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陕西省西安市经开一中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展开2023年陕西省西安市经开一中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8.0分)
1.“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A. 水银——单质 B. 干冰——氧化物 C. 食盐——盐 D. 纯碱——碱
2.下列制备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 工业制烧碱 B. 工业炼铁 C. 工业制氧气 D. 工业制二氧化碳
3.2021年4月22日是第52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修复我们的地球”。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
A. 养成随手关灯、关水的习惯 B. 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C. 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气氛 D. 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
4.生活中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进入煤矿井底前,都要先进行“灯火试验”
B. 用食醋可除去水壶中的水垢和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C. 加入肥皂水,将硬水软化
D. 飞机的外壳使用铝合金而不用铁,是因为铝不易和氧气发生反应
5.规范实验操作是我们完成实验的基本保障。你认为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 测定溶液的pH B. 过滤河水
C. 稀释浓硫酸 D. 收集氧气
6.分析下列化学反应,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在一定条件下,CO和CO2可以相互转化
B. 反应②的现象是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四氧化三铁
C. 上述三个反应涉及的物质中,只有CO具有还原性
D. ①②反应均属于化合反应,③属于置换反应
7.“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
①活泼金属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所以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都是活泼金属
②置换反应生成物分别为单质和化合物,所以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③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④合金中可能含有非金属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8.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选项
实验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鉴别CuSO4溶液和NaOH溶液
加水,观察溶液温度的变化
B
制备Cu(OH)2
将Ba(OH)2溶液和适量CuSO4溶液混合,过滤
C
除去ZnCl2溶液中少量的CuCl2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D
分离KNO3和Ba(NO3)2的混合溶液
先加入适量的K2CO3溶液,过滤、洗涤,再向滤渣中加入适量稀HNO3,充分搅拌
A. A B. B C. C D. D
9.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根据实验实施绘制如图所示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d段有蓝色沉淀生成
B. d点溶质种类为三种
C. a−b段,溶液pH不断减少
D. c 所含的溶质只有氯化钠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9.0分)
10.2020年末,由张嘉译和闫妮主演的热播剧《装台》将陕西的锅盔、油泼扯面、肉夹馍、冰峰等美食向全国人民展示,让人食欲大开。
(1)在制作锅盔时,为了保证其松软可口,和面时会加入发酵粉,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钠用途广泛,请再说一条其他用途 ______ 。
(2)盛过油泼扯面的餐具可用洗洁精清洗,这是利用了洗洁精的 ______ 作用。
(3)“肉夹馍”是陕西特色美食之一,肉夹馍可提供的营养素是 ______ (填一个即可)。
(4)喝完冰峰后的玻璃瓶属于 ______ (填“可回收”或“不可回收”)垃圾。
11.随着化学科学的发展,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了更加广泛的应用。
(1)中美科学家携手发现了全硼富勒烯B40团族(结构如图1所示),它在超导、绿色催化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B40属于 ______ (填字母)。
A.无机非金属材料
B.有机合成材料
C.金属材料
D.复合材料
(2)利用催化剂可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如图2所示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反应物的质量比为 ______ (填最简整数比)。
②根据上述信息,可以得出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______ 。
(3)2019年碳家族再添新成员。某研究小组合成出第一个由18个碳原子构成的环状纯碳分子,其结构如图3所示,写出环状纯碳分子的化学式 ______ 。
12.含义丰富的化学符号是独特的化学语言。
(1)下列化学符号:
①3个氧分子:3O2
②两个铁离子:2Fe2+
③两个氢氧根离子:2OH1−
④Mg2+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正确的有 ______ (填序号)。
(2)Fe+3Cl3中“+3”的含义是 ______ 。
(3)如图是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示回答:
①氯原子的电子数是 ______ 。
②A、D的化学性质 ______ (填“相似”或“不相似”)。
13.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请回答:
(1)t2℃时,在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加入35g甲物质,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______ g。
(2)将t3℃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为 ______ (用“=”“<”或“>”符号连接)。
(3)将甲溶液由A点转变为B点,可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 (填1种即可)。
(4)如图2、将放有固体X的试管放入烧杯中,然后向试管内加入液体Y,一段时间后丙溶液中有固体析出,则对应的X和Y物质是 ______ 。(填序号)
A.氯化钠和水
B.镁条和稀盐酸
C.硝酸铵和水
D.氢氧化钠和水
14.2019年12月30日,我国首条智能化高速铁路“京张高速铁路”正式通车运营,这标志着中国首条“智能化”高速铁路的建设进入新阶段。
(1)铝合金被广泛应用于制造飞机、高铁等,因为铝合金具有______(写一点即可)、密度小等特性。
(2)钪(Sc)合金是比铝合金更轻的合金。相同条件下,取金属钪和锌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钪表面产生气泡的速率明显更快。根据上述现象,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将Sc投入CuSO4溶液中有红色物质析出
B.用Fe(NO3)2溶液、Sc(NO3)3溶液、Zn能验证钪和铁的活动性强弱
C.用Fe、Sc、稀H2SO4溶液能验证钪和铁的活动性强弱
(3)铁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请写出工业上用CO与赤铁矿反应冶炼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三、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15.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且都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有如图的转化关系(“→”表示转化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A为金属氧化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6;B属于碱,C、D属于盐。则C反应生成D的现象为 ______ 。
(2)若A、B属干同种类别物质,B为人体胃酸的主要成分,可帮助消化;C为单质;D为氧化物。D的化学式为 ______ ;A→B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0分)
16.化学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气体制取、收集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
(1)写出图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______。
(2)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证明B中已集满氧气的现象为______。
(4)对比C、D实验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对比C中通入氧气前后水中白磷是否燃烧,可推知:燃烧需要接触氧气并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②对比C、D中通入氧气前后水中白磷是否燃烧,可推知:燃烧需要接触氧气并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5)观察E、F、G,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E中稀盐酸能流入F中,是由于E中气压不断增大,大于了大气压
②E中不用浓盐酸的主要原因是浓盐酸与石灰石颗粒反应速率太快
③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熄灭
17.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法。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实验,向盛有少量NaOH溶液的试管中通入CO2,未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同学们对NaOH与CO2能否反应进行验证,并对废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活动一:同学们经过讨论,设计了甲装置并进行实验
(1)请你把实验现象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猜测
如图甲,向集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滴加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
______
猜想一:CO2溶于NaOH溶液中
猜想二:CO2与NaOH反应
活动二: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猜测二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取软塑料瓶中的液体于三支试管中,三位同学分别完成如图乙所示实验。
(2)同学们观察到A试管中有气泡冒出,B、C试管中均有白色沉淀生成。以上三个实验均能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请写出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活动三: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三支试管中反应后的剩余物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如图丙),充分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内上层是无色溶液,下层有白色沉淀。
(3)请你分析烧杯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 ______ (填离子符号)。
小组同学对烧杯内上层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烧杯内上层溶液中可能含有哪些离子?
【猜想与假设】上层溶液中可能含有OH−、CO32−、Ca2+中的一种或几种。
(4)【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烧杯内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 ______ ,静置
有白色沉淀生成
有CO32−、无Ca2+
(2)取(1)中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______ 。
有OH−
(5)【反思评价】经过综合分析,最终确定烧杯内上层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有CO32−、OH−,将烧杯内的物质过滤,滤渣回收,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 ______ (填名称)进行处理后再排放,可以有效防止水体污染。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
18.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做了如下实验:取石灰石15克,放入一个大烧杯中,加入100克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石灰石中的杂质不参与反应),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10.6克。试计算:
(1)实验中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 ______ g。
(2)参加反应的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水银(汞)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B、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食盐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说法正确。
D、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根据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物质类别的判别,抓住单质、氧化物、碱、盐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答案】C
【解析】解:A、工业制烧碱过程中有新物质烧碱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
B、工业炼铁包含着还原剂与铁的氧化物反应,有新物质铁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
C、工业制氧气是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正确;
D、工业制二氧化碳是利用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新物质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
故选:C。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3.【答案】C
【解析】解:A、随手关灯、关水,节约资源,符合该主题。
B、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节约资源,符合该主题。
C、燃放烟花爆竹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不符合该主题。
D、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符合该主题。
故选:C。
A、随手关灯、关水,节约资源。
B、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节约资源。
C、燃放烟花爆竹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
D、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本题主要考查环境方面的知识,比较简单。
4.【答案】B
【解析】解:A、煤矿井中可能存在可燃气体,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后,如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或静电或电火花都可能发生爆炸,故不符合题意;
B、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等,能与酸反应,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也可以与稀酸反应,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因此可以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和铁制品表面的铁锈,故符合题意;
C、加入肥皂水,振荡,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较少泡沫、较多浮渣的是硬水,加入肥皂水并不能降低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所以不能将硬水软化,加热煮沸或蒸馏可以将硬水软化,故不符合题意;
D、飞机的外壳使用铝合金而不用铁,是因为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而铁锈疏松多,具有吸附性,会加速铁的锈蚀,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A、根据煤矿井中可能存在可燃气体分析;
B、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分析;
C、根据硬水和软水的转化分析;
D、根据合金的性质分析。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5.【答案】D
【解析】解:A、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错误;
B、过滤要注意一贴即滤纸紧贴在漏斗内壁,二低即液面低于滤纸边缘,滤纸低于漏斗边缘、三靠即烧杯口紧贴玻璃棒,玻璃棒抵在三层滤纸一侧,漏斗下端管口紧贴烧杯内壁,故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故错误;
D、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水小,使用万能瓶排水法收集氧气,氧气从短管进入,将水从长管排出,故正确;
故选:D。
根据基本实验操作的要求以及注意事项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答案】A
【解析】解:A、由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物质的转化可知,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故A说法正确;
B、反应②的现象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不要将现象和结论混淆了,故B说法不正确;
C、反应①中碳得到氧,具有还原性,反应②铁得到氧,具有还原性;反应③中一氧化碳得到氧,具有还原性,故C说法不正确;
D、由反应的特点可知,①②反应均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均属于化合反应,反应③中反应物均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A。
根据方程式的意义、物质的性质以及反应的特点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本题的难度不大,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是解答本题基础。
7.【答案】B
【解析】解:①活泼金属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但是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不一定都是活泼金属,如碳酸盐也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故推理错误。
②置换反应生成物分别为单质和化合物,但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故推理错误。
③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但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水分子和氖原子的质子数都是10,不属于同种元素,故推理错误。
④合金是由金属和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说合金中可能含有非金属,故推理正确。
故只有④是正确的。
故选:B。
①根据酸能与活泼金属、碳酸盐等反应生成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②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③根据质子数相同的微粒可能是原子、分子或离子,进行分析判断。
④合金是由金属和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8.【答案】D
【解析】解:A、硫酸铜溶液加入水温度变化不明显,氢氧化钠溶液加入水,温度变化不明显,不能鉴别,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氢氧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过滤,得到的是硫酸钡和氢氧化铜的混合物,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亚铁,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碳酸钾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钾,过滤得到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钾溶液,碳酸钡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得到硝酸钡溶液,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A、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B、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D、根据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9.【答案】D
【解析】解:A、逐滴加入氢氧化钠,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铜不参加反应,盐酸相对分子质量小于氯化钠,所以溶质质量增加,对于a−b段,当盐酸反应完毕后,氯化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铜相对分子质量大于氯化钠,所以溶质质量减少,对于b−c段,而当两者反应完毕,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就直接增加,对应c−d段,所以c−d段只有没有沉淀生成,选项A错误;
B、d点时盐酸被消耗完毕,反应生成氯化钠,氯化铜也被消耗完毕,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d点溶质为氯化钠和氢氧化钠,选项B错误;
C、a−b段盐酸被消耗,溶液pH在增加,选项C错误;
D、c点时盐酸与氯化铜全部被消耗完毕,此时溶液溶质只有氯化钠,选项D正确;
故选:D。
酸碱中和反应先与复分解反应发生,据此分析回答此题;
A、根据c−d段溶质质量增加分析回答此题;
B、根据d点溶质质量回答此题;
C、根据a−b段溶质质量增加,且酸碱中和反应先发生的性质回答此题;
D、根据c点反应后溶质组成回答此题。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10.【答案】治疗胃酸过多 乳化 蛋白质(或糖类、油脂等) 可回收
【解析】解:(1)碳酸氢钠可治疗胃酸过多;
(2)洗洁精中含有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
(3)肉夹馍富含蛋白质、糖类、油脂等;
(4)玻璃瓶可回收利用,属于可回收垃圾。
(1)根据物质的构成与用途来分析;
(2)根据洗涤油污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食品中的营养素来分析;
(4)根据垃圾的分类来分析。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关乎我们的生存、健康和社会的发展,是中考热点之一。
11.【答案】A 15:16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C18
【解析】解:(1)B40是由硼元素组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A;
(2)由图可知,甲为CH2O,乙为O2,丙为CO2,丁为H2O,该反应方程式为;
①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反应物的质量比为(12+2+16):(16×2)=15:16;
②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3)一个环状纯碳分子由18个碳原子构成,其化学式为C18。
故答案为:(1)A;
(2)15:16;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3)C18。
(1)根据B40是由硼元素组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进行分析。
(2)根据甲为CH2O,乙为O2,丙为CO2,丁为H2O进行分析。
(3)根据反应物的质量比,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微粒观点的应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2.【答案】① 氯化铁中铁元素为+3价 17 相似
【解析】解:(1)①化学式前加数字表示分子个数。3个氧分子:3O2,故正确;
②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两个铁离子表示为:2Fe3+,故错误;
③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两个氢氧根离子表示为:2OH−,故错误;
④离子中质子数≠电子数,结构示意图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2(2+8+2=12),是原子结构示意图,不是离子结构示意图,故错误;
所以其中正确的有①;
(2)元素符号正上方数字为元素的化合价,所以“+3”的含义是氯化铁中铁元素为+3价;
(3)①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元素周期表一格左上角数字为原子序数,所以氯原子的电子数是17;
②A只有一个电子层,2个电子排满,是满电子结构;D最外层电子数为8,是满电子结构。都不易得失电子,化学性质相似。
故答案为:(1)①;
(2)氯化铁中铁元素为+3价;
(3)①17;
②相似。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3.【答案】80 甲=乙<丙 加入溶质甲或恒温蒸发溶剂水 BD
【解析】解:(1)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50g水最多溶解30g甲物质,所以在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加入35g甲物质,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50g+30g=80g;
(2)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降温后依然为饱和溶液。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降温后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t3℃丙的溶解度>t1℃甲的溶解度=t1℃乙的溶解度,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为甲=乙<丙;
(3)A、B点对应温度相同,A在溶解度曲线下,对应不饱和溶液,B在溶解度曲线上,对应饱和溶液。则将不饱和溶液变为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以加入溶质甲或恒温蒸发溶剂水;
(4)丙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饱和丙溶液中有固体析出,说明温度升高。
A、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故错误;
B、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放热,会导致温度升高,故正确;
C、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温度降低,故错误;
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温度升高,故正确。
故选:BD。
故答案为:(1)80;
(2)甲=乙<丙;
(3)加入溶质甲或恒温蒸发溶剂水;
(4)BD。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答案】硬度大 ABC 3CO+Fe2O3− 高温 2Fe+3CO2
【解析】解:(1)铝合金被广泛应用于制造飞机、高铁等,这是因为铝合金具有硬度大、质量轻、耐腐蚀等特性;
(2)相同条件下,取相同状态的金属钪和锌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钪产生气泡速率明显更快,说明钪比锌活泼;
A.将Sc投入CuSO4溶液中有红色物质析出,这是因为反应生成了铜,故正确;
B.用Fe(NO3)2溶液、Sc(NO3)3溶液、Zn能验证钪和铁的活动性强弱,这是因为锌能和硝酸亚铁反应置换出铁,而锌不能和Sc(NO3)3溶液反应,故正确;
C.仅用Fe、Sc、稀H2SO4溶液能验证钪和铁的活动性强弱,这是因为钪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气泡速率比铁快,故正确。
(3)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 高温 2Fe+3CO2。
故答案为:(1)硬度大;
(2)ABC;
(3)3CO+Fe2O3− 高温 2Fe+3CO2。
(1)根据铝合金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解答;
(3)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与二氧化碳进行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铝合金的性质与用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产生白色沉淀 H2O H2SO4+BaCl2=BaSO4↓+2HCl
【解析】解:(1)C反应生成D即为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现象为有白色沉淀生成;
(2)D的化学式为H2O;A→B即为硫酸可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BaCl2=BaSO4↓+2HCl。
故答案为:(1)产生白色沉淀;
(2)H2O;H2SO4+BaCl2=BaSO4↓+2HCl。
(1)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且都含有同一种元素,若A为金属氧化物,A为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为56,氧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16,若只含有一个氧元素,则剩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为钙原子,所以A为氧化钙,A能转化为B、C,B能转化为C,C与D可以相互转化,B为碱,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则B为氢氧化钙,C为盐,而A氧化钙又可以生成C,氧化钙与酸反应生成盐,B氢氧化钙与酸也可以反应生成盐,含有钙元素的盐与D相互制备,若C为氯化钙,可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D为碳酸钙。代入验证,推导正确;
(2)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且都含有同一种元素,若A、B属干同种类别物质,B为人体胃酸主要成分,则B为盐酸,则A也为酸,硫酸可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因此A为硫酸,C为单质,盐酸与硫酸都可以生成单质的反应,则是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C为氢气,D为氧化物,氢气可以生成的氧化物为水,水电解又可以生成氢气,所以A为硫酸,B为盐酸,C为氢气,D为水。代入验证,推导正确;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推断,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题中的转换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16.【答案】锥形瓶 2H2O2− MnO2 2H2O+O2↑ C中白磷燃烧变剧烈 ② ①
【解析】解:(1)标号①的仪器名称是锥形瓶;故填:锥形瓶;
(2)装置A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故填:2H2O2− MnO2 2H2O+O2↑;
(3)装置A的反应未开始时,C中的白磷虽然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由于没有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所以未发生燃烧;B中收集氧气的过程中,装置C中的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且与空气接触,发生了燃烧;若B中的氧气收集满时,氧气会进入装置C,C中的白磷温度达到其着火点,且又与氧气接触,所以C中的白磷燃烧得更剧烈;故填:C中白磷燃烧变剧烈;
(4)装置A的反应未开始时,C中的白磷虽然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由于没有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所以未发生燃烧;B中收集氧气的过程中,装置C中的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且与空气接触,发生了燃烧;若B中的氧气收集满时,氧气会进入装置C,C中的白磷温度达到其着火点,且又与氧气接触,所以C中的白磷燃烧得更剧烈,即C中的白磷既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温度又达到了其着火点,发生了燃烧;而D中的白磷虽然与空气或氧气接触,但是由于其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所以没有发生燃烧,通过对比C、D中通入氧气前后水中白磷是否燃烧,可推知:燃烧需要接触氧气并达到可燃物着火点;而C中通入氧气前后水中白磷都会燃烧中,只是通入氧气后,白磷燃烧的更剧烈,说明了氧气的助燃性,但不能得出燃烧的条件;故填:②;
(5)①E中稀盐酸能流入F中,是由于E中气压不断增大,大于了大气压,选项说法正确;
②E中不用浓盐酸的主要原因是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造成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选项说法错误;
③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将澄清的石灰水注入集气瓶,振荡,若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气体,不能用燃着的木条检验,因为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很多,选项说法错误。
故填:①。
(1)熟记仪器的名称;
(2)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解答;
(3)根据氧气的性质以及燃烧的条件来分析;
(4)根据实验现象与燃烧的条件来分析;
(5)根据装置内的压强变化、浓盐酸的性质、气体的性质与检验方法来分析。
本题是综合性较强,考查了气体制取、收集、性质、反应原理等,解决本题需要掌握氧气的反应原理、的实验室制法及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等知识。
17.【答案】软塑料瓶变瘪 CO2+2NaOH=Na2CO3+H2O H+ 氯化钙溶液(合理即可) 产生蓝色沉淀 稀盐酸(合理即可)
【解析】解:(1)从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猜测:①CO2溶于NaOH溶液中,②CO2与NaOH反应,这两个过程都会导致塑料瓶内压强减小,出现软塑料瓶变瘪的现象;
(2)甲装置中发生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三支试管中反应后的剩余物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充分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内上层是无色溶液,下层有白色沉淀,白色沉淀应是碳酸钙,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不能共存,则上层清液中一定不含盐酸,即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H+;
(4)结论为有碳酸根离子,无钙离子,故可取烧杯内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静置,钙离子能与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钙,故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含碳酸根离子,且过量的氯化钙溶液能将碳酸根离子除尽,钙离子能与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钙,不能共存,故无钙离子;取(1)中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铜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铜,故产生蓝色沉淀,说明含氢氧根离子;
(5)最终确定烧杯内上层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有碳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故可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氢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碳酸根离子能与氢离子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将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除去。
故答案为:(1)软塑料瓶变瘪;
(2)CO2+2NaOH=Na2CO3+H2O;
(3)H+;
(4)氯化钙溶液(合理即可);产生蓝色沉淀;
(5)稀盐酸(合理即可)。
(1)根据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使瓶内压强降低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
(3)根据碳酸钙和盐酸不能共存进行分析;
(4)根据可用氯化钙或氯化钡溶液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碳酸根离子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可用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沉淀进行分析解答;
(5)根据酸碱中和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为探究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探究题,涉及实验过程的分析推理、实验方案的设计,综合性比较强。有关实验方案的设计是中考的热点之一,本题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结合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和酸碱盐的性质等知识来解决。
18.【答案】4.4
【解析】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15g+100g−110.6g=4.4g。
(2)设参加反应的盐酸的溶质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73 44
x 4.4g
7344=x4.4g
x=7.3g
则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g100×100%=7.3%。
答:参加反应的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故答案为:
(1)4.4;
(2)7.3%。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来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陕西省西安市经开区2024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附参考答案: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经开区2024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附参考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陕西省西安市重点中学中考化学九模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陕西省西安市重点中学中考化学九模试卷,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陕西省西安市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陕西省西安市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