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课件
-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一第2讲文言虚词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第1讲鉴赏古代诗歌形象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第2讲文化常识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第3讲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第4讲文言翻译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第2讲鉴赏古代诗歌语言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第2讲鉴赏古代诗歌语言课件,共5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续上表,答案D,答案C,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板块二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二 常考题型篇
第2讲 鉴赏古代诗歌语言鉴赏诗歌语言的妙处,除了理解诗歌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好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炼字、炼句、赏析诗眼和赏析语言风格。其中炼字(品味关键词)和炼句(赏析关键句)是热考题型。[知识导图]
精准突破一 炼字所谓炼字,就是锤炼诗歌的词语,使之生动、形象、精练、传神。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因为经过作者锤炼过的关键字词,常常是最能表露诗歌情感和体现诗歌语言艺术的。
[典例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游凤林寺西岭孟浩然共喜年华好,来游水石间。烟容开远树,春色满幽山。壶酒朋情洽,琴歌野兴闲。莫愁归路暝,招月伴人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描写了烟雾散开、远树初露、春色满山,一派清幽的景象,景中融情。B.颈联对仗工稳,直抒胸臆,写诗人与友人饮酒酣歌,情谊款洽,逸兴遄飞。C.本诗叙述与友人同游之事,意境清幽,洋溢着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D.本诗写游山、玩水、赏石、品酒、弹琴、歌咏之乐事,反衬对仕宦的厌倦。
解析:“反衬对仕宦的厌倦”这一分析脱离文本实际。
(2)简要赏析尾联中“招”字的表达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招月伴人还”意谓让我们把月亮召唤出来一道伴我们回家。“招”字将月亮拟人化,仿佛月亮是善解人意的伙伴。用“招”字不仅表达了诗人愉人悦己的心情,而且也反映出年轻人无所不能的朝气,用得传神,颇具浪漫主义色彩。
[典例2]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太原早秋①李 白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②流。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注] ①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秋天。这年夏季,诗人与友人元演同游太原,意欲攀桂以求闻达,然而历时数月,终未能得到实现抱负之机会,到了秋季写下了这首诗。②大火:星名,二十八星宿之一,即心宿。“大火流”意谓秋季开始。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借自然景物含蓄地表明季节。从律诗的结构来看,这一联是起,以写景起头,是诗歌创作的常见模式。B.颔联中“威”就是威力、威风,在此处指秋霜很浓。“塞”指边塞,“河”指黄河。此联直接描写了太原的自然气候。C.颈联形式上相对,意义上递进,转入诗人对边关国事的挂念,写的是诗人的梦境,含蓄地表明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D.虽然诗人心绪不高,但此诗格调自高,且具有边塞诗之雄健。后半部分写怀归之意,意重而不觉其重,语直而不觉其直。
解析:“转入诗人对边关国事的挂念”分析错误。颈联从颔联描写的“早秋”景色转入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梦绕边城月”写的是梦境,含蓄地表明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心飞故国楼”写梦醒之后的状况,一个“飞”字,表现出了诗人急于回到故乡的心情。
(2)本诗尾联颇受称道,尤其“悠悠”二字更佳,请赏析其妙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品味诗歌用词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词孤立起来,要将其放在诗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情感来分析,赏析诗句时注意从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手法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等角度进行分析。本题可从“比喻的修辞手法”“叠词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等角度分析。“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水喻情,生动地把抽象的思归之情形象化。此处的“悠悠”要联系“思归若汾水”来看,“悠悠”有连绵不断的意思,表达了诗人思归之情日夜不断的情怀。
答案:①“悠悠”是情悠悠、思悠悠绵延不断之意。②这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水喻情。意思是说,思归之情时时刻刻萦绕心头,就如同汾河水一样,没有一天断绝过。③诗人以汾河水不停流淌为喻,强调自己思归之情的深远,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自己日夜思归的情怀。
[典例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司空曙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③。[注] ①几度:几年。②翻:反而。③共传:一起举杯。(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从别后,数年不见,山川阻隔,相会不易,首联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突出了离别久远,相见之难,其间的相思,自在言外。
B.久别相逢,乍见后反疑为梦境,因分离太久而相互询问年龄。“翻疑梦”,把诗人诧异、自责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C.结尾表面上是劝饮离杯,实际上却是总写伤别。“更”字,点明了即将再次离别的伤痛。“惜”字,表现出彼此珍惜的情谊和恋恋不舍的离情。D.诗人与老友久别重逢,悲喜交加,在孤灯下饮着离别的酒,恋恋不舍,表现出两人的情谊及对友谊的珍惜。
解析:“诧异、自责的神态”错,应该是“欣喜、惊奇的神态”。
(2)颈联中的“寒”和“暗”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是炼字题(形容词),分两步作答:①描景象(翻译诗句);②点效果,明感情。“寒”“暗”,写出了景象的凄凉。诗人写此景正是借以渲染伤别的气氛。这两句描写实景,又暗写了人的心情。
答案:①“寒”“暗”二字客观地描写了与朋友深夜叙谈的环境特征,寒冷、湿暗、淒清。②“寒”“暗”二字使情景交融,渲染了诗人悲凉黯淡的心情,刚重逢又要伤别,心境愈加凄暗。
精准突破二 炼句“炼句”是一种层次比较高的鉴赏。赏析诗句这种题型综合性很强,自由度很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炼句”的常见类型如下:
[典例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野 歌李 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解析:“生活贫穷的命运”错,望文生义。第五句中的“穷”,在古代指困厄、不得志,并不是指生活贫穷,例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主要从句子的含意、表达的情感等角度去分析。最后两句表面上是说寒冬过去将是春暖柳绿,转眼间条条柳枝好像轻烟笼罩;深层次上,“寒风”喻指不遇于时、政治失意的困境,“春柳”喻指希望和光明。诗人虽然遭受了许多不公平的待遇,但始终怀着乐观旷达的心态,以美好的未来勉励自我。
答案: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典例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残春旅舍韩 偓①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注] 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描绘了一幅春残红飞、夜雨初晴的景象,“忆咸京”三字,成为全篇枢纽,领起以下三联。B.颔联在诗人笔下别开生面,暮春时节,长安的草木也总带着几分伤别的落寞。C.尾联写作者“拭朝簪”“待眼明”,言下之意,是说他决不做异姓之臣,宁肯终生潦倒,也不改变自己的气节。D.全诗感情起伏动荡,由“旅舍”“残春”总起,后文承“残春”,再承“旅舍”,脉络清楚。
解析:曲解文意,“伤别的落寞”错误,应是“温暖与芳菲”。
(2)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在组织答案时要注意围绕“颔联巧”来回答。赏析诗句的妙处,思考角度有内容(句意、情感)和表达技巧(有时兼及意象、炼字)两个方面,然后再分析表达效果。
答案:①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②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非常自然。
精准突破三 赏析诗眼诗眼,有时是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有时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的句子。它是一首诗(词)的主旨所在。诗眼分为两类:一是诗中眼,即表现为一首诗的内容或思想的凝聚点,揭示诗的主旨;二是句中眼,即局部的诗眼,是诗中最精练传神的字或词。诗眼类型如下:
[典例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晚秋登城北门①陆 游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②秋。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③。[注] 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四川成都。②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③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句描述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反映了他当时无拘无束而又闲散的生活和日渐衰颓的境况。B.“两行雁带杜陵秋”,诗人希望鸿雁能将自己的思情带回故乡,寄寓着诗人对关中、故都的怀恋之情。C.“横槊赋诗非复昔”,“横槊赋诗”指诗人驻守边地时在军中吟诗之事,“非复昔”表达诗人感慨良多,铁马往事仍萦怀。D.“梦魂犹绕古梁州”,诗人经常怀念曾经的戎马生涯,“梦魂犹绕”正是其收复失地、报国心志的抒发。
解析:鸿雁是将秋来的消息传来,并非将思情带回故乡。
(2)本诗以“愁”字为线索,贯穿全篇。请简要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具体考查炼字的作用。“愁”为诗眼,出现在首联,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又作为全诗感情线索贯穿全篇。分析题干可知,应答出有何愁,因何而愁,注意知人论世,联系注释内容、写作背景,逐联分析即可。
答案:①首联描述自身日渐衰颓,满眼皆是西风凄凉之景,奠定全诗感情基调:愁;②颔联描述诗人远望边地烽火,仰观失地飞鸿,愁;③颈联感叹故都沦陷、山河兴废(国家安危),前途未卜,愁;④尾联追忆“横槊赋诗”,生壮志难酬之悲,收束全诗,愁味悠长。
[典例7]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春雪晚晴出西村范 浚步屐寻春犯雪泥,村南村北鹁鸠啼。堕梅残白犹明树,着柳暗黄初映堤。风景快晴云擘絮,江天未暮日悬规。最怜碧涨侵沙尾,更傍横桥一杖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工于炼字,一个“犯”字从侧面写出道路难行,突出了诗人寻春之不易。B.颔联与“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样都蕴含着诗人对自然界新旧交替的感悟。C.颈联上句写天快放晴之时白云如絮,下句写天放晴后落日如规,极富画面感。D.尾联着眼于近景,用“最怜”二字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对初春美景的喜爱之情。
解析:“天快放晴之时”错误,“快晴”意为爽朗的晴天。颈联中诗人的视线移至天上,天气晴朗,白云堆絮,落日如规,一派初春景象。从颔联视觉上的描写也可以看出诗人踏雪之时应是晴朗的天气。
(2)你认为这首诗中哪个词语能够统领全篇?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全诗以“寻春”一词统领全篇。(点明诗眼)①首联写寻春之路和寻春所闻。诗人冒着泥泞,踏雪寻春,并从听觉角度写春天的鸟鸣,表现了春天的生机。②颔联、颈联写寻春所见。从视觉角度写春色,残梅(或“残雪”)耀眼、杨柳染黄、白云如絮、落日如规,展现了初春景象的多姿多彩。③尾联写寻春所感。“怜”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杖藜傍于横桥,末句描绘了诗人伫立桥边、沉醉于春景的形象,寄托了爱春惜春之情。(分析诗句找体现)
精准突破四 赏析语言风格语言风格就是诗人在遣词造句、运用修辞手法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区别于其他诗(词)人的艺术特色,往往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有关。不同诗(词)人或同一诗(词)人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品也往往表现出不同风格。我们鉴赏诗词的语言风格时,注意使用表述诗词风格的专用词汇。这就需要掌握常见的几种语言风格:
[典例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贺新郎·杜子昕凯歌刘克庄尽说番和汉。这琵琶、依稀似曲,蓦然弦断。作么一年来一度,欺得南人技短,叹几处、城危如卵。元凯①后身居玉帐,报胡儿、休作寻常看。布严令,运奇算。开门决斗雌雄判。笑中宵、奚车毡屋,兽惊禽散。个个巍冠横尘柄,谁了君王此段。也莫靠、长江能限。不论周郎并幼度②,便仲尼、复起嗟微管③。驰露布④,筑京观。[注] ①元凯:泛指贤臣、才士。②幼度:东晋名将谢玄的字。③微管:代称管仲。④露布:帛制旗子,多用来传递军事捷报。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风格豪迈慷慨,表达了作者对宋军最终力挫强敌、得胜归来的喜悦之情。B.上阕写琵琶蓦然弦断,渲染了紧张气氛,暗指胡人再次侵汉,战事爆发。C.“报胡儿、休作寻常看”意指南宋几座城池,危如累卵,胡人攻势凶猛,不可小看。D.下阕运用比拟,引用典故,赞扬杜子昕英勇善战、指挥若定、功勋不下古人。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报胡儿、休作寻常看”指告诉北方的胡儿们,不要把我们小看,即要敢于斗争之意。
(2)刘克庄是南宋末年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有人评价他的诗词“抒情痛快淋漓,批判锋芒有时比辛(弃疾)更尖锐”。试结合本词内容分析这一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抒情痛快淋漓”是指情感表达直接酣畅,“批判锋芒有时比辛弃疾更尖锐”是说对一些问题的揭露批判非常直接尖锐。从词中来看,上片以“弦断”暗指胡人袭扰,接着以“作么一年来一度,欺得南人技短,叹几处、城危如卵”来表达对胡人袭扰和南宋朝廷束手无策的态度,“作么”“欺得”等口语的运用,直接表达出作者内心的痛恨与愤懑。由
“南人技短”“叹几处”等可以看出作者对南宋朝廷懦弱无能的愤懑。从下片来看,先赞扬杜子昕英勇善战,接着提到朝中臣子,“个个巍冠横尘柄,谁了君王此段”,从前一句可知朝中臣子个个权势在握,而后一句却展现出他们空占职位却不能为君王解忧的无能之姿,表达对他们的痛斥。“也莫靠、长江能限”是告诉南宋统治者不要不思进取,妄想依靠长江天险就能偏安一隅。作者以毫不留情的态度批判南宋统治者不思收复失地,言辞不可谓不激烈,批判不可谓不深刻。
答案:①“作么一年来一度,欺得南人技短,叹几处、城危如卵”运用口语化语言,直接表达对胡人频繁入侵的痛恨,对南宋朝廷束手无策导致国土沦丧的愤懑之情。②“个个巍冠横尘柄,谁了君王此段”直指朝中大臣,表达对他们尸位素餐、不能为君王解决外敌之忧的痛斥。③“也莫靠、长江能限”明确指出了南宋朝廷希图依靠天险拒敌的不切实际的侥幸心理。④全诗揭露了南宋朝廷上下面对外敌入侵毫无作为的现实,批判直指弊端,尖锐不留余地。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绘了东湖碧绿清澈的湖水和开放在湖面的十亩菱花,写景别具特色。B.颔联写横跨水上如彩虹的新桥和湖岸边芳草上静静睡着的水鸟,它们相互照应。C.颈联写了月亮在明净的湖底投下影子,湖边山峰的倒影如朵朵盛开的莲花。D.作者移步换景,将湖水、月光、芳草等景物次第展开,构成了迷人的画卷。
解析:移步换景是指观察者随着走动,将所看到的不同事物叙述出来。作者以湖面为观察中心,将湖上、岸边、天上的自然景物组成一幅活泼、优美、迷人的画面。这既有平面的扩展,也有立体的交织;既描写了活泼可爱的动态事物,也描写了安详恬和的静态事物,不属于移步换景。
(2)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特色?请简要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韦庄这首描写自然风光的律诗,语言明快清新。诗歌开篇就从“满塘秋水”着笔,直接入题,爽健自然;接着描写看到的景色,湖面上摇荡着十亩菱花,湖上横跨新桥,湖岸上芳草如茵、水鸟睡卧、蛙鸣声声等,这些描写都明白晓畅,语言平实。用词准确、生动,如“动”“横”“铺”“投”“倒”“入”等,使本来静的景物有了动势,也使本来各不相干的景物相互融为一体,起了如同纽带般的作用。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第3讲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续上表,答案C,答案B,③用典抒情,答案A,细节描写,点面结合,染烘托,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第1讲鉴赏古代诗歌形象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案A,答案B,答案C,续上表,答案D,画面描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板块二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二常考题型篇第2讲鉴赏古代诗歌语言课件,共5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续上表,答案D,答案C,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