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语文第5讲 鉴赏古代诗歌语言 课件
展开活动1 品味炼字艺术一 掌握赏析炼字艺术的必备知识 炼字,多指诗歌中那些经过推敲,用得准确、生动,能传神地表现事物和情感等鲜明特征的字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有时是副词或数量词、叠词。
【即学即练】1.试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韵味。(6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赤壁怀古》)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穿”字,化静为动,写出了乱石的陡峭、尖锐;“拍”字,运用拟人手法,点出了江流湍急的气势;“卷”字,表现了江涛冲击堤岸后形成雪花的力度。这三个动词,形象生动地描摹出了赤壁山势的险要高峻和水势的汹涌澎湃,有声有色地展现了古战场雄壮的画面。
2.请简析“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中“阔”字的作用。(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惆怅、凄苦、悲凉的,“阔”字既写出了景物的特征,又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3.请赏析《琵琶行并序》中“犹抱琵琶半遮面”中“半”的妙处。(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半”字写出了琵琶女在“千呼万唤”形势下一方面盛情难却,一方面又有几分羞涩、戒备的形态与心态,非常传神。
4.阅读李煜《虞美人》词的上片,然后回答问题。(6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字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又”字表示多次,承接“何时了”,怕见“春花秋月”偏“东风”又吹,写出了词人的无奈与痛苦。
二 品味关键词(炼字)“3步骤”
说明:赏析字(词)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要注意根据题目要求,把该字(词)放到具体的诗(词)句之中,并结合全诗(词)的结构、意境、情感,特别是主旨来分析该字(词)的语法特点或表达技巧。
【即学即练】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早上五盘岭① 岑 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一步:析本义。对所要鉴赏的关键字进行解释。“斗”意为“相斗”。“攒”意为“攒聚,聚集”。第二步:描情景。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斗”描写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攒”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第三步:说效果。本题主要从“描物”的角度分析表达效果。“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攒”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答案:①“斗”,相斗。(析本义)描写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描情景)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描物”角度说效果)②“攒”,攒聚,聚集。(析本义)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描情景)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描物”角度说效果)
三 掌握赏析诗眼的关键能力 1.找准诗眼“5角度”
2.多要素、多层级、多角度地赏析诗眼 (1)多要素。①最生动,最具活力。②最能营造意境。③最易统摄全篇。④最能表现作者的感情和主旨。抓住这些要素分析诗眼(关键词),是最有效的。
(2)多层级。诗眼与重点字词在句子中、上下片中、全篇中乃至诗人的情感中,分别有着不同的特点、意义或作用。固然,诗人的情感与句子、上下片、全篇密不可分,但是,这不妨碍我们分析诗眼与重点字词在这些层级中的不同表现。 从局部角度,看诗眼对增强诗歌的形象性、精确性所起到的作用,或者看它是如何增强诗歌的形象性、精确性的。从整体(全诗)角度,一看诗眼对揭示主旨所起到的作用或是如何揭示出主旨的,二看诗眼是如何连缀全篇内容的。
(3)多角度。鉴赏诗眼,主要角度有两个:一是内容角度,二是艺术角度。内容角度,主要是从句子意思、描写情境、上下文意、诗作标题、全诗意境与诗人感情等方面来理解诗眼。艺术角度,分为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方法等方面。
3.赏析诗眼“3步骤”
【即学即练】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望 蓟 门祖 咏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诗歌开篇写客心之“惊”,这个“惊”字是贯串全诗的吗?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一步:确定诗眼。结合全诗可知,“惊”字是贯串全诗的诗眼。第二步:整体点明地位。根据题干“诗歌开篇”几个字,需要答出结构上的作用:统领全文,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第三步:分析作用。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全诗是如何体现“惊”的。
答案:全诗以“惊”为线索,以“惊”为基调。(步骤一、二)第一句写诗人初至燕台时心惊,第二句写其为边塞重镇及汉将军营整肃而惊,第三句写其为边塞苦寒而惊,第四句写其为边防地带的形势和气氛而惊。颈联写诗人因汉军进攻时意气昂扬,汉军守备时岿然不动而惊。最后两句写诗人因为“惊”而雄心勃发,意欲立功边疆,以酬平生之志。全诗以“惊”展现了诗人心灵的震撼。(步骤三)
活动2 赏析炼句艺术一 理解炼句的必备知识 所谓炼句,是指在诗歌创作中能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表现全诗主旨的关键句,或在结构中起重要作用,在表达上极具表现力的关键句。
【即学即练】1.赏析下列句子的妙处。(6分)(1)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该句运用互文手法,组成了一幅画面:朦胧的烟雾笼罩着寒冷的秦淮河水,冷冷的月光覆盖着水边的沙岸。诗句中的四个意象“烟”“水”“月”“沙”,由两个“笼”字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意象群,意境凄美而迷蒙,衬托出诗人的凄凉哀伤之情。(2)用于开篇,交代时间、地点,点明季节特征,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气氛,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3)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二 掌握赏析炼句艺术的步骤 炼句题考的一般都是能使全诗生动飞扬的句子,熔铸了作者强烈感情的句子。它主要从表达技巧出发,有的句子运用修辞手法,有的句子运用表现手法。鉴赏时就是要看出其在表达上的特别之处来。
赏析诗歌关键句(炼句)“2步骤”
【即学即练】2.(2020·武汉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岑 参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诗的首联起笔不凡,匠心独运。请结合相关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时,可从内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方面展开,找出符合“起笔不凡,匠心独运”这两个特点的细节,并分条概括。内容上,首联围绕“早朝”的“早”字作文章,“鸡鸣”“曙光”都切合“早”字,紧扣题目,且巧妙自然,属“起笔不凡”。“匠心独运”则要从写作技巧上分析。“鸣”“啭”是听觉,“紫”是视觉,“寒”是触觉,多角度描写景色运笔巧妙。“寒”“阑”本应该给人冷色低沉之感,但是一系列意象的组合,却让人不觉得冷涩,相反给人清醒、及时奋发的感觉,这个特点可以归纳为用词(炼字)之工和构思(意象组合叠加)之巧。
答案:①写“鸡鸣”“曙光”,点明“早朝”之早,点题巧妙而又自然。从视觉、听觉、触觉等不同角度进行描写,既写所见之“曙光”“春色”,又写所闻之“鸡鸣”“莺啭”,甚至写到身心所感之“寒”,准确地抓住了清晨之时景物和气候的特点。②起句构思巧(或用词巧)。“寒”“阑”都有冷色低沉之感,作者用在这里,却让人不觉得冷涩,与前后用词结合,给人清醒、及时奋发的感觉。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秋 兴陆 游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醉凭高阁乾坤迮①,病入中年日月遒。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迮:狭窄。
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诗句赏析题,答题思路是“手法+诗意+情感”。手法:“明朝”点明所写内容是作者想象,是虚写。“丹枫”表明时令是秋天,照应诗题中的“秋”字。很明显,这是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手法。诗意:“系钓舟”描写的是钓翁的生活,表达的是作者归隐的愿望。情感:通过想象归隐后的生活,加上颈联“空许国”“只生愁”的铺垫,隐隐流露的是作者报国无门的无奈和苦恼。
答案:以“丹枫”照应“秋”; (表现手法)寓情于景,诗人想象自己将来烟雨垂钓的画面,表达了自己隐逸的愿望,也暗含无奈和苦闷之情。(作用)
活动3 赏析语言风格(炼篇艺术)一 理解语言风格的必备知识 语言风格就是诗人在遣词造句、运用修辞手法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区别于其他诗(词)人的艺术特色,往往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有关。不同诗(词)人或同一诗(词)人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品也往往表现出不同风格。
【即学即练】1.请判定下列诗句的语言风格。(6分)(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
答案:(1)豪迈奔放(2)婉约细腻(3)朴素自然
二 掌握语言风格的判断角度和赏析步骤1.语言风格判断角度
2.赏析诗歌语言风格“3步骤”
【即学即练】2.(2019·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诗人的怅惘;颈联对仗工整,富含哲理,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尾联笔锋一转,又相互劝慰,相互鼓励。整首诗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情感怅惘而不颓废。本诗前六句用清淡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插秧时节的大好风光,这几句笔墨虽淡,却营造了田野间生机盎然的景象,渲染出南方水乡浓郁的春天气息。最后两句通过听觉描写农民的劳动情绪,表现了他们乐天的性格,绘出富有特色的民风乡俗。总体而言,表现出了明快简洁、清新自然而又通俗浅显的语言风格。
答案: 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②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山 中 送 别王 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首送别诗的语言特色。(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王维善于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表达深厚真挚的感情。这首《山中送别》就是这样的。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课件,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即事感怀诗词的举例,鉴赏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第2讲鉴赏古代诗歌语言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第2讲鉴赏古代诗歌语言课件,共5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续上表,答案D,答案C,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语言鉴赏 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语言鉴赏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炼字知识知多少,怎么考,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句,答题步骤,一倒装句式,二省略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