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市凤山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9月份)
展开这是一份广西河池市凤山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9月份),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广西河池市凤山县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9月份)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26.0分)
1.如图为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照片。根据图片信息估测图中冰墩墩的高度约为( )
A. 10毫米
B. 10厘米
C. 20毫米
D. 20厘米
2.如图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正确的是( )
A. B.
C. D.
3.下列有关长度测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使用刻度尺测量时,选择分度值越小的刻度尺越好
B. 只要摆正刻度尺,眼睛怎么看都不会影响测量结果
C. 测量中只要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就可以消除误差
D.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4.要求较准确地测出86cm3水,请你在下列四中规格中选出合适的量筒( )
A. 量程50mL;分度值是1mL B. 量程100mL;分度值是2mL
C. 量程100mL;分度值是1mL D. 量程200mL;分度值是2mL
5.在进行管乐器的演奏过程中,当用手指堵住管上不同位置的孔时,就改变了振动部分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了所产生的乐音的( )
A. 音色 B. 音调 C. 响度 D. 振幅
6.下列四个表达式是某班四位同学在学习“长度与时间单位换算”时的演算过程记录,其中正确的是。( )
A. 0.6m=0.6×100=60cm B. 6.8m=6.8×100 cm=680cm
C. 30min=30min×60=1800s D. 2h=2×60=120min
7.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关于他们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太空授课的声音传回地球的速度为340m/s
B. 太空授课的声音是由航天员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C. 女航天员的音调高是因为振幅大
D. 能分辨翟志刚和叶光富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响度
8.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说明水是可以传声的
B. 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得越远,说明响度与物体振幅有关
C. 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钢尺,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振动时声音的音调变低
D. 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铃声逐渐变小,推理出真空不能振动发声
9.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医生用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传递能量
B. 图乙中,倒车雷达是利用人能听得到的声波来探测障碍物的
C. 图丙中,声波清洗眼镜使用的是超声波,说明声能够传递能量
D. 图丁中,摩托车的消声器能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0.如图所示,分别是长笛、音叉、钢琴发出的C调1(do)的波形,比较它们的波形可知( )
A. 它们的音调不同、响度相同、音色相同 B. 它们的音调相同、响度不同、音色不同
C. 它们的音调相同、响度相同、音色不同 D. 它们的音调不同、响度不同、音色不同
11.如图所示为一款创意手机魔方蓝牙音箱,可10m内无线连接手机实现无线音乐播放。关于该音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音箱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入人们耳中
B. 创意手机魔方蓝牙音箱发声不需要振动
C. 音箱发出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速度越来越慢
D. 根据音调可以分辨出不同歌手发出的声音
12.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就“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猜想假设 B. 提出问题 C. 进行实验 D. 分析论证
13.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
A. 小于6毫升 B. 大于6毫升 C. 等于6毫升 D. 无法确定范围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
14.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人员操作失误造成的
B.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C. 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
D. 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15.如图所示,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敲击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钟振动而产生的
B. 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 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D. 编钟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于其他乐器
16.对于如图所示的声学现象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 图甲: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 图乙:用“B超”检查身体,主要是利用超声波能够传递信息
C. 图丙: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 图丁:能从不同乐器的声音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是因为音色不同
第II卷(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19.0分)
17.1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就“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七要素中的______。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这时,有位同学手拿一块磁铁吸了一下硬币。就“有位同学手拿一块磁铁吸了一下硬币”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七要素中的______。
18.如图1所示,正确读数方法是______ (选填“A”或“B”),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 cm;如图2所示,停表的示数是______ s。
19.如图所示,用排水法测量某个不吸水的固体,则水的体积是______cm3,该固体的体积是______cm3。
20.一本200页的书,厚度为8mm,每张纸厚度是______mm,某同学将一段细铜丝在一只铅笔上单层紧密地缠绕了20圈,形成一个如图所示的铜丝圈,再用一把刻度尺测量该铜丝圈的长度,测量情况如图所示,该细铜丝的直径为______cm。
21.如图所示,是一款新型蓝牙跑步耳机,佩戴时不堵塞耳朵,将耳机贴在颞骨两侧,耳机发出的振动信号传到听觉神经后,我们就可以听到声音了,这是因为______(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可以传声;跑步时他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是通过______传播的;增大音量指的是增大了声音的______。
22.某种昆虫依靠翅膀的振动发出声音。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min内振动了360次,那么频率是______Hz,人类______(选填“能够”或“不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
23.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诗句:“忽闻水上琵琶声”,琵琶的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比空气______ (选填“大”或“小”);“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弹琴之前“转轴”是为了改变弦的松紧程度,从而改变弦发声的______ ;“小弦切切如私语”是指声音的______ (以上两空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小。
24.如图,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部吹气,使其发声,这是由于管内______正在振动,增加试管中的水量,吹气时声音的音调变______(高/低)。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8.0分)
25.在学习刻度尺的使用时,老师让同学们使用刻度尺去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
(1)苏蕊蕊同学在测量过程中的情况如图所示,请指出她在测量中的两处错误:
错误1:______;
错误2:______。
(2)在老师帮她纠正了错误后,她用同一把刻度尺对物理课本的宽度进行了5次测量,结果分别是:18.51cm、18.50cm、18.51cm、18.50cm、19.51cm。则她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cm;其中有一次她在读数时看错了刻度尺上的数字,这一次错误的结果应该是______(填错误结果);排除错误的结果,她最后得到物理课本的宽度应该是______cm。
(3)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若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6.在观察如图小球摆动时,小涛发现小球每摆一个来回的时间似乎都相同。于是他产生了猜想,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可能跟:①小球质量m、②绳子长度L、③小球移开的距离s有关;为验证自己的猜想,他在竖直的木板上画出方格,用瓶子代替小球,并在瓶内装大米以改变质量,则:
(1)除如图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测量工具:天平和______ ;
(2)在测出不同条件下,瓶子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后,得到表中的数据。则:为了研究t与L关系,应选择序号为______ 的数据进行分析;
(3)通过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初步的结论:t与______ 、______ 无关,与______ 有关(填写字母)。
序号
瓶质量m/g
移开距离s/格
悬线长度1/格长度
来回时间t/s
1
20
3
12
2.1
2
40
3
12
2.1
3
60
3
12
2.1
4
60
2
12
2.1
5
60
1
12
2.1
6
60
3
9
1.9
7
60
3
6
1.5
(4)实验中发现,瓶子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很难测准,请你帮他想一个更准确的测量方法______ 。
(5)根据上面的实验研究,某同学发现家里的一立式钟摆,15天下来走慢了1分钟,为了矫正准时,我们应该______ 。
A.使摆线变短
B.使摆线变长
C.换质量小的摆
D.换质量大的摆
27.如图小华和小兰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
(1)如图甲,小华用小锤轻敲音叉,发现正在发声的音叉将悬挂着的兵乓球反复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_产生的,这里使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
(2)小华再次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听音叉发声的同时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变化,她想探究的是______与______的关系。
(3)如图乙,小兰用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的过程中,罩内音乐芯片的铃声会越来越______,进一步推理得出:______不能传声,这一结论的得出是______(填序号)。
A.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得出的
B.用实验直接证实的
C.通过理论推导出来的
D.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
28.在探究声音的特征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将一把塑料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之振动,听塑料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通过改变______来改变声音的音调,发现音调越高,塑料刻度尺振动的越______。换用钢尺做此实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频率与塑料尺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因为______。
(2)某研究小组利用纸盒和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又进行了探究“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如图乙所示,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关系:a=c=d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8.0分)
29.如图所示,某同学骑自行车上学,已知自行车的车轮直径为52cm,若这位同学沿着平直公路从家到学校,车轮转了1200转。请问:
(1)自行车车轮的周长为多少?
(2)这位同学从家到学校经过的路程为多少?
30.火车在进入隧道前必须鸣笛,该列火车运行速度是20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司机鸣笛后2s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求:
(1)2s内火车运动的路程;
(2)2s内声音传播的路程;
(3)火车鸣笛时离隧道口有多远?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由图片可看出,冰墩墩的高度与手的长度接近,一个正常成人的手掌一般在15-25厘米之间,估测冰墩墩的高度约20厘米,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有所了解,结合图中涉及的物体的长度进行对比,得出结论。
了解常见物体的长度,通过对比可解答本题。
2.【答案】B
【解析】解:
A、刻度尺的刻线没有紧靠木块。故A不正确;
B、刻线紧靠木块,0刻度线与木块左侧对齐。故B正确;
C、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未紧贴被测木块。故C不正确;
D、刻度尺的0刻度线未与被测木块左侧对齐。故D不正确。
故选:B。
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正确放置:刻度尺边缘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记住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做题时应认真排查。
3.【答案】D
【解析】解:A、在使用刻度尺测量时,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刻度尺,并不是选择分度值越小的刻度尺越好,故A错误;
B、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故B错误;
C、测量中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C错误;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D正确。
故选:D。
(1)测量长度时,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分度值;
(2)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
(3)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4)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改进实验方法和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等。
本题考查了长度测量中刻度尺的使用、误差减小的方法等,属基础题,难度不大。
4.【答案】C
【解析】解:86cm3=86ml,
A、量程为50ml的量筒太小,不能一次测量86cm3水,故A不符合题意。
BC、量程为100ml的量筒,能一次测量86cm3水,分度值1ml的量筒测量更准确,故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D、量程为200ml的量筒,能一次测量86cm3水,分度值是2ml,分度值较大,测量不够准确,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要测量86cm3水,在能一次测量的情况下,分度值越小,测量越准确。
测量仪器在量程够用的情况下,分度值越小测量越准确。
5.【答案】B
【解析】解:吹笛子是笛子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用手分别按住不同的笛孔,空气柱的长度不同,质量不同,体积不同,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
故选:B。
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质量大体积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
掌握弦乐、管乐、打击乐的音调、响度的影响因素。
6.【答案】B
【解析】解:A、换算过程缺少单位。故A不正确;
B、进率及过程正确。故B正确;
C、“=30min×60”得到的单位是min。故C不正确;
D、换算过程缺少单位。故D不正确。
故选:B。
物理量不同单位的换算正确与否包括两方面:进率和过程.据此作出判断。
物理量的单位换算,例如36cm,前面的36是倍数,只是对后面的单位cm进行单位换算,换算到合适的单位,最后整理成最简结果.过程如下:36cm=36×1cm=36×0.01m=0.36m。
7.【答案】B
【解析】解:A、太空授课的声音是通过电磁波传回来的,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故A错误;
B、太空授课的声音是由航天员的声带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女航天员的音调高是因为振动频率高,故C错误;
D、能分辨翟志刚和叶光富的声音主要是依据音色,故D错误。
故选:B。
(1)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2)人说话是依靠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3)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4)不同人说话的音色不同。
本题考查的是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电磁波的特点及应用;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
8.【答案】B
【解析】解:A、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说明声音的响度和振动的幅度有关,故B正确;
C、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振动变快,振动时声音音调变高,故C错误;
D、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音乐声减小,进一步推论得: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D错误。
故选:B。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响度和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音调的高低和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4)空气可以传声,空气越稀薄,空气传声能力越差,可以推知真空不能传声。
本题从课本实验的角度考查了与声音有关的多个知识点,是声学中的几个重要实验,属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在平时要注意积累,不光是理论知识的积累,还要注意对一些实验知识的积累。
9.【答案】C
【解析】解:A、医生用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传递信息,故A错误;
B、倒车雷达是利用人听不到的超声波来探测障碍物的,故B错误;
C、声波清洗眼镜使用的是超声波,说明声能够传递能量,故C正确;
D、摩托车的消声器能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2)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
(3)控制噪声有三个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和在人耳处。
本题考查了声音与信息和能量、噪声的控制,属于声学基础题。
10.【答案】C
【解析】解:由图可知,长笛、音叉、钢琴三图的波形总体上频率及振动幅度相同,因此音调、响度相同;它们的波形不同,所以发声体不同,故音色不同。
综上分析,只有C正确。
故选:C。
(1)频率是1s物体振动的次数,相同时间内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有关。
通过物体振动的波形图,判断物体振动频率的大小,判断物体的振幅,从而判断音调和响度,考查学生对图像的识别能力。
11.【答案】A
【解析】解:A、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声,音箱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们的耳中,故A正确;
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创意手机魔方蓝牙音箱发声需要振动,故B错误;
C、音箱发出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响度越来越小,但传播速度不变,故C错误;
D、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根据音色可以分辨出不同歌手发出的声音,故D错误;
故选:A。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声音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变;
(4)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传播速度,声音的特性,属基础题。
12.【答案】A
【解析】解:
对于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的影响因素,小明认为可能与颜色有关,是对影响因素的判断,属于科学探究的第二环节猜想与假设.
故选A.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主要有以下几点要素:
第一是提出问题.也就是探究什么,针对什么现象设问.
第二是猜想与假设.实质上就是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
第三是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这一环节是实验的核心.
第四要素是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在实验中加强实验规范操作、安全操作的指导,实验数据及时填入记录表中.
第五要素是分析与论证.实质就是对探究的数据进行描述,对探究现象归纳总结的过程.
第六要素是评估.评估的实质是对探究的反思过程,讨论科学探究中所存在的问题、获得的发现和改进建议等.评估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要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养成对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结果有评估的意识.
第七要素是交流与合作.全班或同一组内围绕得到什么结论,如何得出结论,有什么体会等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
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不只是记住有关的探究步骤就能解决的,必须在探究实践中不断积累.
13.【答案】B
【解析】解: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将剩余液体的体积读大,剩余液体的体积就是小于9毫升的,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就是大于15毫升减去9毫升的差值,也就是大于6毫升。
故选:B。
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读数时视线要和液柱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仰视容易将示数读小,俯视容易将示数读大。
此题主要考查量筒的使用方法。
14.【答案】BC
【解析】解:A.一般来说,由于客观或主观因素的影响,如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等的影响,在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存在一定的偏差,这种偏差即为误差,而测量人员操作失误属于错误,不是误差,故A错误;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有效减小误差,故B正确;
C.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少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C正确;
D.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因此认真测量,不可以避免误差,故D错误。
故选:BC。
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
误差不同于错误,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在实际中经常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办法来减小误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误差定义、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
15.【答案】ACD
【解析】解:
A、敲击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钟振动而产生的,故A正确;
B、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故B错误;
C、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即音调不同,故C正确;
D、人耳能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
故选ACD.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在同温度的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速度是相同的;
(3)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4)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本题通过“编钟”考查声音的产生、乐音的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区别,注重了物理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
16.【答案】BD
【解析】解:A、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错误;
B、用“B超”检查身体,主要是利用超声波能够传递信息,故B正确;
C、太空中宇航员要依靠无线通讯设备来对话,如果是在太空舱内,因为舱内有空气,所以可以直接对话,声音是无法在真空中传播的,故C错误;
D、能从不同乐器的声音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
故选:BD。
(1)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2)超声波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3)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本题围绕生活中的声现象考查了多个基本的知识点,难度不大。
17.【答案】猜想与假设 进行实验
【解析】解: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是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中的七个主要要素,“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仅仅局限于猜想与假设;“有位同学手拿一块磁铁吸了一下硬币”属于进行实验环节。
故答案为: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是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中的七个主要要素。科学探究各个要素在整个思维程序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在探究过程中侧重培养的能力也不同。
本题主要考查对科学探究各要素的了解与运用能力。
18.【答案】B 2.42 307.5
【解析】解:刻度尺读数需要视线与尺面垂直,所以正确的读数方法是B;刻度尺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图1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所以被测物体的长度为2.42cm;图2的停表小盘的示数是5min,指针还未过5.5min,所以大盘读7.5s,因此停表的示数为307.5s。
故答案为:B;2.42;307.5。
刻度尺读数需要视线与尺面垂直,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停表读数由小盘的分钟和大盘的秒组成。
本题考的是刻度尺和停表的读数,属于常考题型,难度简单。
19.【答案】60 20
【解析】解:从图中可直接看出液体的体积是V水=60mL=60cm3;
固体和水的总体积是V总=80mL=80cm3;
固体的体积V固=V总-V液=80cm3-60cm3=20cm3。
故答案为:60;20。
量筒使用前首先要认清量程和分度值,用量筒测量固体体积时,固体的体积:固体和液体的总体积与液体体积的差,即:V总-V水。
此题考查量筒的使用,量筒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20.【答案】0.08 0.18
【解析】解:根据题意可知纸的张数为2002张=100张,总厚度为8mm,
则每张纸厚度为:l0=l100=8mm100=0.08mm;
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lmm;铜丝左侧与6.30cm对齐,右侧与9.80cm对齐,所以铜丝圈的长度为L=9.80cm-6.30cm=3.50cm;
已知细铜丝的圈数为n=20;
故细铜丝的直径为:
d=Ln'=3.50cm20=0.175cm≈0.18cm。
故答案为:0.08;0.18。
一张纸包括2页,利用总厚度除以纸的张数可求每张纸的厚度;
细铜丝的直径很小,如果用刻度尺直接测量,或者测不出或者误差太大,如图所示,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测出线圈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d=Ln。
本题主要考查对特殊测量方法的了解,长度的测量分精确测量和估测等两大类,在测量时遵循比较准确且简单易行的测量原则。
21.【答案】固体 空气 响度
【解析】解:
佩戴该耳机时,人听到的声音是通过头骨、颌骨等骨骼传播到听觉神经,然后由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此种听到声音的方式被称作骨传导,即声音是通过固体传播的;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跑步时他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音量即声音的大小,增大音量指的是增大了声音的响度。
故答案为:固体;空气;响度。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因此人听到声音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耳朵,二是通过骨骼进行传播;
(2)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本题通过新型耳机的应用考查了声音的传播,骨传导、声音的特性等知识,体现了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属于基础题。
22.【答案】3 不能
【解析】解:2min=120s;
昆虫的翅膀在2min内振动了360次,那么频率是:
360次120s=3Hz;
因为昆虫翅膀的振动频率超出了人耳的听觉范围,所以人类不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
故答案为:3;不能。
物理学中把物体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人耳的听觉范围20~20000Hz。
此题考查了频率、人耳的听觉范围,属基础题目。
23.【答案】大 音调 响度
【解析】解:声音的传播速度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而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快。
弹琴之前“转轴”是为了改变弦的松紧程度,使弦的振动频率不同,从而改变弦发声的音调;
“小弦切切如私语”是指声音的响度小。
故答案为:大;音调;响度。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声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音调指的是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3)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同时响度还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距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声音三个特性的区分,属于基础题。
24.【答案】空气柱 高
【解析】解:用嘴贴着试管口吹气,振动发声的是由于试管口内空气柱的振动发出的,当水量增加时,空气柱长度越短,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故答案为;空气柱;高。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在此题中把握:物体的质量越大、体积越大越难振动,相应的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5.【答案】刻度尺没有沿着被测长度放置 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尺面垂直 0.1 19.51cm 18.51 偏大
【解析】解:(1)由图知:刻度尺的使用有以下错误:
刻度尺没有沿着被测长度放置;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尺面垂直;刻度尺的刻线没有紧贴被测物体。
(2)由5次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可知,此刻度尺估读到mm的下一位,所以分度值为1mm=0.1cm;
测量数据19.51cm与其他个数值差距较大,是错误数据,应去掉;
减小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物理课本的宽度最接近的真实值是:L=18.51cm+18.50cm+18.51cm+18.50cm4≈18.51cm;
(3)由于金属的热胀冷缩,严冬季节,尺子实际长度收缩变小,而刻度依然是原来标注的刻度,所以用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会偏大。
故答案为:(1)刻度尺没有沿着被测长度放置;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尺面垂直;(2)0.1;19.51cm;18.51;(3)偏大。
(1)刻度尺使用时:①刻度尺要与被测部分对齐;②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测量的始端与0刻度线对齐,如果0刻度线磨损,可以与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测量结果要减去前面的数值;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④读数时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要写单位;
(2)在进行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数据,找出分度值;
在一般实验中,减小误差的有效途径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平均值在计算到比测量值多一位数字后再四舍五入,即平均值应保留与测量值相同的位数;把测量中的错误数据去掉;
(3)根据金属的热胀冷缩,判断出尺子本身的变化,再结合刻度值不变来进行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刻度尺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刻度尺,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26.【答案】秒表 3、6、7 m s l 测出摆动n次的时间t,则摆一次的时间为tn A
【解析】解:(1)除如图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测量时间的秒表和测量质量的天平。
(2)研究t与l关系,必须保持质量不变,悬线长度不同,应选择序号为3、6、7。
(3)当质量不同时,来回时间可能相同,当s不同时,来回时间可能相同,所以与m、s无关,当悬线长度不同不同时,来回时间一定不同,所以与l有关。
(4)测出摆动n次的时间t,则摆一次的时间为tn。
(5)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摆动周期只与摆线长度有关,且此钟表走慢,即周期变长,所以应缩短周期,即应让摆线变短,故选A。
故答案为:(1)秒表;(2)3、6、7;(3)m;s;l;(4)测出摆动n次的时间t,则摆一次的时间为tn;(5)A。
(1)还需要测量质量和时间的仪器。
(2)研究t与l关系,必须保持质量不变,悬线长度不同,根据以上条件从表中可以选取。
(3)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当质量不同时,来回时间可能相同,当s不同时,来回时间可能相同,当悬线长度不同不同时,来回时间一定不同,从而得出结论。
(4)我们可以测量瓶子摆动多次所用的时间,从而算出摆动一次的时间。
(5)根据以上分析得出的实验结论进行回答。
本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物理实验探究方法的掌握,我们学习物理,不仅仅时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探究方法,这也是现在中考考查的一个侧重点,需要掌握。
27.【答案】振动 转换法 响度 振幅 小 真空 D
【解析】解:(1)如图甲,小华用小锤轻敲音叉,发现正在发声的音叉将悬挂着的兵乓球反复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里使用的研究方法是转换法;
(2)小华再次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听音叉发声的同时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变化,她想探究的是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3)如图乙,小兰用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的过程中,罩内音乐芯片的铃声会越来越小,进一步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但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结论,故选D。
故答案为:(1)振动;转换法;(2)响度;振幅;(3)小;真空;D。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用小球被弹开的幅度表示发声体振动幅度的大小,采用了转换法;
(2)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根据实验现象及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作答。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转换法和推理法在实验在中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28.【答案】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快 音色 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频率较低,为次声波,人听不到次声波 横截面积 a和c 没有控制材料相同
【解析】解:(1)物体振动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粗细、长短等因素有关;因此该实验是通过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音调的;发现音调越高,塑料刻度尺振动的频率就越快;
换用钢尺做此实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频率与塑料尺均相同时,振动的材料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实验中当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部分超过一定长度时,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频率较低,为次声波,人听不到次声波;
(2)选择a和b,材料和长度相同,探究音调高低跟横截面积的关系;
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时,需要控制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故需要对比a和c;
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c和d的材料不同,长度不同,无法探究音调与琴弦长度的关系。
故答案为:(1)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快;音色;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频率较低,为次声波,人听不到次声波;(2)横截面积;a和c;没有控制材料相同。
(1)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2)弦乐的音调跟弦的长度、材料、松紧、粗细有关,在探究琴弦和一个因素的关系时,控制其它量不变。则实验中琴弦的松紧一定,
要探究音调高低跟长度的关系,保持材料和粗细相同。
要探究音调高低跟粗细的关系时,保持材料和长度相同。
要探究音调高低跟材料的关系时,保持长度和粗细相同。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琴弦音调跟琴弦长度、粗细、材料、松紧的关系,该题中的小实验可以自己动手按题意完成,做了实验,你就会更好的理解本题包含的物理知识。
29.【答案】解:(1)自行车车轮的周长:L=dπ=52cm×3.14=162.38cm;
(2)行驶的路程:s=163.28cm×1200=195936cm=195936×10-2m=1959.36m;
答:(1)自行车车轮的周长为162.38cm;
(2)这位同学从家到学校经过的路程为1959.36m。
【解析】(1)根据L=dπ可求出自行车车轮的周长;
(2)利用“路程=每圈的周长×圈数”即可求出从家到学校的路程。
此题考查了车轮周长的计算、路程的测量、单位的换算,属于基础题。
30.【答案】解:(1)由v=st可得,2s内火车运动的路程:
s1=v1t=20m/s×2s=40m;
(2)2s内声音传播的路程:
s2=v声t=340m/s×2s=680m;
(3)因声音传播的距离和火车运动的距离之和等于火车鸣笛时离隧道口距离的2倍,
所以,火车鸣笛时离隧道口的距离:
s=s1+s22=40m+680m2=360m。
答:(1)2s内火车运动的路程为40m;
(2)2s内声音传播的路程为680m;
(3)火车鸣笛时离隧道口有360m远。
【解析】(1)知道火车的速度,根据v=st求出2s内火车运动的路程;
(2)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根据v=st求出2s内声音传播的路程;
(3)声音传播的距离和火车运动的距离之和等于火车鸣笛时离隧道口距离的2倍,据此求出火车鸣笛时离隧道口的距离。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和回声测距离的应用,知道“声音传播的距离和火车运动的距离之和等于火车鸣笛时离隧道口距离的2倍”是关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凤山县2023-2024学年九上物理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冲击钻是一种打孔的工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西河池市凤山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题,共9页。
这是一份广西河池市凤山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