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梳理+过关训练第9讲 天气系统和气候类型(含解析)
展开第9讲 天气系统和气候类型
【基础知识梳理】
※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都另一个地区,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分得到交换。从而使得各地出现天气变化和气候差异。
一、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
锋面: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
分类:根据冷暖气团的强弱将锋面分为冷锋锋面、暖锋锋面和准静止锋锋面。
(1)冷锋
(2)暖锋
(3)准静止锋
2、气旋与反气旋系统
低压或气旋,高压或反气旋是对同一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
高压、低压指气压分布状况。气旋、反气旋指气流运动状况。
(1)气旋(低压)、反气旋(高压)
补充:台风的本质:热带气旋。
多发季节:夏秋。
多发地区:太平洋西北和大西洋西北。
3、锋面气旋系统
规律:左冷右暖
二、气候类型
※不同气压带和风带控制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
※一个地方的气候形成与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有关。
1、九种常见的气候
| 气候类型 | 分布规律 | 气候成因 | 气候特点 | |
热 带 | 热带雨林气候 | 南北纬10°之间 |
| 全年高温多雨 | |
热带草原气候 | 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 | 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
| ||
热带季风气候 |
|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 |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 ||
热带沙漠气候 | 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
| 全年高温少雨 | ||
亚热带 | 亚热带季风气候 | 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 |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海陆热力性差 |
| |
地中海气候 |
|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 ||
温带 | 温带季风气候 | 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 |
|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 |
温带大陆 |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内部 | 远离海洋深居内陆 |
| ||
| 温带海洋 |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
|
| |
2、常考典型地区的特殊气候
(1)特殊的热带雨林气候:马达加斯加东部、澳大利亚东北、巴西东南部
成因:地形雨、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2)南美洲西海岸热带沙漠向北延申的原因:
(3)南美洲南部东海岸温带大陆的成因:
(4)西欧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西气候差异:
3、中国的气候和雨带
(1)中国的气候分布
(2)中国雨带的移动路径
4、全球气候变暖
(1)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球平均状况而言的,并非表明地球每一个地区气温都在上升。
(2)变暖原因:
(3)全球变暖的影响:
①全球气候变化本身就是资源条件的变化。增加了自然资源的开发难度。
②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自然灾害。
③全球气候变化还将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变化。将有1/3的动植物栖息地发生改变,大量物种灭绝。
④全球气候变化对主要生产领域,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影响更为显著。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作物品种、耕作方式、生产的稳定性等都产生影响
⑤气候变化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如厄尔尼诺、干旱、洪涝、热浪等),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4)解决措施:
多使用清洁能源;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多植树造林;减少碳排放;加强国际合作。
【本节高考核心考点】
1、气候两个基本特征:气温和降水
(1)描述某地气候特征?
解题秘籍:①先描述气温(气温高低、温差大小)
②再描述降水(降水多少,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小)
(2)影响某地气温高低因素?
解题秘籍:纬度;海拔;海陆位置;洋流;自然灾害(寒潮)
(3)影响某地降水多少因素?
解题秘籍: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海陆位置;洋流;自然灾害(台风)
(4)如何确定一个地区的气候类型?
解题秘籍:①根据所记的气候类型分布确定大致的气候;
②若靠近沿海要考虑洋流的影响,若靠近山地要考虑地形的影响
【同步经典练习题】
下图为某年11月26日02时地面天气形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此时甲地的天气特点是( )
A. 低温阴雨 B. 寒冷干燥 C. 风雪交加 D. 晴暖无风
2. 下图中表示北京市在P天气系统过境期间日平均气温变化曲线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 B 2. A
1.读图,此时甲地受高压中心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特点是寒冷干燥,B对。A、C错。陆地上是高压,说明北半球是冬季,不可能是晴暖天气,D错。故选B。
2.图中P天气系统是冷锋,北京市在P天气系统过境期间,气温持续下降。对应的日平均气温变化曲线是①,A对。②是气旋过境,③是暖锋过境,④是反气旋过境,B、C、D错。故选A。
北京时间2017年10月30日上午6点45分,飓风“桑迪”在新泽西州登陆,截至11月4日上午,飓风桑迪已导致美国113人死亡,联合国总部受损.据此完成下题.
3. 如图中能正确表示与该飓风相同的天气系统是( )
A. B. C. D
4. 此次飓风可能带来的灾害主要有( )
①海啸 ②风暴潮 ③地震 ④狂风 ⑤暴雨 ⑥沙尘暴.
A. ①②④ B. ②⑤⑥ C. ②④⑤ D. ①③⑤
【答案】3. C 4. C
【解析】3.飓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飓风“桑迪”在新泽西州登陆,说明是位于北半球的强热带气旋,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图A气流是辐散,A错。图B是高压中心,是反气旋,气流方向不对,B错。图C符合,是与该飓风相同的天气系统,C对。图D是顺时针方向,位于南半球,D错。
4.飓风的特征和台风一样,此次飓风可能带来的灾害主要有狂风、暴雨、风暴潮,②④⑤对,C对。海啸主要是地震引发的,①错。地震是地壳运动引起的,③错。沙尘暴是发生陆地上的气象灾害,主要由冷高压活动引起,⑥错。A、B、D错。
下图是某地区水平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 若M地的风向为东北风,则该地的天气系统为( )
A. 北半球的气旋 B. 南半球的气旋
C. 北半球的反气旋 D. 南半球的反气旋
6. N地的天气( )
A. 多云雨,昼夜温差较大 B. 多云雨,昼夜温差较小
C. 晴朗,昼夜温差较大 D. 晴朗,昼夜温差较小
7. 若图示天气系统出现在南亚地区,则( )
A. 青岛地区盛行东南风 B. 北京寒冷干燥
C. 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南移 D. 旧金山地区多雨
【答案】5. B 6. B 7. A
5.根据等压线的判读可知N地位于低压中心,故该地的天气系统为气旋,排除C、D;画出M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即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应由东指向西,若位于北半球则风向向右偏转成东南风,若位于南半球则风向向左偏转成东北风,根据题意可知M吹的是东北风,说明位于南半球,B正确,排除A。故选B。
6.由于N地受气旋的控制,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辐合,使中心空气被迫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水汽冷却凝结形成云雨天气,故排除CD选项。由于N地多云雨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使得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夜晚气温不会太低,故昼夜温差较小,B正确。故选B。
7.若南亚地区出现低压中心,即出现亚洲低压,由于夏季陆地相对于海洋来说气温较高,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压,因此南亚出现低压,说明北半球为夏季,那么气压带与风带向北移动,青岛、北京都是受东南季风的影响,高温多雨,旧金山为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北半球夏季时,当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晴朗干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读甲、乙、丙三地大气环流年内控制时长分配示意图,回答8~9题。
8.乙地气候特征为( )
A.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B.全年高温多雨
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9.下列关于甲、丙两地自然景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河流流量1月大于7月
B.丙地天然植被春夏长叶秋冬落叶
C.甲地天然植被叶片常绿阔叶
D.丙地冬季常有较厚积雪
【答案】8.C 9.B
【解析】8.图示显示,乙地全年受盛行西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是地中海气候。其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据此选C。
9.甲地受东北信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应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流量较大,植被稀少,多是荒漠;丙地常年受西风带的影响,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其天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表现为春夏长叶秋冬落叶;丙是全年温和多雨,冬季平均气温大于0 ℃,不可能有较厚的积雪。据此选B。
10.(2020·南昌十校联考)如图为非洲赤道低压带1月和7月平均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N地的气候类型,并分析成因。
(2)推测P、Q两地7月的水温高低,并分析原因。
(3)描述1月赤道低压带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答案】(1)热带雨林气候。1月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7月东南信风随太阳直射点北移向右偏转成西南季风,N地处迎风坡;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受几内亚湾暖流影响。
(2)P地水温较高。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P地距大陆较远,冬季水温较高;该海域盛行离岸风,Q地产生上升流,水温较低。
(3)东段位于南半球,西段位于北半球。1月太阳直射点南移,东段赤道低压带移动到南半球,西段为海洋,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南半球气温较低,赤道低压带停留在气温较高的北半球。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梳理+过关训练第18讲 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梳理+过关训练第18讲 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含解析),共12页。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梳理+过关训练第18讲 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梳理+过关训练第18讲 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含解析),共12页。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梳理+过关训练第16讲 人口的增长和迁移(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梳理+过关训练第16讲 人口的增长和迁移(含解析),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