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同步备课系列2023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课件(15份)
选择性必修2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备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2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备课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问题探讨,N2216,科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研究实例,研究方法,新课讲授,不够精确,试着自己画一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说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科学思维)
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科学探究)
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社会责任)
我们的手上难免沾染细菌。细菌的繁殖速率很快,因而我们要经常洗手。假设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某种细菌每20min就通过分裂繁殖一代。
讨论:1.第n代细菌数量的计算公式是什么?2.72h后,由第一个细菌分裂产生的细菌数量是多少?3.在一个培养瓶中,细菌的数量会一直按照这个公式描述的趋势增长吗?如何验证你的观点?
Nn=N×2n,N代表细菌初始数量,N代表细菌数量,n代表“第n代”
在一个培养瓶中,细菌数量不会永远按照这个公式增长,因为培养瓶中的营养物质和空间是有限的,可以用实验计数法来验证。
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下面请你算出一个细菌产生的后代在不同时间(单位为min)的数量,并填入下表,然后以时间为横坐标,细菌数量为纵坐标,画出细菌种群增长的曲线
同数学公式相比,曲线图表示的模型有什么局限性?
│资料1│ 1859年,一位来到澳大利亚定居的英国人在他的农场中放生了24只野兔。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一个世纪之后,这24只野兔的后代竟超过6亿只。漫山遍野的野兔不仅与牛羊争食牧草,还啃啮树皮,造成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后来,人们引入了黏液瘤病毒才使野兔的数量得到控制。
│资料2│ 20世纪30年代,人们将环颈雉引入某地一个岛屿。1937-1942年这个种群数量的增长如右图所示。
1.这两个资料中的种群增长有什么共同点?
2.种群出现这种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3.这种种群增长的趋势能不能一直持续下去?为什么?
这两个资料中,种群数量增长曲线都大致呈“J”形
种群呈“J”形曲线增长的原因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没有天敌、气候适宜等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这种种群增长趋势不能一直持续下去的。因为食物等资源和空间不可能是无限的
二、种群的“J”形增长
(1)“J”形增长曲线的含义:自然界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大致呈“J”形。
种群“J”形增长的数学模型
(2)模型假设: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
①数学方程式:t年后种群数量为Nt=N0λt
②坐标曲线图:自然界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增长的形式,如果将种群的这种连续A增长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表示出来。
模型中各参数的意义: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
(1)特点:种群的增长率是一定的,种群数量没有上限。种群呈“J”形增长的增长率、增长速率如图所示。
1.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
2.种群“J”形增长曲线中的增长率和增长速率均恒定不变( )
三、种群的“S”形增长
(1)模型假设:资源和空间条件有限,随种群密度增大,种内竞争加剧,从而使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直至数量平衡。
种群“S”形增长的数学模型
①“S”形曲线:迁入一个新环境后,在一定时期内种群的增长大致符合“J”形曲线,随着生活时间的延续,环境条件限制作用越加明显,种群经过一定时间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增长曲线呈“S”形。这种类型的种群增长称为“S”形增长。
②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又称K值。
③影响K值的因素:食物、空间、气候、天敌、传染病和人类的活动等。一般来说,种群数量达到K值以后保持稳定,但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环境的改变而变化。
①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值会下降;当环境状况改善时,K值会上升
②K值并不是种群数量的最大值,而是在保证环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③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K值会在平均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偏离平均值时(一定范围内),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使种群数量回到一定范围内
④“S”形曲线所表示的种群增长通常又被称为“逻辑斯蒂增长”,因该曲线符合“逻辑斯蒂增长模型”
对环境的适应期,防治害虫最好在此时进行。
该点为资源利用的黄金点,防治害虫时应严防害虫数量达到此时期
即出生率=0死亡率,种群数量达到最大。之后有的种群数量呈锯齿状
种群数量由0→ 时,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增大;种群数量为 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由 →K时,种群增长速率不断降低;在K值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增长速率曲线与种群数量变化的关系:只要增长速率为正值,种群数量就会增加;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恒定不变;增长速率为负值时,种群数量会下降。
1.不同种生物的K值各不相同,但同种生物的K值固定不变。( )
2.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种群数量为 时及时控制。( )
3.在“S”形增长曲线中,当种群数量超过 后,种群的增长速率减慢,其对应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
1. 有人说目前全世界人口数量已经达到地球的环境容纳量,必须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控制人口出生率;有人却认为科技进步能提高地球对人类的环境容纳量,例如,育种和种植技术的进步,能提高作物产量,从而养活更多人口。对此你持什么观点?你有哪些证据支持你的观点?
2.鼠害导致作物减产,蚊、蝇会传播疾病。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应当采取什么措施?
可以采取降低有害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如将食物储存在安全处,断绝或减少它们的食物来源;室内采取地面硬化,减少它们挖造巢穴的场所,养殖或释放它们的天敌等。
种群呈“S”形增长的原因是( )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 )就会加剧,这就会使种群的( )降低,( )升高
种群数量有的呈季节性消长,有的呈不规则波动,有的呈周期性波动;当种群长久处于不利条件下,如遭遇人类乱捕滥杀和栖息地被破坏,种群数量会出现持续性的或急剧的下降。种群的延续需要有一定的个体数量为基础。当一个种群的数量过少,种群可能会由于近亲繁殖等原因而衰退、消亡。
经过“S”形增长后,种群数量应稳定在K值不变,但在自然种群的研究中还没有充分的证据说明这一点,相反,有证据表明在外界条件稳定的情况下,种群数量在达到K值后仍有变动。
(1)在对野生动植物资源、海洋鱼类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方面:一般将种群数量控制在 附近,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这样既能持续获得最大收获量,又不影响资源的再生。例如,在湖泊中放养鱼、虾,如果一次性放养的幼体过多或延迟捕捞,由于湖泊环境的容纳能力有限,不能达到增产的目的;但如果大肆捕捞,使鱼、虾数量大大减少,减少到 以下,这时种群往往要经过相当长的延滞期才能进入指数增长期,对生产极为不利。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
(2)在对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方面:采取相应措施,提高野生生物的环境容纳量,如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来保护野生生物。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生态工程备课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新课讲授,实施生态工程的原因,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设计和调控,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群落的演替备课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问题探讨,种动物,小树林,几年后,群落1,群落2,群落3,群落4,新课讲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2节 群落的主要类型备课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问题探讨,新课讲授,群落的分类依据,荒漠生物群落,2分布,3特点,1外貌特征,1主要植物类型,2主要动物类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