2023年河北省部分地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 这是一份2023年河北省部分地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 按要求在文段横线处填写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江苏省部分地区10月高三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江苏省部分地区10月高三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