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一第2讲文言虚词课件
展开板块一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基础篇
第2讲 文言虚词高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所谓“常见文言虚词”,是指文言文中常用的介词、连词、助词、代词、副词等。“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这18个文言虚词是高考的考查范围。[知识导图]
精准突破一 理解归纳18个重点虚词一、之、乎、者、也1.之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动词,可译为“到”“往”。(2)助词,补足音节,用在时间词后,不译。(3)代词,可译为“他”。(4)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5)代词,可译为“这件事”。(6)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7)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8)助词,可译为“的”。(9)人称代词,表第一人称,可译为“我”。
【参考译文】一个僧人想要去南海,向唐僧询问(打算邀请他同去),过了很久,唐僧也不回应他。是独自去呢,还是等待(唐僧答应他一起去)呢?均衡了一下这两个想法,这个僧人凭借着很简陋的条件到达了南海,(回来后)向唐僧夸耀说:“这件事有什么困难的呢?”唐僧说:“你百折不挠的精神的确值得钦佩。但是你的话也有些过分了吧,你要骄傲地笑话我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句末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吧”。(2)介词,相当于“于”,译为“在”。(3)句末语气助词,表感叹,译为“啊”“呀”。(4)句末语气助词,表感叹,译为“啊”“呀”。(5)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不译。(6)形容词词尾,译为“……的样子”。(7)介词,表比较,译为“比”。(8)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译为“吗”。
【参考译文】大王太喜欢音乐了,那么齐国治理得(也)差不多了吧。但是我曾经看到一个人,他家世代捕蛇,有多人死在这件事上,却仍然做这件事不停下来,问他原因,(他)说:“(捕蛇)可以应付赋税啊。”唉,赋税的危害真是比毒蛇还厉害啊!然而大王您为什么还如此沉溺于音乐呢?如果大王在治理国事上专心致志,一定会游刃有余的,(这样的话)大王的作为真是比耽溺于音乐强百倍啊。为臣愚钝,所说的话难免有误,大王能原谅我吗?
答案:(1)助词,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不译。(2)代词,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指称上文所说的人,译为“……的人”。(3)助词,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气助词作用,不译。(4)代词,放在数词之后,可译为“……件事”。(5)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参考译文】李白,是诗仙啊。被统治者拒之门外,就在这座山中游赏。如今,(他)在山中与远离尘嚣的人对饮,是(为了)抒发心中的郁结之情啊。让高力士为他脱靴,让杨国忠为他捧墨,写诗讽刺杨贵妃,这几件事是他得罪统治者的根源,也是他个性张扬的表现,所以他虽然仕途上不如意,却仍然不放弃伟大的志向,(并)在诗歌里抒发出来,他流传后世的诗篇不可计数,于是成就了他万世英名。
答案:(1)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舒缓语气,引起下文,不译。(2)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或反诘语气,译为“呢”。(3)句末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不译。(4)句末语气助词,表判断语气,不译。(5)句末语气助词,与“哉”连用,表感叹语气,译为“啊”。
【参考译文】“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你凭什么能恢复它呢?”“我将劝勉并监督(大家和我一起)来践行它。”“你的话,如同金玉。你的心胸,我们怎么能比得上啊!”
二、因、为、所、以5.因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介词,可译为“根据”。(2)动词,可译为“沿袭”。(3)名词,可译为“原因”。(4)介词,可译为“趁着”“趁此”。(5)副词,可译为“于是”“就”。(6)动词,可译为“凭借”。(7)介词,可译为“经由”“通过”。(8)介词,可译为“因为”。(9)连词,连接分句,用于因果关系复句的前一个分句,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
【参考译文】根据才能授予官职,不依据家世录用人才,而且不沿袭旧制度,这就是曹操成就大业的原因。他常常趁敌人没有准备,突袭击败他们,例如乌巢火烧粮草。这一次战役,动摇了袁绍的军心,于是趁着有利的时机打败了袁绍,取得官渡一战的大胜。这一战的胜利也是凭借许攸的帮助而取得的。后来曹操路过袁绍的坟墓,通过守墓人来到坟前拜祭他。这气量难道是一般人能比的?因为这些他得到大家的拥戴,从而统一天下。因为曹操有非同一般的胸怀气量,所以他能够成就非凡的事业。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介词,表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2)介词,表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3)动词,表判断,可译为“是”。(4)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对”。(5)介词,与“所”构成固定结构“为……所……”,表被动,可译为“被”。(6)动词,可译为“作为”。
(7)动词,可译为“做”。(8)介词,表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为了”。(9)介词,表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10)介词,介绍涉及的对象,可译为“给”“替”。(11)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或反诘,可译为“呢”。
【参考译文】“上天的运行有一定的规律,不会因为圣君尧就存在,也不会因为暴君桀就消亡了。”这是真理,应当对世人说说它,千万不要让他们被巫师迷惑。巫师,拿骗人当职业,他所做的事情都是为了利益。所以当他来到的时候,就用这个道理斥责他,揭露他的用心。替社会清除坏的风气习俗,(这是)我们的分内之事,为何推辞拒绝呢?
答案:(1)助词,与“以”构成固定复音虚词“所以”,表原因,可译为“……的原因(缘故)”。(2)助词,与“为”构成固定结构“为……所……”,表被动,可译为“被”。(3)助词,“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表示“……的人(事物、地方、情况等)”。(4)助词,与“以”构成固定复音虚词“所以”,可译为“用来……的”。(5)助词,“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表示“……的人(事物、地方、情况等)”。(6)助词,与“以”构成固定复音虚词“所以”,可译为“用来……的”。
【参考译文】“我这样做的缘故,(是)把国家的危机放在前面而把一己的私怨放在后面。”蔺相如的这句话,值得使他被天下人钦佩。凭借他所居的官位,能够这样说这样做,难道是别人能比得上的吗?仔细研究他的言行,就知道他并不是凭此沽名钓誉了。与他不相上下的人,是信陵君。他在大庭广众之间,不应该有拜访(朋友)的时候,前去拜访朱亥,这气度难道是一般人吗?这两个人都是用来教人向上的榜样啊。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名词,可译为“原因”。(2)动词,可译为“认为”。(3)介词,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依据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译为“凭借”。(4)介词,可译为“把”。(5)连词,表并列,可译为“而”。(6)连词,表修饰关系,可译为“而”。(7)连词,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可译为“而”。
(8)连词,表目的关系,可译为“来”。(9)介词,引出对象,可译为“把”。(10)介词,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因为”。(11)连词,表原因,可译为“因为”。(12)介词,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可译为“在”。(13)介词,表示引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跟”“和”。(14)助词,与“上”组合,表界限或范围。(15)动词,可译为“用”。
【参考译文】“古代的人秉烛夜游,的确是有原因的啊。”如果认为自己比潘安还英俊潇洒,那么出来走走也没什么妨碍;否则,凭借我这副面容出现在街市上,就恐怕要吓到人了。所以我自己应当把书卷作为伙伴,消除掉因为危险而遥远就不敢到达的怯懦,仰慕“拿着火把而进入深穴(探险)”的勇气,陶醉在“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的美景之中……畅游于书海之中来穷极那天地之间的快乐,像这样,(即使)把皇帝的位子给我,我也会弃之不顾的,难道(我会)因为一顶皇冠就抛弃精神的悠然闲逸吗?(正)因为我有这样的志向,所以才能够长久地享受闲逸和快乐。我虽然在康熙六年(就)到京城(了),但是始终没有跟权贵交往。以上就是我内心的表白,希望你能体察,因此没必要有“忠臣贤能之人不被任用”的感叹。
三、与、其、乃、且、若9.与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动词,可译为“赞许”。(2)与“孰”组成文言固定结构“与……孰……”,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3)连词,表并列,可译为“和”。(4)动词,可译为“亲近”“亲附”。(5)同“欤”,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可译为“呢”。(6)介词,表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可译为“为”“替”“给”。(7)介词,可译为“和”“跟”“同”。
【参考译文】(一个人如果)在早上犯了过错到晚上就能改正,(那么)君子就会赞许他,我也赞同。但是,现代人与古人谁更有智慧,(对此)朝廷与百姓的认识,相差很大。治理国家的人,亲近清正廉明的君子,远离奸邪而善于谄媚的小人,(凡事)以身作则亲身实践,事业才会成功。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惠及外邦,但却不能到达本国百姓那里,(这)唯独是为什么呢?我们给您提建议,又害怕您跟我们算账啊。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副词,表揣测语气,译为“大概”“或许”。(2)连词,表假设,译为“如果”。(3)指示代词,译为“其中的”。(4)第一人称代词,译为“自己的”。(5)副词,加强反问语气,译为“怎么”。(6)第三人称代词,译为“它们的”。(7)连词,连用,表选择,译为“是……还是……”。(8)连词,连用,表选择,译为“是……还是……”。(9)第三人称代词,译为“它们”。(10)指示代词,译为“那些”。(11)副词,加强祈使语气,译为“一定”“还是”。(12)副词,加强反问语气,译为“难道”“怎么”。(13)音节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参考译文】狐狸对狼说:“羊肉大概很鲜美啊!您如果想尝一尝,叼来其中的一只吃掉它,就能够一饱自己的口福了。”狼说:“那如何对付猛犬呢?”狐狸就到猛犬那里离间说:“羊好多次说你坏话,它们说的话不堪入耳,您却一点不生气,是没听到呢,还是害怕主人呢?等到它们嬉戏打闹的时候,我想为您把那些耻辱全部洗刷掉。希望您答应我!”猛犬笑着说:“想要给它加上罪名,难道还怕没有借口吗?”猛犬于是明白了狐狸的野心,知道守护羊群的道路很漫长,守护羊群更加谨慎。狐狸与狼就离开了。
答案:(1)副词,表承接,译为“于是”。(2)代词,用作第二人称,译为“你们的”。(3)副词,表判断,译为“为”“是”“就是”。(4)副词,表转折,译为“竟然”“却”。(5)副词,表条件,译为“才”。(6)固定结构,译为“如此”“就这样”。(7)复音虚词,表猜测,译为“恐怕……吧”。
【参考译文】曾经听说陆放翁的节操气节,全都表现在《示儿》这首诗里,于是读了读它。读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句,深深地受到感动并佩服他,(陆放翁)(真是)忠诚正直的臣子啊!然而也有人瞧不起他,竟然说:“这只是沽名钓誉罢了。”大家向他询问道理,他无话可说,才不得不道歉。推究他说的话,如此恐怕是炒作来抬高自己(的名气)吧。
答案:(1)副词,译为“暂且”“姑且”。(2)连词,表递进,译为“而且”。(3)副词,译为“将要”。(4)连词,表并列,译为“并且”。(5)连词,表让步关系,译为“尚且”“还”。
【参考译文】“活着的人姑且苟活着吧,死去的人就永远逝去了”,这难道只是石壕一个地方的现象吗?中晚唐王朝全都这样啊。(国家治理得都)像这个样子(了),皇帝仍然每天玩乐,而且把朝政委托给奸佞的人。因此李唐将要灭亡,(是)一定的了。有志之士就像河水那样清澈见底,在这样的世道上就没有入仕做官报效国家的道路了。纵使他有“连死都不躲避,一杯酒怎么值得拒绝”的勇气,(却)没有用武之地,又有什么用呢?
答案:(1)连词,表假设,译为“如果”。(2)指示代词,译为“此”“这个”。(3)动词,译为“好像”。(4)第二人称代词,译为“你们”。(5)连词,译为“或”。(6)和“夫”连用,句首语气词,用在一段或一层开头,表示转换,译为“再说” “至于”。(7)连词,用在句首以引起下文,相当于“至于”。
【参考译文】“如果能够化身为千亿个自我,那就散到那无数的山峰上眺望故乡。”(真是)奇妙啊!这个人的想象,(就)像石破天惊,铁树开花一样,并不是你们这些平常的人能够赶得上的,我也是这样。恐怕我们这些人只能够做鱼的一片鳞,或龙的一只爪了。至于一般人思念家乡,常常是眺望明月怀念远方,(或者)登上高处吟诗作赋,至于柳子厚就不这样,(他)凭借超过一般人的思路,抒发难以抑制的感情,绝了。
四、何、则、而、于、焉14.何
答案:(1)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疑问,译为“怎么”。(2)疑问代词,表原因,后面常带语气助词“哉”“也”,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3)代词,作宾语,译为“什么”。(4)副词,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译为“多么”。(5)代词,作定语,译为“什么”。(6)即“以何”,用在疑问句中作状语,译为“拿什么”“用什么”。(7)即“如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
【参考译文】“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这样说)本来是错误的,但他的妻子这样说,为什么呢?她依据什么(才这样说)呢?推究其中的道理,(是)爱自己的丈夫很深啊。唉,感情造成的谬误多么大啊!但是什么人能够忘情呢?拿什么消除这种弊端,希望您能教给我(一个)好办法,怎么样?
答案:(1)副词,表肯定,起强调、确认作用,可译为“就是”“是”。(2)连词,可译为“那么”。(3)连词,表示条件、假设关系,用在后一句句首,表叙述的事、理是一种假设或推断,可译为“那么”“那就”“就”。(4)连词,表承接,可译为“就”或不译。(5)连词,表承接,可译为“就”或不译。(6)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7)副词,表示对已然或发现的强调,可译为“原来”“已经”。
【参考译文】“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观啊”,(这句话)说出了岳阳楼的壮美,但是岳阳楼名满天下,并非只凭借这个;如果这样,那么普天之下像岳阳楼的(建筑)多了,为什么只有岳阳楼天下闻名呢?范希文如果不应邀作赋,文章散布天下,岳阳楼能名闻天下吗?当今的风气,与地位低的人交往就认为这是值得感到羞耻的事情,遇到官职高的人就追随着阿谀奉承。范希文却不是这样,高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调子。(他的)朋友被贬官,未说分别就离开了,等到(他)追赶到河边,朋友已经在船上了,可见他性情的忠厚。
答案:(1)连词,表并列,不译。(2)固定结构“而况”,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译为“何况”。(3)连词,表假设,译为“如果”。(4)代词,同“尔”,译为“你的”。(5)连词,表转折,译为“却”。
(6)连词,表递进,译为“并且”。(7)连词,表修饰,不译。(8)复音词“既而”,译为“不久”。(9)连词,表承接,不译。(10)固定结构“而已”,放在句尾,表限制的语气助词,译为“罢了”。(11)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译为“啊”。
【参考译文】兵法,(是一门)变幻莫测的学问,(并且)需要齐心协力。螃蟹有六条腿和两个钳子,(但是)(它是)(一种)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法藏身的动物,更何况是兵法呢?所以冯婉贞说:“大家如果有抗敌的想法,看我的马头(就)可以了。”婉贞,你的父亲就是一位英雄豪杰,但是(你)(就像)靛青,从兰草中提取却比兰草的颜色更深。婉贞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不只是效仿读书人整天地枯坐思考啊。大家回应她,不久,婉贞率领众少年穿戴好服装出来,果然大获全胜。众人都赞叹:婉贞,(只是)小女子罢了;她的行为,却是巾帼豪杰(的行为)啊。
答案:(1)助词,不译。(2)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译为“对于”。(3)介词,引进与动作行为相关的时间,译为“到”。(4)介词,引进比较的对象,译为“比”。(5)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相关的处所,译为“在”。(6)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译为“对于”;“是”即“此,这”;于是:对于这。(7)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相关的处所,译为“在”。
【参考译文】“黄雀缓缓地飞,美丽的翅膀参差翩然”,多么美好啊。然而对于我们来说,却很久没有看到了。自从十年前偶尔见过一次,到如今已经十年,没有看到它们的身影。如今造林还草,生态渐渐恢复,黄鸟又可以见到了,它的鸣叫声比以前更美妙了。我们家乡的美已经闻名于四方。对于这我深有感慨啊。在这时候我们畅饮几杯酒来抒发情怀,陶醉在这里,不是很好吗?
答案:(1)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2)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3)兼词,相当于“于彼”,译为“在那里”。(4)句中语气助词,表示停顿。(5)语气助词,不译。(6)疑问代词,译为“怎么”“哪里”。(7)句末语气助词,译为“呢”。(8)代词,相当于“之”,译为“他们”。
【参考译文】秦军路过崤山,看到那里山势陡峭狭窄,没有料到晋国在那里设有埋伏,将士们虽然全力拼搏,无奈进退两难,不久,差不多都战死了,所以导致大败。对这件事我很有感慨,如此骄傲轻敌,怎么能不打败仗?(即使有)千军万马对他们又有什么益处呢?就因为他们骄傲,斥责他们,他们一定没脸在世上活着了。
精准突破二 梳理总结5大类虚词
复音虚词和文言兼词1.复音虚词在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常常两两结合在一起使用,其中一部分结合得相当稳固,因此,人们把两个结合得稳固的虚词称为“固定结构”。这类结合稳固与非稳固的虚词统称为“复音虚词”。复音虚词的意义一般都是固定的,必须牢牢掌握。这样的词语有:奈何、无乃、有以(无以)、所以、是故、既而、而况、俄而、无何、相与、至于、于是、孰与等。
2.文言兼词所谓文言兼词,是指古代汉语中某一类词兼有互相结合的两个字的意义和用法,这种词的读音有的是它代表的两个字的声音的拼合,例如“诸”是“之”与“于”(“于”古音wū)的合音。但不是所有的兼词都是合音词。兼词虽数量不多,但遍贯古籍,长盛不衰。常见的有:焉(“于之”或“于是”的合音)、诸(“之于”或“之乎”的合音)、盍(“何不”的合音)、曷(通“盍”,“何不”的合音)、叵(“不可”的合音)、旃(音zhān,“之焉”的合音)。
(一)代词代词分三类:(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代词有:吾、余、予。第二人称代词有:女、汝、尔、而、乃、若。第三人称代词有:之、其、厥、彼。(2)指示代词。近指的有:此、斯、之、是、兹。远指的有:彼、夫、其。虚指的有:某、或、莫。(3)疑问代词。有:孰、何、奚、胡、恶、安、焉。
[即学即练]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解析:D项均为“有的、有人”。A项它/到、去。B项它/那些。C项哪里、怎么/他、他们。
(二)副词1.副词是用来修饰或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语气等的词主要种类有:(1)表程度。表示“稍微”的副词有:少、稍、略等。表示“更加”的副词有:益、弥、愈、更、滋等。表示“非常、尤其”的副词有:最、极、甚、至、尤、良、绝、特、颇等。(2)表范围。表示“全、都”的副词有:悉、皆、咸、俱、举、凡等。表示“只、不过”的副词有:唯、特、徒、独、直、第、但、止、则、仅、顾等。
(3)表时间。表示“曾经、已经”的副词有:既、已、曾、尝、向、初、曩、始、昔等。表示“经常、一向”的副词有:常、素、雅、恒、向等。表示“不久”的副词有:寻、旋、既而、未几、无何等。表示“正、恰好”的副词有:会、正、适、方、属等。(4)表语气。表示“的确、实在”的副词有:必、诚、信、良、固、果等。表示“大概、恐怕”的副词有:其、盖、殆、庶、得无、无乃、庶几等。
[即学即练]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解析:D项均为“将要”。A项竟然/才。B项难道/一定。C项却/用于加强判断,就是。
2.“相”字特殊用法理解“相”多兼指两方,互相,但有时偏指动词一方,有称代作用,可根据语境译为“你”“我”“他”“它”等。
答案:(1)相互 (2)相互 (3)偏指“我” (4)偏指“你” (5)偏指“他” (6)相互
(三)连词连词是连接词语、短语或句子并表示它们之间某种关系的词。主要表并列、递进、承接、选择、假设、转折、因果、目的等关系。其中,表示选择关系的连词有:如、抑、或、其……其……等。表示假设关系的连词有:若、如、即、使、苟、今、而、纵、令、诚、假令等。
解析:A项均为“因为”。B项同“尔”,你的/然而。C项况且/尚且。D项就/然而。
(四)介词介词是指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的前面,合起来表示时间、地点、原因、方式、对象的词。主要有:于、以、为、与、乎、因等。
解析:B项均为“在”。A项通过/于是。C项比/向。D项替/被。
(五)助词助词是古汉语中不能单独使用,也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只能在句中起某种辅助作用的词。主要有:(1)结构助词:之、者、所等。(2)语气助词。表示陈述语气的有:也、矣、焉、耳等。表示疑问语气的有:哉、乎、邪、为等。句首语气词:夫、唯、盖等。(3)音节助词:之、其、有、言等。
解析:D项均为“了”。A项……的样子/比。B项……的样子/之。C项不译/那。
精准突破三 辨清四个常见虚词的用法(一)而“而”作为文言文中一个重要的虚词,它的主要用法是作为两项内容或两个句子的连接词,表明前后内容或上下句之间的关系,但是作为连词,构成的关系较为复杂。以下三种情况最容易混淆或辨析不清,重点加以讲解。1.修饰与递进“而”表修饰关系是指“而”连接的前后两项分别是句子的状语和动词谓语,其中前项一般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方式、时间等。那么,判断“而”是不是修饰关系,只要看它是否处在状语和谓语之间就基本上可以断定了,此时的“而”不用翻译。如“夜缒而出”和“吾尝终日而思矣”中的“而”皆表修饰关系。
答案:(1)连词,表修饰 (2)连词,表并列 (3)连词,表并列 (4)连词,表顺承 (5)连词,表递进 (6)连词,表顺承 (7)连词,表修饰 (8)连词,表转折
答案:(1)介词,因为 (2)连词,因为 (3)连词,因为 (4)介词,因为 (5)连词,因为 (6)介词,因为
答案:(1)介词,和、跟、同 (2)介词,跟、同 (3)连词,和、同 (4)动词,给予、授予 (5)介词,和、同 (6)动词,赞许 (7)连词,和、跟 (8)连词,和、跟
答案:(1)表陈述语气的助词,啊 (2)表疑问的代词,哪里 (3)兼词,于此,在这里 (4)表反问的语气助词,呢 (5)表疑问的代词,哪里 (6)代词,代指老师
答案:(1)介词,用 (2)连词,表递进 (3)介词,和,跟 (4)连词,于是,就 (5)疑问代词,怎么 (6)语气助词,吗 (7)副词,趁机 (8)动词,到 (9)与“为”一起构成被动标志,“为……所” (10)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11)和后面“为”连用,认为 (12)动词,做 (13)代词,代指“大夏”
解析:C项,均为介词,给,替。A项,介词,凭借/介词,按照。B项,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修饰,不译。D项,代词,他(大月氏王)的/副词,表推测,估计、大概。
【参考译文】张骞是汉中人。建元年间被任命为郎官。那时,匈奴投降过来的人说匈奴打败了月氏王,并且用他的头颅做酒器,月氏因此逃跑而且怨恨匈奴,但苦于没有人和他们一起攻打匈奴。汉王朝正想发动消灭匈奴的战争,听到这些话,就想派人出使月氏,可匈奴又是必经之路,于是招募能够出使的人。张骞凭借郎官的身份应募,出使月氏,与堂邑氏的奴仆甘父一起离开陇西。途经匈奴,被匈奴人截获,用传车送到单于那里。单于说:“月氏在我的北边,汉朝人怎么能往那儿出使呢?我如果想派人出使南越,汉朝肯任凭我们的人经过吗?”(于是)扣留张骞十多年。给他娶妻,并生了儿子,然而张骞仍持汉节不失使者身份。因居住在匈奴西部,张骞趁机带领他的部属一起向月氏逃亡,往西跑了几十天,到了大宛。大宛听说汉朝财物丰富,想和汉朝交往却找不到机会。见到张骞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一第1讲文言实词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一第1讲文言实词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导图,续上表,答案A,答案D,答案C,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虚词 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虚词 课件,共5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言虚词,课堂小结,句位推断法,同位互推法,标志推断法,词性界定法,语境推断法,语法分析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板块一文言文阅读专题一文言基础篇第2讲文言虚词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板块一文言文阅读专题一文言基础篇第2讲文言虚词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续上表,答案D,答案A,答案B,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