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鲁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1 第四章+水体运动的影响(讲义)
展开01 观·单元时空
02 述·考点列阵
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考点1 陆地水体的组成(基础讲解)
考点2 陆地水体之间的联系-河流补给类型(重点掌握)
第二节 洋流及其影响
考点1 洋流的成因及其类型(重点掌握)
考点2 洋流的分布规律(重点掌握)
考点3 洋流的影响(重点掌握)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考点1 海-气相互作用(重点掌握)
考点2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重点掌握)
03 明·疑难解读
疑难点1:河流特征
疑难点2:洋流的判断
疑难点3:水量平衡原理
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考点1 陆地水体的组成(基础讲解)
1.地球水的分布:海洋水96.53%、陆地水(河水0.0002%、湖水0.013%、地下水1.69%、冰川水1.74%)、大气水0.001%。人类利用的淡水主要是河湖水和浅层地下水。
2.关系:从水的运动和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3.陆地水体类型及补给关系
陆地水体主要包括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及冰川水等类型,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相互转化,冰川水与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单向补给,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如下所示:
考点2 陆地水体之间的联系-河流补给类型(重点掌握)
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
第二节 洋流及其影响
考点1 洋流的成因及其类型(重点掌握)
1.概念: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流动。
2.洋流的成因及类型
(1)根据成因分类
(2)根据性质分类
寒流:比周围海区水温低的洋流。水温低→水温高,或高纬→低纬。
暖流:比周围海区水温高的洋流。水温高→水温低,或低纬→高纬。
考点2 洋流的分布规律(重点掌握)
北印度洋海区冬、夏环流的区别(夏顺冬逆)
在北印度洋海区,由于受季风影响,洋流流向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1)冬季,盛行东北风,季风洋流向西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见上图甲)。
(2)夏季,盛行西南风,季风洋流向东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见上图乙)。
考点3 洋流的影响(重点掌握)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考点1 海-气相互作用(重点掌握)
1.海洋对大气的作用
(1)海洋通过长波辐射和蒸发潜热向大气提供热能。
(2)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
(3)海洋对气候有调节作用。
(4)海洋对大气的温室效应有缓解作用。
2.大气对海洋的作用
(1)大气通过风能推动海水运动,影响海水性质。
(2)大气直接参与海陆间水循环影响海水性质。
(3)大气通过降尘向海洋提供营养元素。
3.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1)促进水平衡:通过参与海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大循环,维持全球水平衡。
(2)促进热量平衡:高低纬地区间的热量输送主要是通过大气环流和洋流共同实现的。
(3)导致了高低纬之间的大气环流:将热量从低纬地区带到高纬地区,将水分从海洋带到陆地。
考点2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重点掌握)
疑难点1:河流特征
1.河流水文特征及影响因素
2.河流水系特征及影响因素
疑难点2:洋流的判断
1.判定洋流所处的半球
(1)依据等温线的数值变化规律,确定洋流所处的半球。等温线数值自南向北递减,则位于北半球(图1);反之则位于南半球。
(2)依据纬度和环流方向组合图,确定洋流所处的半球。如图2是以副极地(纬度60°)为中心的逆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则该大洋环流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图3是以副热带(纬度30°)为中心的顺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则该大洋环流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同理,图4大洋环流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
2.洋流流向与性质判读
疑难点3:水量平衡原理
水量平衡:
指任意选择的区域(水体),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差额必等于该时段区域(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即水在循环过程中,总体上收支平衡。
水量平衡方程式 :
W入= W出± △u (W入为收入水量,W出为支出水量;△u为蓄水变量。)
其中①水分收入——大气降水;河、湖、冰川融水;地下水的输入;人工调水等。
②水分支出——蒸发、植物蒸腾;径流输出;下渗;人工取水等。
若多年平均蓄水量保持不变(或湖泊面积不变),水分收入等于水分支出(若外流区:降水量=蒸发量+外流径流量;内流区:降水量=蒸发量)补给类型
补给季节
主要影响因素
我国主要分布地区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示意图
雨水补给(最主要的类型)
多雨
季节
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春季
气温高低、积雪多少、地形状况
东北地区
冰川融水补给(单向补给)
主要在夏季
太阳辐射;气温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
湖泊水补给
全年
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
普遍
地下水补给
全年
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
普遍
类型
成因
案例
风海流
盛行风吹拂表层海水
西风漂流
密度流
相邻海域海水密度存在差异
直布罗陀海峡表面洋流
补偿流
海水流出的海区海平面降低,相邻海区的海水流过来进行补充
秘鲁寒流
环流系统
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季风环流
西风漂流
海域
南、北半球的中低纬度海域
北半球的中高纬度海域
北印度洋海域
南半球40°~60°的海域
流向
北半球
顺时针
逆时针
冬季:逆时针
夏季:顺时针
自西向东
南半球
逆时针
模式
北半球
南半球
大洋西岸(大陆东岸)
暖流
寒流
暖流(索马里寒流除外)
寒流
大洋东岸(大陆西岸)
寒流
暖流
影响方面
具体表现
实例
海洋生物
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
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
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北冰洋南下冷海水)交汇
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
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著名渔场
秘鲁渔场、索马里渔场、本格拉渔场等
海洋污染
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油船泄漏、陆地近海污染
海洋航行
影响航行速度、时间及经济效益
顺洋流加速、逆洋流减速
热带海域寒流流经地区、寒暖流交汇区形成海雾
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海雾较重
洋流从北极挟带冰山南下,对航运不利
拉布拉多寒流常挟带冰山
厄尔尼诺现象
拉尼娜现象
图示
影响
东南信风
弱
强
沃克环流
减弱或消失
增强
洋流
温暖海水从赤道向南流动,迫使秘鲁寒流向西流动;赤道逆流增强
当太平洋东部的秘鲁寒流过于强盛时,冷水沿赤道附近海域向西扩散到更远;赤道逆流减弱
太平洋水温
太平洋西岸降低,东岸增高
太平洋西岸增高,东岸降低
天气气候
西岸的澳大利亚以及印度、非洲等地出现严重旱灾,东岸荒漠地带暴雨成灾
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域,海面气压偏高,云量减少;在赤道西太平洋海域,海面气压偏低,对流活动加强,云量增多,降水偏多
生物
太平洋东岸海区水温升高,营养物质减少,浮游生物和鱼类、鸟类死亡
要素
特征描述
影响因素
流量
流量大(小);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小)
补给水源(降水、冰雪融水)多少;流域面积大小;支流多少;外流河一般越往下游流量越大,内流河则相反;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小取决于补给形式的变化
汛期
出现季节,早晚、长短等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在雨季;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在夏季;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在春季
含沙量
含沙量大(小)
与流域内植被状况、地形坡度、地面物质结构及降水强度等有关
结冰期
有(无)、长(短)
最冷月均温(纬度)(0度以下才可能有结冰期)
凌汛
有(无)
两个必要条件:①有结冰期;②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的河段
流速
大(小)
河流水量大小;河流落差大小(最主要的)
水位
高(低)
一般河流流量大则水位高,流量小则水位低
关键词
特征描述
影响因素
发源地
发源于***
地形
归属地
注入***
地形
长度
河流较长(短小)(或用具体长度描述)
地形、气候
流域面积
流域面积大(小)(流域面积是河流分水岭所围成的范围)
地形、气候
水系形状
扇形水系,向心状水系,放射状水系,树枝状水系
地形、气候
支流
支流数量多(少),长(短)
地形、气候
曲直
河道弯曲(平直) (平坦地形,河流以侧侵为主,河道较弯曲)
地形
落差
落差(比降)大(小) (地形起伏大,落差大)
地形
内容
方法
图示
判断
性质
“暖高寒低”即暖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凸向高纬海区,寒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凸向低纬海区
如图,A是暖流,B是寒流
确定
流向
“凸向即流向”即洋流流经海区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即为洋流的流向
该图为海洋局部等温线分布状况,则A处是暖流,B处是寒流
判断
名称
该图若为大西洋某区域年等温线分布图,洋流甲的推理过程是:南半球→中低纬海区→流向低值(高纬地区)→暖流→巴西暖流
【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鲁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1 第一章+地球运动的意义(讲义): 这是一份【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鲁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1 第一章+地球运动的意义(讲义),共13页。
【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鲁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1 第五章+自然环境的特征(讲义): 这是一份【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鲁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1 第五章+自然环境的特征(讲义),共9页。
【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鲁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1 第三章+大气变化的效应(讲义): 这是一份【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鲁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1 第三章+大气变化的效应(讲义),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