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一节 第二课时 原子中的电子 同步练习2023-2024 鲁教版化学 八年级全一册
展开
第一节 原子的构成
第2课时 原子中的电子
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分层运动:
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 较近 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 较远 的区域运动,又称为电子的 分层 排布。
(2)电子层:一共分为七层,第一层最多容纳 2 个电子,第二层最多 8 个,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8 个(只有一层的,电子不超过 2 个)。
(3)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表示的意义(以氧原子为例)
2.原子的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原子种类 | 最外层电子数 | 得失电子趋势 | 化学性质 |
稀有气体 的原子 | 8个 (氦为 2个 ) | 难得失 电子 | 稳定 |
金属的 原子 | 一般 少于 4个 | 易失去 电子 | 不稳定 |
非金属的 原子 | 一般 多于 4个 | 易得到 电子 | 不稳定 |
3.离子
(1)定义: 带电 的原子或原子团。
(2)分类:带 正电 的原子叫做阳离子;带 负电 的原子叫做阴离子。
(3)离子符号的表示
Rn+或Rn-,n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电荷数为1时一般省略不写,n的数值就是得失电子数。
4.氯化钠的形成
(1)1个钠原子失去1个最外层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 钠离子 ;
(2)1个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 氯离子 ;
(3)钠 离子 和氯 离子 结合成为 氯化钠 。
归纳总结
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辨析
分析钠原子与钠离子、氯原子与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思考: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之后,原子结构会有哪些变化?
提示:原子形成阳离子:核外电子数减少;电子层数减少1层;由不带电荷变为带正电荷;质子数、中子数和相对原子质量不变。
原子形成阴离子:核外电子数增加;电子层数不变;由不带电荷变为带负电荷;质子数、中子数和相对原子质量不变。
易错辨析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当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变 ( √ )
(2)当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其化学性质不会改变 ( × )
(3)分子和原子总在不断运动,而离子是静止的 ( × )
(4)氯化钠由氯化钠分子构成 ( × )
原子及离子结构示意图
【典例】(2022·枣庄期中)如图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D)
A.②③都属于稳定结构
B.当X的数值为10时,①表示一种原子
C.④属于非金属原子
D.④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形成阳离子
借题发挥
(1)当①中X的数值为11时,①表示 阳离子 (选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2)当①中X的数值为8时,写出该微粒的符号 O2- 。
(3)②③形成的纯净物化学符号为 NaCl 。
对比总结
原子与离子的比较
粒子种类 | 原子 | 离子 | ||
阳离子 | 阴离子 | |||
区 别 | 粒子结构 | 质子数=电子数 | 质子数>电子数 | 质子数<电子数 |
粒子电性 | 不显电性 | 显正电性 | 显负电性 | |
符号 | 用元素符号表示 | 用阳离子符号表示 | 用阴离子符号表示 | |
举例 | O | Na+ | O2- | |
联系 | 阳离子原子阴离子 |
A层 基础练
1.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下列物质由离子直接构成的是 (A)
A.氯化钠 B.氢气
C.金刚石 D.二氧化碳
2.下列是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其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B)
A.① B.② C.③ D.④
3.(2022·济南中考改编)如图所示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不合理的是(D)
A.该粒子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
B.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该粒子呈电中性
D.该粒子属于非金属原子
4.(2022·广州中考)铷(Rb)原子钟被称作北斗卫星的“心脏”,如图为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铷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37
B.铷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1个电子
C.铷原子的核外电子分5层排布
D.铷离子的离子符号为Rb-
5.如图是两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D)
A.①和②的核外电子层数不同
B.①表示阴离子
C.②表示原子
D.②易得到电子形成稳定结构
6.(2023·淄博张店区质检)如图形象表示了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D)
A.钠原子易失去一个电子,氯原子易得到一个电子
B.钠跟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
C.氯化钠由离子构成
D.钠离子与钠原子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7.下面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表示原子的粒子是 BCD (填字母,下同)。
(2)表示阳离子的粒子是 E 。
(3)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 AE 。
B层 能力练
8.下列有关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B.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C.原子可转化成离子,离子不能转化为原子
D.钠原子和钠离子核电荷数相同
9.已知某离子R2-的核外有m个电子,则该原子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 (D)
A.m+2 B.m C.2-m D.m-2
10.下列对Fe、Fe2+、Fe3+三种粒子的判断,正确的是 (A)
①核电荷数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等
③所含的质子数相等 ④质量几乎相等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
11.(2023·青岛崂山区质检)“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化学学习要让学生既能够“见微知著”,也能够“见著知微”。
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如图为氯化钠形成的示意图。
根据所给信息,请回答:
(1)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是 3 ,在化学反应中易 失去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原子的 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的。
(3)由图可知:原子形成离子的过程中,原子结构中的 电子 数一定改变, 电子层 数可能改变,而 质子数 一定不变。
(4)构成氯化钠的离子是 Na+、Cl- (填微粒符号)。
12.如图是 A 、 B 、 C 、 D 四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A ,核内质子数为 8 。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B 。
(2)属于金属元素原子的是 C (填字母序号)。若用M表示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形成的离子为 M3+ (填化学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