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八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检测化学试卷(月考)
展开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八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检测化学试卷(月考),文件包含九年级化学20231010docx、九年级化学答案20231010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九年级化学 20231010
第I卷(选择题 4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 40 分。)
1.“绿色消费”理念强调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提高农作物产量 B.推广太阳能、风能缓解温室效应
C.工厂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D.垃圾分类处理、回收利用
2.扬州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玉石雕刻 B.纸张裁剪 C.木料打磨 D.腐乳发酵
3.如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这是44mL B.冒气泡了 C.真方便 D.啥味
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液氧 B.高锰酸钾加热完全分解后的固体剩余物
C.纯净的空气 D.海水
5.下列用途中,主要利用了化学性质的是
A.利用氢气充节日的气球 B.利用氮气填充零食包装袋
C.利用石墨作干电池的电极 D.利用金刚石裁玻璃
6.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燃烧属于氧化反应,所以氧化反应都发光发热
B.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放热等现象,但发光放热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C.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反应中作催化剂,所以二氧化锰可作一切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D.常温下氮气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所以氮气不与任何物质反应
7.下列关于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氧气可以供给呼吸
B.工业分离液态空气时发生了化学变化
C.氮气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
D.液氮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
8.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氮气常温下无色无味,可用作保护气 B.酒精具有可燃性,可用于杀菌消毒
C.氢气难溶于水,可用作燃料 D.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光,可制成电光源
9.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在空间站工作生活了183天,在空间站的生活离不开氧气。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B.氧气极易溶于水
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氧气 D.氧气能供给呼吸
10.下列有关空气和氧气说法正确的是
A.抢救危重新冠病人时,呼吸机起了重要的作用,给病人长时间呼吸纯氧
B.硫在空气燃烧产生二氧化硫,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生成三氧化硫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烟,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在潮湿空气中缓慢氧化成红棕色的铁锈
11.括号内是区别下列各组常见物质的试剂、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A.铜和铁(观察颜色) B.水与双氧水(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
C.二氧化碳与氮气(观察颜色) D.食盐水与蒸馏水(蒸发)
12.下列化学仪器需垫加石棉网才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A. B. C. D.
13.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分数计算),其中“c”代表的是
A.氮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 D.稀有气体
14.纳米铁粉在空气中不易自燃,但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如图是纳米铁粉在锥形瓶中燃烧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可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B.气球先膨胀后又变小
C.纳米铁粉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D.对比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可知物质的种类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因素之一
15.某同学用量筒仰视读数出19.0 mL某液体,倒出一部分后,平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1.0 mL,则该同学倒出的液体实际体积
A.大于8.0mL B.小于8.0mL C.等于8.0mL D.不能确定
16.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实验室取5mL硫酸铜溶液,先直接倾倒至接近刻度,后改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
C.用滴管取细口瓶内的液体时,先将其伸入液体内,后挤压胶帽取液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用双手捂住试管,后将导管口放入水中
17.小科的爸爸给患病的奶奶购买了一台“便携式制氧器”,其原理图如下图所示。小科通过阅读说明书,了解它的工作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加湿过滤仓利用氧气不易溶于水的原理,使氧气湿润
B.根据加湿过滤仓中气泡的多少,可以判断氧气排出的快慢
C.输出的氧气可作为燃料,用于切割金属
D.夏天鱼缸中溶解氧下降,可用该仪器给鱼缸中的鱼供氧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的呼吸离不开氧气。一般情况下,我们呼吸使用空气就可以了。正常的人呼吸用纯氧对身体有害。吸入100%的氧气,只需几天就会发生肺氧气中毒。一般医院中的氧气含量只是大于40%。
目前,我国太空空间站内的氧气主要是通过电解水方式获得,然后将氧气与储备的氮气以一定体积比混合成“人造空气”(约21%的氧气,78%的氮气,控制二氧化碳的含量低于0.7%),保证舱内大气的总压与氧气分压相对稳定。
近年来,膜分离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利用这种技术,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具有富集氧气功能的薄膜,可得到含氧量较高的“富氧空气”。
18.新冠肺炎会导致肺部纤维化,呼吸受阻,此时可用于医疗急救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19.“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燃着的蜡烛在“人造空气”中会立即熄灭
B.可用红磷粗略测定“人造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C.“人造空气”中若只含有氧气,将更有益于呼吸
D.我国太空空间站内的氧气主要是通过电解水方式获得,该方法是物理方法。
20.下列关于“富氧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富氧空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B.“富氧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可能为1:5
C.“富氧空气”中的各种气体仍然保持其原有的化学性质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物理变化,膜分离制“富氧空气”是化学变化
第II卷(非选择题 60 分)
21.(9分)把下列符合题意要求的物质前面的字母写在横线上: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高锰酸钾、
d.氮气、e.氧气、f.氖气、g.四氧化三铁、h.五氧化二磷、i.氯酸钾。
(1)通常用作保护气和制取化肥的是 ;(2)铁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 ;
(3)白色固体物质有 、 ;
(4)能供呼吸,支持燃烧的物质的是 ;
(5)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是 ;
(6)有刺激性气味且对空气构成污染的气体是 ;
(7)航标灯中充入的气体,在通电时会发出红光的是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暗紫色固体是 。
22.(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空气组成的研究经历漫长的时间。约在1700年,德国史达尔提出了“燃素学说”。他认为有一种看不见的燃素,存在于可燃物质内。例如蜡烛燃烧时,燃素逸去,蜡烛缩小下塌而化为灰烬,燃烧时失去燃素,即蜡烛--燃素=灰烬。
18世纪初,爱好植物学的英国牧师黑尔斯将集气槽中装满水后通入空气,改进了集气法。1772年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认识到木炭在密闭于水上的空气中燃烧时,能使1/5 的空气变为碳酸气,用石灰水吸收后,剩下的气体,不助燃也不助呼吸。1774年普利斯特里利用聚光镜加热汞煅灰(即氧化汞),发现蜡烛在分解出的“空气”中燃烧,放出更为光亮的火焰:1777年,拉瓦锡认识到空气是两种气体的混合物,一种是能助燃的气体,另一种无助于生命的气体,命名为氮,意思是“不能维持生命”。
1785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用电火花使空气中氮气跟氧气化合,使氮气变成氮的氧化物,然后用碱液吸收而除去,剩余的氧气用红热的铜除去。但最终残余有1%的气体不跟氧气化合,当时就认为可能是一种新的气体。经过数年后,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发现从含氮的化合物中制得的氮气每升重1.2505g,而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氮气在相同情况下每升重1.2572g,虽然两者之差只有几毫克,但已超出了实验误差范围。所以他怀疑空气中的氮气中一定含有尚未被发现的较重的气体。英国化学家拉姆塞把已经除掉CO2、H2O和O2的空气通过灼热的镁以吸收其中的氮气,他们二人的实验都得到一些残余的气体,经过多方面试验断定它是一种极不活泼的新元素,定名为氩,原意是不活动。1868年法国天文学家严森从分光镜中发现太阳光谱中有一条特殊的光谱线,从而确定新元素的存在并定名为氦(原意是“太阳”)。1898年拉姆塞又在液态空气蒸发后的残余物里,先后发现了氪(原意是“隐藏的”)、氖(原意是“新的”)和氙(原意是“生疏的”)。1900年德国物理学教授道恩在含镉的矿物中发现一种具有放射性的气体,称为氡(原意是“射气”)。
(1)科学上常用证伪法判断一个理论是否科学。很多物质(如镁、铁)的燃烧,称量燃烧前后固体的质量,就能证明“燃素学说”的不科学性,写出镁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2)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所说的碳酸气主要成分为 。
(3)二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的气体,当其通入水中,会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气体,请你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4)加热汞煅灰(即氧化汞),会使得蜡烛在分解出的“空气”中燃烧得更旺,写出加热汞煅灰的文字表达式是 。
(5)通过阅读短文,下列选项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英国牧师黑尔斯改进集气槽收集气体的方法,称为排水集气法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可以用镁条代替红磷的燃烧
(6)写出剩余的氧气用红热的铜除去,并产生了黑色氧化铜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23.(20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是 (填字母,下同),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以高锰酸钾为试剂利用此装置制取氧气时,还要做的改进是 ,用此装置收集氧气的适宜时刻是 。若H装置中已集满氧气,需要用水将氧气排出时,水应从 (填“a”或“b”)管通入。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粉末制取氧气并不能反应太剧烈,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C 装置中的反应是处于 _______(填写“发生”或“停止”)状态,上述装置中的 (填字母)与该装置具有同样的优点。
(4)若用如图 H 装置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高,可在集气瓶中装入约三分之一瓶的澄清石灰水,从导管口 _______ (填写“a”或“b”)连续吹气 10 秒,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另取相同装置和药品,从导管口 a连续 _______ (填写“吹”或“吸”)气 10 秒,未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5)研究小组探究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交流讨论】可以通过测定相同条件下不同浓度过氧化氢溶液 来探究。
A.产生相同体积氧气的时间 B.产生氧气的总质量
C.产生氧气的总体积 D.单位时间内产生氧气的体积
【实验探究】按图1装置进行实验:水浴温度控制在21℃,二氧化锰均为0.5g,过氧化氢溶液均为5mL,三颈烧瓶容积为250mL,恒压漏斗(漏斗的支管与三颈烧瓶相连)的作用是使过氧化氢溶液自行下滴。数字传感器数据绘制图像如图2、3。
【实验结论】
①图2说明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与 有关。以10%H2O2溶液为例,0~20秒三颈烧瓶内气压增大的原因是 。(2分)
②图3说明从温度看,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越高,反应越 (填“剧烈”或“平稳”)。
- (10分)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铁以及含铁物质的相关现象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
【探究一】铁丝燃烧是否需要纯氧
【实验内容】取长短相同直径为0.38mm的铁丝,分别在O2含量不同的情况下实验。
【实验现象】
氧气含量 | 90% | 70% | 60% | 55% |
实验现象 | 燃烧剧烈,燃烧时间长,效果好 | 燃烧比90%弱,燃烧时间短,实验成功 | 燃烧比70%弱,燃烧时间更短,实验成功 | 难以燃烧,只是发热 |
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为了使现象更清楚,最好用 (填“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理由是 。
【实验结论】就0.38mm铁丝而言,燃烧所需氧气的最低体积分数在 范围。
【探究二】对含有铁粉的“暖宝宝”进行探究,并判断是否能利用发热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查阅资料】①铁粉是黑色; ②铁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产生氢气。
同学们在实验室打开一片暖宝宝,取出其中黑色粉末做了下面的实验。
Ⅰ、黑色粉末成分的探究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取暖宝宝中的黑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
| 黑色粉末中有铁粉 |
反应结束之后,发现仍有黑色固体残留,经过过滤,洗涤,干燥,获得黑色粉末。取样通入氧气点燃,产物通入澄清石灰水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黑色粉末中还有活性炭粉 |
Ⅱ、探究“暖宝宝”反应原理与铁的生锈本质是否一致
按图1(夹持仪器已略去)采用氧气、温度、湿度传感器收集数据,将拆除包装的暖宝宝倒入三颈烧瓶中密封装置,开始收集数据,观察曲线变化(如图2中图A、B、C)。
从收集到的图像看暖宝宝发热是因为颗粒微小的铁粉与 和 等物质发生反应,并 热量(填“吸收”或“放出”),这一反应与铁生锈原理一致。
Ⅲ、【实验拓展】利用上述原理,同学们设计使用暖宝宝贴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开始前的装置如图3所示,量筒中水的读数为100mL。
(1)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温度计示数 (填“升高”或“降低”)。
(2)冷却一段时间之后,打开弹簧夹,水从量筒中流入集气瓶(容积为250mL),最后量筒内水为63mL(铁粉生锈消耗水的体积忽略不计),通过计算本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0.1%)。
(3)上述结果与理论值相比,引起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
A.装置漏气
B.暖宝宝贴的使用数量不足
C.温度计的读数未恢复至室温就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
D.弹簧夹未夹紧
E.最后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是俯视读数
25. (11分)蜡烛燃烧实验探究。
Ⅰ、蜡烛燃烧过程探究。
蜡烛燃烧时可观察到火焰集中在烛芯周围,石蜡不断融化但液态石蜡却没有直接燃烧,同学们对蜡烛燃烧过程展开了探究。
(1)火焰结构特点探究:点燃蜡烛,将一张滤纸从火焰上方盖下,12秒后取出,观察到滤纸上炭化形成黑圈(如A图),得出结论: 。
(2)焰心所含物质探究:如图B,点燃蜡烛,用注射器在烛芯附近抽取气体物质。
【猜想假设】同学们对该物质主要成分提出三种猜想:
①二氧化碳;②水蒸气;③石蜡蒸气,理由是液态石蜡受热会汽化。
猜想①②的理由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为 。
【实验探究】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1)立即将注射器内物质注入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 观察到 | 猜想①成立 |
(2)立即将注射器内物质注入干而冷的烧杯。 | 内壁没有出现水雾,而是出现白色固体物质。 | 猜想②不成立 |
(3)立即将注射器靠近火焰,推动活塞。 | 注射器口产生火焰,物质能燃烧。 | 猜想③ |
【实验反思】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猜想①有可能不成立,实验中产生明显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补充实验】将蜡烛熄灭,瞬间可观察到一缕“白烟”轻轻升起,立即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白烟”,“白烟”
(填“能”或“不能”)燃烧。
【实验结论】石蜡燃烧是固态石蜡先受热熔化,然后在烛芯汽化形成气态石蜡后才燃烧。
Ⅱ、蜡烛熄灭原因探究。如图1和2实验中的蜡烛均会逐渐熄灭。
(1)图1实验中,烧杯底部产生大量气泡,该气体是二氧化碳。蜡烛逐渐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为 、 。
(2)同学们对图2实验中蜡烛熄灭的原因展开研究。
【猜想与假设】①可能是二氧化碳含量过大;②可能是氧气被完全消耗。
【探究与结论】
(1)甲同学收集一瓶含20%氧气和80%二氧化碳的气体,将点燃的蜡烛慢慢伸入瓶中并密封,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才慢慢熄灭。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假设① (填“合理”或“不合理”)。
(2)乙同学使用氧气传感器测量密闭装置内蜡烛从燃烧到熄灭的过程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实验装置和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下列判断或结论正确的是 。
A.实验开始时密封装置内是纯净的氧气
B.蜡烛熄灭的原因是瓶内氧气已经耗尽
C.蜡烛熄灭后瓶内气体是二氧化碳和氧气
D.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五校联谊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八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下列推理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真武中学九上化学期末调研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2018年世界水日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