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全等三角形的常用模型专项练习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4876928/0-169666038292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考数学全等三角形的常用模型专项练习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4876928/0-169666038296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考数学全等三角形的常用模型专项练习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4876928/0-169666038300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考数学全等三角形的常用模型专项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数学全等三角形的常用模型专项练习,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问题提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全等三角形常用模型模型一:手拉手模型(一)有公共顶点的等边三角形 (二)有公共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三)顶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例11. [问题提出](1)如图均为等边三角形,点分别在边上.将绕点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连结.在图中证明.[学以致用](2)在的条件下,当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时,的大小为 度.[拓展延伸](3)在的条件下,连结.若直接写出的面积的取值范围. 2. (1)如图1,已知△CAB和△CDE均为等边三角形,D在AC上,E在CB上,易得线段AD和BE的数量关系是 .(2)将图1中的△CDE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直线AD和直线BE交于点F.①判断线段AD和BE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②图2中∠AFB的度数是 .(3)如图3,若△CAB和△CD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C=∠DEC=90°,AB=BC,DE=EC,直线AD和直线BE交于点F,分别写出∠AFB的度数,线段AD、BE间的数量关系. 模型二 半角模型(一)等边三角形中120含60半角模型 (二)等腰直角三角形中90含45半角模型例23. 已知四边形ABCD中,AB⊥AD,BC⊥CD,AB=BC,∠ABC=120°,∠MBN=60°,∠MBN绕B点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AD,DC(或它们的延长线)于E、F.(1)当∠MBN绕B点旋转到AE=CF时(如图1),试猜想AE,CF,EF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将三条线段分别填入后面横线中: + = .(不需证明)(2)当∠MBN绕B点旋转到AE≠CF(如图2)时,上述(1)中结论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3)当∠MBN绕B点旋转到AE≠CF(如图3)时,上述(1)中结论是否成立?若不成立,线段AE,CF,EF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4. 如图1,在菱形ABCD中,AC=2,BD=2,AC,BD相交于点O.(1)求边AB的长;(2)求∠BAC的度数;(3)如图2,将一个足够大的直角三角板60°角的顶点放在菱形ABCD的顶点A处,绕点A左右旋转,其中三角板60°角的两边分别与边BC,CD相交于点E,F,连接EF.判断△AEF是哪一种特殊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模型三 对角互补模型(一)“共斜边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模型(异侧型)已知直角△ABC和等腰直角△DBC,则AB+AC=AD.(二)“共斜边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模型(同侧型)已知直角△ABC和等腰直角△DBC,则AB-AC=AD.(三)“等边三角形对120°模型”.△ABC是等边三角形,∠BPC=120°,则有PB+PC=PA;(四)“120°等腰三角形对60°模型”△ABC是等腰三角形,且∠BAC=120°,∠BPC=60°,则有PB+PC=PA;例35. 如图1,在Rt△ABC中,∠ABC=90°,BA=BC,直线MN是过点A的直线CD⊥MN于点D,连接BD.(1)观察猜想张老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线段DC,AD,BD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经过观察思考,小明出一种思路:如图1,过点B作BE⊥BD,交MN于点E,进而得出:DC+AD= BD.(2)探究证明将直线MN绕点A顺时针旋转到图2的位置写出此时线段DC,AD,B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3)拓展延伸在直线MN绕点A旋转的过程中,当△ABD面积取得最大值时,若CD长为1,请直接写BD的长. 变式36. 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C=180°,点E,F分别在四边形ABCD的边BC,CD上,∠EAF=∠BAD,连接EF,试猜想EF,BE,DF之间的数量关系.(1)思路梳理将△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至△ADG,使AB与AD重合,由∠B+∠ADC=180°,得∠FDG=180°,即点F,D,G三点共线,易证△AFG≌△AFE,故EF,BE,DF之间的数量关系为__;(2)类比引申如图2,在图1的条件下,若点E,F由原来的位置分别变到四边形ABCD的边CB,DC延长线上,∠EAF=∠BAD,连接EF,试猜想EF,BE,D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给出证明.(3)联想拓展如图3,在△ABC中,∠BAC=90°,AB=AC,点D,E均在边BC上,且∠DAE=45°,若BD=1,EC=2,直接写出DE的长为________________. 模型四 三垂直模型结论】如图所示,,则.例47. 如图,AB=BC, AB⊥BC, AE⊥BD于F,BC⊥CD, 求证:EC=AB-CD.变式48. 如下图所示,在△ABC中,∠ACB=90°,AC=BC,BE⊥CE于点E,AD⊥CE于点D.DE=6cm,AD=9cm,则BE的长是( )A. 6cm B. 1.5cm C. 3cm D. 4.5cm 模型五 一线三等角模型题型特征:图形某条线段上出现三个相等的角,如图中∠B=∠2=∠C解题方法:只要题目再出现一组等边(BE=AC或EF=AE或BF=EC),必证△BEF≌△CAE(AAS或ASA)证明过程:∵∠1=180°-∠2-∠3,∠4=180°-∠C-∠3,∵∠2=∠C,∴∠1=∠4,∵∠B=∠C,若BE=AC或EF=AE或BF=EC,则△BEF≌△CAE(AAS或ASA)例59. 如图,在ABC中,AB=AC=2,∠B=40°,点D在线段BC上运动(点D不与点B、C重合),连接AD,作∠ADE=40°,DE交线段AC于点E.(1)当∠BDA=115°时,∠EDC=______°,∠AED=______°;(2)线段DC的长度为何值时,△ABD≌△DCE,请说明理由;(3)在点D的运动过程中,△ADE的形状可以是等腰三角形吗?若可以,求∠BDA的度数;若不可以,请说明理由. 变式510. (1)如图(1)在△ABC中,∠BAC=90°,AB=AC,直线m经过点A,BD⊥直线m,CE⊥直线m,垂足分别为点D、E.求证:DE=BD+CE;(2)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中,AB=AC,D、A、E三点都在直线m上,并且有∠BDA=∠AEC=∠BAC=α,其中α为任意锐角或钝角.请问结论DE=BD+CE是否成立?如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模型六 雨伞模型模型讲解【结论】如图,是的平分线,,垂足为O,延长交于点D,则,.【证明】根据题意得,在与中,,.例611. 已知,如图中,,,的平分线交于点,,求证:. 变式712. 如图,在中,是的平分线,,垂足为D,求证:. 模型七 边边角模型(胖瘦模型)胖瘦模型——两条边对应相等,一组角对应相等,两个角互补.模型讲解【模型】如图所示,在等腰中,,点P在线段上且P不是的中点.【结论1】(变胖)如图所示,在上截取,连接,.6【结论2】(变瘦)如图所示,在上截取,连接,.【结论3】如图所示,过点A作,垂足为.【总结】两个三角形满足两条边对应相等,并且其中一条边的对角相等,满足的条件为.处理方法:1 变胖(加等腰).2 变瘦(减等腰).3 找中间状态(加、减直角三角形).例713.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C>BA,AD=CD,BD平分∠ABC,求证:∠A+∠C=180°. 实践练14. 如图,∠ACB=90°,AC=BC,AD⊥CE,BE⊥CE,垂足分别是点D、E,AD=3,BE=1,则DE的长是( )A. 1.5 B. 2 C. D. 15. 如图,△ABC的面积为9cm2,BP平分∠ABC,AP⊥BP于P,连接PC,则△PBC的面积为( ) A. 3cm2 B. 4cm2 C. 4.5cm2 D. 5cm2 16. 如图,BN为∠MBC的平分线,P为BN上一点,且PD⊥BC于点D,∠APC+∠ABC=180°,给出下列结论:①∠MAP=∠BCP;②PA=PC;③AB+BC=2BD;④四边形BAPC的面积是△PBD面积的2倍,其中结论正确的个数有(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17. 如图,点C在线段BD上,且AB⊥BD,DE⊥BD,AC⊥CE,BC=DE,求证:AB=CD. 18. 如图,中,,则点B的坐标为________. 19. 如图,在Rt△ABC中,∠ACB=90°,AC=BC=4,点E在AC上,且AE=1,连接BE,∠BEF=90°,且BE=FE,连接CF,则CF的长为____________ 20. 如图,OC平分∠MON,A、B分别为OM、ON上的点,且BO>AO,AC=BC,求证:∠OAC+∠OBC=180°. 21. 如图,△OAB和△OCD中,OA=OB,OC=OD,∠AOB=∠COD=,AC、BD交于M(1)如图1,当=90°时,∠AMD的度数为 °;(2)如图2,当=60°时,求∠AMD的度数;(3)如图3,当△OCD绕O点任意旋转时,∠AMD与是否存在着确定的数量关系?如果存在,请你用表示∠AMD,不用证明;若不确定,说明理由. 22. 已知:△ABC中,CA=CB, ∠ACB=90º,D为△ABC外一点,且满足∠ADB=90º(1)如图所示,求证:DA+DB=DC(2)如图所示,猜想DA.DB.DC之间有何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如图所示,过C作CH⊥BD于H,BD=6,AD=3,则CH= . 23. 例:截长补短法,是初中几何题中一种添加辅助线的方法,也是把几何题化难为易的一种策略.截长就是在长边上截取一条线段与某一短边相等,补短就是通过延长或旋转等方式使两条短边拼合到一起,从而解决问题.(1)如图1,△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是边BC下方一点,∠BDC=120°,探索线段DA、DB、DC之间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将△ABD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得到△ACE,可得AE=AD, CE=BD,∠ABD=∠ACE,∠DAE=60°,根据∠BAC+∠BDC=180°,可知∠ABD+∠ACD=180°,则 ∠ACE+∠ACD=180°,易知△ADE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D=DE,从而解决问题.根据上述解题思路,三条线段DA、DB、DC之间的等量关系是___________;(2)如图2,Rt△ABC中,∠BAC=90°,AB=AC.点D是边BC下方一点,∠BDC=90°,探索三条线段DA、DB、DC之间的等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4.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分别交x轴、y轴于两点,且满足,且是常数,直线平分,交x轴于点D.(1)若的中点为M,连接交于点N,求证:;(2)如图2,过点A作,垂足为E,猜想与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25. 如图,在△ABC中,点D为边BC的中点,点E在△ABC内,AE平分∠BAC,CE⊥AE点F在AB上,且BF=DE(1)求证:四边形BDEF是平行四边形(2)线段AB,BF,AC之间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证明你所得到的结论 26.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BD平分∠ABC,∠BAD+∠C=180°,求证:AD=CD. 27. 如图,已知∠AOB=60°,在∠AOB的平分线OM上有一点C,将一个120°角的顶点与点C重合,它的两条边分别与直线OA、OB相交于点D、E.(1)当∠DCE绕点C旋转到CD与OA垂直时(如图1),请猜想OE+OD与OC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当∠DCE绕点C旋转到CD与OA不垂直时,到达图2的位置,(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3)当∠DCE绕点C旋转到CD与OA的反向延长线相交时,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请在图3中画出图形,若成立,请给于证明;若不成立,线段OD、OE与OC之间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中考常用的几何模型,共6页。
这是一份中考数学几何专项练习:相似模型--旋转“手拉手”模型,文件包含中考数学几何专项练习相似模型--旋转“手拉手”模型原卷docx、中考数学几何专项练习相似模型--旋转“手拉手”模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数学专项训练(11)全等三角形中常见模型含解析答案,共4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