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1部分 第6章 第2讲 课时38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地方性分异规律(含解析)
展开课时38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地方性分异规律
考点1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1.地域差异
(1)形成
①同纬度地区
②不同纬度地区:低纬地区与高纬地区吸收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使得水循环、生物循环等物质迁移的数量存在差异,从而形成热带与寒带不同的景观。
(2)空间尺度
2.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特别提醒 自然地带与典型植被的区别
植被是自然地带最明显的标志,因此自然地带多以植被名称命名,表现为“温度带+植被类型+带”的形式,如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是热带雨林带的典型植被,后边加个“带”字,则代表自然地带的名称,二者不可混淆。
1.世界主要陆地自然地带的分布
任何一个自然地带,都具有一定的气候以及与之相应的、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世界陆地上的自然地带及其气候、植被、土壤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2.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主要是看自然地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一般来说,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最明显的大洲是非洲;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地带的变化。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
方法技巧 自然地带成因记忆法
(1)一种气候类型形成一种自然地带: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高山植物区。
(2)两种气候形成一种自然地带: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都形成了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3)一种气候形成多个自然地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形成了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4)气候相同但因地势的高低和降水量的不同而自然地带不同:在热带季风气候区内,地势低、降水多的地区为热带季雨林带,如恒河平原和印度半岛的西海岸;地势高、降水少的地区为热带草原带,如德干高原。
(2022·6月浙江选考)下图为“世界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示①②③④自然带分布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2.图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分布深入内陆,其影响因素是( )
A.纬度 洋流 B.地形 洋流
C.纬度 大气环流 D.地形 大气环流
[关键信息点拨]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①②③④自然带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是由于热量条件差异主导的地域分异规律,体现的是纬度地带分异规律,选C。第2题,根据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东欧平原,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相对平坦。根据纬度可判断,该地受西风带控制,由于该地地势相对平坦,海拔较低,西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可以深入内陆,气候的海洋性更明显,主要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所以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和大气环流,选D。洋流一般只影响沿海地区,“深入内陆”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距离海洋较远,A、B错误;纬度位置主要影响南北差异的植被类型,图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深入内陆,受纬度影响较小,C错误。
考向1 通过“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考查“综合思维”
2021年10月12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在讲话中,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下图)。据此完成1~3题。
1.研究人员来到武夷山国家公园进行科学考察,发现武夷山山麓地带的自然地带是( )
A.热带雨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研究人员发现,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东北虎豹三个国家公园的自然景观有明显不同,这体现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3.造成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自然景观产生明显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热量 C.水分 D.洋流
答案 1.B 2.A 3.B
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武夷山国家公园位于我国东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地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正确。第2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东北虎豹三个国家公园的纬度位置不同,各公园自然景观的差异体现了由热量条件主导的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A正确。第3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造成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自然景观产生明显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不同导致的热量差异,B正确。
考向2 通过“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考查“区域认知”
(2023·天津滨海新区模拟)澳大利亚西北部沿海狭窄地带分布有热带落叶混交林。研究表明,该地热带落叶混交林是在末次冰期时迁移扩散至此。下图示意澳大利亚西北部热带落叶混交林的分布。据此完成4~5题。
4.该区域的热带落叶混交林种群最可能源自( )
A.印度半岛 B.新西兰北岛
C.马来群岛 D.马达加斯加岛
5.限制该区域热带落叶混交林向内陆扩展的主要因素是( )
A.水分 B.光照 C.地形 D.热量
答案 4.C 5.A
解析 第4题,读图可知,该地区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沿海,该地热带落叶混交林是在末次冰期时迁移扩散至此,选项中最接近该地区的热带地区是马来群岛,故最有可能源自马来群岛,故选C。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的降水量从西北向东南快速递减,可推测限制该区域热带落叶混交林向内陆扩展的主要因素是水分,故选A。
考点2 地方性分异规律
1.概念:受地形、岩石风化物等地方性因素影响,通过物质与能量再分配,形成了尺度较小的地域分异。
2.实例:温带湿润区植被随高度变化
常见的地方性分异规律及成因
自然地带受海陆分布、局部水分差异、地形起伏、洋流、河流等地方性因素的影响,出现一些地方性的分布。地方性分异现象及成因分类总结如下:
(2022·全国文综甲)蒙古族将靠近山林的优质草原称为杭盖草原。杭盖草原地形和缓,多由缓丘和河谷组成。缓丘上牧草葱郁,河谷中的牧草更加繁茂。通常鼠类打洞、啃食等对草原多有破坏,而杭盖草原的河谷中鼠害却很轻。杭盖草原是古时游牧民族最喜爱的牧
场。据此完成1~3题。
1.杭盖草原附近山地对古时游牧民族越冬的重要性在于( )
A.提供水源 B.挡风保暖
C.食物丰富 D.围猎场所大
2.相对于周边坡度较大的草原,杭盖草原的缓丘牧草生长更好,是因为缓丘上( )
A.降水较多 B.蒸发较弱
C.温度较高 D.径流较少
3.杭盖草原的河谷鼠害很轻,是因为河谷( )
A.缺乏鼠类食物 B.冷空气易集聚
C.地下水位高 D.鼠类天敌多
[关键信息点拨]
答案 1.B 2.D 3.C
解析 第1题,据材料可知,杭盖草原为蒙古族的牧场,纬度较高,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冬季受西北季风的影响强烈,气候寒冷。选择山地的南坡即阳坡越冬,相比北坡而言,一方面日照时间较长,光热条件较好,另一方面,位于西北季风的背风坡,受冬季风影响较小,较温暖,B正确。山地的水源、食物相比缓丘和河谷没有优势,A、C错误。游牧民族以放牧为生,不需要围猎,D错误。第2题,杭盖草原与周边坡度较大的草原位置相近,降水、蒸发、温度差异不大,A、B、C错误。缓丘坡面径流速度较慢,有利于下渗,坡面径流较少,但土壤水分条件较好,D正确。第3题,据材料可知,鼠类通过打洞、啃食等对草原多有破坏,在河谷地区,地下水位较高,不利于鼠类打洞、啃食等,鼠害很轻,C正确。河谷中的牧草更加繁茂,鼠类食物丰富,A错误。冷空气集聚对鼠类地下打洞、啃食等影响不大,B错误。河谷与缓坡空间距离并不远,鼠类天敌数量差异不大,D错误。
考向1 通过“巴塔哥尼亚荒漠广布的成因”考查“区域认知”
某科考队于11月份考察南美洲巴塔哥尼亚地区,发现该地距海洋近,但荒漠广布,河流却以外流河为主。科考队员遇到当地牧民赶着牲畜游牧,并得知他们每年在大西洋沿岸与安第斯山草场之间定期迁徙。下图为“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亚地区图”。据此完成1~3题。
1.荒漠地区的河流一般多为内流河,而该地区外流河较多,与其相关的是( )
A.地下水补给较多 B.地形平坦
C.陆地东西方向狭窄 D.流域面积广
2.巴塔哥尼亚荒漠广布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 B.洋流
C.地形 D.海陆位置
3.当地游牧民特维尔切人定期迁徙的时间和方向,最可能的是( )
①大约11月份,由安第斯山地迁徙到大西洋沿岸
②大约11月份,由大西洋沿岸迁徙到安第斯山地
③大约5月份,由大西洋沿岸迁徙到安第斯山地
④大约5月份,由安第斯山地迁徙到大西洋沿岸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1.C 2.C 3.D
解析 第1题,该地区外流河较多,主要原因有:河流多发源于高大的安第斯山脉,冰雪融水补给较多,河流流量较大;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落差较大,流速较快;陆地东西方向狭窄,河流较短,蒸发、下渗损失较小,利于河流向东注入大西洋。故选C。第2题,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西风带背风坡,西部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水汽,降水少,形成温带荒漠景观,C正确。第3题,当地11月进入夏季,安第斯山脉冰雪融水增多,牧草丰富,所以11月份由大西洋沿岸迁徙到安第斯山地;5月份为当地冬季,安第斯山地气温低,迁徙方向则相反,D正确。
考向2 通过“丹霞地貌区植被的分布”考查“综合思维”
福建武夷山丹霞地貌发育,该地貌景观主要特点是:平顶山体,相互分离,四壁陡立,山体海拔和相对高度较小,植物种类和数量呈现出山麓和山顶较多、山腰较少的“哑铃式”分布格局。读“丹霞地貌形成过程示意图”,回答4~5题。
4.该丹霞地貌演化的时间顺序是( )
A.a-b-c-d-e-f B.b-c-d-a-e-f
C.c-b-d-a-e-f D.c-b-d-a-f-e
5.下列关于武夷山植被呈“哑铃式”分布格局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山顶平缓光照强,土壤保水性差
B.山腰石壁陡峭,热量条件欠稳定
C.山麓土壤肥沃,水分充足
D.相对高度造成植被差异
答案 4.D 5.C
解析 第4题,丹霞地貌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砂砾岩层(沉积岩)巨厚,垂直节理发育。形成过程中,首先是在低洼处有沉积物堆积(c),然后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砂砾岩层(b),沉积岩层在干热气候影响下变成红色岩石(d),受内力作用影响岩层隆起抬升(a),受风化等外力作用垂直节理、裂隙发育(f),再受流水、风等外力侵蚀形成丹霞地貌(e)。形成过程为c-b-d-a-f-e,D正确。第5题,武夷山山顶地区地形平缓,土层较厚,土壤保水性较强,A错误;山腰地形陡峭,水分少,土层浅薄,影响植被生长,B错误;山麓地区土层深厚,土壤保水性好,C正确;武夷山相对高度较小,植被差异小,D错误。
课时精练
泰加林是北半球中高纬度分布面积最辽阔的森林生态系统。夏季温凉,冬季严寒,冷而湿是泰加林生长的必要条件。我国也有泰加林分布,称为“明亮森林”。下图为“植被类型分布与水热关系图”。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代表泰加林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下列山脉中有泰加林分布的是( )
A.昆仑山 B.大兴安岭
C.南岭 D.秦岭
3.我国“明亮森林”( )
A.林间透光性差 B.不易倾倒
C.主根发达 D.侧根发达
答案 1.C 2.B 3.D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泰加林的生长条件是冷、湿;图中丙的年平均降水量大多在500 mm以上,降水较多;年平均气温在0 ℃左右,气候寒冷,故丙为泰加林,C正确;甲年平均气温在20~30 ℃,气温高,年降水量极为丰富,应为热带雨林,A错误;乙地气温温和,降水丰富,应为温带阔叶林,B错误;丁气温在温和到寒冷之间,降水较少,应为温带草原,D错误。第2题,由材料可知,泰加林的生长条件是冷、湿;大兴安岭位于我国东北部,纬度较高,气温低,加上来自太平洋的水汽在此受地形抬升,降水相对丰富,有泰加林分布,B正确。第3题,由所学知识可知,“明亮森林”是由落叶松属组成的森林,树冠稀疏,林内透光度大,因此称为明亮针叶林;“明亮森林”林间透光性强,A错误;由上题分析可知,“明亮森林”分布纬度较高,由于严冬的土壤冻拔作用,将落叶松的根系向上拔起,森林易倾倒,B错误;冻土发育,森林的主根很难深入土壤深层,侧根发达,C错误,D正确。
(2023·江苏泰州期末)下图为“世界某著名山脉东坡自然植被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a、b、c三地的自然地带分别是( )
A.热带雨林带 草原荒漠带 落叶阔叶林带
B.热带草原带 草原荒漠带 常绿阔叶林带
C.热带雨林带 常绿阔叶林带 草原荒漠带
D.热带草原带 常绿阔叶林带 落叶阔叶林带
5.该山脉西侧山麓广泛分布着热带荒漠,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①山地的背风坡 ②深居内陆,水汽难以到达 ③寒流降温减湿 ④气温高,气流上升,蒸发旺盛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4.A 5.A
解析 第4题,该山脉位于10°N到50°S之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山脉是安第斯山脉,其纵贯南美洲。根据图中自然地带分布,a位于赤道附近,是热带雨林带;b位于30°S到40°S山脉的东坡,受下沉气流影响,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形成草原荒漠带;c位于50°S附近,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自然地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A正确。第5题,该山脉西侧山麓广泛分布着热带荒漠,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位于山地的背风坡,降水少,受沿岸秘鲁寒流影响,降温减湿,使热带荒漠向北延伸到赤道附近,①③正确。该地地处沿海,不是内陆,②错误。当地气流下沉,④错误。故选A。
读“阿尔金山—祁连山方向基带多年平均温度与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完成6~7题。
6.图中东部地区降水量变化特点出现的原因是( )
A.温度降低,蒸发减弱 B.受季风影响增强
C.高山冰雪融水增多 D.地形抬升作用
7.阿尔金山—祁连山方向基带的变化是( )
A.皆为荒漠带
B.皆为草原带
C.从荒漠带过渡到草原带
D.从草原带过渡到荒漠带
答案 6.B 7.C
解析 第6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中东部地区降水量明显多于西部地区,主要是因为中东部地区受季风影响增强,降水更多,B正确。第7题,在东西方向上呈现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根据上题分析可知,阿尔金山—祁连山方向为从西到东,水分条件逐渐变好,自然带从荒漠带过渡到草原带,C正确。
下图为“大兴安岭中部地区东坡山底草原带垂直分布图”,调查发现该地区多数低缓山体的顶部无森林分布而分布着高山草甸。据此完成8~9题。
8.图中三种类型草原的分布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9.该地低缓山体顶部经常无森林分布而分布草甸的主要原因是( )
A.温度低 B.降水少
C.风力大 D.土壤贫瘠
答案 8.D 9.C
解析 第8题,受地形、岩石风化物等地方性因素影响,通过物质与能量再分配,形成了尺度较小的地域分异。当地山体海拔低,范围小,分布有三种类型草原,体现了地方性分异规律。D正确。第9题,结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当地位于大兴安岭中部地区东坡山底草原带,山体海拔较低,气温较高,A错误;该地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B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山体较为低矮,夏季受夏季风影响,冬季受西北风的影响,风力较大,所以山体的顶部无森林分布而分布着高山草甸,C正确;据图文信息可知,该地位于大兴安岭中部地区,以台地和山麓洪积扇为主,土壤较为肥沃,D错误。
10.(2023·上海松江区模拟)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屿,东西两侧的自然环境差异显著。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海南岛西部分布有喀斯特地貌,拥有一些溶洞、石林等自然景观。这里还有中国唯一的热带稀树草原景观,专家认为这是由于某些因素导致这里的旱季比岛内其他地区更为干旱。
材料二 利用海水晒盐是人类利用海洋资源的重要方式,海南岛莺歌海盐场是我国三大盐场之一,年产食盐可达30万吨。
海南岛东部(海口、琼海)和西部(东方)旱季降雨量、日照时数表
(1)海南岛的气温年较差较小,分析其原因。(6分)
(2)海南岛西部呈现热带稀树草原景观,这体现了哪一种地域分异规律?说明判断依据。(4分)
(3)从盛行风、地形、地貌等方面分析海南岛西部旱季比岛内其他地区更加干旱的原因。(6分)
(4)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在莺歌海开发盐场的有利条件。(6分)
答案 (1)海南岛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地区 (纬度低),终年气温较高;四周被海水环绕,海洋对气温的调节作用明显;距离冬季风源地远,受冬季风影响小。
(2)地方性分异规律。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植被应为热带季雨林,而这里却出现了热带稀树草原植被。
(3)海南岛西部旱季盛行来自大陆的东北风,水汽含量较少;受中部山地的阻挡,处于背风坡,降水较少;喀斯特地貌区地表水下渗强烈,加剧了地表的干旱程度。
(4)莺歌海纬度低,气温高;降水少,光照强烈,海水易于蒸发;位于沿海平原地带,地势平坦,有利于晒盐。[课程标准]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体系架构]
[基本概念] 自然带、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干湿度地带性)、热量、水分;山地垂直地域分异、阳坡、阴坡,迎风坡、背风坡,雪线、林线;地带性、非地带性,地方性分异。
[基本原理]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产生地域分异的原因。
地区
沿海地区
大陆内部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较多地用于蒸发,水循环强烈
太阳辐射更多地转化为风能
水分
湿润→干旱
景观
湿润区景观
干旱区景观
空间尺度
特征
全球性
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
较小尺度
热带雨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等之间的差异
更小尺度
山和谷的差异、山体阴坡和阳坡的差异
分异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
从沿海向内陆
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
海陆分布
分异基础
热量变化
水分变化
分布规律
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
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
典型地区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及中纬度地区一定范围内
中纬度地区
举例
地区
陆地自然地带
典型植被
典型土壤
低纬度地区
热带雨林带
热带雨林
砖红壤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草原
燥红土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荒漠
热带荒漠土
中纬度地区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红壤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褐土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
棕壤、褐土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草原
黑钙土
温带荒漠带
温带荒漠
温带荒漠土
高纬度地区
亚寒带针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
灰化土
苔原带
苔原
冰沼土
冰原带
冰雪裸地
未发育
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确定图示区域位于东欧平原,受西风带控制,地形以平原为主,由于
该地地势相对平坦,海拔较低,西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可以深入内陆,气候的海洋性更明显,主要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观察图中自然带的分布,①②③④自然带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体现的是纬度地
带分异规律。
温带湿润区
植被
高而陡的山坡
针叶树、灌木
低洼的河谷
草甸植被
地形平坦、高度适中的地域
落叶阔叶林
因素
分布地区
自然地带和地表景观
成因
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
地方性分布(实际状况)
地形
东非高原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对流运动弱,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中美洲东部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雨林带
地处来自海洋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且沿岸有暖流流经,降水量大,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青藏高原地区
与当地水平自然地带一致
高山植物区
海拔高,温度低,降水发生垂直及水平方向的递变
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
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荒漠带
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中纬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少
科迪勒拉山系西侧地区
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呈带状
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长条状
受沿岸山脉的影响,平原面积小,自然地带呈狭长的带状,仅沿海岸线向低纬和高纬呈南北延伸
洋流
南北半球副热带的大陆西岸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荒漠带南北延伸,直逼海岸
副热带大陆西岸沿海强大的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
欧洲西部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向北延伸
受势力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西两岸地区
东西两岸自然地带纬度分布相当
东岸自然地带向低纬延伸、西岸向高纬延伸
大陆东岸受沿岸寒流影响,西岸受暖流影响
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西两岸地区
东西两岸自然地带纬度分布相当
东岸自然地带向较高纬度延伸、西岸向较低纬度延伸
大陆东岸受沿岸暖流影响,西岸受寒流影响
水分
昆仑山麓
温带荒漠带
绿洲
有丰富的冰雪融水和地下水
尼罗河谷地
热带荒漠带
绿洲
尼罗河水的灌溉
海陆分布
南半球中高纬地区
苔原带和针叶林带
无
为海洋,陆地缺失
北极地区
冰原带
无
地理位置
俄罗斯远东地区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东西伯利亚山地的阻挡,处于东南季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杭盖草原为蒙古族的牧场,纬度较高,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冬季受西北季风的影响强烈,
气候寒冷;草原靠近山林,可推知草原位于山地的南坡、迎风坡,相比北坡而言,南坡日照时间较长,光热条件较好,位于西北季风的背风坡,受冬季风影响较小,较温暖。
杭盖草原地形和缓,坡度不大,利于水分下渗,坡面径流较少,土壤水分条件较好。
与缓坡相比,河谷地带距河流更近,地下水埋藏较浅,地下水位较高,更有利于浅根系草
本的生长;同时地下水位较高,不利于鼠类打洞、啃食,鼠害很轻,对草场的破坏较小。
降雨量(mm)
日照时数(h)
海口
321.5
789.1
琼海
475.6
782.9
东方
109.6
1 115.2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方性分异规律(非地带性):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方性分异规律(非地带性),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方法总结,针对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1部分 第6章 第2讲 课时39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含解析):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1部分 第6章 第2讲 课时39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含解析),共14页。
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6地域分异规律(教学案):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6地域分异规律(教学案),共3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高考解密,真题探究,核心精要,变式演练,专题讲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