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分式》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三角形》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二次根式》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初中湘教版3.3 实数教案设计
展开第1课时 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
1.了解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2.会算出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及算术平方根;
3.了解平方与开平方是互逆运算.
4.通过学习平方根的概念,进一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5.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是有用的数学,是有价值的数学,所以要学好数学.
【教学重点】
理解开方与乘方是互逆运算,会利用这个互逆运算关系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
【教学难点】
了解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1.一个正方形桌面的边长是4m,求这个桌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已知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25cm2,求它的边长.
3.如果一个正方形展厅的地面面积为55平方米,求它的边长.
【教学说明】前两个问题学生能很快地回答出来,而第三个问题学生解答有困难,引发了学生的思维困惑,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表示学习了本节课的内容我们就可以解决这类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引入课堂.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动脑筋:某家庭在装修儿童房时需铺地垫10.8m2,刚好用去正方形的地垫30块,你能算出每块地垫的边长是多少吗?
每块地垫的面积是:
10.8÷30=0.36m2
即边长×边长=0.36
由于0.62=0.36
因此面积为0.36m2的正方形地垫的边长是0.6m.
2.上面的问题实际上是:已知幂及乘方的指数求底数,这是什么运算?
【教学说明】学生很容易想到是求乘方的逆运算,进而顺势引出平方根的概念.
【归纳结论】如果一个数r,使得r2=a,那么我们把r叫作a的一个平方根,也叫作二次方根.即:若r2=a,则r是a的一个平方根.如,由于22=4,因此2是4的一个平方根.
3.探究:4的平方根除了2以外,还有其它的数吗?
【归纳结论】如果r是正数a的一个平方根,那么a的平方根有且只有两个:r与-r.我们把正数a的正平方根叫作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读作“根号a”;把a的负平方根记作-,读作“负根号a”.这样正数a的平方根可以用“±”来表示.
例如: 2的平方根是“±”.
4.零的平方根是多少?负数有平方根吗?
【归纳结论】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求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作开平方.
【教学说明】形成“平方根”的概念.在列举一些具体数据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由平方运算反推出平方根的概念和定义,让学生非常熟练地进行平方和平方根之间的互化,并明白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5.一个数的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归纳结论】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①包含关系:平方根包含算术平方根,算术平方根是平方根的一种.②存在条件相同:只有非负数才有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
区别:①个数不同: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但只有一个算术平方根.②表示法不同:平方根表示为±,而算术平方根表示为.
【教学说明】注重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与原有的概念进行了比较与辨析.因此,学生对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概念掌握得比较牢靠,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教材P107例1、例2.
2.下列五个命题:①只有正数才有平方根;②-2是4的平方根;③5的平方根是 ;④±都是3的平方根;⑤(-2)2的平方根是-2;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D )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③④ D.②④
3.一个自然数的算术平方根是a,则下一个自然数的算术平方根是( D )
A.a+1 B.a2+1
C.a+1 D.
4.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有( B )
①1的平方根是1;②1是1的算术平方根;③(-1)2的平方根是-1;④0的算术平方根是它本身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
A. =2
C.5=± D.±
6.(1)若m的平方根是±3,则m = ;
(2)若5x+4的平方根是±1,则x = .
答案:(1)9;(2)由5x+4 = 1得x =-
7.在下列各数中,-2,(-3)2,-32,,-()有平方根的数的个数为: .
答案:2个
8.若的算术平方根是3,则a =
答案:81
9.求下列各数的值:
答案:①.±12;②.±;③;④.0.1;⑤.-4;⑥.-;⑦.5;⑧.0.
10.小刚同学的房间地板面积为16m2,恰好由64块正方形的地板砖铺成,求每块地板砖的边长是多少?
解:设每块地板砖的边长为x米,
由题意得64·x2 = 16,即x2 ==,所以x =± (负的舍去),即x =
答:边长为0.5米.
【教学说明】这个环节围绕本节课的内容设置一组由浅入深的练习,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前部分习题较基础巩固知识点,后部分稍有拓展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思维得到拓展.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学生自己完成这些练习,在练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布置作业:教材“习题3.1”中第1、2、3 题.
实际生活问题情境的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注重数学思维方式的养成.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逐渐形成平方根的概念;通过分类讨论探究平方根的本质特征;运用类比思想区分“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两个概念,“平方”与“开平方”两种运算.
鼓励学生探索和交流: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平方根的本质特征,共同归纳“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两个概念的区别及联系.学生在交流中互相提高,享受学习的乐趣,同时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精选习题:围绕本节课的重点,精选了有层次,有梯度的习题,既巩固新知又有拓展提升,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训练.
第2课时 无理数
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探索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并从中体会无限逼近的思想.
3.能判断给出的数是否为无理数,并能说出理由.
4.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感受无理数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5.了解有关发现无理数的知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为真理而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会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无理数.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无理数的意义.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讲故事: 早在公元前,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皆“数”,即“宇宙间的一切现象都能归结为整数或整数之比”,也就是一切现象都可用有理数去描述.后来,这个学派中的一个叫希伯索斯的成员发现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不能用整数或整数之比来表示, 他认为在生活中还存在除有理数之外的另一种数.
到底谁的观点正确呢?我们以前学的有理数范围是否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呢?
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这个问题.
【教学说明】以故事引入新课首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讲新课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做一做:如图,将一个长为4cm,宽为2cm的长方形纸片剪拼成一个正方形,最后得到的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它的边长是整数吗?
【教学说明】小组合作剪拼.小组合作,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2.观察下列结果:
2.82=7.84 2.92=8.41
2.822=7.9524 2.832=8.0089
2.8282=7.997584
2.8292=8.003241
……
从上述数据,你能猜想出面积为8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吗?
【归纳结论】既不是有限小数,也不是无限循环小数,这种小数叫作无限不循环小数.我们把无限不循环小数叫作无理数.
3.你能列举一些无理数吗?无理数有没有正负之分?
【教学说明】通过探究、举例、交流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什么是无理数,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教材P110例3.
2.填空题.
(1)我们把能够写成分数形式(m、n是整数,n≠0)的数叫做 .
(2)有限小数和 都可以化为分数,它们都是有理数.
(3) 叫做无理数.
(4)写出一个比-1大的负有理数 .
答案:(1)有理数 (2)无限循环小数 (3)无限不循环小数 (4)答案不唯一,如:-0.5
3.判断题.
(1)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差都是有理数;
(2)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3)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
(4)两个无理数的和不一定是无理数.
(5)有理数不一定是有限小数.
答案:(1)错,如3π-0=3π.
(2)错,如:0.333….
(3)对,无理数的两个前提条件之一无限.
(4)对,3π+(-3π)=0.
(5)对,如:0.333….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整数就是正整数和负整数
B.分数包括正分数、负分数
C.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统称有理数
D.无限小数叫做无理数
5.m,n分别是6-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那么2m-n的值是( C )
A.3- B.4-
C.6+ D.2+
6.的整数部分为 ,小数部分为 .
答案:5;-5.
7.满足
-3;;-;0.333…;3.30303030…;42;-3.1415926;0;3.101001000……(相邻两个1之间0的个数逐个加1);面积为π的圆半径为r.
答案:无理数有:,3.101001000……,(相邻两个1之间0的个数逐个加1)
有理数有:-3,-,0.333…,3.30303030…,42,-3.1415926,0,面积为π的圆半径为r.
9.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集合中:-7,3.5,-3.14,π,0,,0.03%,-3,10.
自然数集合: { };
整数集合: { };
负数集合: { };
正分数集合: { };
正有理数集合:{ };
无理数集合: { }.
答案:0,10; -7,0,10; -7,-3. 14,-3;3.5,,0.03%;3.5,,0.03%,10;π
【教学说明】练习的目的既是检查又是巩固、深化,帮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形成更为清晰和深刻的认识,同时可以让学生在探索与被肯定当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布置作业:教材“习题3.1”中第7、8、9 题.
怎样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是我在教学中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我发现不仅应当经常提问学生,而且更应努力促进学生由“被动状态”向相应的“自觉状态”转变,也就是由被动地去回答老师的问题而发展成为经常地向自己提出问题.而这一转化过程的引导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3.2立方根
1.了解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了解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能用立方运算求一些数的立方根.
2.通过用类比的方法探寻出立方根的运算及表示方法,并能自我总结出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异同.
3.通过探究活动,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提高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立方根的概念.
【教学难点】
能用立方根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1.请同学们回忆上节课我们是怎样定义平方根的?它的符号怎么表示?
2.我们还学习了一种新的运算,是什么运算呢?
3.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是互为相反数.
【教学说明】通过对平方根的复习,可以增加学生对平方根的印象.同时,教师也能通过学生复习过程的表现,间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让学生在学习完立方根的新知识后,更好地对这两个概念进行比较.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一个正方体的体积为8cm3,它的棱长是多少?
【分析】由于23=8,因此体积为8cm3的正方体,它的棱长为2cm.
本题是已知一个数x的立方,求这个数的值,而平方根是已知一个数的平方,求这个数,从而学生可以类比平方根的概念归纳出立方根的概念.
2.对比平方根的定义,你能归纳出立方根的定义是什么吗?
【归纳结论】如果一个数b,是b3=a,那么我们把b叫作a的一个立方根,也叫作三次方根.a的立方根叫作,读作“立方根号a”或“三次根号a”.
例如:23=8,因此2是8的一个立方根,即=2.
类似开平方的运算,我们也可以定义出开立方运算.
【归纳结论】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开立方与立方也互为逆运算.
3.学习了立方根的符号后,大家是否有个疑问:立方根有根指数3,那么平方根有没有根指数呢?如果有,它的根指数是多少?
4.我们已经学过平方根的符号中的a必须是非负数,那么立方根的符号中a的取值有什么限制吗?
5.分别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1、、0、-0.064.
6.通过上面的计算,看看正数、0、负数的立方根各有什么特点?
【归纳结论】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教学说明】让学生动手计算,亲身感受任何一个数都有一个立方根,以及一个数的立方根的唯一性,并体会到立方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求一个数的立方根可以通过立方运算来求的道理.教学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边做边总结的习惯,有利于学生明晰道理,学得明辨.
7.实际上,很多有理数的立方根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例如,等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器来计算出它们的近似值.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计算器来计算一个数的立方根.一些计算器设有3键,用它可以求出一个数的立方根(或其近似值).
用计算器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343、-1.331、、
【教学说明】强调:不同的计算器按键的顺序可能有所不同.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1的立方根是-1
B.-1的平方是1
C.-1的平方根是-1
D.1的平方根是±1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4没有立方根
B.1的立方根是±1
C.的立方根是
D.-5的立方根是
3.在下列各式中:
4.若m<0,则m的立方根是( A )
5.-的立方根是 ,125的立方根是 .
答案:-,5
6.的立方根是 .
答案:
7.-3是 的平方根,-3是 的立方根.
答案:9、-27.
8.若x<0,则= ,= .
答案:–x,x
9.如图,公路MN和公路PQ在点P处交会,点A处有一所中学,且A点到MN的距离是米.假设拖拉机行驶时,周围100米以内会受到噪声的影响,那么拖拉机在公路MN上沿PN方向行驶时,学校是否会受到噪声影响?说明理由.
解:学校会受到噪声影响.因为A点到MN的距离是≈93.3米,小于噪声的影响范围100米.
【教学说明】通过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布置作业:教材“习题3.2”中第1、4、6、7 题.
新课程教学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当中起关键的还是教师的素质.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关注他们学习数学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
3.3实数
第1课时 实数的概念
1.从感性上认可无理数的存在,并通过探索说出无理数的特征,弄清有理数与无理数的本质区别,了解并掌握无理数、实数的概念以及实数的分类,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
2.让学生经历数系扩展的过程,体会数系的扩展源于社会实际,又为社会实际服务的辩证关系 .
3.培养学生勇于发现真理的科学精神,渗透“数形结合”及分类的思想和对立统一、矛盾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无理数、实数的概念和实数的分类.
【教学难点】
无理数与有理数的本质区别,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我们在前面学过无理数,什么样的数是无理数呢?举例说明?
【教学说明】复习相关内容,为本节课的教学作准备.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
、0、1、414、、π、-、、0.1010010001… (相邻两个1之间逐次增加一个0)
【教学说明】学生自己回忆有理数、无理数的分类,为引入实数的概念及分类作好铺垫.
【归纳结论】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根据实数的概念,你能对实数分类吗?
【归纳结论】实数以概念可分为:
【教学说明】通过对实数进行分类,让学生进一步领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为他们以后更好地学习新知识作准备.同时也能使学生加深对无理数和实数的理解.
3.任何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唯一的一个点来表示,那么无理数是否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呢?
思考:如何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无理数和-?我们已经知道,一个面积为8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因此我们以原点为圆心,以正方形的边长为半径画弧,与正半轴的交点M就表示,与负半轴的交点N就表示-8,如图所示:
这样,我们就分别用数轴上唯一的一个点表示出了无理数和-.事实上,每一个无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唯一的一个点来表示.
【归纳结论】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唯一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每一个点都表示唯一的一个实数.即: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4.实数从正负性又如何分类呢?
【归纳结论】实数分为正实数、零、负实数.
5.有理数中有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有理数,那么实数中有没有互为相反数的两个实数呢?举例说明.
6.对于实数a的绝对值,又是什么样的呢?
【归纳结论】设a表示一个实数,则:
【教学说明】使学生通过类比的方式得到实数的相关知识,加深对实数的理解.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教材P118例1.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2)有理数都是有限小数
(3)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
(4)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答案:四个全是错的.
3.实数x满足x+x2=0,则x是( C )
A.非零实数 B.非负数
C.零和负数 D.负数
4.当x 时,式子有意义.
答案:≥-5
5.如图,在数轴上表示实数14的点可能是( C )
A.点M B.点N
C.点P D.点Q
6.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
π、-3.1415926、、、3、、0、、、0.5、3.14159、-0.0200200020、13、、、0.10010001…
答案:略.
7.求- 、3-π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解:-的相反数是,绝对值是;3-π的相反数是π-3,绝对值是π-3.
【教学说明】巩固提高.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布置作业:教材“习题3.3”中第1、2 题.
本次教学,我坚持从兴趣入手,从差异入手,做到了在细致处求真、求创意,真正地使学生表明自己的看法,阐述自己的观点,大胆表现自我,张扬个性,体现出他们这个年龄应有的特点,因此,我认为这节课不仅很好地实现了知识与技能目标,对于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的实现也非常到位,是比较成功的.
第2课时 实数的运算
1.了解有理数的运算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2.理解有效数字的概念,会根据要求进行近似值的运算.
3.能利用计算器比较实数的大小,进行实数的四则运算.
4.通过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两个无理数的大小,理解估算的意义、培养数感和估算能力.
5.养成学生的合作互助意识,提高学生的交流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在实数范围内会运用有理数运算.
【教学难点】
用有理数估算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1.在有理数范围内绝对值、相反数、倒数的意义是什么?
2.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有哪些方法?
3.你能借用有理数范围内的规定举例说明无理数的绝对值、无理数的倒数、两个无理数互为相反数吗?
【教学说明】复习相关内容,为本节课的教学作准备.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做一做:填空
设a,b,c是任意实数,则
(1)a+b= (加法交换律);
(2)(a+b)+c= (加法结合律);
(3)a+0=0+a= ;
(4)a+(-a)=(-a)+a= ;
(5)ab= (乘法交换律);
(6)(ab)c= (乘法结合律);
(7)1·a=a·1= ;
(8)a(b+c)= (乘法对于加法的分配律);
(9)实数的减法运算规定a-b=a+ ;
(10)对于每一个非零实数a,存在一个实数b,满足a ·b=b·a=1,我们把b叫作a的 ;
(11)实数的除法运算(除数b≠0),规定a÷b=a· ;
(12)实数有一条重要性质,如果a≠0,b≠0,那么ab 0.
【教学说明】学生合作交流、探讨,并求出答案. 让一名同学上黑板展示,并讲解该题的解题过程.
2.两个实数是如何比较大小的呢?
【教学说明】结合有理数的比较,采用类比的方式得到比较实数大小的方法.
3.有理数的相关运算在实数范围内是否适用?为什么?
【归纳结论】对比有理数,对于实数,我们可以得出:
每个正实数有且只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0的平方根是0;
在实数范围内,负实数没有平方根;
在实数范围内,每个实数a有且只有一个立方根.
4.动脑筋:不用计算器,比较与2哪个大?与3比较呢?
【分析】因为()2=5,22=4,且5>4,所以>2;
因为32=9,且5<9,所以<3.
【教学说明】教师适当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找到解题办法.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教材P120例2、例3.
2.要使二次根式有意义,字母x的取值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A )
A.x≥1 B.x≤1 C.x>1 D.x<1
3.不用计算器,计算:
(1)2+3-4
解:原式=
(2)2+3-
解:原式=(2+3-1)
=4
(3)3+5-7-2
解:原式=-2
(4)-++
解:原式=
6.已知实数x,y满足|x-5|+y+4=0,求代数式(x+y)2016的值.
解:依题意
当x=5,y=-4时,
解得(x+y)2016=(5-4)2016=1
7.你还会比较+与π的大小吗?
解:用计算器求得
+≈3.14626437,
而 π≈3.141592654,
因此+>π.
8.已知的整数部分是a,小数部分是b,求a-的值.
【分析】由于22=4<5<32=9,估计的大小,可得a、b的值,将ab的值代入代数式可得答案.
解:∵22=4<5<32=9,
∴2<<3,
∴a=2,b=-2,
∴原式=-.
【教学说明】结合有理数的运算,采用类比的方式得到实数的运算与有理数的运算是一样的.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布置作业:教材“习题3.3”中第4、5、6、10 题.
本节经历从具体实例到一般规律的探究过程,运用类比的方法,得出实数运算律和运算法则,使学生清楚新旧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根据新课标精神,对学生的评价不能过分要求技巧,应关注学生对运算法则的理解,能否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合理、简便的算法,能否依据算理正确地进行计算,能否确认结果的合理性等等.对于较复杂的实数运算,应关注学生是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运算.因此,注意对运算技能要求作恰当的定位,特别是在开始运算的第一课时,不要提高要求.
章末复习
1.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能用平方或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平方根或立方根;
2.会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开方运算;
3.了解无理数的意义,会对实数进行分类,掌握实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
4.理解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适用于实数范围.
5.通过对本章知识的复习,进一步巩固实数的定义、性质及其运算规律.
6.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重点是无理数、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及实数的定义与性质,以及实数的运算法则.
【教学难点】
难点是利用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及实数运算法则进行有关题目的计算,特别是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不同之处.
知识框图,整体把握
【教学说明】引导学生回顾本章知识点,使学生系统地了解本章知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释疑解惑,加深理解
1.平方根的概念:
如果一个数r,使得r2=a,那么我们把r叫作a的一个平方根,也叫作二次方根.即:若r2=a,则r是a的一个平方根.
2.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如果r是正数a的一个平方根,那么a的平方根有且只有两个:r与-r.我们把正数a的正平方根叫作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读作“根号a”.
3.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①包含关系:平方根包含算术平方根,算术平方根是平方根的一种.
②存在条件相同:只有非负数才有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
区别:①个数不同: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但只有一个算术平方根.
②表示法不同:平方根表示为±a,而算术平方根表示为a.
4.无理数的概念:
既不是有限小数,也不是无限循环小数,这种小数叫作无限不循环小数.我们把无限不循环小数叫作无理数.
5.立方根的概念:
如果一个数b,是b3=a,那么我们把b叫作a的一个立方根,也叫作三次方根.a的立方根叫作,读作“立方根号a”或“三次根号a”.
6.实数的概念: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7.实数的分类:
①从概念分;
②从正负性分.
8.实数的性质:
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①每个正实数有且只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②0的平方根是0;
③在实数范围内,负实数没有平方根;
④在实数范围内,每个实数a有且只有一个立方根.
【教学说明】引导学生回忆本章所学的有关概念,知识点.加深学生印象.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有下列说法:
(1)无理数就是开方开不尽的数;
(2)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3)无理数包括正无理数、零、负无理数;
(4)无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其中正确的说法的个数是( C )
A.1 B.2 C.3 D.4
2.(0.7)2的平方根是( B )
A.-0.7 B.±0.7 C.0.7 D.0.49
3.若a2=25,|b|=3,则a+b=( D )
A.-8 B.±8 C.±2 D.±8或±2
4.在-,,,-,3.14,0,-1,,|-1|中,其中:
整数有 ;
无理数有 ;
有理数有 .
解:整数有:0,|-1|;
无理数有:,,-1,,
有理数有:-,-,3.14,0,|-1|.
5.计算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1)1.5; (2)7.00
6.化简:|-|+|-1|-|3-|
答案:2-4
7.青云学府新建了一个面积为16平方米的传达室,计划用100块正方形的地板砖来铺设地面,那么所需要的正方形的地板砖的边长是多少?
答案:0.4米
【教学说明】通过上面的解题分析,再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总结,能够促进理解,提高认识水平,从而促进数学观点的形成和发展.
四、复习训练,巩固提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两个无理数的和一定是无理数 ;
B.是分数;
C.1和2之间的无理数只有;
D.2是4的一个平方根.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3是(-3)2的算术平方根
B. ±3是(-3)2的平方根
C. -3是(-3)2的算术平方根
D.-3是(-3)3的立方根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C )
①无限小数是无理数;
②无理数是无限小数;
③两个无理数的和是无理数;
④对于实数a、b,如果a2=b2,那么a=b;
⑤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所有点都表示有理数.
A.②④ B.①②⑤ C.② D.②⑤
4.一组数,3.14,,-, - ,2这几个数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B )
A. 2 B. 3 C. 4 D. 5
5.求下列各式的值:
6.求下列各式中的x值:
(1)121x2=64
(2)3x3-24=0
(3)(5-x)2=(-7)2
答案:(1)x=±;(2)x=2;(3)x=12;x= -2
7.若a和b互为相反数,c与d互为倒数,m的倒数等于它本身,试化简:
8.比较大小,并说理由.
(1)与6;
(2)-+1与-.
答案:(1)<6;
(2)-+1<-理由略.
【教学说明】学生独立思考,教师适当提示.
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对于本章的知识.你掌握了多少?还存在哪些疑惑?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流.
布置作业:教材“复习题”第1、6、7、10、11、、13、16题.
本节课是章节复习课,我运用了学案式教学,让学生通过做练习理解概念,掌握了运算法则.让学生回忆并口述所学的基础知识,采用互答式巩固了所学内容;通过老师精讲,强化重点、难点、易混点、注意点,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分清解题思路,弄清各种解题方法.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3.3 实数优质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湘教版八年级上册3.3 实数优质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说明,归纳结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3.3 实数优质课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湘教版八年级上册3.3 实数优质课教案设计,共5页。
初中数学3.3 实数第1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3.3 实数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