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言运用之原句与改句表达效果分析 课件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890385/0-169699405299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届高考语言运用之原句与改句表达效果分析 课件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890385/0-169699405305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届高考语言运用之原句与改句表达效果分析 课件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890385/0-169699405309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届高考语言运用之原句与改句表达效果分析 课件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890385/0-1696994053132/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届高考语言运用之原句与改句表达效果分析 课件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890385/0-1696994053152/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届高考语言运用之原句与改句表达效果分析 课件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890385/0-1696994053172/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届高考语言运用之原句与改句表达效果分析 课件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890385/0-169699405320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届高考语言运用之原句与改句表达效果分析 课件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890385/0-1696994053225/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届高考语言运用之原句与改句表达效果分析 课件
展开人如果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呢?
拥有志气就不怕天高,不去行动只会觉得万事皆难。
有志始知蓬莱近,无为总觉咫尺远。
涸辙遗鲋,旦暮成枯;人而无志,与彼何殊。
2024届9月云南名校联考
原句“(祥林嫂)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能不能改成“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空的破碗;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下端开了裂的竹竿: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为什么?
原句: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鲁迅《祝福》)改句: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空的破碗;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下端开了裂的竹竿: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找不同——定角度——析效果
①从强调的重点来看,原句单独提出“空的”与“下端开了裂”,强调祥林嫂乞讨生活之苦,沦为乞丐的时间之长,表现其现实状况的悲惨,反映了鲁镇人们对她的冷漠。(2分)②原句“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构成四个短句,语句更灵动,富有表现力 。(2分)
[定角度] ①语序(倒装句) ②句式(长短句)
【对比角度】语序(倒装句)、句式(长短句)
例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照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例3.“翠翠,毋闹。吾失足入河,鹜将亡!”
例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例3.“翠翠,莫闹,我摔到河里去,鸭子会走脱的!”《边城》
【对比角度】用词(动词)
【对比角度】语体风格(口语与书面语)
例4.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静,悲凉。例5.听说刘和珍君是欣然前往的。
例4.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故都的秋》例5.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记念刘和珍君》
【对比角度】句式(整散句)、修辞(排比)
【对比角度】句式(长短句)
【总结方法,归纳角度 ,补充思维导图】
语序( )
用词( )
修辞手法( )
句式( )
( )
【总结方法,归纳角度 ,明思维导图】
用词(动词;叠词;数量词······)
修辞手法(排比;反复;比喻;拟人······)
句式(整散;长短;单复倒装句;陈述与反问、感叹······)
(口语,书面语;······)
【题型起源】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卷·山东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20.文中画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20.文中画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20.文中画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果更好?意足。20.文中画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卷语言文字运用题开创了这道题型之先河。此后,2021届实行新高考地区纷纷效仿这一题型。在目前阶段,这一新题型代表了一种命题方向,有一定的训练价值。
2023年新高考全国乙卷 俩老头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年下办年货,一起去;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一起去;开会,一起到场;送人情出份子,一起进门。生产队有事找他们,队长总是说:“去!找找俩老头!”“俩老头”不是“两个老头”的意思,是说他们特别亲密的关系。类似“哥俩”、“姐俩”,按说应该叫他们“老头俩”,不过没有这么说话的,所以人们只能叫他们“俩老头”。19.文中画线的句子如改成:“年下办年货、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开会、送人情出份子,都一起去。”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对比角度】用词(动作细节描写)、修辞(反复,排比)、句式(长短句)
①从修辞角度分析,原句“年下办年货,一起去;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一起去;开会,一起到场;送人情出份子,一起进门”使用了排比修辞;“一起”反复出现,运用反复修辞。改句没有运用修辞,原句的排比和反复修辞使描写的性语句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突出强调了俩老头关系密切,形影不离。②从句式和语体色彩分析,结合“郭老头、耿老头,俩老头”“攥在手里”“几口就下去了”等语言特点来看,整个文段运用的是口语化的语言。划线句原文为短句,改句为长单句,短句属于口语的一种特点,这与整个文段短句化的口语特点相符,而改句为一般的长单句,与整个文段的语体不协调。③从用词角度分析,原句比改句多使用了“到场”“进门”这样的动词,动词的加入,让描写性语言更生动,生动地描写了俩老头一起来开会,一起去送人情出份子的事件,让语言更有画面感。改句没有使用这样生动的动词,因此没有这样的效果。
①角度1:原句分析+点明效果(1分) 改句分析+点明效果(1分)②角度2:原句分析+点明效果(1分) 改句分析+点明效果(1分)③······
注:重点分析表达效果更好的句子。
例1:墙上的挂钟,曾是我童年最爱看的一道风景。我对它有一种说不出的崇拜,因为它掌管着时间,我们的作息似乎都受着它的支配。到了指定的时间,我们得起床上学,得做课间操,得被父母吆喝着去睡觉。它就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家长,严厉而又古板。但有时候它又充满温情,比如除夕夜里,它的每一声脚步都给我们带来快乐。1.文中画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它就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严厉而又古板的家长。”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句子表达效果更好?(4分)
【对比角度】语序(倒装)、句式(长短句)结构位置(上下文衔接)
①语序不同:原句为倒装句,将“严厉而又古板”独立成句,起到强调作用,突出挂钟的准时,更符合原文逻辑(1分);改句为普通的常式句,没有特别强调的内容(1分)②句式不同:原句为短句,简洁明快,活泼,原文也多用短句,更符合原文语境(1分);改句为长句,与原文语境不符。(1分)③结构上,与下文衔接关系不同:原句以“严厉而又古板”结尾,与下文的转折“但······充满温情”衔接照应得更紧密;(1分)改句以“家长”结尾,与下文衔接不够紧密(1分)
例2:“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在江南,你可以无端想起很多美好的往事,你也可以挥毫,留下墨染心绪的诗句,仿佛昨日便是前尘往事,而今生所处的环境又是虚虚实实,你梦啊寻啊,你追啊赶啊,就是不愿打扰那心情,不愿惊醒那梦境。江南水乡啊,你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妩媚,那样的令人神往!1.文中画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江南水乡,十分美丽和妩媚,令人神往。”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对比角度】句式(陈述句与感叹句)、修辞(排比)、人称(第二人称)
①句式不同:原句多了“啊”字,是感叹句,对美丽的江南水乡的赞美之情表达更强烈。(1分)改句陈述句,情感较平淡。(1分)②修辞手法不同/整散句式不同:原句使用了排比修辞,连用几句“那样的”,强烈地表达出作者对江南的赞美之情,整句具有节奏感、音韵美。(1分)改句没有使用修辞,表达效果普通,无节奏感。(1分)③人称不同:原句使用了第二人称,仿佛在与江南水乡对话,更加亲切生动,便于情感交流。(1分)改句使用第三人称,不够生动亲切。(1分)
例3:女声的尖嗓,男声的粗吼,同锣鼓铜镲混在一起。那是痛快的迸发,是放浪的欢畅。你看呐,随着鼓、随着镲、随着吼叫,他们起来再蹲下,不停地起伏、斜歪、狂喊,这一片天地山海呈现轰鸣、烟尘蒸腾的景象!入海口一片苍茫,从天上飞驰而下的黄河,浩浩汤汤,又流到了天上。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他们匍匐又起来,跳起再蹲下;他们往左边歪,他们往右边歪;他们不停地起伏,不停地斜歪,不停地狂喊,直搅得这一片天地山海轰鸣,烟尘蒸腾!”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改句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对比角度】用词、修辞(排比)/句式(整散句)、内容增删(动作细节描写)
①用词不同:改句“匍匐、跳、搅”这几个动词的使用,准确的描绘了黄河口的人们敲锣打鼓时的动作和状态,富有动态美和感染力(1分);原句动词较少,感染力较弱(1分)。②修辞手法不同/句式不同:改句使用排比,三个“不停地……”句子,突出强调了人们动作的连续,渲染了黄河口锣鼓的威力,整句增强了气势,这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与黄河一路奔波,浩浩汤汤奔流入海的壮观景致相一致(1分)。原句没有使用修辞,为散句,缺乏节奏感和气势。(1分)③内容有增删:改句增加“往左边歪”“往右边歪”的动作描写,强调了人们舞动鼓槌时的动态美,更有画面感(1分)。原句没有这一处动作细节描写,没有这种动态美(1分)。
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时,“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少年时,“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少年时,“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即使流光抛我少年颜,少年的志向会被岁月消磨,时光辜负了我的少年心,但我也敢与天地试锋芒!
【题干设置】:【分值】:4分
【出题角度】用词、句式(整散句)/修辞(排比)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写成“即使流光催我少年颜,即使岁月磨我少年志,即使时光负我少年心,我也敢与天地试锋芒!”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改句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 ——朱光潜《咬文嚼字》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之原句与改句效果比较题 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之原句与改句效果比较题 课件,共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讲解,巩固训练,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原句与改句效果比较题)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原句与改句效果比较题)课件PPT,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讲解,巩固训练,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复习-原句与改句表达效果题型分析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复习-原句与改句表达效果题型分析 课件,共26页。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8799326979f03b68cbfed985436f761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